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枝教授运用大柴胡汤治疗阵发性房颤经验

2020-01-10 07:13刘建伟
中医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上腹阵发性胸闷

刘建伟

(郑州市管城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4)

李发枝教授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研室原主任,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老业医50余载,主张方证相应,专方专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擅长诊治内、妇、儿科疑难病症。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心房无序的颤动即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心房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我国房颤患病率约为0.77%,≥80岁人群中高达7.5%[1]。房颤可见于非心脏病,也可以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随着年龄增长显著增加。然而目前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效果仍不尽人意,并不能显著提高房颤患者的生存率,近年来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取得了很好疗效,但复发率仍比较高。笔者有幸跟随李发枝教授侍诊,亲聆教诲,受益匪浅,兹将吾师运用大柴胡汤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经验结合病例分述于下,供同道分享。

1 病因病机

阵发性房颤,发作时以心中悸动,惕惕不安,不能自主为特点,属中医学“心悸”“怔忡”范畴。李老认为:房颤病位在心,但与脾、胃、肝、胆密切相关,正所谓“五脏六腑皆能令人悸,非独心也”,临床上对房颤的治疗不能只考虑心脏,有时脾、胃、肝、胆疾病都可导致房颤,所以应在中医学整体观念指导下,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既要辩西医的病,也要辩中医的证。房颤病机复杂,往往虚实夹杂,临床治疗一定要明辨虚实,用药不能只想着虚症,忽视实证。对心脾两虚症,可以益气养血,健脾养心;对肝胆湿热实证,必须清利肝胆,清心定悸。

2 病案举例

2.1 胃食管返流所致房颤

患者,女,60岁,2017年5月10日初诊,主诉:阵发性心慌12年。现症见:心悸频发,每日发作2~3次,伴胸闷,口干、口苦、泛酸,上腹部胀满,饭后加重,右上腹压痛,大便干,1 d 1次,舌质红,苔薄黄,脉弦,脉时一止。患者自述12年前因生气后出现心慌,胸闷,在社区门诊查心电图示偶发房性早搏,平时间断服用“心律平”治疗,症状时轻时重。2015年12月,因心慌加重,前往某院就医诊断为阵发性房颤,行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术后1年房颤复发。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早搏、房颤。电子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腹部彩超示:胆囊壁毛糙。西医诊断:胃食管反流所致房颤、房早。中医诊断:心悸,证属肝胆湿热,胆热扰心。治宜利胆和胃,清心定悸。给予大柴胡汤,处方:柴胡20 g,黄芩12 g,清半夏12 g,炒枳实10 g,白芍20 g,大黄3 g,乌梅20 g,茯苓20 g,甘草15 g,生姜10 g,大枣10 g。15剂,1 d 1剂,水煎分2次饭后温服。2017年5月27日二诊:服药后心悸减轻,活动后有心悸,伴失眠,多梦。上方加人参15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 。20剂,1 d 1剂,水煎分2次饭后温。2017年6月19日,三诊:偶有心慌,腹胀泛酸消失,再服上方至2017年9月,诸症消失,心电图检查正常。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2.2 胆囊炎、胆囊息肉所致房颤

例2 患者,男,66岁,2018年4月11日初诊,主诉:房颤8年。刻下症见:心慌,胸闷,腹胀,静止发作,活动减轻,晚上睡觉只能平躺,侧身就心律不齐,口干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弦。房颤发作呈阵发性,开始10 d发作1次,能自行恢复;2017年冬季开始每天发作3~4次。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①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②陈旧性脑梗;③高血压病。住院治疗给予盐酸胺碘酮片不能控制,当地医院建议患者做射频消融手术,患者未同意,经病友介绍来诊。查体:右上腹压痛。心电图:房颤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肝胆彩超:肝内胆管结石,胆囊多发息肉。西医诊断:①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②高血压。中医诊断:心悸,证属肝胆湿热。治宜利胆和胃,清心定悸。给予大柴胡汤,处方:柴胡20 g,黄芩10 g,清半夏15 g,炒枳实10g,白芍20g,大黄3 g,甘草12 g,乌梅20 g,威灵仙15 g,茯苓30 g,生姜10 g,大枣10 g。10剂,1 d 1剂,水煎分2次饭后温服,嘱患者清淡饮食。2018年4月23日二诊:服药后心慌、胸闷、腹胀大减,房颤晚上不在发作,上方加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20剂,1 d 1剂,水煎,分2次饭后温服。2018年5月15日三诊:心慌、胸闷、腹胀症状消失,房颤未再发作,上方巩固治疗,间断服用至2018年10月,心电图正常,房颤未在复发。

3 小 结

大柴胡汤首见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伤寒论》第103条记载:“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予大柴胡汤,下之则愈。”第136条曰:“伤寒十一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第165条曰:“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记载:“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大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通下腑实、疏肝理脾、清热化瘀、和解枢机、疏通升降、兼通里实等功效,主治少阳郁热合并阳明里实之证。上述两位患者,心悸伴有上腹胀,得食重,右上腹压痛,口苦,便干,正是少阳阳明合病之候,大柴胡汤证。少阳枢机不利,饮热上逆于心,则心悸,用大柴胡汤“和解少阳 利胆和胃 清心定悸”,方证相应,疗效显著。方中加乌梅以下气,除热,安心[2];加茯苓以利水化饮而养心定悸;若活动后心悸加重,有气虚之像,可加生晒参以补气,也可加生脉散益气养阴;若患者失眠可加生龙骨、生牡蛎牡以安神。李老在临床上运用大柴胡汤治疗疾病的范围非常广泛,消化道疾病、外感发热、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只要病机对应都可以选用。李老在临床上辨证大柴胡汤证,重视腹诊,大柴胡汤证患者右上腹触及紧张感,右上腹压痛。对于临床疑难病例,有大柴胡汤证指征但不确定的,一般会让患者行肝胆彩超,若有胆囊炎(胆囊壁毛糙)、胆囊息肉、胆结石,即可辨为大柴胡汤证,即投大柴胡汤,每每药进病退,可重复性强。李老重视患者服药后饮食调护:大柴胡汤证患者大都伴有胆囊疾患,嘱患者要忌食肥肉、排骨汤、炒鸡蛋等油腻食品,反复强调饮食宜忌很重要,直接影响到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转归,以及药物的疗效。

猜你喜欢
上腹阵发性胸闷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阵发性高血压暗藏危机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六项准备
心脏康复护理对阵发性室上速消融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经上腹右胸两切口施行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临床分析
胃病多久才算老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