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在东北

2020-01-07 14:02王梅芳
散文 2020年11期
关键词:赵佶宋徽宗东北

王梅芳

重看电视剧《水浒传》,特意关注了一下宋徽宗的形象:帅气、英俊、富贵、老成的中年男人,这个中年演员从赵佶十九岁继位的时候开始演,一出场就是熟的,把青春翻越了过去。

那时候赵佶是端王,也是个孩子,没有娘,不能那么老成,他的生活危机四伏,命悬一线。他的日常生活是踢球、画画、作诗、练书法,表现出于政权无争的样子,在规范里求得自由,乖。玩艺术既是他的热爱,也是他的保护网。

他其实也可以这样玩一辈子。但是,上天安排他以国家掌门人的身份来玩艺术。于是,他建立了国家画院,自己任院长。

李敬泽在《青鸟故事集》里写道:“宋朝是中国文化的正午,古代中国在此前此后都不曾像宋朝那样接近‘现代,文明的花正放,富麗端庄。”赵佶正是卓越的园丁,为文化的正午培植了前所未有的文明之花。这个且按下不表,让我来说说他与东北的缘分。

一般说来,没有娘的孩子像根草,但是,福祸相依,赵佶能够成为宋徽宗,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因为他没有娘。他老爹死的时候,他哥即位,哥哥又死了,哥哥没有儿子,只好由弟弟即位,赵佶前面还有两位文治武功都不差、娘亲势力强悍的哥哥,所以,赵佶其实没有条件即位,他便也不想,而事情的反转就在于他没娘,恰好遇上向太后无子,向太后担心有娘的新君即位会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受到挤压,于是力排众议,动用所有的政治手段和人脉资源,扶这个叫赵佶的孩子上了金銮殿。

人在感到疼的时候,就会变成孩子。这个世界一定给了赵佶不少的疼,所以他的瘦金体才写得那么尖锐,针尖一样。中国书法讲究藏锋,而他偏不藏,想来是疼痛吃多了,所以一直下意识地防范吧。

即位之时,距离他与东北产生联系还有二十五年。他自然并不知道将来他要来东北。

除了每天处理一大堆顺心或者不顺心的事儿之外,他玩足球,玩书法,玩水墨丹青,作诗填词,约会李师师。在电视剧里,他有点玩物丧志,但是,他绝对也是一个天才,很多现代人穷其一生,也玩不好他玩的其中一样,仿佛他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专为挖掘艺术元素并推动艺术发展而来。

二十五年一晃就过了,北宋靖康元年,也就是1126年,风雅皇帝赵佶辞别了鲜衣华服、袅袅的沉香、徘徊的瑞鹤,迎风北上。当然,是被迫地北上来搞文化入侵。应该是漫卷诗书悲欲狂吧,他来到了寒冷粗粝的东北。

时光到了宋朝,文化人的感官更灵敏,帝王也消尽了纵横世界的霸气。赵佶更是退隐室内,从感官到心绪都变得很细长,写瘦瘦的字,聆细乐,画工笔画。精神气质也是瘦削的。这瘦削使他抗风抗寒的能力比较差。这时候,他唯一的选择,只能是用精神御寒,他的精神跨越了大东北,也拓展了大东北。这一片游牧民族策马狂奔的土地,终于等来了这位世界文化史上的灿烂明星。

但是那些金兵看待赵佶的眼光与我们现在的人不同,他们并不知道他的帝王之外的文化价值,纵使相逢亦不识。那时候,我的先祖正在山西大槐树下锄草耕种,或者在山东半岛的黄县打鱼捞虾,需要到清朝,他们才能来到东北,所以没有机缘遇到赵佶。其实我也担心那些虐待赵佶的人里有我的先祖。那时寒透了赵佶华服的,除了东北的猎猎长风,还有金兵在文化上的荒寒。大东北,远方之外还有远方,寒冷之外更加寒冷,他的最终目的地是黑龙江依兰,一个寒冷到超越对寒冷想象的地方,也是寒彻他骨骼的地方。

赵佶最初在东北落脚的地方是辽宁昌图八面城,从此他的人生不再是八面来风,而是八面透风。在昌图待了两年,是四十六岁到四十八岁的盛年,然后继续向北。

铁岭博物馆有关于赵佶滞留昌图的记载,有徽、钦二帝生活场景复原图。解说牌上这样写着:

北宋靖康元年(1126)金军攻破宋都开封,将徽、钦二帝及皇室成员押解北上。天会六年(1128)抵达韩州(今昌图八面城)。在韩州,徽、钦二帝受尽金兵羞辱,住在半地下的居室,过着牢狱般的日子。二帝常常思念故国,遣词作画寄托情思。两年后的天会八年(1130)二帝迁徙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最后相继死在那里。

辽宁昌图八面城镇,是北宋大辽年代韩州官府驻地,到了金代,该城是大都会之一,为柳河县治。1126年,八面城这个地名揭示着宋徽宗的命运:一个曾威风八面的帝王来了八面城,在这里过上了八面透风的日子。

宋徽宗居然在昌图待了两年。在我的认知里,并没有这样的概念。

我向在昌图出生并长大的铁岭书法家协会主席王荐打听宋徽宗在昌图的遗留,物质抑或精神的。他说:“一无所有。”

这答案真实又让我失望,昌图茫茫一片的玉米地,消解了一切。铁岭博物馆里的塑像表现的是宋徽宗和他的儿子在作画,丫鬟来往穿梭,绘画不仅仅是需要时间,也跟写作、阅读、恋爱一样,是私密的,不愿与人分享的,是自己的感受自己面对。他到东北,像一棵植物的种子落到水泥楼顶,凭着一点点的土和水,也能生长起来,可是,在注定了的生长环境的困顿和贫穷下,还能有心情作画吗?有点可疑。这场景大概出自雕塑创作者的虚构,也只有他最有超出观众认知的权力。到目前为止,赵佶留存在世的画作中,并未发现有创作于东北的。

四十六岁,一个制艺者的花季,赵佶却从此没能画出什么画,太可惜了!

物比人走得远,赵佶没有可能去过美国,但是,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宋代书画、瓷器,却迷倒了世界众生。

铁岭葱、开原蒜,昌图的姑娘最好看。那时候,昌图的姑娘好不好看?她们有没有吸引宋徽宗的目光呢?

他在他的词里有没有表达这些呢?一个人的眼里看到什么,看不到什么,是与眼无关的。

诗情画意谁与共,独抱浓愁入惊梦。

还不算老的赵佶只能继续书写他的瘦金体,铁剑金戟一样刺向东北大地,没有被东北的冻土给触折回来,而是在喜欢风雅的一群人心里扎了根。抓他北上的金章宗是赵佶的粉丝,据说不但自己把瘦金体写得与赵佶一模一样了,还率领群臣家眷一起临写瘦金体。

赵佶与他的王朝消逝在时光深处,唯留下永恒的文化的结晶。

赵佶的后半生就生活在东北,死后所有的物质也都留在东北了,包括他的尸骨。金人的殡葬习惯是死后不留坟冢,随便挖个坑就埋了。1135年,赵佶在黑龙江依兰被毒死时五十四岁,也是被挖个坑埋了。待几年以后,赵构在杭州的南宋朝廷强大起来,跟金人谈判,来要老爹的尸骨,居然找不到了。于是1142年,装了一段木头在棺材里,运回绍兴永佑陵埋上,结果被若干年后的盗墓贼惦记上了,挖开陵墓,遇见的是一段来自东北的木头。东北的特产是木头,但是木头显然不是盗墓贼的目标。

赵佶的肉身一直都在依兰县的土地下安睡。我没去过依兰,依兰对我只是一个意境美好的词语,依兰而居,多么雅致!可是,我与依兰还是隔膜的,我希望我有一天也能去依兰,以我自己的方式接近赵佶,尽管我的目标是一层土,他在里头,而我在外头。然而,在我们东北的土地上,毕竟曾经停留过这样一个丰富而伟大的心灵,停留过这样一个站在世界文化巅峰上的人物。

赵佶在东北的时光,是他的万种浮华化作荒烟衰草的日子,大东北天气的寒冷与地域的阔大,应和了他内心的荒凉。他向北走,走向更深的荒凉与绝望;他的儿子赵构向南走,用南宋的艺术仍然延续了他的精致与优雅。

可是,偏偏宋徽宗不但把自己的血肉之躯留在了东北,把一辈子重要的画作、书法作品,也留在了东北,它们都藏在辽宁省博物馆里。据辽宁省博物馆学术研究部主任董宝厚介绍,宋徽宗在辽博的藏品大概有十余件。宋徽宗存世书画作品已经极少,被乾隆搜集后藏在北京故宫,又被溥仪带到长春。1945年日本投降,溥仪携书画逃亡,被军队缴获并拨给东北博物馆,其中宋徽宗两件最重要的书画作品《瑞鹤图》《草书千字文》,现在就藏在辽宁省博物馆。《瑞鹤图》是辽宁省博物馆最重要的馆藏,这件作品是宋徽宗存世不多的几件真迹之一,这幅画上还有一段跋,用瘦金体写成,是宋徽宗书画合璧的精品。

《草书千字文》则是宋徽宗最重要的书法作品,是后人得以了解他草书的重要物证。一张整纸十余米长,线条如舞蹈。除证明宋徽宗在瘦金体之外草书也如此精到,还直接地证明了宋代造纸术的发达。中国的纸币也在此时因为造纸术的发达而出现了,财富也从此由金银财宝抽象到一张纸。

在辽博的众多藏品中,还有一些钤有宋徽宗的收藏印:宣和七玺。所谓“七玺”就是宋徽宗使用的七枚不同的印章,这七枚印章在画作中分别盖在相对固定的位置。通过这些印章和装裱,我们得以知道这些书画曾经是宋徽宗的藏品。董宝厚主任说,辽博是全世界所有博物馆以及中国古代文物收藏机构中,收藏宋徽宗一流作品最多的机构之一,从数量和质量上看,辽博可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相媲美。

辽博就在沈阳,正是我生活的城市。我突然觉得宋徽宗离我如此之近,千秋之后,我与他,不仅因文心照,因画心照,那一只“黄鹤”居然也落在我生活的城市,《瑞鹤图》《草书千字文》中,就附着着他的魂魄。

历史机微难测。

赵佶的先祖抓了李煜,毒死了李煜,而赵佶使用、延续、发展了使李煜得名的文学体裁:词。赵佶又被金人抓走、毒死,重演了一遍李煜的悲剧。

赵佶最痛恨的地方一定是东北吧,东北埋葬了他所有的尊严和骄傲。而他那些原本不会出现在东北的书法和绘画,在百十年间,兜兜转转又来到了东北——在他的政权覆灭之后,宋徽宗的字画被元朝收入宫廷,藏在奎章阁,之后一直在各政权之间流转,最后被溥仪从北京故宫带到长春,到伪满政府也翻覆了,这批字画终归于东北博物館,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博物馆。

这真是一种纠结难言的造化。

责任编辑:沙爽

猜你喜欢
赵佶宋徽宗东北
宋徽宗:“天下第一”还是“斜杠青年”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瑞鹤图》传说
《清明上河图》:皇帝的小礼物
《清明上河图》:皇帝的小礼物
《瑞鹤图》传说
大东北的春节
皇帝的小礼物
赐你一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