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艺术的经典传承与应用
——以镇江昌建融创观澜公馆示范区为例

2020-01-08 00:53聂柯
园林 2019年12期
关键词:后场琉璃泳池

聂柯

园林造景,适时而变。讲究的不单是地理环境的变化,更有历史文化背景、布局、意趣等多元因素的影响。古人云“水不得潆带之情,山不领回接之势,草与木不适掩映之容,安能日涉成趣哉?”[1]当下,越来越多的示范区紧跟用户需求,不断优化、升级,追求不再是单一的使用需求的“造景”,审美与情怀的精神需求成为产品迭代的另一个侧重点。在快速发展的当下,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恰巧是“新场景”得以不断发展、创新的最佳契机。

镇江昌建融创观澜公馆示范区作为永久保留的示范区场景,深度推敲东西文化的精髓,打破边界,从美学角度出发,展示了不同寻常的艺术场景。这次“无问东西”的尝试,无论就生活场景而言,还是从艺术美学角度去看,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

1 项目概况

昌建融创观澜公馆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银山南路与宜候路交汇处,视野开阔、水天一色的心湖景区东北角,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其隶属于大港新区,新区高度重视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着力构建以心湖甜蜜小镇为核心的多个特色文旅板块,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特定的历史地位造就了一个非常有故事的镇江,温润而儒雅。浓厚的历史底蕴和秀美的四时之景、青山丽水,让这座城市在时代的发展中自身就散发着“融合”的气质。观澜公馆作为重生项目,必须有“新”意,从零探索融合中西当代审美的新产品——从功能、布局、造型多方面着手,衡中西以相融。本设计团队提取并研究了近百种东西方元素,根据项目的自身条件,精而合宜地将元素艺术化地嵌入景观与建筑中。使得二者相得益彰,同时整体协调统一,进而实现东西融合的精神氛围营造。

2 设计思考

镇江早在古时便被不少大家称赞,也不乏造园大师。在1928年~1949年间作为江苏省省会的二十余载,是其一段不可言喻的时代风情,开放与包容并存。

结合历史背景与项目现状,本设计在前期规划中决定:打破边界不设限,摒弃久而为之的风格化思维定式;提取最合适的东西方经典元素,用符合当下审美的表达将其打散、重组、融合,重新演绎“传承与应用”,实现场景的融合新生。景观设计采取前场对称式严谨、后场回游式趣味的形式,利用大片水景与水中汀步相结合,营造示范区静谧而高雅的韵味。在此基础上,景观的思考不光围绕示范区的基本需求,更是深度剖析了景观与历史、与建筑、与人文、与艺术的契合点。本团队希望通过这样多方切入的考虑,打造一个能够激发人们去思考、去探索艺术经典的精神场景空间,传递新的美学表达,完成产品的更新迭代。

3 规划设计

3.1 前场——承袭自然艺术的对称式庄严

东方受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强调“融于自然”和“自然融入”,建筑要努力与大自然对话,亲切、毫无违和地融入其中。西方则受哲学的影响,把建筑看作向自然进击、征服自然的手段与方式。纵使中西方建筑美学的灵魂受到不同宗教、信仰的影响,但其对于严谨的对称式布局都有着共同的艺术造诣。法国的凡尔赛宫、希腊的宙斯神殿和雅典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北京的故宫、沈阳的故宫、山东的孔府、西安明朝古城墙等等,这些都表达了布局上对称的美学精神。

1.观澜公馆示范区大门

2.售楼处及周边景观

4.嵌入“黄金分割”的全新空间

5.泳池布局

6.融入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的细部结构

7.后花园泳池边的小涌泉

本案前场为了营造归家礼序的仪式感,以建筑主体为中心轴线,对称展开。景墙庄重地立于入口道路两侧,流畅的回绕式行车动线,道路旁的绿树与花花草草一路相迎,呈现酒店落客区般的华丽体验(图1)。丛生朴树因其造型挺拔有力,呼应着前场的气质,守卫着售楼处。顺延而下的层次种植了大量的灌木作为视觉和背景的补充,如金桂、红枫、鸡爪槭、红叶石楠、海桐、瓜子黄杨、红花檵木、金森女贞、春娟等;中央水景周边铺满了欢快的姬小菊,一眼望去,丰富错落而不失秩序(图2)。水景的造型以欧式水珐经典结构作骨架,糅合东方装饰元素,层层跌落、汩汩作响,搭配色彩明亮的姬小菊,仿佛在阐述源源不断的新生与活力(图3)。售楼处同样是对称式布局,采用庄重的中式大屋面,汲取经典的柱式造型精髓,融合回形造型与祥云雀替,设计衡中西以相融。

3.2 后场——嵌入“黄金分割”的全新空间

《园冶》中对造园有这样的观点:“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畽,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2]

本设计团队根据后场的实际场地条件,用创造性的方式与东西文化“对话”。以经典的黄金分割美学理论辅助空间布局,将后场的自然式园林水院的入口同泳池入口东西一线,设置在延续前场轴线对称式布局的泳池南北一线的黄金分割点上,两者交错形成后场的主框架(图4、5)。而细部装饰元素则提炼自中国传统及近代建筑构件(柱础、额枋、雀替、挂落、窗棂、门扇、木作等)和装饰纹样(旋子彩画、泼彩、回纹、万字纹、云纹等),并通过铝板、不锈钢、石材、琉璃等材料替换进行再造演绎(图6)。环形游走动线的设计遵循“巧而得体”的原则,移步易景,以呈现最佳的空间体验与视觉享受,让人在空间逗留的间隙由内心去感受和理解艺术。

4 艺术经典

4.1 布局

如果说对称是一种精神秩序感性的表达,那么黄金分割则是最能引起美感的理性比例。后场因地制宜设计为两个不同感受的场景,主场景强化艺术经典的传承与应用,后花园主要营造闲庭信步的悠闲。整个空间,运用大面积的水景作依托,将其出入口作为后场空间进深的黄金分割点,其中线设计为对称轴,回游式动线衔接每一个景观节点。

穿过售楼处,一脚踏入神秘的艺术后花园,身披美丽华裳的泳池扑面袭来高贵的气场。排排坐的小涌泉池泠泠作响,挨着无边溢水的泳池,无界胜有界(图7)。从后场主视线点出发,向右开始环绕游走,严谨而苛刻的细节推敲,让每一个角落皆是风景,都值得慢下脚步。四座景亭的对称轴与整个后场的黄金分割线、对称轴巧妙重合,使得空间布局干净利落,但不同的景亭又在阐述着各自的故事。人在建筑与景观中穿梭,透过深色格栅,驻足观水,遐思迩想(图8)。

4.2 元素

4.2.1 景亭与会客厅

景亭作为观水、休憩的停留空间,与会客厅串联形成环形空间体验动线。人在游走的过程中感受四时之景,走累了便可以坐在沙发上。一再考量后,本案将四座景亭的休息作下沉式设计:一来延续了泳池干净的水平面;二来让人坐在其中有一种被水环抱的温柔,一抬眼便是轻松愉悦的慵懒(图9)。水中树影婆娑,让人醉在这一池画作里。池边偶有树叶落下,在心尖上飘零;青鸟掠过,在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人倚栏杆、疏影横斜,在画里还是画外,竟有些难以分辨。

规整造型的会客厅正对售楼处,呼应前场的礼序感,与连廊相接,视角优越。其视线恰好被一池翡翠锁定,人与景一同被框入画中。同时会客厅位于景观中轴,左右对称的景致更强调了仪式感和厚重感。

三段式石材立面的结构基础,加之经典的建筑装饰元素,通过现代材料的替换、打磨,演绎新的历史文化艺术。在景亭与会客厅推敲的过程中,设计团队有考虑过使用看起来更具现代感的轻便材质,但考虑到泳池是深水池与浅水池叠加设计的升级双层结构,特别敦实,最终还是采纳厚重的石材结构作为骨架。确认好骨架,在传统的实地调研装饰元素样本中,择选了具有代表性的、适合的额枋、雀替、柱础、回字纹融入石材,用新的材质语言描述历史文化艺术(图10)。

4.2.2 连廊

光影是景观空间最好的解读与记录者,化在心间是一首首诗。

在连廊空间中游走,格栅屏风的仪式感让人安静,心随之慢慢平和。光,在这里划过空间,光移影动,赋予空间热情而含蓄的活力。穿梭于连廊,细细感受空间里的每一个专属符号。

4.2.3 艺术景墙

景墙不仅仅是分隔、衬托、遮蔽的作用,更是空间构图的重要因素。《园冶》中说,“宜石宜砖,宜漏宜磨,各有所制。”[3]艺术经典与时代新潮的碰撞总是能激发更多有趣、新意的灵感与巧思。

202块转体筑造的艺术景墙是后场的点睛之笔,其中48块为琉璃砖,15块为镌刻金属砖(图11)。经典的艺术总是让人着迷,中国古代传统的艺术绘画作品镶嵌在这个被融合的会客厅空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用充满东西气韵的配色和材质,配合现代景观打造手法,整面景墙远观排列有致,近观情趣盎然。考虑到各种不同元素的结合与应用,避免泛滥的装饰堆叠,大片面的留白也是设计初始特别需要注意的。夜幕降临,琉云璃彩墙更显精致夺目。干净的池水倒映着园中的一切,似乎在静静地对着话。

(1)琉璃砖

水墨画作为中国绘画的代表,色彩微妙,意境丰富。历代大师们寄情山水,用笔墨勾勒出了名垂千古的传世画作。泼墨泼彩山水则是在传统绘画基础上的突破创新,以张扬的色彩与朦胧的画面,在层次之间形成虚实之境,是更为现代、放逸的表达。琉璃也是古代传统技艺与现代艺术的结合,流光溢彩、变幻瑰丽,与泼墨泼彩山水有异曲同工之妙。“琉璃砖”的设计将泼墨泼彩的绘画表达融入到琉璃烧制的技艺中,将中国绘画的灵魂注入其中,表达对传统艺术的敬畏与传承之心。

8环形游走动线的设计呈现移步易景的视觉享受

9.被水环抱的休憩环境

10.融入传统装饰元素的石材立面基础结构

11.由琉璃砖和镌刻金属砖筑造的艺术景墙

12.流水和光影的完美融合

(2)梅花金属镌刻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作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其高洁、坚强、谦卑的品格自古受到文人墨客的称赞。设计取15篇大家的咏梅之作,简化内容,以镌刻的工艺精心制作成15块梅花图案金属砖,与琉璃墨彩相呼应,巧妙地在空间中表达了雅致的“画格”“诗格”。

整个景墙的设计,元素采选、创新演绎、工艺制法,每一个环节都耗费了甲方、设计方、施工方的诸多精力。特别是最后的打样,因为琉璃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又充满了太多的未知数,从配色摆料—颗粒控制—颜色定位—炉内烧制,每个环节都要手工控制,最后烧出的成品还要一半看运气。更关键的是,琉璃的烧制成品不可回收,即意味着一旦出现问题,只能作废处理,重新烧制。相较于后院,景墙并不是占空间比例最大的元素,但却无处不体现了每一位参与者的工匠精神。

4.2.4 休憩空间

一系列精致的艺术赏析之后是自然园林区域。和繁琐工艺打造的会客厅空间不同,这里取自然之法,重拾简洁明闲适之感。透过入口处的“画框”,一层一层叠落的镜水面之上,一棵婀娜的乌桕静静地等候着——“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4]

空间景物不仅可观,或者平淡间有可取之景。设计利用框景手法来暗示空间的界限,却不影响两处的景致。拾阶而上,借汀步渡水,边走边听、随看随行,心生惬意。转角的跌水,洒落在碎石之上发出哗哗的响声。这水声好似在讲故事,闭上眼,仿佛听见了耳旁的留声机转起,《春夏秋冬》的旋律涌上心头。

环绕观澜之水,休憩躺椅、景墙、水景汀步、软装卡座等都应景设计得呼应时代风情又简洁干净。若是走累了,恰好慢下来,歇一歇脚。品上一杯茶,细看潺潺的流水、变幻的光影(图12),在阳光下慵懒闲适地闭上眼睛,风从水面吹过,繁杂心事也被吹走。“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5]

4.3 色彩

历史被时代赋予不同的印迹,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串串动人心弦的故事。相传蒋介石先生送给夫人的礼物——南京美龄宫,因其俯瞰酷似镶嵌于项链中的绿宝石而被刷爆朋友圈。广为流传的大概是这其中的浪漫色彩情谊。本设计取其精华——绿色琉璃屋顶,选择了复古典雅的陶瓷马赛克作为池底池边的铺装,从几十种颜色中筛选、组合,一次又一次做小样拼接尝试后,才有了眼前颇为美丽的一片翡然。

5 总结

本案本着不断创新的精神,不拘泥于中或西,只取古往今来的美学元素,以和谐的方式优化组合,开辟出一条新的美学道路。设计不仅仅是东西方文化艺术的杂糅,更是造园者品格态度的杂糅。传承的是艺术文化,延续的是精神内涵。本设计希望在传承艺术经典的与丰富文化内涵的同时,又不受限于时下已有的手法,坚持创造美好人居空间的初心,让居者更好地感受艺术化的空间场景。

猜你喜欢
后场琉璃泳池
羽毛球优秀女单运动员马琳后场技术使用特征分析
法门寺里的琉璃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大山深处是琉璃
我国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谌龙的后场技术分析
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单选手李雪芮后场技术分析
羽毛球运动员MARIN后场技术分析
——以里约奥运会为例
八角琉璃井
泳池派对
有扇白羽,有灯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