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落脚荷花地

2020-01-07 19:59赖赛飞
散文 2020年11期
关键词:祖母荷花

赖赛飞

附近海面上散落着数不清的岛礁,其中很多仍属于无名之辈。心血来潮时,你可以随便替它们命名。这种命名带有创造的乐趣,以致岛上至今仍有为新围垦的海塘征集名字的习俗。

乌塘人往安身立命的“海塘”这个名词里灌注了三种以上的含义:海堤之内的围垦土地、海堤之内的海水养殖塘、海堤本身……这里暂取第一种。

曾经用“鸡蛋壳”之类形容海塘的质地,意思是说它是溏心。不相信,现场往下挖,不多久就是万丈稀泥。这感觉怪就怪在它既是意料之中又是意料之外——海涂在薄壳下面保持了原味,仅仅是不再生产跳跳鱼、泥螺、蛏子、红钳蟹之类了。

也知道自己的认知严重缺乏想象力,还缺乏起码的安全感,甚至必要的自强,当与祖辈的浪漫、镇静及高级感相比时——作为百多年前的移民,逃荒到这个曾被封禁五百年的荒岛,一路艰险窘迫,却一致认定落脚之处为荷花地。仿佛人人驾着七色祥云而来,比神还要神,且美。

类似传说,在岛上比比皆是。

当时,他们的建筑物也跟柔软温润的荷花地很相配:四脚落地的茅屋,如蜻蜓轻轻地停上荷花或荷叶。接下来,无论风把它吹飞,地震将它震倒,压死人的概率都很低。现在不同了,一幢幢高大的混凝土建筑,荷花荷叶显然顶不住,只能在塘里揳进一根根巨桩直抵坚硬夹层托住。穿透这一层硬夹,下面还是淤泥层——听上去,像块夹沙糕。

底部钉进海塘深处的房屋,连同内部的人,若再置身上述灾害,会轻轻摇晃,恍如荷的摇曳。荷花地虽然破了功,却因此跟这种水生植物真正地相通:不再完全漂泊于水面,而能通过牢固的根茎,从地腹中汲取稳定的养分。

我思索过他们为何大费周章地塑造支点,猜想就是不确定性所致:摆脱不了流动性的,不仅有周边可以目测的潮流,还要加上底部富含盐分的半泥半水混合物。这意味着,渡海时,人与海水隔着一层船板,起起伏伏;上岸以后,直到躺在床上,隔著坚硬的水泥地板,不算深的深处继续秘密涌动,不舍昼夜——你以为建造了房屋,事实上房屋依旧是船,住进去的人们连睡梦里都在航行。这导致了如下结局:无论在海上还是在海塘,乌塘人再次踏入的不是同一片海,睡下时的土地也不是醒来时的土地。一切都在带你离开原点,所有的等待都是刻舟求剑,唯有动起来才有可能对抗消极。这种主动的动与环境的不确定性形成微妙的平衡,生活一直如同走在钢丝上。

一只风暴眼形成在千里之外的太平洋深处,它惦记着乌塘岛,朝它旋转而来,熟门熟路。显示台风即将刮得疯起来的时候,每一次,岛上都会预先刮起另一股台风,所有的日常便因之变了形。

这种变形不分内外,巨细靡遗,原先看起来无比重要的不再重要——此刻保住生命无疑高于保住身外之物,之前而不是之后的汲汲以求只能暂时显出滑稽,让位于存在感相对微弱的事物,比如老幼病残的安置问题此刻便被列为了头等大事。乡村干部组织人挨家挨户动员到高处安全的地方躲避,生怕海塘连人家一块儿沉沦于洪水合并潮水(简称“洪潮”)。祖母这些老人们不肯走,都说此为荷花地,既不溶于水,水也淹它不得。来人身强力壮,不由分说把她们撮走了。听得年轻洪亮的声音在风雨中破空而来:阿婆,不要再说住在荷花上还是荷叶上,住莲芯里都没用,这回台风只怕莲藕都能拔光。

祖母她们说对了一半:岛上的海塘会被淡水淹,也会被海水淹,多半是合伙来淹,又称“没洪潮”——但淹了之后,各种水又会迅速因落潮退却。唯有这一点上像荷,看结在它上面的露珠,风一吹,花叶一倾,就可以为下一轮冲洗做准备了。

更小的时候,很多年睡在祖母的脚头。夏季享受祖母的芭蕉扇,一上一下,凉风习习,从此知道打扇子要扇向别人——自己扇自己不会凉。人长大以后,总想方设法找个人来爱之或让其爱自己,想必养成了这种不良习惯。一到冬天,祖母却说那头塞了个小火炉进来,她就热乎了,冷得缩成一团的腿脚也能伸得直。我一边听,一边想象一棵古老藤蔓卷曲的触须终因我的到来而打开。

忽然听得碗橱摇响。记忆中以冬季为多,很可能是冬季的寒湿空气加剧了记忆——感觉到它是有形的,会像针毡披上刚出炉的躯体。

我才从厚实的棉花被构筑的工事里探出上半个身子,祖母在那头伸手捉住脚丫又拖了回去:“别冻着!地动了,我们住的是荷花地,浮在水面……不会……”语声模糊下去,最后成为均匀的呼吸。虽然人在被窝,我的耳朵却不由自主地伸出去,采集各种异响,放置心头。此后,我的心思蜿蜒出洞府般的温暖严密,游走在广大而冰凉的外界,一一感受其中的漏洞百出。

我喜欢用“我的乌塘”来表达对它的某种情感——有很多爱。但不全是如此。

有些词的后面所跟有限,有的则无限,比如“我的……”。平常说“我的什么”,常常语气犹疑,只有在说“我的乌塘”的时候,多少抓住了一点把柄,也没觉得自己口气托大——说“我的太阳”试试。小岛上的人衡量事物衡量世界的尺度不符合常规,常常小嘴一张水阔鱼沉、一网打尽。

我是乌塘村人,岛上自认正宗的群体成员之一。台风来时边沿低塘上的人如蚂蚁受惊,急匆匆翻箱倒柜,叠床架屋,生怕水灌了他们的蚁巢——这种情景一再成为对荷花地说法的碾压,摆明了是种严重警告:人类说的根本不算。

我家住在岛中央的好处是地势高,大部分时间淹不着,除非听到风暴潮来临的紧急警报,才会跟在别家后面成群结队向山地运动。所以在我家,荷花地的说法延续到母亲辈依然有市场,甚至加以完善,表现为母亲在当中嵌入了“宝”字,一跃而成“荷花宝地”,范围也缩小至自家地基。

直到我出生,乌塘才沦落为“鸡蛋壳”——从坚信荷花地到确认鸡蛋壳,这一硬化脆化的过程导致语词含义上的生机丧失的同时,我从祖辈的祥云里摔落地面,结结实实拍成肝肠寸断。这不能说是质疑的副作用,但的确是诗意的丧失。

直到上大学,第一次离开岛出远门,随身带着户口,像一棵长了近二十年的植物,从此被拔离了这个岛上湿润的壤土和四周翻滚的大海。

在当时是很高兴被拔离的,以为从此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不出意料,无所作为,只好回来了。有个岛就是好,心里有个底。

棉麻料做的中式衣物重新流行也有多年了,式样极简,料作稀落,宽袍大袖,搭配平底鞋,一身自在,遂定性为价廉物美。不料得罪了岛上的一些长者,刚来的时候,她们在我后面迫不及待地嘀咕:粗头乱服,哪里会是有钱人!

我什么时候说过有钱了?没钱不能回吗?后一句已经走得她们听不见。那一刻,确认自身被撕去了伪装,只能生动具体地看着自己身披“穷酸”二字行走于亮丽的新农村。

连父亲也听到了同辈人关于我的风评,深受打击:何至于更难看了!在父母眼里,孩子一定会长大,却永远不会长得过头。末了要求我换件卖相好点的。他不放心地拉过我的衣袖一捻,检测出是当年祖母所穿的料作,连整体式样亦无甚改观。

任凭说法有几种,真相从来只有一个。我也明白:粗头乱服其罪一,一脸沧桑其罪二。穷在原地可以谅解,偏偏外头倒腾多年,收获的是同样一把年纪。这好比动手撕去了画皮,出来的却不是妖精,而是隔壁二大娘,败兴,败兴。

听懂了潜台词,也就理解了这份失望。还乡,旁的全无,一身衣锦断断不可少。

人身上背负的东西越来越重,而大地尤其是海塘依旧那么柔软多汁。

我在紧挨海边处租了幢离海最近的坡顶小屋。房子的门牌号都不见了,一个月后才发现掉在地上,被落叶遮掩。这是幢破败不堪的平房,需要打扫很多天。扫地时一再遇见蟢子,将它打翻后,以为这颗灰尘好大,还是活的,原来它在努力翻身。蟢子也常在我城里的家出没,不是我养的。蟢,同喜,如同有了个好艺名,就红起来。我喜欢它们,能织网,类渔网,在我家的空气中打捞蚊子。

接着,我用坚硬重构部分房子。用石块砌墻,用瓦片盖顶,用铝合金和玻璃做门窗。柔软的只有门外两棵老树,别处移植而来,这是目前为止唯一后悔的事。

整个春天,等待被砍的老树醒来,它的身体暂停流动。一念之贪——有时候想,为了残忍的对等,我最好是将自己也砍了吧,与它一起等待苏醒。

破败了多年,它慢慢变回人类宜居场所了。

我买来了贵妃榻,左贵妃和右贵妃,将它俩面对面而不是背靠背,合在一起是张不错的大床。

躺在上面,起过一些奇怪的念头。

比如,贵妃榻很矮,感觉自己重新生活得离地面那么近,双手摊开,十枚指尖即可接通大地。

房子离海太近,潮涨上来的时候冲击波直抵身心。就这样消灭了距离,整颗星球是我的爱人,他盛大的呼吸包围了一生——人在冬天呼出的气息才会结成一团团白色水汽,形成蓬勃的呼吸,使人确信自己活得正起劲。

忽然又从入海口一路溯源。当年反复摆渡过岛上的长河,一船人分坐两侧如雁行,唯有水声汩汩。只听船旁一声哗啦,一尾鲤鱼跳了上来,一船秩序瞬间大乱。担心翻船,下半身保持不动,上半身俯仰摇摆。混乱过后,鱼最终投入我的怀抱,所有人包括我都呆住。

即使入夜也可随时到达海边。海上生明月,却看出实非风景。唯觉一股天地洪荒,合成的都是苍字——苍凉、苍茫……想一想,白发生,我的头颅就在月夜的银色潮烟里完全漂白。幸好还有明天的日出,它一出,就活过来,再次年轻。

听见潮声间隙中的风声,就一遍遍想起了台风,不管曾经汇聚了多少人力、物力,它伸过来一勺子舀走。有时候,人们仅仅在积攒承受力,比积攒财帛更昂贵。

住在海边,还担心放逐进夜幕的灵魂被潮声反复冲击,它的外壳脱落下来,碎片化成沙砾堆满了海滩。

又想起,海岸线是实的,地平线反倒是虚的。前者确切地到达,后者永远遥望。而海完全寂静,洪大的潮声滤掉了人间的嘈切,只留下泡在海水里的命运跌宕起伏。

住在里面的某个深夜,无意中将《海上钢琴师》又看了一遍。主角住在船上更住在琴声里,任凭旅客大潮似的涌过面前。远大理想装了一船又一船,连带红男绿女,都是去见世面闯世界的。

除了琴声、琴键、手指,群演,某些台词也在眼前跳荡:跳舞时你才不会死去。

以此类推:弹奏时你才不会死去,行走时你才不会死去,种菜时你才不会死去,码字时你才不会死去……

海上钢琴师不愿下船——我不去见世界的面了—— 一直都是世界来见我。

人一旦在某处生根,结局只能是这样。苦难与幸运不远千里找上门,四季又不离不弃绕着你跑马灯。

春天又来到岛上。海中的鱼虾都大腹便便,怀了不可计数的子儿,乡野同样孕育出了无边新芽,蒙茸滴翠,一派鲜美。我挺感动的,认真收拾了一下自己。头发新铰,上面换上了紧身的丝质T恤衫,松花地绿条纹,下配翠绿贴边香云纱侉裤,脚上是苍绿色绣金祥云浅口高跟皮鞋。变得讲究理由充分:除了平时的着装风格饱受否定,常常看到村里的妇女在家里洗菜洗衣服,手上戴着鲜艳的橡胶手套,下地拔草又换上了厚厚的棉纱手套。近几年的流行色或时尚风,我也是通过她们才及时明确地领略。

放眼望去,没有一个村庄不精彩。在此,每次领教硬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就深感人自身有失发展,活得不相配套。这大概就是精神之于技术的一场越来越拉开距离的竞跑。快的,更快了。

拐过村大楼转角,老姐妹们都坐那儿看我山青水绿地过来,熟练地露出还算慈祥的笑容。这一刻,我听见自己的语气冒着氤氲的讨好意味:

我今天穿得……像棵油菜花吧?

油菜花一开,游人多如灰!你像根菜花蛇吧,连毒都没有。

责任编辑:田静

猜你喜欢
祖母荷花
桂花
为什么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荷花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Shaanxi Dialects on Students’ English Pronunciation
荷花
卖猪
夏天的荷花
轻轻转一下水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