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生产建设项目遥感监管实践

2020-01-20 19:03陈国兵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9期
关键词:图斑水利部扰动

吴 鹏,陈国兵

(河南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河南 郑州 450008)

河南省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是亚热带向暖温带、山区向平原过渡的双重过渡带,地貌自西向东突变,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复杂的地貌类型,加之人口分布密集、生产活动频繁,水土流失问题始终威胁着全省生态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为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推动黄河流域及全国水土保持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水土保持司蒲朝勇司长指出,坚持保护优先,要强化全流域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充分运用卫星遥感手段,及时精准发现并严格查处生产建设活动违法违规行为,严控人为水土流失。遥感监管工作,已成为防控人为水土流失的关键一环。河南省积极践行党中央及水利部有关指标精神,切实推进人为水土流失遥感监管,卫星遥感、无人机、移动终端等信息化监管手段在生产建设项目现场检查、自主验收核查中得到广泛应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效能和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1 生产建设项目遥感监管的基本技术路线

1.1 资料收集和整理

资料收集内容包括河南省各级水行政部门批复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批复文件、防治责任范围图和遥感影像等资料。资料整理应按照水利部要求进行,要求扫描方案特性表、防治责任范围图和水土保持方案批复文件。遥感数据来源于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下发的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为2 m。

1.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矢量化

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进行空间化和图形化,最终获得具有既定地理空间坐标信息和属性信息的防治责任范围矢量图。其中,空间化是指将不具有明显地理空间坐标信息的图件,采用空间定位、地理配准、几何校正等方法,配准到正确地理位置上并使其具有相应地理空间坐标信息的过程;图形化是指采用人机交互勾绘防治责任范围边界线,利用拐点坐标自动生成防治责任范围折线图或者通过缓冲分析自动生成面状图形,并添加录入相关属性信息的过程。

1.3 扰动图斑与解译标志建立

勾绘扰动图斑是按照遥感影像的特征,参考解译标志,根据经验,利用遥感或者GIS等相关软件人工勾绘河南省的扰动图斑,并初步判断、填写扰动图斑的相关属性信息。

解译标志建立是根据遥感影像特征和野外现场调查结果,建立不同类型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解译标志。经过分析调查生产建设项目的影像特征、实地查勘和拍摄照片,建立影像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形成生产建设项目解译标志。解译标志应包含河南省区域所有生产建设项目类型,每种类型生产建设项目的解译标志不少于2套,弃渣场解译标志不少于3套。每套解译标志包含1张实地照片和对应的遥感影像,遥感影像上标注照片拍摄区域。

1.4 扰动合规性分析与现场复核取证

利用GIS软件空间叠加分析工具,对河南省收集到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矢量图与扰动图斑矢量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判定扰动图斑合规性。

河南省开展扰动图斑现场复核使用移动采集设备作业法。借助移动采集设备,对区域内合规性初步分析结果为“疑似未批先建”“疑似超出防治责任范围”“疑似建设地点变更”的全部扰动图斑进行实地复核。此方法快速高效,能够收集扰动图斑所属生产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单位、目前是否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等相关证明材料,拍摄调查现场照片,现场填写生产建设项目复核信息表,对与实地不符的扰动图斑,还可以进行图斑修正和更新,以保证现场复核数据的准确性。

1.5 无人机生产建设项目水保调查

通过无人机航拍,可以获取大部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的现场技术指标。该技术手段与传统现场调查和测量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2017年河南省在南阳市淅川县运用无人机航测手段,对集中连片的生产建设项目进行了调查。该区域属于露天非金属矿,地形地貌属于山区,道路崎岖,人车无法前行,采用无人机技术,大大提高了现场复核的效率。

2 河南省遥感监管工作历程

河南省对生产建设项目实施监管,经历了由县级试点起步,逐步扩大到市级试点,最后实现全省遥感监管全覆盖三个工作阶段。

2.1 县级试点工作阶段

2015—2016年水利部选定南阳市淅川县为河南省的生产建设项目监管示范县。采用无人机和移动采集设备、纸质作业法多种手段进行现场复核。省水利厅印发《关于推进河南省水土保持监督监管示范县信息化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各级部门的具体工作内容。收到文件后,被水利部选定的生产建设项目监管示范县——南阳市淅川县水利局领导高度重视,安排县监督执法大队组织各乡镇,全力配合省级部门完成了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工作。

在完成扰动图斑遥感解译、防治责任范围上图和合规性分析的基础上,组织人员历时15天对淅川县影像中勾绘的疑似违规扰动图斑和批复的水保方案进行现场复核。2016年12月,完成2015—2016年河南省生产建设项目监管示范县报告书,在北京参加水利部组织的生产建设项目监管示范县成果审核会,通过水利部审核并获得好评。

2.2 市级试点工作阶段

2017年,河南省选定三门峡市作为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市级试点,先行开展工作。当年将陕州区和渑池县作为扰动图斑卫星遥感解译试点示范区域,根据遥感影像特征,参考遥感解译标准,人工勾绘了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在2017年专项检查过程中,蒙华铁路两个标段水土保持与主体工程同步招标、同步推进、同步实施,成效显著。三门峡市试点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为全面开展遥感监管积累了工作经验,为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2.3 全省全覆盖阶段

2018年度,作为水利部确定的全国8个试点省份之一,河南省天地一体化监管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全面铺开,18个省辖市10个直管县按照水利部文件及技术规范要求,利用水利部下发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生产建设活动遥感调查,了解了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地表及其动态变化情况,掌握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动态,及时将生产建设项目扰动范围及监督、检查、整改落实等信息上传至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在各市、县“天地一体化”监管工作的基础上,汇总编制的《河南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区域监管总结报告》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遥感监管审核。

2019年水利部全面启动实施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并于7月底分省下发疑似违法违规扰动图斑,河南省按照水利部明确的时间节点,按时完成了扰动图斑现场复核和违法违规图斑查处工作。

3 河南省遥感监管工作主要经验与做法

河南省2019年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工作共现场复核扰动图斑40 712个,其中,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11 251个,非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28 557个,合并扰动图斑904个,实现了全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全覆盖,为落实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管职责,减少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打下了坚实基础。河南省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工作主要经验做法有以下几下方面:

3.1 精心组织,务求实效

河南省高度重视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工作,一是将遥感监管工作列入全年工作计划,每年年初就将图斑复核查处列入全年的水土保持工作任务中,并以正式文件印发,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二是开展培训工作,组织遥感监管视频培训会议,对全省相关人员进行动员培训,全面推动了生产建设项目遥感监管及查处工作;三是组织现场复核,河南省水利厅由处级干部带队配合水利部核查组开展较大图斑的现场复核工作,有力促进了全省遥感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落实经费,保障有力

河南省水利厅每年从省级水土保持补偿费中安排经费用于水土保持信息化及监管工作。2019年全省用于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和监管经费1471万元,从而保障了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强化督导,加强服务

在图斑复核查处阶段,河南省实行通报制度,每周对各省辖市、直管县的进度进行通报;通过系统查看各地进度,电话催促进度慢的市县分管领导加快工作进度;对复核查处工作开展慢的市县开展现场督导,帮助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按时完成任务。组建水保信息化监管运维QQ群。从2018年天地一体化监管工作开始就组建了QQ群,由省水保总站技术人员随时答疑全省18个省辖市、158个县(市、区)在复核查处监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疑难复杂问题,省水保总站派出技术服务人员现场指导,保障了遥感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图斑水利部扰动
地理国情监测中异形图斑的处理方法
淮委贯彻落实水利部工作要求进一步部署近期防汛工作
新安县有序开展卫星遥感监测图斑核查工作
基于C#编程的按位置及属性值自动合并图斑方法探究
带扰动块的细长旋成体背部绕流数值模拟
水利部发布2019年度《中国水资源公报》
磁暴期间中国中低纬电离层不规则体与扰动分析
土地利用图斑自动检测算法研究
结合向量化和FFT技术的模型扰动引力快速计算
一种改进的基于SINS/GNSS的水平重力扰动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