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古典园林题咏造园价值之研究动态与不足

2020-01-08 00:52谢晨彬张哲韩凝玉
园林 2019年12期
关键词:匾额造园楹联

谢晨彬 张哲* 韩凝玉

1 研究背景

我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之一,其造园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的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十分丰富。对古典园林精神实质和造园技法的诠释,离不开对蕴含其中的文化背景和造园思想的解析。这其中,文字符号——园林题咏无疑是创作者表达其造园思想与情感的一种主要载体。某种程度而言,园林题咏可作为造园“第五要素”存在(图1、2)。

1.清漪园匾额

2.留园“探幽”

3.拙政园“荷风四面”亭匾额

4.拙政园“荷风四面”亭远景

一组“荷风四面”与“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的匾联可使人领略其四面清风徐徐吹动荷花的美景和意境(图3、4)。但在有关研究中,园林题咏的造园价值及其在园林文化中的传承常被忽视。20世纪80年代伊始,陈从周、章采烈、汪菊渊等学者在各自古典园林著作中均涉及有关园林题咏的研究,提出园林题咏与造园之关系,并探索其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可见,题咏在造园过程中对造园文化的传承与彰显、对造园思想的解读与诠释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相关文献著作研究的梳理加以详尽了解其价值所在,为园林题咏之造园价值正名。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①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研究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以大量文献构成的数据库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了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对数据库蕴含的信息量进行深入挖掘,以定量分析的手法,由表征的词汇推断出准确意义,以探究研究对象的本质含义与研究动态,并对其未来研究趋势进行推测[1] 。,以1978~2018年期间发表的园林题咏相关著作与文献作为研究对象,量化分析材料,初步理清研究脉络与研究方向,并从中找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方向和精准度[1]。

研究选取中国知网(CNKI)作为信息统计源,运用内容分析法检索1978.01~2018.12期间发表的文献与著作。文献检索分三个层次展开:项选为“篇名”,检索词依次设为“园林题咏”“园林匾额”“园林楹联匾额”,所得文献34篇;以“园林意境”“诗歌”“文学”作为“篇名”检索词,“全文”分别包含“园林题咏”“楹联匾额”为附加检索条件,所得文献35篇;放大检索范围,选项为“主题”,检索词为“园林”,依次包含“楹联匾额”“题咏”“文字要素”“景题”“匾额意境”,所得文献225篇。鉴于部分期刊早年文献未全部录入到知网系统,故对历年纸质期刊也进行收集整合。综上共得论文文献234篇、专著70部,其中期刊论文182篇(核心期刊论文45篇),硕博士学位论文52篇。利用ROST ContentMining软件对文献的词频、语义网络等层面进行分析研究,进而综合述评古典园林题咏的研究现状、方向和深度。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文献年谱分析

结合图5分析发现,目前对古典园林题咏的研究发展可分为如下四个阶段:(1)1978年以前,收集考证阶段。此阶段相关文献多为实地收集记录结合文史考证,以及关注其文学内容及匾额形态样式为主。(2)1978~1989年,多元化视角阶段。此阶段关于园林题咏的研究视角逐渐多元化,除了更全面地记录各园楹联匾额信息外,还将园林楹联匾额与历史、文学、园林空间等方面联系在一起[2]。(3)1989~2000年,跨学科研究阶段。1989年,风景园林学会的成立推动了园林学科发展,园林题咏相关文献著作大幅上升。对题咏的研究内容从单一的书法、文学、史学研究,延伸为跨学科探讨园林题咏的价值以及对园林意境和造园的影响[3],对园林题咏由宽泛的文化研究转向具体的深入研究。(4)2000年至今,专注于造园传承的研究。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探索后,于2000年左右出现了跳跃式发展,总体文献研究数量增多,论文文献呈稳定增长的趋势(图5)。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园林题咏与园林造园思想之间的关系[4],以及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价值与应用[5]。

3.2 文献来源

在234篇文献中,包含70部专著(29.9%)、182篇期刊文章(77.8%)以及52篇硕博士论文(22.2 %)。182篇期刊文章共刊登于108种杂志上,登载文献数量最多的10种杂志为《中国园林》《园林》《广东园林》《大众文艺》《现代园艺》《同济大学学报》等(详见图6)。52篇硕博论文分别出自北京林业大学(5篇)、天津大学(5篇)等38个高校,其中博士论文6篇,硕士论文46篇。

3.3 关键词分析

对所有研究文献的关键词(有关键词的文献共197篇)进行预处理,对于既含有关键词又含有扩展关键词的文献,删除扩展关键词,除去无意义的干扰词、合并同义词和近义词。最终从197篇文献中提取了439个关键词,共937频次,以此建立研究园林题咏的关键词词库。

5.文献数量变化统计图

6.1978~2018年期刊刊载园林题咏文献数量前十

3.3.1 高频词分析

对词库关键词进行词频分析,把关键词按照出现的频次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分析现有研究的热点话题。频次排名前20的词汇有“文化内涵”“园林意境”“艺术”“书法”“园林设计”“文学”“内容分类”“诗词”“审美价值”“美学”“建筑”等(表1)。

3.3.2 语义网络分析

对处理后的文本进行共词分析,获得园林题咏高频特征语义网络分析图(图7)。其语义结构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核心词汇,由“园林题咏”和“古典园林”构成语义网络的核心部分,本研究将围绕这两个核心词汇展开;第二层次为核心圈,由“文化”“意境”“书法”“审美”“艺术”“价值”“文学”和“景观”构成内部最小圈,是词组语义关系最紧密的圈层,这些词共同组成园林题咏最核心的特性;第三层次为次核心圈,由“美学”“元素”“设计”“建筑”等组成,主要是对核心圈词组的延伸扩展,表明核心圈的具体研究方向;第四层次为外围圈,对核心圈与次核心圈进一步的深入和细化,直接点名研究内容,如“历史发展”“诗词”“营造”“作用”“形式”“内涵”“精神”等。因此,古典园林题咏语义网络的结构为“核心词汇—核心圈—次核心圈—外围”,这将园林题咏的研究结构较好地展现出来,为未来园林题咏研究方向提供了新思路。

3.4 论文研究领域

整理文献关键词,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领域可知,跨学科研究、多学科参与是近年来园林题咏研究的重要趋势。在研究领域方面,园林题咏的研究在文学、历史、艺术、美学、园林等学科均有涉及。将各学科的文献数量进行对比(图8),可看出园林学科研究数量占比最大(58%),文学次之(24%),艺术学第三(12%)。将占比最大的园林学科文献年度发表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其增长规律和变化趋势(图9),得出从2012年起该学科文献数量大幅上升,研究热度不断增加,足见园林题咏在园林学科中具有较大研究价值。

4 主要研究方向

通过文献内容分析法研究发现,古典园林题咏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写作题材、文学特征、园林意境、书法研究、装饰艺术和匾额价值6个方面。

4.1 写作题材

写作题材的整理与分类是园林题咏研究中最全面的部分。早在清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就对各地的楹联匾额进行收录分类,并从文学角度进行解析[6]。研究题材极为广泛,将题材内容分为状景、抒情、咏志三类[7-10];或分为记事、状景、象征、咏志四类[5,11];从文学角度将之分为“景”“情”“趣”“志”“境”“德”六类[12]。除此之外,还有对各地园林匾额进行分类的,如清代皇家园林匾额内容分为四类:知行、艺术、自然以及宗教[13];西蜀园林分为五类:赞景咏物、感怀古今、吊念人物、抒情言志、人生哲理[14];岭南四大名园分为四类:状景、抒情、咏志、哲理[15]。

4.2 文学特征

园林题咏作为文学形式的显现,与中国古典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学角度的研究主要从园林题咏的句式、结构、韵律、修辞、表现手法、文化内涵、园林与文学的关系进行分析。楹联按照句式可分为:四字联、五字联、七字联、十三字联、十五字联等[16]。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双关、用典、夸张、复词等[17]。陈从周概括总结造园如作诗文,园与诗文、题咏的关系相辅相成[18]。蒯畅则提到狭义的园林题咏是广义的中国古典文学,题咏是文学的载体,二者在思想、内容、寓意上相互共通[19]。也有文献从唐代文人园林入手,分析中国文学与构园的关系[20]。其余学者则更多就园论园,分析园林题咏与特定园景的关联。

表1 高频关键词列表

7.园林题咏高频特征词语义网络分析图

8.不同学科研究比例图

9.园林学科文献数量变化统计图

4.3 园林意境

通常欣赏者在园林中凭借实体很难精确领悟造园者表达的心境,园林题咏作为园林意境高度概括的载体、造园手法中重要的象征描述手段[21],其对于园林意境的表达与解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园林题咏意境的研究多以特定园林进行详细分析,如赵丽《北海匾额楹联现状分析与意境解读》、欧阳雯倩《苏州园林意境的符号学研究》、张叶琳《清漪园匾联与园林意境营造》等均是对特定园林的题咏与意境营造进行的具体分析。也有概括性归纳题咏传递园林意境特征的分析,如周武忠《心境的栖园:中国园林文化》、钟毓铸《造园意境与匾额、楹联》、刘源平《中国古典园林匾额与楹联初探》等,充分论述园林题咏传达了文人造园家之心境,以及题咏对于意境的营造作用。

4.4 书法研究

对园林题咏的书法研究主要从字体、风格、构法、章法、气韵进行赏析,主要肯定其文化载体的书法艺术价值,及其传递信息、点缀环境和陶冶情操的作用。古典园林历来是书法大家墨宝汇集之地,常见颜体、欧体、赵体、柳体等风骨,书体兼备金文、篆、隶、真、楷、行、草等字体(图10)。不同类型园林中书法风格迥异:帝王宫苑风格威赫凛然,第宅园林生动活泼,寺庙园林禅意盎然、名胜处则笔力遒劲、古劲朴拙[22]。

1 0.园林题咏的书法体现

11.园林题咏的装饰艺术

4.5 装饰艺术

园林题咏的装饰艺术从材质、形制、题刻、装饰、色彩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匾额的材质较为丰富,常见有木、石、金、铜、竹等。题刻也多讲究,字体颜色、阴刻、阳刻、层次对比无不体现工艺精湛(图11)。于形制与装饰工艺上,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各具特色,苑庆磊《楹联艺术与我国风景园林的融合解析》、曹林娣《中国园林匾额的文化美学价值》等对之进行了详细区分。

4.6 匾额价值

近年来匾额价值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研究主要集中于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审美价值、艺术价值、造园价值等方面,其中审美价值的研究最为丰富。陈秀中[23]提出匾联在园林中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点景美上,即匾联借语言魅力指出景中情意,把园林的自然美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意境美。曹林娣[24]提到园林题咏具有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功用价值,但其文化、美学价值未受到充分重视。范晓蕾[25]从园林题咏传达的诗画意境美、文化景观美、自然生活美、虚静空灵美这四个方面论述了题咏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潘紫娟[26]从楹联匾额的意境特质、艺术装饰两部分论述了其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蒯畅[19]指出目前园林匾额价值的研究集中在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和装饰美学价值几方面,缺少深入的溯源与分析,故归纳了题咏在园林思想、园林意境、园林景境、园林建造中的作用。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造园四要素构建了园林的物质空间,而园林题咏塑造了园林的精神空间,使园林从物质构建上升为精神构建,故园林题咏与造园四要素一样对古典园林的营造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园林题咏文献研究发现,该领域研究虽历史悠久,涵盖范围较广,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1)尚未建立完善的园林题咏研究体系。核心期刊占比较低,科学定量研究与数据支撑相对缺乏,反映出相关研究水平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现有研究基本以个案研究为主,且散布于中国古典园林研究中,少见全面系统的专题研究。

(2)对国内外园林文字要素研究存在不均衡的情况。国内研究以江南私家园林及皇家园林研究文献居多,对岭南园林研究较少。国外相关研究存在空白,东南亚国家、西方国家对于文字要素的运用同样历史悠久,但缺乏相关研究。

(3)部分研究方向存在不足与空白。造园价值研究尚不成熟。研究停留在较为表面的层次,如肯定其点缀园林、深化意境的作用,但未能追溯园林题咏的创作源头,深入到造园思想层面,将题咏的创作与造园相联系;缺乏对文字要素在当代景观中的研究。已有研究对象主要为古典园林,对当代景观创作过程中文字要素的缺失研究不足,对于如何借鉴与传承尚未提出明晰的解决对策。

5.2 展望

针对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上述对研究趋势的判断,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1)未来增加定量研究,科学分析问题背后的根源;增加园林题咏研究深度,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更全面的园林题咏研究体系。

(2)科学系统地收集游客对于园林题咏感知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解析游人在游览园林过程中对园林题咏的认知情况,以及题咏对于游人理解园林景观特征、文化寓意及意境的引导作用。

(3)推进园林题咏内涵与造园价值的研究,论证园林题咏是传承古典园林造园思想的主要载体,是构建古典园林精神空间的重要造园要素之一,即造园“第五要素”。进一步探讨新时期的文字要素如何更好地与现代景观相结合,营造人文景观,延续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涵。

猜你喜欢
匾额造园楹联
乃琼寺旧藏匾额“灵口远徼”考释
璿题云榜 景以名传 清代避暑山庄里的匾额与楹联
壹 造园·纳瑞集祥
匾额下的刺猬
孔府的年节楹联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
关于“园理”研究的点滴思考
我与楹联缘不浅
楹联简史三字经(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