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2020-01-16 07:40李丰清
黑河教育 2020年12期

李丰清

[摘 要]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在班级中发挥着组织和领导作用,采用恰当合理的方式管理班级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班风与校风。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行为表现,尤其是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要加强对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引导,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创新;实践

在时代不断出现新气象和新事物的进程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变化。要想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得到满足,一定要重视教育。而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则是学校,学校中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十分重要。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班主任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小学阶段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要加强班级管理,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从而推动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一、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學生每个阶段都有其身心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思想形成以及行为养成的重要时期,但一些班主任的教育方式缺少灵活性和针对性,未能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教育的效果也不尽人意。如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思想不够成熟,而且不具备较强的问题处理能力,如果对他们进行严厉批评,他们的性格就会变得沉闷和自卑,进而影响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而三至六年级学生的思想已经逐渐成熟,如果班主任总对他们进行批评和惩罚,他们就会产生严重的厌学和逆反心理。但是,一些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方式是学生出现错误就惩罚,根本不会考虑学生的感受,这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看来,根据每个学段学生的不同心理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至关重要,班主任应结合小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采用适合他们的管理方法。

第二,受应试教育影响,现今的小学班主任大多还是以学习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的重要标准。在班级内进行各项评比或者排座位的时候,都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进行相关的评定或排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平衡,让他们对小学教育抱有一种消极的态度。新时期的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而现今很多小学班主任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这样就不能公平地处理问题。如针对忘记带作业这种情况,教师只会相信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相信学习不好的学生。此种管理方式会让学习好的学生因为侥幸心理而慢慢地落后,而学习不好的学生会感到不公平,开始厌恶班主任,甚至放弃学习。这样的管理方式对学生的发展都会造成消极影响。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目前,小学班级管理都是由班主任全权负责,这种管理模式有助于班主任在学生心中建立威信,但也存在弊端,那就是学生的想法不能被认可,学生的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和提高,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身为新时代小学班主任,一定要突破这种管理理念的束缚,合理分配班级管理任务,让班级学生在成为被管理者的同时也成为管理者。教师可根据每名学生的特点为其安排适宜的工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认识自身的不足。这种民主的班级管理方式能够使班级的凝聚力更强。

外界环境往往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班集体凝聚力增强,学生都养成互帮互助、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习惯,那么,整个班级管理也会得到优化。当班级里有学生犯错误时,有时候不一定要班主任去管理,学生间的交流往往会使问题更容易解决。班主任应适当放权,让班干部来解决班级问题,因为学生之间的了解较深,更容易交流,从而解决问题。在班级管理中,要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发扬民主精神,建立精干的班级管理队伍

想要班级正常运转,建立班级管理队伍必不可少。传统方式是班主任选择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并由他们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管理。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管理混乱的情况经常出现,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服从成绩好的学生管束,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因为被班主任重用而变得骄傲,一些成绩差的学生逐渐落后,对学习失去信心。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要优化管理队伍,创新管理方式,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仅仅依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来选拔班级管理人员是不合理的,应遵循能力为主、成绩为辅、同学认同的原则,采用班级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选举。班主任应切实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定几位学生作为候选人,然后再进行投票选举。这样选举出来的班干部才能符合学生们的诉求,学生们才会听从班干部的管理。所选的班干部只有得到学生们的一致认可,他们才能更好地配合班干部来完成相关的班级工作,从而不断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班主任应转变“一言堂”式的管理理念,及时转换自身的角色,从“一言堂”到“畅所欲言”,促进师生交流。在制定班规等方面应广泛考虑学生的意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合理地管理班级。

简言之,班级管理队伍建设对一个班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干部是联系班主任和同学的纽带,他们更容易了解班级其他同学的想法,将所了解的信息反馈给班主任,有利于班主任全面了解班级的状况。

3.以身作则,做好学生表率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与学生接触最多,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模仿能力较强,教师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首先应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如每天做眼保健操是学生保护眼睛的重要手段,要求每位学生都认真对待,但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常常有学生不认真做眼保健操。对此,大多数班主任的做法是严格要求每位同学都认真做,这种要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约束学生,但长久执行下来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感。其实,班主任也可以深入到学生中,与他们一起做眼保健操,用自身的行动去影响学生,这样学生做眼保健操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创新思维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往往能够有不同于常人的想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不应扼杀学生的思维,要主动了解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成为朋友。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都喜欢成绩好的学生,但成绩不是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有些教师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犯错误时往往给予的惩罚较轻,而当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犯错误时往往会采取严厉的教育方式。这势必会恶化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感到教师存在偏心的行为,未能做到公平公正。长此以往,会导致成绩差的学生对教师产生不满情绪,信任度降低,这对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非常不利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教师建立公平公正的奖惩机制,不论哪个学生犯错误,都应该及时去沟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互相尊重、真诚交流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潜能,给学生更大的鼓励和动力。只有教师走近学生,学生信任教师,才能够保证班级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班主任要适度地放权,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在组建班级管理队伍时要遵循民主原则,做好言传身教工作;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班级管理更高效,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冬.班级管理“非正义性”的批判与重建路径——基于“排座位”的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7,(41).

[2]梁雪婷.依托微信新媒体提供高效教学支持服务——微信辅助班级管理的应用[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2).

[3]孙艳波,王家青,王芳.量化管理模式在中职——本科衔接班级管理中的实施运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