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协同的园林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0-01-18 02:01景艳莉张有利何淑苹
黑龙江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双创园林校企

景艳莉,张有利,纪 鹏,何淑苹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校企合作是产学结合、理实结合的重要方式,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协同合作,有效提高高校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对行业、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这对于高校发展、学生成长及企业选聘人才等具有重要意义。园林专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较高。因此,园林专业“双创”人才的培养更应紧密结合产业实际需求,从实践角度出发,全面强化学生的相关素质能力,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充分提高“双创”教育的目标性和实效性。

1 加强校企协作对园林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1 是加强园林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校各专业学生数量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园林专业亦是如此,每年有大量的本、专科毕业生进入社会,就业压力与竞争十分激烈。加强校企合作,可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互补,形成共赢,对于园林专业“双创”人才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促进就业都是十分有利。对于园林专业学生而言,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敢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吃苦耐劳的品质、团结合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等,都是构成个人竞争力的重要要素。通过校企合作,使园林专业学生尽早地接受企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等人力资源对于企业文化、行业动态等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到企业实习或实训等参与到企业的工作中去,亲自体验、调查和充分了解行业,及时发现问题和发展机遇,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增长工作经验和技能,特别是在企业实习期间,增强了企业与学生的直接互相了解,提供了双方的选择机会,为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就业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1.2 利于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以突出双创能力和应用性的改革

通过校企合作,可促进“学院派”的专业教师加强对园林行业和企业对专业技术需求和技术更新的了解,从而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上更加有针对性地突出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和新知识新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园林专业自身建设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的升级等提供参考与支持,进而推动园林专业的整体创新建设,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也为高校园林专业长期发展提供持久的驱动力量。

1.3 保障园林行业“双创”人才的输送

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双方的资源互补优势,使学生的专业理论与技术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切实提高“双创”意识与能力素质,真正能够有效提高“双创”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扩大园林行业中“双创”人才的整体规模,进而为园林行业的创新发展,园林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提供可靠的人才力量保障。

2 基于校企协同的园林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1 校企协同论证、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而课程体系则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通过校企协作,切实了解行业发展和企业人才市场的需求现状与趋势,邀请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参与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论证和修订[1-2],使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更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借鉴园林企业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丰富经验,在园林专业课程中融入“双创”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提高课程体系与内容的科学性和应用性,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双创”能力。通过与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体系的补强,例如,校企共建“企业冠名创新班”,由企业依据技术需求为大学生或教师的创新创业研究提出项目研究方向并提供资金支持,由企业为大学生或教师提供实习或实训项目与基地,进行企业文化和专业技术等课程培训,企业的创业发展史则是现实版的创业教学案例,学校为企业提供专业人才等。

2.2 校企协同优化“双创”人才培养实践环境

园林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更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侧重于学生“双创”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和园林企业应当加强协同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双创”实践环境。学校可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工作室等的建设,并积极引入企业创新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企业方面则可以直接为园林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双创”实践场地与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此外,还可通过校企合作,以多样化方式,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必要的资源、场地、项目指导支持,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创业项目起步,促进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2.3 校企协同建立高素质的“双创”人才培养师资队伍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实践者[3]。高校教师虽然专业知识丰富,但由于普遍缺乏行业工作和创业经历,疏于技术实训,因而,缺乏对行业的深入了解和技术研究,也很难将创新创业实践经验融入教学中。一方面,通过校企协同合作,聘用企业中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兼职作为学校的创新创业导师,强化“双创”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企业导师可以进入高校中开展“双创”教育与职业教育工作,也可在企业中以师徒形式对进入企业实习的学生提供指导,发挥企业导师在行业经验方面的优势,全面增强“双创”教育与行业实际的结合。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定期的沟通交流或派遣教师到企业挂职、兼职,帮助高校教师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征,强化高校教师对行业实际的把握,培养高校自己的“双创”型的专业教师队伍。此外,也可以通过鼓励教师主持或参与创新创业科研项目,指导大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来提高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或创新创业能力[4]。

2.4 校企协同建立“3+1”人才培养管理模式

在校企协同模式下,高校和企业还应通过充分协作,共同参与,建立园林专业“双创”人才培育管理机制。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园林专业建立了“3+1”的人才培养方案,即经过大学三年的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经过学生申请和学校审核批准,允许学生在大学四年级时到企业中进行工作实习或自己成立公司进行创业实践。学校通过与企业订立人才培养协作协议,由企业导师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表现的考核评价结果来置换应修的选修课程学分。通过“3+1”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园林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企业则通过学生的实习表现直接选聘人才,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企业对我校园林专业学生的好评率,使园林专业的就业率始终名列学校前列。

猜你喜欢
双创园林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