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0-01-11 09:38邵明堃何小龙刘丽娟
科技和产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企业应用小微工业

邵明堃, 何小龙, 周 勇, 刘丽娟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 100040)

当前,全球科技强国围绕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的国际竞争形势日趋严峻,而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互联网实现创新发展的核心,其在促进工业经济各种要素资源的高效共享,催生网络化协同、规模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大幅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习近平主席在2019工业互联网全球峰会致贺信中指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发展,工业互联网技术不断突破,为各国经济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促进全球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中国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愿同国际社会一道,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

小微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超过3 000万,中小企业群体创造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的技术创新,80%的城镇劳动就业,占有了99%的市场主体,其在支撑国民经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主体和支撑作用。相较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周期的影响,抗风险能力十分薄弱。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制造资源汇聚及泛在链接、弹性供给和高效配置等方面价值凸显,对于加速小微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和数字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如何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地推动小微企业“用平台、上平台”是保障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战略应用落地的关键。

1 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小微企业转型的价值

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市场需求牵引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服务小微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新模式应用创新等方面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产生了一批优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和供应商。

1.1 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小微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较于功能齐全、价格昂贵的传统大型工业软件系统,云化SaaS服务不仅大幅降低了信息化基础运维成本,而且轻量化、松耦合、简单易用的SaaS服务更适合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在财务管理方面,金蝶、用友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厂商面向小微企业量身打造的精斗云、好会计等SaaS服务和软件产品,全面打通财务、业务、税务等企业经营管理环节,有效提升企业财务和业务管理水平;在办公自动化方面,以阿里钉钉、腾讯企业微信为代表的移动办公和远程会议解决方案,不仅使广大小微企业以极低的成本具备了流程审批、即时通讯、签到、考勤、日程、行为绩效等管理等移动办公核心能力,而且相关软件产品和服务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间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研发设计方面,安世亚太、中服云等平台厂商面向小微企业提供CAD、CAE、PLM等SaaS服务,使得小微企业无需花费昂贵的研发软件购置和基础建设成本即可获得研发软件设计能力,大幅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有效提升研发创新能力。

1.2 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小微企业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小微企业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在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方面,江苏天正基于“i-Martrix”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了全国3万台设备,通过自主研发的生产力征信模型系统实时监测企业生产运营情况,为小微企业融资信贷提供可靠数据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制造资源优化配置方面,聚焦小微企业购置生产设备昂贵,订单不稳定导致的设备闲置等问题,智能云科基于iSESOL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设备在线监控核心能力推出了分时租赁、即时结算的装备租赁模式,租赁双方可以选择租赁时长、机床实际开机时长、机床有效加工时长等不同统计方式计算租赁费用,实现了制造资源优化配置,有效降低了生产运营成本。

1.3 基于平台开展新模式创新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小微企业实现新模式落地

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加速小微企业实现新模式应用落地。在个性化定制方面,基于阿里supET工业互联网IoT使能技术,服装行业小微企业实现了柔性化生产制造能力,通过淘工厂实现了多品种、不确定批量的个性化定制新模式应用落地;在网络化协同方面,基于深圳云工工业科技打造的 “云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广大加工制造小微企业可实现在线快速下单、自动报价、实时跟踪生产进度和极速交付的中小批量产品网络化高效协同制造模式;在智能制造方面,基于上海全应科技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对咸阳热力中心煤粉锅炉等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实现了每年8.1%能源和8%环保等级提升,安全故障率降低50%,预计每年节约生产成本150万元。

2 小微企业“上平台,用平台”面临的挑战

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大型企业工业云平台应用率达到53.7%,小微型企业仅为42.7%,虽然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各种鼓励企业“上平台、用平台”的政策措施,但小微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积极性依然不高,暴露了平台应用面临的诸多问题。从需求端来看,小微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依然面临“不想用、不能用”的困境;从供给端来看,工业互联网平台厂商依然存在“不愿给、不能给”等问题,上述因素综合制约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小微企业价值效益的发挥。

2.1 小微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普遍面临认知不足、价值不明和方法不清的困境

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需求端的主体,小微企业普遍面临“不想用”的认知困境。其一, 作为两化融合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成果, IT、OT、CT深度融合是工业互联网能够取得显著应用价值的基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先天就具有系统复杂性和技术高门槛的特点。当前,我国小微企业两化融合正处于较初级的发展阶段,大部分企业对工业互联网仅仅停留在概念的层面,“不了解”、“不知道”的企业普遍存在;其二,当前,能够体现价值效益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的实践案例大多是面向大中型企业,可供小微企业参考和复制的案例十分有限,价值效益不明、方法路径不清晰的问题普遍存在,削弱了小微企业应用平台的主动性;其三,工业互联网应用数据安全问题仍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手段尚不成熟,小微企业不具备最基本的网络和信息安全防能力,对于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带来的税务、财务、客户等核心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担忧长期存在。

2.2 小微企业基础能力薄弱进一步制约了工业互联网平台价值效益的发挥

1)资金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所需的企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基础改造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我国小微型企业仍然处于低价同质化竞争阶段,企业利润薄弱,信息化投入的能力有限。同时,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以及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缺乏基本的建设和运营保障资金。

2)人才方面,要保证企业“上平台、用平台”的价值成效,企业需要有相关技术与管理人才。当前,我国小微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普遍不高,企业内部没有独立的IT部门和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问题普遍存在,复合型人才更是稀少,严重阻碍了小微企业上云的进程。

3)技术层面,一方面,我国小微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基础普遍薄弱,制约工业互联网平台价值效益。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小微企业MES和SCADA普及率分别仅为16.9%和14.9%,设备联网率仅为13%。受资金、技术等基础条件限制,大多数小微企业生产工艺较为落后,依然采用半自动,甚至人工驱动的落后制造设备,设备接口封闭或无法进行有效数据采集的情况普遍存在。同时,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普遍不足,缺乏ERP、MES、WMS等必要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撑,很多企业依然停留在手工记录、录入信息阶段,生产经营数据无法通过信息系统有效采集和记录。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企业底层生产设备种类繁多、通讯协议不统一问题长期存在,设备通讯技术难度大、改造成本高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底层设备互联互通。除了数据采集和设备联网,大部分小微企业尚不具备数据处理、存储、分析、可视化应用等数字化能力,且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工业互联网价值效益的发挥。

2.3 工业互联网平台厂商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工业互联网平台厂商在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不愿给”的现象较为普遍。一方面,大中型企业资金、技术、人才实力雄厚,两化融合整体水平普遍较高,数字化、网络化基础普遍较强,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实施成功率高,经营绩效和应用示范效果显著,往往成为平台厂商主要客户;另一方面,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不仅基础普遍薄弱,而且对轻量化、定制化解决方案的需求十分强烈,平台项目实施利润低、风险大,且应用示范效果有限等问题抑制了平台厂商服务小微企的积极性。

2.4 工业互联网平台厂商面向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定制化解决方案的能力亟待提升

工业互联网平台需要具有高效连接设备采集数据的底端能力,需要具有把各种系统应用集成应用的能力,这样才能发挥工业大数据分析和应用价值,而我国目前同时具有这些能力的优秀工业互联网平台仍然不多,为小微企业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的能力仍然非常不足。同时,数量众多、基础薄弱的小微企业应用平台的需求复杂多变,平台厂商“不能给”的瓶颈较为突出。一方面,工业领域本身就具有高复杂、高可靠和业务强关联等特点,基础薄弱的小微企业涉及的行业、领域、专业众多,遇到生产经营问题复杂多变,平台应用具有明显的个性化需求特点;另一方面,在综合考虑项目风险、投入产出绩效等企业经营层面因素后,工业互联网平台厂商面向小微企业通常提供诸如IaaS和SaaS等基础类、通用化的服务,往往难以满足小微企业工业微服务、工业大数据以及边缘智能等专业化需求,我国面向小微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厂商不仅数量不足,而且普遍存在解决方案个性化、专业化能力不足和服务资费相对较高等问题。同时,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技术和产业生态依然处于较初级的发展阶段,相关解决方案依然由传统的信息安全和工控安全相关厂商提供,平台尚不具备提供全方位、体系化的安全解决方案能力,阿里云等平台厂商也出现过宕机事件。

3 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正处于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起步阶段,准确判断其今后发展方向,可以更好地集合市场和政府的力量,避免方向性错误,促进工业互联网更好更快发展,让工业互联网成为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利器。

3.1 提升小微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内生动力

针对小微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不想用”的现状,一方面,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相关优秀平台和解决方案的宣传,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新模式应用以及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经验和成效;另一方面,加快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相关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试验测试、风险评估、认证评定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数据安全、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用户隐私等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监管制度,推动行业企业深入研究,加快监测预警、应急防护等关键技术手段的研发和部署,不断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自身安全防护以及核心技术能力,降低小微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担忧。

3.2 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小微企业的保障体系

针对小微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不能用”的困境,在资金层面,引导工业互联网平台厂商和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依据平台用户企业生产运营数据开展新型工业融资征信,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难度,优化资本运行效率。在技术和人才层面,面向数据采集、网络通信等基础共性关键技术瓶颈,组织政产学研用协同攻关、重点突破,形成系列满足小微企业应用平台所需的设备连接、数据应用以及工业APP供给等产品、解决方案和相应的工具包,降低平台应用技术门槛;同时,将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所需的IT、OT、CT技术和管理技能与职业技能教育有机结合,培养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新型职业技能人才,提高小微企业“上平台,用平台”的人才供给。在标准层面,推动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汇聚政产学研用优势资源加快方法路径、评价评估、服务管理以及安全测试等导向类、共性国家、行业标准研制、立项与应用推广。

3.3 提升面向小微企业的SaaS服务市场供给能力

针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厂商“不愿给”的瓶颈,一方面,引导不同行业、领域龙头工业互联网平台厂商充分发挥自身技术、经验和资源等优势,加快研制形成SaaS服务所亟需的工业机理模型、微服务组件以及相关开发工具,依托平台应用市场和开源生态开放平台资源,为广大小微企业提供简单、易用、低成本的云化软件开发技术资源;另一方面,引导不同行业、不同领域装备、自动化以及工业软件厂商面向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研发设计软件(CAD/CAE/CAM/PLM/PDM等)、生产制造软件(SCADA、DNC等)和生产经营类软件(ERP、CRM、MES、SCM、OA等)传统工业软件产品和服务向SaaS转型,有效降低传统工业软件开发、部署以及运维的成本和研制周期,明显提升平台厂商服务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经营效益。

3.4 培育若干具有行业、领域特色的专业化工业互联网平台

针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厂商“不能给”的问题,一方面,引导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龙头企业和解决方案供应商,比如2019年评选的工业互联网十大双跨平台,针对设备接入、系统集成、大数据分析应用、人工智能、平台安全以及云计算等平台应用基础共性支撑能力,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技术、经验、资源等优势,加快孵化面向平台产业生态所属小微企业的专业化工业互联网子平台建设;另一方面,面向小微企业复杂多样的个性化平台应用需求,引导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构建形成专业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解决方案,满足小微企业应用平台的复杂、个性化需求。

4 结束语

当前,全球围绕核心科技开展的国际竞争愈演愈烈,我国制造业正面临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和后发国家快速追赶的双重压力,探索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对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对于加速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本文总结了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服务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发挥中重要价值,分析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小微企业“上平台,用平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了借力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我国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应对策略,可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猜你喜欢
企业应用小微工业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小微企业借款人
论财务软件在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管理会计助推企业发展的思考与应用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