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2020-01-10 09:35冯凌敏
科学咨询 2020年25期
关键词:同伴教学活动心理健康

文冯凌敏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中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

(一)提高教师素质是创设良好心理环境的保证

良好心理环境的建立主要取决于教育者的素质。一般来说,幼儿往往根据初步的、直观的印象而产生情感体验。因此,教师的仪态美对幼儿会产生很直接的感染力。有的教师长得并不美,但她们整洁得体的服饰、和蔼亲切的面容给人以自然、清新、健康的美感,从而吸引幼儿,使幼儿乐意亲近。教师认真负责的精神、活泼开朗的性格、乐于助人的品质等也会给幼儿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也很重要,它能促使幼儿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倘若没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孩子会为自己不被同伴接纳而郁郁寡欢,也会为经常受到同伴的拒绝而紧张不安。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如故事《墙上的咪咪》叙述了一只同瞎眼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小猫咪,受外面精彩世界的吸引,徘徊于瞎奶奶的家门口。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小猫咪的立场和观点来考虑问题,如何既让瞎奶奶过得好,自己又能看到精彩的世界,从而逐渐学会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乐意关心和帮助别人。

(三)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要宽松自如,形成民主和谐的气氛,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亲切友好地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其次,还要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为幼儿提供充满生机、能陶冶心灵的环境。如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带孩子到公园里赏花,感受花的美;夏天,我们带孩子到体育场去放风筝,体验游戏的快乐;秋天,带孩子到果园里参观水果、拾落叶等。

二、尊重关爱,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教与爱表现了教育的生命,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饱含爱心的微笑,甚至是充满爱意的责备,都将使孩子向你敞开内心的世界。没有这种与幼儿心的交流,我想我们的教育事业是没有生命力的。对孩子没有爱心的培育,就像种子见不到阳光。实践证明,一个充分享受成人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反之,被成人厌弃的幼儿则常常自暴自弃,形成一种自卑感、反社会的心理。如有些幼儿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经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他们想通过“捣乱”“打架”引起教师对他们的关注,进而获得教师对他们的爱。因此,教师要细致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体验每个幼儿的所作所为,真正把幼儿看成一个独立、有自身需要的人来对待,使幼儿的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得到充分满足。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教育。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园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通过数年的研究分析认为:“各种道德几乎可以从游戏中得来。”游戏是幼儿园的主导活动。它能最大地满足幼儿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是童心嬉戏的世界。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自己变换动作,多次重复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满足自己身心的需要,而且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行为准则。如在角色游戏中模拟爸爸妈妈做家务;在结构游戏中建造“摩天大楼”“高速路”;表演“大灰狼和兔子”“拨萝卜”;开展科学活动“盛开的莲花”“会跳舞的蛋宝宝”等。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游戏中感到自由、快乐、自信,宣泄了自己的情感,激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认为,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创造性和与人合作的心理品质,是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我们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实现“跑班制”,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

总之,我们要把自尊、自信、自控、独立性、责任感、创造性和社交能力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让幼儿从小开始学习做人,成为具有健康心理,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

猜你喜欢
同伴教学活动心理健康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