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音“百鸟归巢”的音乐美学特征

2020-01-17 12:50李博诗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禽鸟百鸟归巢

李博诗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百鸟归巢》是泉州南音“四大名谱”之一,简称“归巢”,也有部分手抄古本称之为“百鸟”,其演奏技法特殊,曲调婉约,结构讲究阴阳和鸣,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的音乐美学。该作品谱面记载迄今发现最早的南音文献是道光年的《琵琶指法》,其以“琵琶指法”命名,说明了南音工㐅谱是根据南音琵琶的弹奏指法而形成的南音独特的记谱法,并已沿袭千年,是除古琴减字谱与工尺谱外,现仍在使用的中国古谱。另外,以典故传说为引,足以证明泉州南音在清代已非常流行,“五少先生因思念家乡,和奏《百鸟归巢》之谱,感动了皇帝并赐予宫灯凉伞,荣归故里”的故事具有触人心弦的艺术魅力、细腻的情感表达、极其丰富的音乐意象、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百鸟归巢》深厚的文化根基。乐曲以鸟为刻画对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生动的描写了日落天昏,投林安宿的恬静画面。借用比喻的手法将“鸳鸯戏水”、“蝴蝶双飞”、“黄蜂出巢”将鸟儿的内心世界表达的淋漓尽致,创设了悠然自得、与世无争,天下太平,生活和谐的美好景象。此首乐曲南琶弹奏的左手技法丰富,右手技法难度较高的一首作品,以优美动听著称,使人听后深受感动,常作为南音会唱的结束曲,称为“煞谱”,并借“宿鸟归飞”的音乐意境,寄托了客居他乡的游子对故国家园无限的怀念和深深眷恋,是泉州南音“谱”的典范,世代传承,久盛不衰,具有深厚的音乐文化内涵。

一、《百鸟归巢》的中和之美

《溪山琴况》言:“惟贵中和,而中和之妙用,全于温润呈之……盖润者,纯也,泽也,所以发纯粹光泽之气也。左芟其荆棘,右镕其暴甲,两手应弦,自臻纯粹……无毗阳毗阴偏至之失,而后知润之之为妙,所以达其中和也。”《百鸟归巢》的演奏形式由南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组合而成。南琶与三弦在左,洞箫与二弦在右,左右两边分别对称并形象“八字”排列,拍板居中,保留了汉代相和歌“丝竹更相和,执节而歌的演出形式”。“和谱”时,南琶、洞箫为“阳”,洞箫温润南琶。三弦、二弦为“阴”,二弦温润三弦。拍板为“中”,阴阳和鸣,体现出了中国音乐美学的“中和”之美。再次,《百鸟归巢》的演奏中,运用了南琶许多特色指法来形容禽鸟的姿态,例如:“落指”形容禽鸟矫健、轻盈的身姿。该指法在南琶的演奏中以“有声无影”形容演奏者的高超技艺,该指法的弹奏需要左右手相互呼应,左手负责完成移指动作,右手完成弹奏,弹奏位置位于南琶复手与最后一个徽位的中间,每个指头向琴弦45 度角弹出,并要求五个音尽可能弹在一个位置上,最后用一个“点”来中和这五个音。若该指法要在作品中完美的呈现,需细心探究每个手指的运动规律与方向,自会达到纯粹的境地,温润的声音就会逐渐体现。这时,南琶弹奏讲究一阴一阳,刚柔相济,不得有偏倚之失。这样演奏出的音乐达到美妙极致,达成音乐“中和”。因此,从南琶演奏技法的运用以及作品对于该技法的重视程度,可看出“中和之美”在《百鸟归巢》中的地位之深刻。

二、《百鸟归巢》的协调之美

《百鸟归巢》有六个乐章,描写禽鸟日暮投林的音乐景象。一为“凤凰展翼”;二为“喜鹊过枝”;三为“鸳鸯戏水”;四为“蝴蝶双飞”;五为“黄蜂出巢”;六为“蜘蛛结网”。乐曲每一章均描写不同禽鸟日暮投林的状态,借蝴蝶、黄蜂、蜘蛛形容禽鸟的投林姿态,抒发禽鸟的内心情感。全曲为欢快跳跃的叠拍即2/4 拍子,以“工”开始,并结束在“工”音上,使得音乐有强烈的归属感,确立了全曲的调式。本章的第一乐段用简单的音符描写了凤凰起飞前的准备动作,用南琶指法“甲线”形容凤凰拍打翅膀。第二乐段惟妙惟肖的运用了休止符“歇”,使得音乐俏皮、有活力、有生气,充分体现了该作品禽鸟形象的灵动,显示了该曲目独特的风格特征,并且该乐段在每章中均有不同程度再现,强调了主题。第二章“喜鹊过枝”形容禽鸟起飞后穿梭在树林里,使用“喜鹊”这一形象,表现出了日暮喳喳的鸟鸣声,热闹非凡,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愉悦心情。第三、五、六章中多次出现“箫弦中音”:南琶、三弦演奏正常音高,洞箫、二弦低八度演奏;“箫弦正音”:南琶、三弦、洞箫、二弦演奏同一音高;“箫弦返高”:琵琶、三弦演奏正常音高,洞箫、二弦高八度演奏。用“箫弦返高”、“箫弦中音”的音乐手法,比喻天上飞的,水里游的,由此可见,该作品注重音乐协调,相互呼应。第三章“鸳鸯戏水”中“戏水”的演奏技法“点”、“挑”的运用及组合,体现了音乐作品内容和南琶技法完美的结合。第四章“蝴蝶双飞”中的“一飞”和“二飞”的演奏技法“一空单凡”的对称运用,形象表达了作品的音乐意象。第五章形容禽鸟已回归到巢穴之外,把万千禽鸟的姿态比喻成黄蜂涌动。本章是全曲音乐内容最多的一部分,结合了前四章中的音乐特色,表达禽鸟多样的形象。第六章“蜘蛛结网”,本章把禽鸟回到巢穴内的形状比喻成蜘蛛结的网。从上述可看出,该作品无论是音乐结构、音乐形象、南琶演奏技法还是人与自然、禽鸟之间的都是那么的协调,体现出了中国音乐美学的“协调之美”。

三、《百鸟归巢》的和善之美

《春秋左传正义》曰:“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由此可见,音乐要优美动听,不能过于单一,需讲究五音六律,才能达到和谐统一。先王谐和五声,是用来平静他的内心,完成政事的,内心平静了,德行就和协了。因此,音乐的和谐能对听众的感官产生影响,使之心平德和。《百鸟归巢》为五空管,由五声音阶组成,旋律优美,活泼,跳跃,充满生气是谐和的音乐。《百鸟归巢》每一章节音乐内容皆描述禽鸟无拘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使得听者心情愉悦、放松,通过音乐的感悟,体验美妙的人生,对自由充满渴望与向往,使听者拥有美丽的心情,是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该作品的音乐内容体现了禽鸟间的和善相处以及禽鸟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鸳鸯戏水”、“蝴蝶双飞”,两章音乐内容表达了君与臣、父与子、夫与妇、兄与弟、朋友与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要求彼此间要讲求信用、懂得知恩图报、注重伦理道德。最后一章“蜘蛛结网”描写了大家庭的团聚,常引发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本章通过禽鸟的和谐相处告诫人们,生活间应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团结一心,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该曲音乐内容符合晏婴认为的和谐之曲,能使人达到到心平德和的境界,也应和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和善”观,即和谐的形式与仁善的内容的有机统一。《礼记·乐记》曰:“大乐与天地同和。”其不仅要求音乐和谐,物本身也要和谐,物与物之间要和谐,物与自然也要和谐。继而从物的要求上升到人的精神追求与性情陶冶,借曲抒情,情景交融。通过艺术感悟世界,透过意象体悟人生,追寻自由精神和完美境界。

四、《百鸟归巢》的和合之美

《溪山琴况》言:“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而和至矣。”本人借古琴之道,感悟南琶弹奏的技术技巧之活用,是使音乐达到“和”的重要范畴。南琶的“弦与指合”,是指演奏者对南琶技巧的自如运用,如右手最基础的“弹”、“挑”到快速“弹”、“挑”的“撚指”和均匀的五声“落指”的熟练弹奏;左手的按弦深度、换指速度、移把速度的强化练习,左右手的协调配合运用,达到南琶弹奏运用自如的效果。“指与音合”则形容在南琶自如运用的基础上,对南琶演奏音质的追求。通过反复的练习,找到南琶最佳的弹奏角度、力度和发力点,结合弹奏者的指法安排,弹奏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音色。“音与意合”指在前者的基础上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例如,《百鸟归巢》描写的是禽鸟日暮投林的景象,同时也可借该景象表达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那么演奏者在技法和音色都达到理想状态时,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便是最高的境界。演奏者通过主观意识,在脑海里构建一副《百鸟归巢》图像,通过故事的发展,控制音乐情绪的变化,时而高涨时而低沉,以此表达作品的音乐意象及文化内涵。如若做到“指、音、意”合,那么所弹奏出的音乐才能真正达到“和”的标准。另外,《庄子集解》言:“乐者……调理四时,太和万物。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伦经;一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蛰虫始作……一死一生,一僨一起;所常穷……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由此可看出,人世间凡事都讲究互补,只有做到长短相济、刚柔互补、阴阳和鸣,方为最好的音乐。《百鸟归巢》的记谱和演奏都以南琶为主,而南琶的演奏主要由“弹”、“挑”来完成,其中“弹”为“阳”通常出现在乐曲的强拍,挑为“阴”一般出现在弱拍,整首《百鸟归巢》由众多个“阴”、“阳”组合而成,不管是该乐曲中的阴阳还是演奏形式中的阴阳,还是弹奏指法中的阴阳,都体现出了中国音乐美学的“和合之美”。

因此,《百鸟归巢》充分地体现出了我国古代音乐美学“和”的重要内涵,它同时也是泉州南音的灵魂。而该曲最后一章“蜘蛛结网”,因左手独特的“指路”构成,常被南音人认为是南琶中的“八卦”(查《新华字典》中记载:“八卦,中国古代用来占卜的象征各种自然现象的八种符号,相传伏羲氏所创。”本文中所指的“八卦”是形容由南琶弹奏“指路”构成的“八卦图”)。不仅如此,笔者发现绎如斋《大谱薄》在《百鸟归巢》第六章标题下方记载:“蜘蛛结成网,八卦定乾坤”,这说明了南音人对这个“八卦”的口耳相传并非毫无依据。而作者巧妙地将“群鸦投林”比喻成“蜘蛛网状”形容群鸦投林聚成一窝的画面,再由“蜘蛛网状”的阴阳构成,延伸成“八卦”,体现出了古人的智慧与作品深层文化内涵,透过“八卦”可看出古人对音乐美学的讲究以及泉州南音文化之优秀。

猜你喜欢
禽鸟百鸟归巢
白描画禽鸟(十六)
白描画禽鸟(十五)
躺平
白描画禽鸟(十三)
白描画禽鸟(四)
小巷
百鸟城迷踪
归巢
人小鬼大狄仁杰
百鸟为衣,乘风而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