高校图书馆智慧转型研究

2020-01-07 22:45
科教导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资源

陈 炜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图书馆 江苏·南京 210089)

0 引言

图书馆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 年巴比伦神庙,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大图书馆积存下可观的纸质资料,包括文献资料和书籍等。在运营过程中,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通过努力,做了一系列整理、归纳、修整以及分类工作,使读者可以方便借阅和深度学习。高校图书馆承担了信息资源聚集,知识传播的重任,为广大师生提供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辅助,为高校培养各类人才的同时也促进高校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也逐步热门起来。智慧图书馆从其服务形式上可以理解为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融合当前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所构建的数字应用平台,能够对海量数字资源存储、管理,并能够通过二次加工拓展服务领域,是现代图书馆实现资源筛选入库、维护管理和提供服务的载体。[1]

1 图书馆面临的转型方向

图书馆转型是指图书馆根据所处的社会环境变化,对自身的运行机制、服务模式、发展方向进行调整,对服务内容进行创新。[2]

科学技术是推动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动力,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会给图书馆发展带来机遇。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图书馆经历了三场变革,都是在科技的支撑的下进行的。第一次是90年代初计算机技术的兴起,特别是数据库技术的引入,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卡片记录模式,提高了数据记录的效率,减轻了馆员工作的压力,使查询书目变得简单快捷。

进入21 世纪初以来,互联网技术成熟,并进入井喷式发展,引发了传统图书馆第二次大变革,由传统图书馆逐步进化成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最大的特征就是将传统的纸质图书变成特定格式的电子资源,这样用户就可以在互联网环境下使用各种终端观看图书,不受限于场地。

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5G技术开始兴起,数据云也逐步落地,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也开始方兴未艾,随着这些技术的逐步成熟,数字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型也就顺理成章。智慧图书馆能够既能提供功能性需求,例如基础设施建设、平台架构搭建、软件数字配置、储存计算运营等;又能满足非功能性需求,例如可用性好、弹性伸缩、响应时间短。在体系架构下,智慧图书馆将会实现存储量和服务并发均衡发展。

2 图书馆智慧转型的技术支撑

2.1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感应技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组成的新一代网络,具有低功耗、低延时、高频数据交互,拓展性强的特点。物联网的基础与核心在于互联网技术,可以理解为基于互联网的延伸与拓展它实现了物体与物体的信息交换和通信,然后通过对接收到的数据与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就可以对物体进行智能化的控制。

物联网之所以实现了信息的交互,是因为物体贴上了电子标签,通过特定互联网络,人们可以感知物体的位置和状态。传统的图书馆内,图书贴上的是磁条,磁条只能冲入一定量的磁场,没有任何信息含义,图书外面贴上的是书目标签,磁条和标签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智慧图书馆内,应用的是RFID 技术,它可以存储多维的数据。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技术又称为射频识别技术, 属于一种新一代低功耗网络系统,它应用电磁波频谱传递特定识别信息,具有非接触、无视觉、高可靠的性能。[3]

RFID 广泛应用在多个产业和领域,例如物流、交通、身份识别、防伪、资产管理、食品、信息统计、查阅应用、安全控制等。RFID技术具有很多优点:标签本身防水、防磁、耐高温,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标签可以储存多维数据,并且可以加密,安全性较好。能够做到实时更新标签数据,数据双向流通,给管理带来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2.2 云计算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超级计算模式,最基本的特性是:虚拟化、整合化和安全化。云计算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计算典范, 采用分布式计算与服务架构,通过网络连接把大量计算资源集合在一起,通过软件自动化协调和管理,为用户提供庞大的计算资源和数据中心。

数字图书馆建设时硬件条件已经固定,当业务扩展时,逐步添加硬件,会带来管理上的不便,切换时会暂停业务,让读者无法请求服务;智慧图书馆有大量的数据存储,需要应对弹性的业务请求,云计算可以根据图书馆数据的存储量和服务并发请求量,准备相应的存储空间和计算单元,在扩展时不需要关注硬件,能够做到无缝切换,业务不会因迁移宕机,在短时间应对高并发量的数据请求能够快速甄别响应,这样当大家访问智慧图书馆时,不会有延迟感。

2.3 大数据处理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超常规数据集合,规模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处理能力,导致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数据方面采用以往的方式比较低效,其特征表现为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4]

大数据应用价值构成因素具体体现为实现系统架构合理化,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寻找新的研究热点,更好的满足差异化服务。

2.4 虚拟现实VR

虚拟现实技术(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制作方通过设备采集现实生活中场景数据,经过处理后变成可以存储的电信号,当需要播放时,通过相关输出设备,把电信号转化成全息的光信号,声信号,气味信号,力学信号等,在三维动态重构技术的帮助下,借助于立体显示和传感器技术,让我们人眼或其他感官感受到这些现象。虽然这些现象在当前状态下不是真实的,但我们通过感官感受后,同现实世界没有什么区别,故称为虚拟现实。

3 智慧图书馆转型目标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学与科研的保障机构之一,在学校的作用体现于学科服务性,而公共图书馆强调阅览服务性,两者是由于举办者主体不同而对外表现差异。在学校科研的要求下,通过深层次地挖掘数据价值,图书馆可以提升服务的层次。

(1)引入资源管理的精细化,为大数据分析功能奠定了基础,图书馆数据云存储了大量图书、期刊、论文、专利、视频、特色资源,以及读者的相关信息和馆内活动的一切记录,这些数据被分类存放,并打上标签,彼此之间可以聚合,在相关工具的帮助下能够灵活管理各类数据。为后期开展读者分析,各类馆藏使用,空间分布合理积累数据。

(2)全面支持系统集成行为数据。智慧图书馆采用开放性通用接口,把云端的数据互联互通,在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帮助下,形成各式各样的报表数据,便于管理人员随时查看图书馆的运行情况,对未来需要改进的地方提供数据支撑。

(3)提供统一的文献检索服务入口,通过累积行为描绘个人使用模型及特征。数据查询技术是支撑人机交互的唯一途径,读者在统一文献检索服务入口提交请求,后台系统通过算法筛选出馆内各个数据库中的文献内容,再匹配与读者要求近似的结果,并反馈给读者。后台持续关注读者的阅读行为,筛选出有效成分,并为该读者建立兴趣模型,推送图书馆的个性服务内容。

(4)为学校提供智慧化服务。智慧图书馆基于物联网技术,5G 网络和虚拟现实的作用下,可以为参观图书馆的人员提供虚拟场景,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与图书馆的物体,进行互动,同时不会干扰他人。

图书数据有了空间和时间标签后,可以提供实时查询,让读者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它,并且可以从容安排借阅进度。馆藏资源以多样化格式存放在云端,读者可以通过各种终端浏览资源,以最快的速度下载到客户端。

4 智慧图书馆转型策略研究

4.1 充实智慧图书馆理论创新研究基础

智慧图书馆融合了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扩大了知识的传播范围,突破了信息资源利用时间限制,真正做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利用效率最大化。[5]

从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服务理念着手,开展基础理论创新研究,把新颖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理论和总结,对现有的图书馆学进行完善和补充,去除不合时宜的陈旧理论,做到与时俱进,为新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更好的推动图书馆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在各种技术加持下的智慧图书馆,融合了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信息学等学科,如何进行服务理念和内容模式的创新。读者的行为特点、心理特征、体验效果,如何更好的适配馆藏资源的组织结构,精准的传播模式。相应的图书馆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能否更好的匹配智慧图书馆,图书馆员的服务理念和能力素质也要相应的提高。这些方面需要通过基础理论研究来提高。

4.2 丰富和拓展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内容

图书馆的核心职能是服务,传播知识是图书馆在社会上延续至今的价值体现。目前我们的数字图书馆能够提供各种各样的馆藏资源,在流程上做到了自动化,减少了人力低效重复劳动,但对用户的反馈不能及时收集。即使收集了海量的读者数据,没有大数据处理支撑,很难把读者的行为模型模式描述出来,只能简单的做个分类统计。

丰富和拓展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内容,让图书馆共建共享知识资源,目前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依托大数据技术和物联网,对图书馆内的馆藏资源做到实时感知,高效地呈现在管理者面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南大图书馆在试验的机器人对馆藏图书进行倒架和整理;服务引导机器人可以和读者交流互动,回答读者的各种问题。二是通过对读者数据的收集,加工,多维度进行描述,匹配读者喜欢的内容,精确进行推送;把有相同或相近爱好的读者进行分组归类,促成他们相互交流,引导用户分享知识资源, 从而更好地实现隐性知识的外化。在各个图书馆之间,用户和图书馆交互中完成知识资源共建共享,从而达到逐步积累智慧图书馆的应用数据,充实研究内容,拓展了智慧图书馆的内涵的目标。

4.3 重视智慧图书馆的应用,积极探索实证研究

智慧图书馆的核心环节就是技术支持。在研究和吃透现行相关法规与知识产权规则下, 国内图书馆遵守上述规则,依托良好的网络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成熟数据处理技术, 为图书馆用户提供智慧服务。在目前没有比较成熟的模式下,建设智慧图书馆需要一些探索的勇气和财力支持,在建设中可能会走一些弯路。智慧图书馆建设可以采用小步快进的方式,逐步迭代,观察读者使用效果,以便改进服务。

再者,对智慧图书馆研究所选取实证案例要有所选择,对实践范围做好规划标准,样本既要具有代表性也要具有普遍性,在此基础上筹划调查的广度与深度,充分考虑技术智慧的实现程度,确保研究目标和有效性。以实践检验理论,推动智慧图书馆实证研究更快地得出成果,服务模式经过迭代逐步成熟。

5 结论与展望

图书馆的转型离不开技术的推动,每一次转型都是痛苦的,但是转型后服务的内容和执行的效率都会有大的提高,这是值得图书馆人付出的。智慧图书馆的转型已经成为热点,国内有实力和财力的高校已经开始建成落地,并成为示范模式。不久的将来,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适应多元化的高校需求,能够高效的采集和配置资源,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响应,将使智慧图书馆业务逐渐得以实践。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图书馆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