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关联法的我国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以11家乳制品行业上市公司为例

2020-01-10 08:10王智慧
关键词:贝因美乳业乳制品

□黄 娟 王智慧

[内容提要]乳制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稳健发展,同时还维系着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安定。本文基于内部控制设计层面和执行层面两个维度,融合内部控制“五要素”与“五目标”,构建了我国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运用灰色关联法对我国11家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政策建议,以期有助于推动我国乳制品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康运行。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乳制品企业的内部控制直接影响着乳制品的质量安全。《关于加快推进奶业振兴和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指出要提高我国乳制品质量,提升奶业竞争力,全面推进我国奶业振兴[1]。然而,近年来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2008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2012年光明乳业“连环质量门”事件、2018年明一乳业“重大缺陷门”事件……,集中凸显出我国乳制品企业内部控制的无效与低效。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增强各领域风险防控的能力,基于此,科学构建乳制品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客观评价乳制品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态势,从而防弊兴利,成为推动我国乳制品企业稳健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乳制品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研究述评

国内外对乳制品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多是基于乳制品安全的视角,着力于对乳制品企业的生产、流通环节内部控制的考察。

Gerrit Smit(2003)指出乳制品企业的内部控制受到牧场规模、牧场技术能力、企业资金及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等因素的影响[2]。Sayler和Allen(2010)认为阻碍美国乳品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专业合格的流程控制监管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这个问题极易导致乳品质量安全

问题[3]。Levent Kurt 和Sibel Ozilgen(2013)以土耳其30家乳制品企业为样本,运用失败模型与影响分析法(FMEA),探究影响乳制品安全的风险因素,研究表明风险主要来自企业技术能力薄弱及操作工人缺乏专业技能培训等[4]。Haisong Huang等(2016)指出由于乳制品企业对物流控制的不重视,以及错误的、不健全的运输方式,导致乳制品产品存在着破损、变质的问题,建议采用物流数据分析的新技术,以帮助企业提升物流控制水平[5]。

我国对于乳制品企业内部控制的专门研究较少。高媛(2014)梳理我国乳制品企业的流程控制问题,指出我国企业应从原奶的生产、运输、加工到生产线上的工人、设备、环境再到产成品的质量检验、储存等各方面加强内部控制[6]。魏艳骄(2014)以风险管理理论、模糊综合评估理论为依据,对原料奶生产环节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生产企业主体行为与市场环境因素对乳制品企业内部控制具有较大影响[7]。全明月(2015)基于内部控制五要素,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公司基层员工对企业内部控制运行现状的评价,认为乳制品企业存在监事任职不合理、职务分离制度执行不到位、青年员工流失严重、预算管理不科学、公司各部门人员缺乏沟通和交流等内部控制低效问题[8]。姜冰和李翠霞(2016)基于政府抽检数据,指出乳制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疏于对供应链的有效控制[9]。董冉茹(2018)在考虑乳制品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采用变异系数法和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贝因美的社会风险内部控制水平[10]。

二、我国乳制品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维度分析

基于系统论和控制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应当是一种全方位、全流程的整体评价。乳制品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做出判断,而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应考察其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因而,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除考虑内部控制设计层面的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应同时考虑内部控制执行层面的五目标(合法合规目标、资产安全目标、财务报告目标、经营效率效果目标、战略管理目标),只有在二者同时有效时,才表明企业内部控制是有效的。

(二)评价指标构建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11]《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12],对于内部控制设计层面的评价主要依托五大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将其设为一级指标,并设置其下二级指标。对于内部控制执行层面的评价,主要参照内部控制的五大目标,即合法合规目标、资产安全目标、财务报告目标、经营效率效果目标以及战略管理目标,将其设为一级指标,并设置其下的二级指标。基于此,本文构建了融合内部控制五要素与五目标、兼顾过程与结果的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具体评价维度与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三)评价方法选取

邓聚龙(1982)提出灰色系统理论和灰色系统分析方法[13],主要应用于处理“小样本、贫信息”的不完全信息问题。乳制品行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乳制品企业内部控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进行评价分析时,不仅要考虑内部控制执行层面的定量指标分析,还要对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各项活动的相关制度、方法等设计层面的定性指标进行评价,且各个指标之间大多不具有确定性的数量关系,难以利用传统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其次,乳制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限,基于公开披露得到的内部控制信息往往是不充分的,这些信息具有灰色性。因此,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是一个典型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的灰色问题,适用于灰色关联法。

三、我国11家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分析:基于灰色关联法

运用灰色关联法评价我国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首先应建立评价矩阵并确定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其次对比较序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计算灰色关联系数,最后求出灰色关联度并排序。

表1 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沪深A股乳制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时期为2017年度。根据Wind行业分类标准,截止2018年12月31日,我国沪深A股乳制品上市公司共有12家,分别是皇氏集团(002329)、贝因美(002570)、麦趣尔(002719)、燕塘乳业(002732)、科迪乳业(002770)、庄园牧场(002910)、西部牧业(300106)、天润乳业(600419)、三元股份(600429)、光明乳业(600597)、广泽股份(600882)和伊利股份(600887),由于麦趣尔的主要业务为烘焙食品,并且乳制品业务在2017年的营业收入占比未达50%,故将其剔除。

本文的定性指标数据主要采用手工收集方式取得,通过研读11家乳制品上市公司公司章程、公司年报、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以及临时公告等资料,信息主要来源于企业官网、巨潮资讯网等。同时,利用CSMAR数据库和Wind数据库获得内部控制评价的定量指标数据。

(二)内部控制评价过程

1.确定参考序列与比较数列。运用灰色关联法应先构建评价矩阵,假设Xij为第j个乳制品上市公司的第i个评价指标数据,其中j=1,2,…,11,i=1,2,…,42。Xj=(X1j,X2j,…,X42j)则表示第j个乳制品上市公司42个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数据所形成的向量。11家乳制品行业上市公司的23个内部控制设计层面评价指标和19个内部控制执行层面评价指标构成的矩阵如表2所示:

表2 11家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矩阵表

为了确定11个样本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劣顺序,需要确定一个参考序列,参考序列是由样本企业内部控制各项指标中的最优值组成。每个样本企业与参考序列进行比较,越相近则表示其内部控制情况越接近最佳状况,反之则越差。正向指标选取最大值,负向指标选取最小值,以此来确定评价矩阵的参考序列。公式表示为:

根据公式可以得到参考序列为:

Xio={1,1,13,24,8,10,9,0,1,1,1,1,1,1,1,1,1,1,1,1,7,1,1,0,0,-0.04,0,0,0,0,0,28.11,8.61,11.09,81.94,1.53,24.91,48.33,63.49,91.96,15.41,-57.88}

2.无量纲化处理。在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中,各个指标的单位不同,并且数据的数量级也存在较大差异,无法直接进行比较。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需要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选取规格化变换方法对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数据进行无量纲化,计算公式如下:

3.计算灰色关联系数。灰色关联系数可以衡量11家乳制品上市公司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之间的差异程度。假设关联系数为rij,计算公式如下:

4.计算灰色关联度并排序。本文采用常用绝对值关联度法来计算灰色关联度,计算公式为:

根据上述4个步骤计算得到11家乳制品上市公司的灰色关联度,并进行排序,排序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11家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灰色关联度排序

(三)评价结果分析

从11家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来看,各公司在内部控制设计层面较为相近,但在内部控制执行层面差异较大。乳制品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设计层面的缺陷主要体现在风险评估机制的不健全,对于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缺少科学方法的运用;此外,乳制品上市公司对于内部控制的执行落实重视度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其中贝因美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落实效果最差,直接导致资产安全和经营效率效果这两个内部控制目标难以实现。

四、优化我国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我国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完善与优化绝非一蹴而就,亟需在全面认知内部控制设计层面和执行层面缺陷与漏洞的基础上,不断增进内部控制的设计效力与执行效力,从而切实提高整个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

(一)内部控制设计层面

1.内部环境

(1)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11家乳制品上市公司均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专门委员会等基本治理框架,从公开资料来看,各个公司每年均会公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履行情况和会议决议内容,而对于董事会下设专门委员会运作信息披露详略大有不同,仅有科迪乳业、西部牧业、燕塘乳业较为详细地披露了专门委员会的职责和履行情况,其他公司只是粗略地说明职责甚至连职责也没有说明。(2)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从公开资料来看,2017年11家乳制品企业都按照相关要求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了披露,并且除了西部牧业和燕塘乳业,其他公司均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该报告进行了审计或鉴证,仅有贝因美的内控审计报告被出具了非标准意见。应收账款催收管理不力导致坏账损失风险较大;业绩预测不严谨且多次变更,公告不及时;对外投资不够谨慎,后续管理不力等多种问题导致了贝因美内部控制报告的否定意见。(3)在企业文化方面,有9家乳制品公司在公开资料中提及企业文化建设,科迪乳业和西部牧业则缺乏相关信息的披露,需加强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9家企业的文化建设共性内容较多,大多提及“健康”和“客户”,但缺少本公司的文化特色。(4)在社会责任的方面,除科迪乳业外,其他10家公司均在公开资料中披露了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但是详略程度相差甚远。三元股份、光明乳业、广泽乳业和伊利股份四家企业制定并发布了《2017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对社会责任的实践状况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说明;西部牧业和贝因美的社会责任履行过于片面,对产品质量责任关注不够。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主要涉及到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1)在风险识别方面,11家乳制品上市公司均在年报中披露了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有10家企业重点揭示了产品质量风险,有8家企业对竞争风险进行了强调,但大多数企业对奶牛疾病和防疫风险重视不够,仅有5家公司予以关注,其中,科迪乳业、燕塘乳业和庄园牧场这3家企业的产品销售区域较为集中和单一,因此短期内这种市场依赖风险将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2)在风险分析方面,11家乳制品企业偏重于定性分析方法,对于风险的描述缺乏方法和数据的论证支持。其次,大多数企业对于风险的分析只是在披露信息中罗列风险识别的过程,没有涉及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企业的影响程度等这些风险分析结论。(3)在风险应对方面,科迪乳业、庄园牧场、三元股份和伊利股份4家企业没有给出风险应对策略,西部牧业运用较大篇幅陈述风险应对政策,其他企业则是简要地阐述应对措施。

3.控制活动

总体来看,11家乳制品上市公司对于资金活动、资产管理、工程项目、担保业务、合同管理、采购业务、销售业务这7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较为成熟,但对于研究与开发、业务外包和全面预算流程3个活动的重视程度则大不相同。此外,乳制品企业对于全面预算管理控制较为薄弱,仅有燕塘乳业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对此进行了披露,其他企业在公开资料中笼统披露了部分预算情况,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控制能力有待加强。

4.信息与沟通

(1)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贝因美、西部牧业、燕塘乳业、庄园牧场4家企业均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总对信息系统建设进行了详细的披露,其余7家企业在公开资料中均表示对于信息系统的建设较为重视,但是并没有给出相应的说明;注重对外信息的管理和披露,而忽视了公司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2)11家乳制品企业均重视并建立了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渠道,但主要涉及加强与政府及监管机构、产业链伙伴的沟通,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渠道则较为缺失。

5.内部监督

11家乳制品企业《2017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其中涉及更多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介绍,对于内部控制缺陷和改进措施的叙述篇幅则较少。其中光明乳业、广泽乳业、三元股份、天润乳业和西部牧业5家企业披露了一般缺陷,并且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但是缺少细致的说明。西部牧业存在3个内部控制一般缺陷;贝因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3个重大缺陷,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2项重大缺陷,虽然贝因美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较差,但仅给出了笼统的补救措施,没有较强的针对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内部控制执行层面

内部控制设计层面关注乳制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设计是否符合企业具体需求,这只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前提保证,同时还需要考量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的有效实施。

1.合法合规方面

燕塘乳业和广泽股份在2017年涉及被动诉讼案件的分别有3起和1起,燕塘乳业的被动诉讼原因主要是员工起诉进行维权,而广泽乳业则是因为买卖合同的纠纷被起诉。此外,贝因美在2017年存在一项违规行为,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处理;西部牧业则发生了4项违规行为,违规类型包括:推迟披露、重大遗漏、一般会计处理不当、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等,分别受到了中国证监会浙江监管局、中国证监会新疆监管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石河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处理。因此,乳制品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过程中要对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和信息披露给予更多的重视。

2.资产安全方面

从内部控制资产安全目标的实现程度来看,关联度排前五位的乳制品企业分别为科迪乳业、三元股份、庄园牧场、天润乳业和伊利股份,而资产安全管理效果最差的则为贝因美,其次为西部牧业。其中在资产减值率方面,贝因美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达到了其资产总额的10.57%,坏账损失占比高达61%,该问题主要归因于贝因美客户授信应收账款催收管理不力,从而导致坏账损失风险较大,反映了贝因美在销售业务、资产管理、资金活动等多环节内部控制执行效率的低下。此外,西部牧业关联方占用资金率高达7.93%;贝因美担保金额高达资产总额的20%,虽然不存在违规的对外担保,但加大了因被担保人财务状况恶化等原因给公司造成的潜在偿债风险。

3.财务报告方面

2017年,11家乳制品企业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均为标准无保留意见。贝因美、科迪乳业、天润乳业、广泽股份这4家企业2017年存在财务重述的现象。其中,贝因美的财务重述对公司的影响较大,其对2017年第三季度报告进行了更正,更正内容涉及到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报告期主要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发生变动的情况及原因、对2017年度经营业绩的预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这五个方面。科迪乳业在2017年的财务重述表现为3份补充公告,分别是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转增资本预案的补充、修改《公司章程》的补充和变更会计政策的补充。

4.经营效率效果方面

2017年,11家乳制品企业在经营效率效果上的表现差距较大,其中伊利股份独占鳌头,其灰色关联度为0.9672,远远高于第二名燕塘乳业的0.7943。贝因美表现最差,并且因其2016年、2017年连续亏损,公司收到退市风险警示。西部牧业排名倒数第二,其经营情况也不容乐观,在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亏损,分别亏损0.47亿元和3.76亿元,若2018年再度亏损,则会面临暂停上市的风险。

5.战略管理方面

根据战略管理指标排序,庄园牧场所有者权益增长最快,由2016年7.60亿元增长为2017年的11.27亿元,增长了48.33%,源于2017年度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在深交所上市,募集资金净额3.1亿元,增强了庄园牧场资产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此外,伊利股份的市场渗透能力逐年增长,产能布局的战略协同优势凸显:广泽股份2017年置入广泽乳业和吉林乳业的100%的股权,销售增长率高达91.96%,转型成为以奶酪为核心的特色乳制品企业。其余乳制品上市公司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待强化。

(三)优化对策

1.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强化内部控制软环境培育

长期以来,注重对治理架构、内部监督等硬环境的建设,对企业文化、社会责任重视不足是我国上市公司的顽疾。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使内部控制形成软约束力,公司员工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通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归属感和凝聚力,形成和谐的内部控制氛围。企业文化应成为全体员工的信念,引导员工切实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企业战略目标。乳制品上市公司作为关系消费者健康的行业领头羊,应比其他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极易导致内部控制的失效。因而,增进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软环境培育的重要组成。

2.形成内部控制学习机制,增进内部控制设计效力

尽管《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了指南,但是各个行业各具特色,内部控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乳制品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应定期开展乳制品上市公司专题研讨会,共同学习和探讨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方式,如:加强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范性,明确《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撰写格式和披露内容,对“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用详细说明替代一笔带过,等等。通过持续学习和广泛关注,不断增进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设计效力。

3.建立内部控制问责机制,提升内部控制执行效力

执行力是内部控制的生命力,当前一些乳制品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设计精致而执行不力的问题,如:公开资料显示贝因美2017年违反《关联交易内部决策制度》,向关联单位采购订单金额超出了批准的额度,等等。因而,乳制品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责任机制,全方位、全流程执行内部控制,明确责任划分,提高全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同时,建立配套的内部控制考核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相关部门和员工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惩罚或奖励;同时,要特别重视对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执行力的考核和奖惩,避免管理层权力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通过量化考核和动态评估,不断提升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执行效力。

猜你喜欢
贝因美乳业乳制品
《乳业科学与技术》杂志征订启事
《乳业科学与技术》杂志征订启事
贝因美和恒天然还能携手多久
2018年1~2月乳制品产量同比增长8%
全球乳制品交易价格指数上升3.1%
通过乳制品源头控制提高原料奶品质的措施
贝因美绿爱+,来自爱尔兰的绿色营养
产品创新为乳业增添新活力
乳业两巨头缠斗中共进“500亿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