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域理论视角下papi酱吐槽短视频的语言特点研究

2020-01-10 04:26李雪彦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语域基调话语

李雪彦

(上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444)

2019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7.59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达6.48亿,占网民总体的75.8%[1]。随着短视频的流行,一批短视频发布者也迅速获得名气,被称作“2016第一网红”的papi酱就是其中一员。papi酱发布的吐槽类原创短视频在各平台的播放量都很高,如今其微博粉丝数已达3 155万,抖音粉丝数已达3 414万,可见,papi酱是短视频领域的佼佼者。

papi酱的成功离不开自媒体平台盛行的时代大背景,但是语言作为视频中最主要的媒介,必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研究papi酱吐槽短视频的语言特点有助于全面分析其视频广受欢迎的原因。

一、语域理论

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研究话语与语境之间的关系。情景语境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的,指的是话语产生的直接环境[2]。伦敦学派的创始人弗斯(Firth)吸收了马林诺夫斯基的思想,在其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把语境概念引入语言学,并对其做了进一步研究[3]。弗斯把情景语境分为如下几类:参与者的有关特征,参与者的言语活动以及参与者的非言语活动,和情景相关的其他事物,言语活动产生的影响[4]。弗斯的学生韩礼德(Halliday)首次提出语域和语言环境三元论:语场、语式和语旨。韩礼德把语域看作一种功能变体,这种变体受情景语境三变量的影响。我国语言学家张德禄曾概括过三元论的内涵:语场,又称话语范围,指交际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事,以及参与者所从事的活动,包括谈话主题;语旨又称话语基调,包括个人基调和功能基调,个人基调指参与者及参与者性质、社会地位或角色关系,功能基调指语言活动的目的;语式又称话语方式,指交流的渠道或媒介,口语还是书面语,包括修辞方式[5]。

语域理论适用性广,研究者认为,只要有话语的地方都可以用语域理论进行分析。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语域理论主要应用于翻译实践和外语教学这两个方面,还未有学者用语域理论分析某类小视频的语言特点。

二、研究过程

(一)视频选定

papi酱最开始主要通过微博发布短视频,2018年以后,papi酱逐渐转战抖音。因此,本研究选定的视频来源分为两部分:一是从微博选定2016—2018年播放量超过5 000万的短视频,二是从抖音选择2018—2019年点赞量超过200万的短视频。

(二)统计与分析

papi酱发布的所有视频,按功能基调可分为三类:娱乐搞笑类、科普类和吐槽类。而papi酱被观众熟知主要是因为其独特的吐槽方式。吴艳和王佳把网络自媒体“吐槽”式语言定义为普通大众通过网络平台,以原创视频的形式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现象热点抒发个人见解,发泄自己的情绪,对不公平现象予以批评反驳的尖锐性语言的总汇[6]。papi酱每期视频都有一个主题,设定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用诙谐幽默的话语针砭时弊,吐槽生活中常见的不良行为、不良风气。papi酱的话语会随着每期视频中的人物、话题、说话媒介的变化而变化,即受语域三要素的影响,形成一个个的语言变体。由于篇幅有限,本研究随机选取视频进行分析。

1.语场分析

papi酱从事的活动可以概括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以对生活中常见的不良现象进行二次演绎,如活跃在网络上的键盘侠、不理性的追星一族、充满套路的商家等。因为每次的情景不一样,所以谈论的话题也不一样。papi酱的选题范围很广,但都是生活中大家经历过的情景或热门话题,所以话题具有大众化和时效性。例如,2017年11月6日,临近“双11”时papi酱推出了短视频《“双11”期间的我》,其在视频中扮演面对商家推出的各种优惠活动茫然不知所措的消费者。由于语场影响词汇的选择,所以视频中papi酱的话语紧紧围绕“双11”、消费者、满减、优惠等展开。比如,“满499减200,这个很划算呀,我看看我买的衣服多少钱,399!”短短几句就揭露出商家惯用的套路,讽刺意味强烈。papi酱除了选择特定时期的情景外,还会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比如,《键盘侠》这期视频,她扮演的就是活跃在网上的键盘侠,说话的内容符合键盘侠的人物形象,即当有人遭遇抢劫会说“谁让你身上带这么多钱的,活该!”,当别人比赛失利,会说“垃圾!”,对公众人物会说“为什么不捐款!”“为什么不发微博!”当前,网络暴力已成为热门话题,虽然大多数人倡议杜绝网络暴力,但实施起来难度较大。papi酱搞笑模仿键盘侠,让观众娱乐的同时,也或多或少会引起观众对自我的反思。

2.语旨分析

第一,个人基调。在短视频中,papi酱有时可能只扮演一个角色,有时又分担多个角色。但是,无论她在视频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都能很好地捕捉这类人群的说话特点,进而进行模仿。例如,在《有些人是真不会聊天》中,既本色出演自己,又扮演自己遇到的说话让人不舒服的人。视频对话如下:

甲:人还是得靠自己的实力。

papi酱:对。

甲:尤其是我们这些长得丑的。

papi酱:???

乙:手机桌面是谁啊!

papi酱:嘻嘻嘻,是我爱豆(偶像)。

乙:长得好丑啊。

papi酱:……

在对话中,papi酱自身代表的是生活中的一般人,而其中的甲和乙则是生活中说话让人不舒服的人。在扮演多个角色时,她采用不同的说话方式、说话语气,让观众觉得仿佛真的是两个人的对话。

第二,功能基调。功能基调可分为说明性、描写性、说服性等。总的来看,papi酱的绝大多数视频不是为了说明、描写或者说服,而是为了吐槽。她不是对生活中常见的让人看不惯的情景进行描述,而是通过角色扮演,将不同人的话语以一种诙谐幽默、夸张的手段呈现在观众面前,通过犀利搞笑的语言进而达到吐槽的目的,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

3.语式分析

语式是语言活动采用的媒介或渠道,可以是口语形式,也可以是书面语形式。在视频中,papi酱扮演的人物都是以面对面的谈话进行语言交际的,当角色变化时,镜头便立即切换一次,变成换了装的papi酱,通过换装和视频的快速切换,达到不同身份的人同时空面对面交流的效果,让观众感觉到谈话的真实自然性。比如,在她分饰老板和员工时,镜头一是身穿西装的老板,镜头二便是朴素的小员工,两者以口语的方式完成语言的交际。另外,papi酱视频用了变声器,声音经过特殊处理后,新颖独特,趣味感强。同时,语速是加倍语速,这样在短时间内可以输出更多的内容,满足观众在时间和内容方面的需求。

结语

本研究发现,以语域理论为指导框架,可以较全面地分析papi酱吐槽短视频中的语言特点,而papi酱对语言的把控也是其吐槽短视频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papi酱可以根据语域的三要素,即语场、语旨和语式选择适当的语言进行角色扮演,言语虽然夸张,但给人以真实、亲切感。同时可以发现,papi酱语言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吐槽性,即紧紧围绕语旨中的功能基调选择语言手段。综上所述,papi酱短视频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语言方面符合语域三要素,并且能够突出某一要素的某一方面。

猜你喜欢
语域基调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摩登基调
论木版画的色彩基调与印刷细节控制
定好生活基调
百威啤酒超级碗系列温情广告创意分析
语域下土木工程英语词汇文体特征
基于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