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学风建设提升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2020-01-18 02:01刘志军赵永峰
黑龙江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风学业大学生

刘志军,赵永峰

(哈尔滨工程大学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工作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好的校风和学风,能够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1],对学生的学业进步和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正向作用。由于多种因素交织,当前部分大学生还存在目标不清、动力不足、方法不当、态度不端等突出问题,需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助其顺利成长成才,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更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 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学习目标不清

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以后能够迅速调整学习状态,树立更长远的学习目标。但部分学生在完成考大学这一中学时期最重要也是唯一的学习目标后却迷失了自我,不知道为什么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导致学习没有计划、人生没有规划,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大打折扣。

1.2 学习动力不足

进入大学后,没有了高中时紧迫的学业压力,缺少了教师和父母的耳提面命,受到了“没有挂过科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等负能量言论的影响,再加上丰富多彩的活动带来的诱惑,部分学生的精力不再聚焦学业,对学习的要求一再降低,不断的“放飞自我”。

1.3 学习方法不当

面对新的学习环境,部分同学没能及时改变中学时期所习惯的被动式、机械式学习方式,不能形成主动、科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事倍功半,甚至一筹莫展,进而失去了学习兴趣,陷入恶性循环。

1.4 学习态度不端

对学习成绩落后的同学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他们有着共同的特征:迟到、早退、旷课、课上不抬头、不互动、放不开手机、离不开床,极个别学生还存在学习的荣辱感缺失、忘记考试时间、考试铤而走险等现象。

2 学风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

2.1 学生自身的失位

只有认识自己才能超越自己。大学生的第一身份是学生,学生的本分是学习。是部分学生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主业是学习,错误地把进入大学当成了学习的终点和结束,而不是新的开始和起点,把精力过多地放在了游戏、社团等方面,迷失了方向,定位失准。

2.2 中学教育的越位

过度追求升学率的中学教育早已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限制在各种条条框框之下,展现出的学习计划性、自觉性都是被动的、早已被设计好的,缺少真正自主性的锻炼培养,外界约束一旦撤销,很容易滑向“不会制订计划、有计划不执行、执行不持久”的状态。

2.3 高校教育的缺位

要想高质量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就需要各高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而当前大部分高校的“三全”育人体系还不系统、不完善,相关学风建设工作更多是落在了学生工作部门和辅导员身上。他们一方面面临着繁杂的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承担着学生思想教育和价值的引领工作,难免顾此失彼。而大多数专业教师在课堂上更专注于对专业知识的传授,与“课程思政”的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2.4 家长教育的错位

除了部分学生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认知,一些家长亦是如此。在中学时期,为了顺利考取大学,家长们将学生方方面面照顾得无微不至,可谓殚精竭力。但进入大学以后,部分家长就认为任务完成,可以歇息了,当起了“甩手掌柜”,不再过问学习情况,导致学生们更加肆无忌惮地“潇洒”起来。

2.5 社会教育的空位

近年来,随着以“葛优躺”、“废柴”等为代表的“丧文化”和以“怎么都行”、“不争不抢”为代表的“佛系青年”等带有负能量亚文化的流行和对校园的不断渗透,部分学生在学习观、人生观上发生了扭曲,丧失了进取心,陷入了自我放纵、“混毕业”的状态。

3 新时代大学生学风建设提升路径

3.1 以思想教育引领学风,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感

高校学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同根性、同向性和同步性[2]。通过对新时代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正面引导,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为大学生的持续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在入学教育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全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自立自强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等。同时,还要重点进行学风建设,开展学业生涯规划、职业规划等教育内容,帮助学生们早日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通过引导大学生把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连在一起,自觉地把爱国热情转化到自身学习的实际行动中,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提升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样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增强学习动力。

3.2 以正向激励引导学风,发挥学生朋辈引领作用

“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树立学生榜样有利于推动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3]。我校曾做过一项调研,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同学认为对自己学习影响最大的人是同学。优秀学生在学生群体中的示范先锋引领作用是巨大的,一是通过选拔招募学业优秀、思想进步的“新生导航员”来帮助大一新生在顺利完成新生报到手续的同时建立起友谊,并通过言传身教使新生懂得如何更好地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二是组织新老生交流会、优秀学生报告会,邀请学习优秀、科创经历丰富和综合发展全面的学生代表与低年级生面对面交流,使学生对表对标,找到学习榜样。三是鼓励学生党员亮身份,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学业上为同学答疑解惑,在生活中为同学提供帮助,以自身的行动感染身边的同学,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

3.3 以政策机制塑造学风,不断完善制度体系

政策机制是最有约束力和导向力的,要想提高学风建设效果,制度建设必不可少。要以良好学风塑造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不断完善评奖评优制度、综合测评制度、违纪处罚制度、考勤制度、保研加分制度,等等,打造系统完备、与时俱进的制度体系。在日常工作中,要以制度的落实为抓手,如组织低年级学生上晚自习、进行模拟考试、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加强文明诚信教育,进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表现优异、进步明显的学生,应按时、及时兑现各种荣誉、奖励,并做好宣传工作,鼓励大家比超赶学。

3.4 以浓厚氛围培育学风,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学风建设需要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也需要行政、管理、服务等学校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家长的协助。通过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格局来共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打造优良的寝室文化,使同学们互帮互助、共同学习,杜绝沉迷游戏、混日子,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可以在校园设置讨论区、咖啡区、夜读区,为学生提供优质、便利的学习设施,使学生学得安心、舒心、放心。要及时更新图书资源、扩充书籍门类,以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需求。家长需要更新认知,协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各方协同努力,能够让校园文化不断丰富,学风氛围愈加浓厚,进而提高学风建设效果。

猜你喜欢
学风学业大学生
艰苦的学业
对党建促学风、学风固党建的辩证思考
谈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策略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高职院校大学生学风考风作风的建设
炊事员的几宗事
35
学风就是质量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