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津放开“地摊经济”的思考

2020-01-17 19:39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9期
关键词:天津经济管理

一、天津“地摊经济”诞生的背景

目前成都率先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一夜之间解决了10万人口的就业问题,成为当下各地效仿的样本。李克强总理在山东考察时提到,小摊小贩是“人间的烟火、中国的生机”。中央文明办也下文,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不列入城市文明城市考核,迅速取消各种限制,给群众自谋生路创造条件。陆续释放的政策信号已让我们随时为“地摊经济”打开绿灯,但天津不是四川、山东、江西等劳动力流出城市,并不急于解决大量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天津自明代建城以来,一直是个商业发达的北方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市井文化、码头文化是其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地摊经济可以说是一种充满回忆的旧时符号,是百姓心里的城市烟火气。

二、天津“地摊经济”的具体举措

天津著名的“皇会”是以“妈祖诞辰”为依托而兴起的狂欢购物节,曾几何时,天津城内万人空巷,老百姓都会去古文化街的天后宫附近赶集。“地摊经济”在天津有着深厚的土壤根基,但随着城市的日新月异,天津一直在为新一线城市努力,其中包括文明城区的考核。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下岗潮,天津作为北方工业城市,涌现了很多下岗工人,“地摊经济”在当时缓解了就业压力,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前野蛮拓荒式的地摊,显然与今天的都市生活不宜相融。自发性、随意性的地摊放开虽然可以解决一小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但对交通、市容等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大大超过其所带来的效益,显然这绝非长久之计。近年来,天津打造网红城市,打造“夜间经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说夜间经济是地摊经济的升级版本,显然地摊经济由于门槛低、投资少、操作易更符合经济发展要求,天津可以把“地摊经济”与“夜间经济”有效整合、资源互鉴、优势互补,力求打造天津“地摊经济”样本,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近年来天津“夜间经济”取得的成果与经验,“地摊经济”的放开需要打造地域样本,合理规划区位,绝不是“一刀切”的盲目管理,也不是“一甩手”的放任发展。“现今的‘地摊经济’不仅仅是一个商业聚集,更是一道人文景观,用他独特的形式与内容丰富城市文化,展现城市风采。”[1]关于如何开放“地摊经济”的具体举措如下:

(一)地摊经济是低门槛的商业行为,管理部门应“管理”与“服务”双管齐下,尽可能为之提供帮扶。“随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水平不断提升,人们期待看到政策制定更加人性化。”[2]地摊经济由于自发性、流动性的特点,更需要管理部门的精细管理和科学引导。比如物品种类的准入、分类摆放的位置、品牌街区的营造以及文化资源的穿插都是新时代地摊经济带应有的生态,显然这比以往的“一刀切”管理更考验政府管理部门的能力。

1.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地摊经济和夜间经济有重叠,但亦有所侧重。夜间经济讲究与商圈经济、文旅资源结合,而地摊经济更侧重与密集的居民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相连。地摊经济的占道需要政府部门的协调,既不能影响居民的正常出行生活,也不能堵塞交通要道,亦要充分考虑周围商户的经营情况,构建和谐的营商环境。由于“地摊经济”不需要缴纳租金、税收,这对同类商户会造成巨大的冲击。商户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近年来受电商经济的冲击已奄奄一息,地摊经济的区域规划应尽量避免对周边实体店的冲击。

2.对于出摊的商品需要明确的种类准入,引导小商贩规范入位。允许地摊经济不等于随意摆摊,如上海城管发文指出,支持特色小店“外摆位”、摆放范围精细化。天津可以在过去自发地摊经济比较成熟的位置选取区域放行,分区分地段向市民公开信息,引导小商贩在相应的位置从业。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线上咨询、报名、缴纳保证金等措施简化出摊环节。

3.将区域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落实具体责任制。近日,大连明确提出:“各类商业经营者,保持所经营区域卫生整洁,对管理不善的商业外展外摆地段经整改仍无效果的予以取缔,对不服从管理、不讲卫生以及其他不当行为且经教育拒不整改的各类商业经营者,将纳入失信名单,取消在全市任何商业外展外摆地段经营的资格。”这个补丁非常及时,也必要。韩国地摊经济十分发达,在首尔明洞夜市,每个摊位都会有一个流动的垃圾袋,供摊主和顾客投放垃圾。把垃圾清理落实到每个摊主,做到即产即清,保证区域的安全卫生。

(二)“地摊经济”的从业人员需要备案管理。地摊经济由于随意性、流动性容易带来各种社会隐患,如假冒伪劣、以次充好、抢占地盘等不法行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都指向落实责任主体。

1.优先照顾弱势群体,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照顾下岗工人、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帮助他们再就业是构成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让每一位从业者登记在册虽然是一个繁琐庞大的工作,但这也能有效避免日后抢占地盘、收取保护费、层层加价转包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江西瑞昌每个城管被摊派落实三个以上的摊位,在网上掀起热议。过去躲城管、怕城管转变为城管追着上岗让小商贩们措手不及,甚至被误以为是骗子。这个例子说明城管与摊主的关系已经从管理转变为引导和帮扶,这对“地摊经济”而言是一次历史性的改变,无疑这是城管工作内容和方式转变的前奏。

2.按照区域“地摊经济”带,建立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的对接。需要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市场监督管理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在保障小商贩合法从业的权利下,切实规范其市场行为。“地摊经济”是城市的毛细血管,管理得当才能保证经济的良性发展。建议以区域为中心成立商贩、管理部门的互助群,一方面有利于这个群体组织的管理和壮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市场统一、高效的管理。上海支持特色小店开展“外摆摊”,实施“轻微免罚”的制度,这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显然更符合时代的发展,是城市管理能力的提升。台湾地区的夜市经济非常发达,每个夜市都有类似工会的组织对从业人员进行管理和服务。

3.为小商贩提供行业规则培训、技术指导。“地摊经济”的从业主体主要是无业者、学生等低收入群体,相关部门可以依托本地技工院校为小商贩提供产品升级、技术指导等服务,为地摊经济的较高品质发展提供动力。韩国不少地区,为了扶持地摊经济稳定民生,要求乐天这样的大型连锁超市周日歇业,以保证周日地摊经济的消费。

(三)挖掘地域特色,向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媒体资源借力,打造本土“地摊经济”新模式。

1.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即使是门槛极低的地摊经济也需要向品质看齐,让地摊经济的烟火气与都市文化的现代化相融合。根植各区域优势打造不同特色的地摊经济带,让小店小摊经济成为服务百姓、稳定民生的经济措施长期存在。天津民园广场的夜市通过某餐饮公司整体筹划,有助于街区整体形象、格调、品质的统一,现已成为民园广场重要的旅游项目之一。

2.借助抖音、西瓜视频等媒体渠道打造新时代的地摊经济。一方面通过直播等方式吸引消费群体,另一方面借助自媒体流量打造网红城市、城市之星、网红小吃,为打造网红天津继续加分增彩。天津地方小吃繁多,但创新意识弱化,亟需与市场对接,“地摊经济”不失为传承地方小吃的重要手段。

3.天津可以将相声、曲艺等地方文化资源注入地摊经济带。国际都市范儿与烟火气本来就不是冲突的,美国百老汇的跳蚤市场、墨尔本的路边马车、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都是世界知名的“地摊经济”,街头艺术定点定时演出、本土特色产品的展示售卖等,成为当地旅游资源的其中一项。著名景点天津摩天轮附近的地摊经济自带知名度,这个地段可以通过吸纳社会歌手、增添艺人表演、鼓励手工艺品的现场制作等娱乐环节,打造城市旅游文化品牌。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地摊经济”亦是如此。“为‘地摊经济’松绑,不是走‘回头路’,让城市重回脏乱差的状态。重启地摊经济,规范室外经营,让经济活力和管理能力都在线,让老百姓买的安心、吃的放心,是对一座城市治理能力现代水平的考验。”[3]“地摊经济”作为提振城市经济活动、解决民众就业难的有效举措之一,天津有着自己的城市特点,不宜随便打开口子,首要的是做好顶层设计。结合近年来天津“夜间经济”取得的成果,综合各区域文化、环境等因素,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摊经济”样本,逐步向全市有条件的区域推广,让其成为有温度有品质的民生工程。

猜你喜欢
天津经济管理
如果天津有“画”说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天津卷
《天津之眼》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天津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