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囡
[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北校区,广东 深圳 518000]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国力的强大提供了保障,为国家培养人才必须从教育抓起,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重视信息技术课则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特别是核心素养的培养,已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本领和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义务教育阶段是个体在一生受到的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魏书生曾这样形容这个阶段“这是人生筋骨血肉成长最快的十年,是人生智力发展最快的十年,是决定一个人今后命运的十年”,义务教育阶段是每个孩子人生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应该给予重视。
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水平、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主要意义在于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社会道德水平的影响。信息水平主要是指人们对信息能力的辨别、对相关价值的判断以及在遇到各种问题时的综合运用水平。信息能力就是当人们遇到信息问题时能够完成任务的能力。信息能力有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之分,基本能力主要包括孩子的学习意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信息的应用以及加工处理,等等。综合能力则主要包括通晓信息技术所包含的人文、技术、经济、法律等诸多因素,并与许多学科紧密相连,强调对这些技术的理解、认识。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是信息素养的一种工具。信息道德更多是指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能够按照道德的约束进行操作,以检验人们的道德水平。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各方面的要求进行操作,并结合具体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求进行教学安排,以保证教学质量。
信息素养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信息、知识的更新换代更是日新月异,如何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并掌握新技能、新知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信息素养优秀的学生可以扎实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方法和信息表达能力,实现对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能够提高各领域的学习效率。科技的发展需要敢于创新、勇于尝新,信息素养的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要强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并按照学习方式的创新要求扎实开展自主学习模式的创建,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自我尝试、主动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模式。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角色,不能再担任课堂的主角,而只是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尽情去发挥和实践。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构建合作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形成科学完备的信息素养,为实现科学素养奠定基础。
教师应积极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来,留足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有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加强学生的网络素质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观念,能够正确衡量网络价值标准,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庞大的网络资源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坚决抵制网络垃圾。在日常的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素养和思维辨别意识,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综合信息技术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最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学生才能接受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时期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而兴趣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所以,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期学生的好奇心心理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让学生对义务教育课程产生兴趣,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应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能够自觉进入学习状态。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及实验演示等来让学生对义务教育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学生更愿意进行主动学习,也会逐渐被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所吸引。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因此,应该注重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通过不断训练,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操作,并在拥有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实践操作能力,进而真正掌握信息技术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应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积极利用网络技术的教学优势,并通过实际操作运用来达到理解信息理论知识的目的。学生只有经过不断的实践操作才能掌握信息技术素养的要领,进而实现能力的全面提升,改进操作的不足,完善自身的应用技术能力。
信息素养的评价标准正在逐步形成,已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将其列入到了教育目标考核与评价体系中。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拥有了更高的信息资源,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这说明培养信息人才的任务更加艰巨,应该重视对信息人才的培养。因此,要从义务教育阶段抓起,这样才能实现对信息素养的培养。未来社会将是信息技术的比拼,只有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成功才会实现教育发展。如果缺乏信息意识则无法养成信息素养,会对社会教育产生不良影响。
2014年9月9日,浙江省发布了《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技术课被列入自选科目。方案规定,统一高考招生将按照“3+3”计分方式进行,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为统一必考科目,另3门为选考科目,考生可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中任选3门为选考科目。目前,海南、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山东等省已经把信息技术列入高考科目。此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学生智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这与现代社会对未来人才提出应具备的信息素养不谋而合。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是必修课,孩子们在课堂上可以直接有效地接触到培养信息能力类的知识,教师能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将生动有趣、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的信息类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此外,很多学校也会组织学生开展信息类的校本课及学生社团课,让学生更充分地接触信息科学。只有在基础教育阶段提高对信息技术类课程的重视程度,才能让孩子们在成长的关键期充分得到信息素养的专业培养。
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中,要想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就要先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从学科教研的角度来看,教学组织者应该加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体系管理,创设有趣味、有意义、有特色的课程类别,设计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对信息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内驱力,进而把知识深刻地内化到思想中。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时,教师应认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教学管理态度,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信息素养。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信息素养是人生发展的关键科目,是走向未来社会的必修课。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强化巩固基础意识、风险挑战意识、深入探究意识。学生应该树立正确运用信息思维思考的意识,深刻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强调信息技术的社会价值,增强使命感和大局意识,能够辨别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在鼓励孩子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注意,当前的网络信息数量庞大,处在发育时期的学生不能够完全辨别信息真伪,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因此,要求信息技术教师结合实际问题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课程,多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进而为网络学习的发展提供支持。
开展信息素养培养就应该重点坚持狠抓信息道德方面的建设。教师应积极做好课前准备,实施规范化教学管理,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课堂纪律是保证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强化课堂教学纪律管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上课时不准随意说活、有问题必须举手示意、每一个学生应该对号入座、不准随意浏览其他网站,等等,只有自觉遵循这些科学合理的规范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国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应该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接受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阶段主要以基础教育为主,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为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在小学阶段主要开展的教学内容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网络搜索的正确做法、制作相关表格、文字处理、绘画,等等。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能够让学生懂得如何处理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并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此外,教师可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教育积极设计具有独特风格的信息类校本课程和社团课程,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小课题的研究和国家省市级各类信息类竞赛。要从培养兴趣出发,逐层级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深化信息素养教育。
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为该课程的实际操作非常重要。针对不同学年学生的特点,应该要求其完成不同的目标,实践操作的课程内容应存在一定的差别。例如:在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掌握对信息的操作,了解信息的表达形式,学会简单应用信息技术,逐渐掌握计算机的结构和基本操作,学会制作一些表格、能处理一些文字信息,可以对日常简单文件进行处理。然后要继续学习,能够使用一些编程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多媒体处理软件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内容及难度则会更深入、更具有挑战。教师应将重点放在通过设计学案为学生设计一些相关的实践探究任务,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进行理论学习之后还能熟练进行各种操作,强化技能实践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为更好地解决各种信息技术问题打下基础。
以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北校区为例,在集团GLOBE特色教育下,北校区以“科技创新”为办学特色,学校为了专注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花了很多的心思,为学生开展各类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搭建信息科创体系。同时,还组织教师参与校区信息科创团队的课程体系建设,其中包括常规课程、兴趣校本课程、特色社团课程、提升竞赛课程。每位教师务必完成各自负责项目的校本教材编写,起码要完成初步的结构和内容,并逐渐积累完成有质量、有内容、有特色的校本教材,要编撰深高北校区品牌的校本教材。此外,学校还将信息技术学科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开设了更多丰富多彩的学生探究课程。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传统文化对未来人才的思想、信念、艺术、道德、风俗起到了引领作用,让所有科学技术、先进手段都能为人、为社会、为国家造福。传统文化可以用科技的方式来表现,例如AR、AI。还可以通过“文化+科技”创新模式、声光色电、数字光影、VR等科技手段来打造兼具艺术观赏、文化教育、科技互动的全方位沉浸式体验场景。现代科技的前身、起源很多都来自于古代科技的发明,培养现代人才的科学素养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周易》的科技思想、《九章算术》与儒家文化、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算经十书”、科技的高峰与宋学的兴起,等等。
在信息类科技创新项目中,教师根据项目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开展学习研究。例如:在创客项目组的学习中,杨柳婷老师设计了《玩转古代走马灯》课程,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中走马灯的原理、制作过程、应用场景,并结合现代科技设备及手段(如LED灯带、电机)加以改进,制作出了现代版的电动走马灯,赋予了走马灯新的概念和意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还能学到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手段相融合的理念。
在车辆模型项目组中,吴笛老师在学习初期设计了《穿越中国古代车文化》主题学习课程,从历史的角度来了解车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车文化的变迁。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对车的原理有了真正地理解,而且还充分掌握了传统文化中的车在不同场合的功能、古代地位社会等级划分、社会制度,等等。
在建模项目组的学习中,吴笛老师设计了专题课程《用现代的眼睛看古代的建筑》。在此课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了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最具特色的朝代建筑,并带领学生动手制作出每个朝代的建筑群落模型,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渐从因感兴趣而学习到因热爱而研究。
机器人项目组的陈泓羽、赵振囡教师设计了《我帮古人来灭火》课程。在故宫中,大多的建筑都是木制的,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火灾,故宫到目前还能保持如此完整的原因就是有一个“灭火宝贝”,其实就是一个大缸,俗称太平缸。教师们通过引导学生研究故宫文化中太平缸的作用以及防火制度来启发学生,并为故宫设计了一个自动灭火的机器人,以保护宝贵的文化遗产。
编程项目组的李保成老师和杨柳婷老师结合传统文化设计了丰富的课程,如《旋转太极》《Scratch和古诗的邂逅》《程序里的龙舟赛》《电脑也会吃粽子》等丰富有趣的课程,让孩子们在学习前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各个领域的传统文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意,通过完成对程序的学习和设计来实现思想、意识、知识、创意上的收获。
信息素养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各方面入手,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对信息运用能力的突破。学校、教师各层级都要重视信心技术课程的重要性,理解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性,专心投入到发展信息技术学科建设的事业中去,为孩子们创设更多优越的教育教学环境,搭建先进、丰富的特色课程体系,满足孩子们对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需求,也满足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