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素质提升长效机制研究

2020-01-09 16:14朱松林汪石果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朱松林,汪石果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在2019年全国两会工作报告中,作出了对高职院校实施扩招100万人的工作布置。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所占的比重中将越来越大,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高职学生党员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中的先锋队和排头兵,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党员素质,既是保障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高职学生党员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员素质是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党员区别于群众和其他政治组织的内在规定性,其根本要求是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始终走在时代和人民的前列。高职学生党员素质要求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水平、纪律作风素质、专业技能素质、组织协调能力、心理素质等,这些素质主要通过后天的环境熏陶和教育培训而获得的基本稳定的能力和品质。其中,政治素质是最基本的素质,是高职学生党员培养和教育的重点。

“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全面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各高职院校依据《党章》等党内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扎实推进学生党建工作,在不断壮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同时更加注重党员的发展质量。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凸显,在广大青年学生中起到了榜样引领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提升的相关因素。为了解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党员的现状,笔者对湖南省湘潭市四所高职院校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进行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0份,有效问卷768份。问卷共设置了25个问题,涉及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党的基本知识、入党动机、发展过程、作用发挥、支部建设等方面。在开展问卷调查的同时,还走访了四所院校的部分党务工作者和辅导员,进一步掌握和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素质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提升学生党员素质的相关措施奠定了基础。

(一)部分高职学生党员需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这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部分高职学生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信念缺乏高度认同感,集中表现为入党动机的复杂性。部分学生加入党组织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简单地认为党员身份有益于就业。部分学生入党动机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或听从家长的建议,或跟从同学的举动。申请加入党组织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就是入党动机,入党动机不纯正,严重影响党员素质的提升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二)部分高职学生党员需要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

高职学生的理论学习缺乏系统性,部分学生理论水平不高,甚至不熟悉党的基本知识和党员发展流程。部分学生党员专业学习的热情远远高于理论学习,不重视理论学习,甚至部分党员把理论学习作为负担,敷衍了事。部分学生党员较为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而对于党的历史一知半解。部分同学在理论学习上不主动,被动参加支部组织的各项学习教育活动。由于理论知识匮乏,部分党员的思想汇报、转正申请书等材料出现相互抄袭,甚至直接从相关网站直接下载文档交差。理论知识贮备不足不但影响了学生党员素质的提高,而且不利于发挥党员向周边同学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不利于有力地维护党的形象。

(三)部分高职学生党员需要进一步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党员应该在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成为周围人的榜样,应该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主动为广大师生服务。部分同学在发展为预备党员后,自身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只关注自己的学习和成绩,不愿意帮助其他同学共同进步。部分学生党员在工作中踏实肯干,但是对于同学当中的不良现象,采取消极回避态度,不能及时进行说服教育。个别学生党员不能严格按照党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服务意识差,表现不积极,影响党组织在师生中的良好形象。

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党员素质提升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高职学生党员素质提升的因素是多元的,既有社会环境影响的外部原因,也有学生党员自身的内部原因;既具有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普遍性,也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对其进行客观分析,有助于提高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

当前,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整个世界联系日趋紧密。西方国家通过网络的先发优势极力向中国的青年一代推销他们所谓的“普世价值”,利用其技术优势通过包装精美的文化产品来“潜移默化”地腐蚀青年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面对纷繁芜杂的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部分学生缺乏正确判断和科学分析的能力,不自觉地受到西方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消极影响。

(二)高职短学制带来的困境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鲜明特点,在这种办学模式下,学生在校时间一般在两年左右,个别专业学生在校时间仅为一年,其余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根据党员发展条例的相关规定,从学生入校到发展为党员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最快也要到二年级第二个学期才能发展党员。一方面,刚刚发展为预备党员的学生马上要面临着离校赴用人单位实习,对于党员的考察、监督、评议难度增大,党员的作用发挥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即使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发展部分优秀学生成为党员,支部的各项培养考察工作必须环环相扣,有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因培养考察时间不充分,未能成为预备党员,对这部分学生的考察难度加大。

(三)高职生源的复杂性

国家历来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近年来,高职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生源范围由普高学生、中专学生和职高学生扩大到退伍军人、农民工等群体,招生方式由原来的统一招生扩展为统一招生和单独招生两种模式,且单独招生学生比例逐年递增。与本科院校相比较,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是很高。他们要求进步但又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差,专业学习困难较多,他们思维活跃但又相对散漫,他们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待提高。

(四)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不强

高职院校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发展党员,确保党员发展质量,但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高职学生的特殊性缺乏充分的认识,所以在党员的教育管理上缺乏针对性的相关措施。因为学生在校时间段,学校安排的课程比较紧凑,虽然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培训集中能够达到规定课时,但是学生平常的理论学习以自学为主,效果不太理想。目前,高职学生党员发展在二级院系,院系里从事党务工作的教师大多为辅导员或行管人员,平常工作比较繁杂,对学生党员的培养考察易流于形式。在发展党员时倾向于查阅学习成绩、《培养考察登记表》等资料,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日常表现缺乏全面了解。学生在成为预备党员后,就离开学校去用人单位实习,支部主要通过QQ等网络平台互动了解学生状况、收集学生思想汇报等资料,没有面对面地交流,不利于及时掌握预备党员真实情况。

三、对构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党员素质提升长效机制的思考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党员素质的提升既是一个长期过程,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过程关注、多角度发力,所以构建一整套相互作用、互相促进的学生党员素质提升长效机制尤为重要。

(一)构建尽早培养和严格程序相结合的发展机制

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短一直是高职院校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的一个难题,为此,学生党员发展的前期工作一定要尽早列入到工作计划中。首先,在新生入学阶段,充分利用迎新、军训、入学教育大会等契机,宣传党的光辉历史、政治主张和基本理论,展开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提高新生对党的认识,增强新生对党的认同感,积极引导学生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其次,二级院系的学生党支部拟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完善各类组织材料和档案,及时安排入党申请谈话人、培养联系人和入党介绍人,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对象和发展对象定期进行组织谈话,了解思想、学习和工作状况,帮助学生深入剖析自己,不断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当然,支部尽早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并不是违反党员发展工作程序提前发展,而是严格按照《党章》《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党内法规的要求,严格考察程序,坚持将政治标准放在首要位置,全面考虑,慎重发展,严把党员发展的“入口关”。

(二)构建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机制

党员素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高职学生党员教育机制上,要将加强理论学习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首先,将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有机结合。将党校课程、思政理论课和支部“三会一课”制度作为高职学生党员理论学习的线下载体,通过面对面地交流,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教育,提高理论素养。通过“两微一端”“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不断强化学生党员身份意识,使其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其次,将专业技能学习与志愿服务活动有机结合,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学生党员积极参加“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学生党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在锻炼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奉献意识。再次,将学习党的理论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组织学生党员参观当地的红色文化基地、党史馆和博物馆,增强学生对党史国史的了解,使其潜移默化接受革命文化的熏陶。最后,组织学生党员积极参加社会调研活动,提高其对国情的认识,激发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

(三)构建作用发挥和素质提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是党员区别于群众的本质特征。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党员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在思想和学习上还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学生党员都应该始终走在同学们的前列,成为同学们的榜样和楷模,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构建学生党员激励机制是推动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的重要手段。以学生党员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党员发展的内驱力。首先,是坚持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正向激励就是要树立学生党员身边的典型,弘扬正能量。大力宣传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典型事迹,不断激发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积极探索榜样激励途径的同时,必须重视负向激励。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查摆问题,虚心接受批评意见,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对于违反学校规章管理制度和党内法规的党员要及时教育或处理,对于不具备转正条件的学生党员应延长预备期,以达到教育本人、警醒他人的作用。其次,运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在坚持公平公正的导向下,党组织对成绩优异、竞赛获奖、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榜样给予表彰和相应物质奖励,帮助解决其就业或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激励学生党员发挥榜样作用。但是,也不能弱化精神激励的作用,支部应经常关注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主动与其谈心谈话、答疑解惑。支部对学生党员取得的成绩和作出的贡献应及时进行表扬,以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四)构建动态管理和量化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机制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校外实习实训时间较长的客观实际,建立一个动态管理和量化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提升高职学生党员素质的重要保障。动态管理是过程管理,涵盖了入党积极分子管理、发展对象管理、在校生党员管理、实习党员管理和毕业生党员教育的全过程,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应从制度建设、平台建设和管理机制等方面落实落细各项管理措施。对于处于校外实习实训阶段的学生党员,学校可以探索学校与企业双重管理模式,学校定期向企业了解学生党员的情况,将实习鉴定作为预备党员转正的佐证材料。此外,通过搭建党员微信群、视频直播党课、支部QQ群等网络平台,突破空间限制,加强对实习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在过程管理中,院系基层党组织应建立健全党员质量考评标准,制定相应的综合评价体系,分别从党性修养、政治素质、学习竞赛、群众评价、社会实践五个模块来全面评价学生党员发挥作用的情况,定期公布评分成绩,激励学生党员的主动担当、有所作为,从而达到不断完善自身的效果。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路径研究
我是党员向我看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入党志(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