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20-01-16 07:40庄汝刚
黑河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教育教学

庄汝刚

[摘 要]世界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进入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要立足时代,充分关注社会生活,思考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组织与管理,思考如何利用疫情素材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心理教育,思考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问题,思考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有效融合等问题。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有效性;线上教学;教育教学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也增强、锻炼了人类应对公共疫情的能力。目前世界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人类与疫情的斗争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存在,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随着疫情好转,我国即将进入后疫情时代。教育是立足时代、立足社会生活的工程,作为后疫情时代的学校教育,如何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以便更好地立足世情国情,关注社会生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应对。

一、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教学组织管理的有效性

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保障广大师生的健康安全是学校第一位工作。目前我国疫情防控总体很好,但不排除某些地区或某个地方会出现疫情反弹的情况。今年9月大中小学陆续全面复课,在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做好学校常态下的疫情防控工作不可忽视。为此,学校领导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常规教育教学,一手抓常态化疫情防控。认真落实党和政府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组织好校医、后勤保障等相关人員做好学生体温监测等常规工作;把好校门,做好外来人员入校排查工作;通过检查、评比等办法,全面做好学校的公共卫生工作;在秋冬季加强常见传染疾病的宣传和预防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健康意识和公共卫生安全意识。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学生大都通过在家中上网课的形式参与学校学习。由于家中学习是个体性的自我学习,相对学校集体学习较为自由,部分学生的自律性、自我管理能力有所下降,学生复课后的学习状态会受到一定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组织管理,既要教好还要管好。班主任更要细化对学生的关心关注,发现学生身体不适应及时科学处理,掌握家长出省尤其是出国的动向,提醒家长增强防控疫情安全意识,发现问题及时向学校报告。

学校之间还要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合作与共享,建立学校虚拟联合体,破解实体校管理中各自为政、资源不能共享的问题。还要建立与定点医院、卫生防疫部门、社区等的联系,共同营造安全、顺畅的教学环境。

二、后疫情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学校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疫情是灾难,但也是磨砺学生成长的“天然土壤”,是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更是鲜活的课程素材。为此,后疫情时代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1.爱党爱国教育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成,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武汉一夜封城,全国各地疫情高风险地区陆续封城,物资保障充足,人民生活有序;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冲在抗疫第一线,社区防控全面启动……一件件、一幕幕抗疫事例和场景,令人震撼和感动。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效,夺取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显现,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在中国,办好一切事情的关键在党,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坚强领导。学校教育教学,要关注这些抗疫热点,通过学校升旗会、团队会、班会、各学科课堂教学,融进这些抗疫素材,加强学生的爱党爱国教育,升华爱国情感,这样才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践行的正确价值观,是将个人利益服从、服务于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一种思想,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全国各地医务工作者驰援武汉,医疗物资设备源源不断运向武汉,这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同胞情义;医生护士、政府工作人员、军人警察、志愿者等舍小家为大家,战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有的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着眼于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伟大奉献精神,这种奉献精神值得青少年学习和传承。学校教育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弘扬抗疫活动中典型的人和事,让学生充分体会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感悟集体的温暖,最终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奉献集体的实践,化作未来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行动。

3.民族精神教育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弘扬爱国主义就要立足时代,弘扬时代精神。在抗疫斗争中,中国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有许多像钟南山院士这样的英雄值得我们弘扬和敬仰,这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让青少年以时代英雄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奋发有为,勇于担当,这样才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 后疫情时代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对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完成学科教学内容发挥了重要作用。后疫情时代,要统筹做好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

1.发挥学科教研组力量,加强校本教研

2019年11月20日,教育部发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文中提出要完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研工作体系,这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教研工作体系。校本教研具有灵活、方便、适合校情学情的优点。后疫情时代,学校教研组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对疫情期间学生学习效果和内容做好调研,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提升学科教学效果。

2.统筹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衔接整体规划

从宏观层面看,要科学合理地分配好教学时间,既要把握好本学期教学内容安排,还要留出一定时间,对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梳理和总结,可采取列思维导图、习题检测、答疑解惑等方式进行。

3.把握重点,科学衔接

由于受疫情影响,本年度教学中教学时间相对较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重难点,科学发力,不可面面俱到,均衡用力。对教学内容前后关联比较大、影响学生后续学习的,要边讲新课边串联之前学过的内容。

4.因课因人而异,灵活衔接

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由于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和家庭教育情况不尽相同,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较大差异。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衔接时,要因课、因生而异,既要考虑全体,也要把握个别,做到统一讲解和个别点拨相结合。

四、后疫情时代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有效融合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各有利弊。线上教学方便,不受时空局限,而且便于学生反复观看理解,不足之处是互动性不如班级授课方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效果不直接;线下教学灵活、体验性更强,互动方便,局限是必须集中在固定时间和固定场所。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发展,未来基本以线下班級授课为主,但在疫情特定时间段,对于特定班级或个人也可能采用线上教学更为适合。教师可以用线上教学作为辅助手段,开展部分学生辅导答疑、小主题式家长会,定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将成为未来一定时期内重要的教学手段。

五、后疫情时代学生的心理教育

面对全球范围的新冠肺炎疫情,要用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传谣不信谣,相信科学,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办法、理性的精神战胜疫情,更不能迷信西方某些国家不负责任的说法和做法。

疫情是灾难,更是历练人生的“考场”。在疫情面前,抱怨、消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唯有积极、主动去面对才是最好的办法。哲学发展观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对于学生来说,每个人的一生并不是一番坦途,总在挫折中成长。疫情就是一个小挑战,虽然一定范围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但如果用辩证的思维对待它,反而会变坏事为好事,增强我们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强大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疫情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鲜活课程素材,教师要学会抓住教育契机,利用学科教学、班会、校会、征文、演讲等活动加强学生应对疫情的抗挫折教育,强大学生的内心,增强学生面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培养出有作为、勇担当、敢挑战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王甜.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思考和探索[J].教学研究,2018,(16).

[2]赵春芳.后疫情时期“互联网+教育”的反思与应对[J].学园,2020,(19).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教育教学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