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彭浦镇社区老年人医养服务需求调查

2020-01-25 16:19王俊琪陶海琦王伟孙艳春
上海医药 2020年24期

王俊琪 陶海琦 王伟 孙艳春

摘 要 目的:分析上海市彭浦鎮老年人对医疗和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为进一步探索“养、护、医、送”综合服务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2—5月采取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彭浦镇居家老年人、住院老年人和机构养老老年人共651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51份,回收有效问卷65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0%。结果:在居家老年人中,利用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综合性医院和康复医院医疗服务的分别有416名(81.1%)、270名(52.6%)、192名(37.4%)。居家老年人的照护者多为配偶、子女或本人,选择入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护理病房的占13.5%,选择入住养老机构的仅占3.7%。超过半数的居家老年人表示只有在健康状况不好、需要有人照护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养老机构,有157名(30.6%)居家老年人表示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选择入住养老机构。结论:应整合区域内所有医疗、养老、社区为老服务机构,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区为老服务机构的信息联通和数据共享,让患者在辖区内有尊严的走完整个生命周期。

关键词 医养服务;彭浦镇社区;需求调查

中图分类号:R2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0)24-0021-03

*基金项目:2017年静安区医学科研立项课题(2017SQ03)

Survey of the demands for medical and pension services of the elderly in Pengpu Community, Shanghai

WANG Junqi1, TAO Haiqi1, WANG Wei2, SUN Yanchun2,3(1. No 2 Pengp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200436, China; 2.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of Ministry of Public Health, Health of Schoo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3.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emand of the elderly for medical and pension services in Pengpu Community, Shanghai,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exploring the comprehensive service mode of “pension services, nursing, medical care and transportation”. Methods: From February to May 2018, a convenient sampling method was adopted to select a total of 651 residential elderly, hospitalized elderly and institutional elderly in Pengpu Community as the survey subjects for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 total of 651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ll 651 valid responses were received, and the effective received rate was 100.0%. Results: There were 416(81.1%), 270(52.6%), and 192(37.4%) elderly people at home who had used the medical services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stations, general hospitals and rehabilitation hospitals. The caregivers of the elderly at home were mostly their spouses, children or themselves. 13.5% of them chose to stay in the geriatric ward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and only 3.7% chose to stay in the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More than half of the elderly at home said that they would only choose an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 if they were in poor health and needed someone to take care of them. 157(30.6%) of them would not stay in the nursing institution under any circumstances.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all the medical, caring and community service institutions in the region, an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used to realize the information connection and data sharing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and community elderly service institutions, so that patients can walk through the entire life cycle with dignity in the jurisdiction.

KEY WORDS medical and pension services; Pengpu Community; demand survey

上海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城市。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60岁以上上海户籍老年人占户籍总人口数的35.2%,较2018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1]。老年人自身身体机能的下降、对长期照护需求的增加及我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逐渐弱化导致其对养老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的有机融合是缓解当前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2]。

本文以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老年人为例,分析该区域老年人对医疗和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为进一步探索“养、护、医、送”综合服务模式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8年2—5月采取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彭浦镇居家老年人、住院老年人和机构养老老年人共651名作为调查对象,在彭浦镇所辖37家居委的30 147名居家老年人中选取513名;在彭浦镇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上海市宝华老年护理院)的211名住院老年人中选取44名;在上海市和养宝华养护院、上海市和养彭浦养护院两家机构的189名机构养老老年人中选取94名。

三组老年人的性别和罹患慢性病种类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月均收入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51名老年人中,已婚有配偶者466名(71.6%),罹患慢性疾病平均数量为(2.19±1.21)种,多数老年人患有2种或2种以上慢性疾病。

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及以上者;②能够进行正常的认知和交流,具有一定理解和表达能力者;③自愿参与本次调查者。排除标准:①意识不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交流困难、无法作答者。

1.2 研究方法

课题组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家庭健康调查表[3]设计了本次调查问卷,对三组老年人进行人口学资料和医疗机构服务利用情况调查,对居家老年人进行照护需求、养老方式选择及选择养老机构的原因调查。

调查人员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言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内容解释,对于有能力的老年人由其独立填写,对于不能独立完成或没有阅读能力的老年人由调查人员询问本人或家属后代为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51份,回收有效问卷65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疗机构服务利用情况

在居家老年人中,利用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综合性医院和康复医院医疗服务的分别有有416名(81.1%)、270名(52.6%)、192名(37.4%)。在住院老年人中,利用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综合性医院和康复医院医疗服务的分别有44名(100.0%)、28名(63.6%)、18名(40.9%)。在机构养老老年人中,利用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综合性医院和康复医院医疗服务的分别有52名(55.3%)、41名(43.6%)、5名(5.3%)。

2.2 居家老年人医养需求分析

居家老年人的照护者/照护机构多为配偶、子女或本人,其中由配偶照护的比例最高(表1)。

居家老年人以社区居家养老方式为主(61.6%),其次为家庭养老(17.9%),选择入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护理病房的占13.5%,选择入住养老机构的仅占3.7%(表2)。

居家老年人首选机构养老的占比较低(3.7%),基于此进一步对居家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选择原因进行调查。

超过半数的居家老年人表示只有在健康状况不好、需要有人照护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养老机构,有157名(30.6%)居家老年人表示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选择入住养老机构(表3)。

3 讨论

3.1 多数老年人倾向于居家养老方式

本次调查显示,有61.6%的居家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方式。仅3.7%的老年人首选机构养老方式,且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的丧偶比例高达57.4%,必须通过入住养老机构满足日常生活照护需求。

对居家老年人的进一步调查显示,有157名表示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选择入住养老机构。中国传统的养老观念使多数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但本次调查显示,多数老年人患有2种或2种以上慢性疾病,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无法满足他们的医疗需求[4]。

3.2 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缺乏有效联动

彭浦镇辖区内有2家公立养老机构,核定床位为745张,入住率仅为25.4%。本次调查显示,只有10名(10.6%)机构养老老年人利用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护理病房医疗服务。彭浦镇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护理床位为211张,床位使用率为105.0%,而住院老年人中利用过养老机构服务的仅6名(13.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间缺乏有效床位联动。

上海市医疗保险相关政策规定,住院6个月以上的老年患者只需每半年或出院时结算医疗费用,且92%的医疗费用由上海市医保统筹基金承担[5-6]。这一政策导致许多病情稳定但有长期照护需求的老年人始终占据医疗机构床位。因此,在社区卫生服務中心和养老机构间实现老年护理床位联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3.3 探索“養、护、医、送”四位一体服务模式

针对彭浦镇老年人的医养服务需求特点,建议由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人民政府牵头,整合区域内所有医疗、养老、社区为老服务机构,通过构建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区为老服务机构的信息联通和数据共享,实现“家庭-社区-机构”三联动。即“养”在社区,按照上海市老年人统一照护需求评定等级分流老年人至家庭、社区或机构进行养老;“护”在社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护理站提供生活照护、临床护理及专科护理;“医”在社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长期契约式服务,同时健全与区域医疗机构的合作机制,为住院或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就诊开通绿色通道[7];“送”在社区,为住院、机构养老及居家老年人提供疾病终末期的舒缓疗护服务,让患者在辖区内有尊严的走完整个生命周期,实现“养-护-医-送”四位一体闭环管理。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统计局. 上海人口老龄化现状和预判[EB/OL]. (2018-11-23)[2020-08-31]. http://tjj.sh.gov.cn/tjfx/20181123/0014-1002033.html.

[2] 曹晶晶, 张慧影, 马利, 等. 石河子城区养老院护理服务需求情况及对医养结合模式的建议[J].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2017, 4(4): 722-72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家庭健康调查表[国统制(2018)87号][EB/OL]. (2018-09-30)[2020-08-31]. http://www.nhc.gov.cn/mohwsbwstjxxzx/dczlxz/201810/ ba05fccd129543af912dd0ea447d4d5d.shtml.

[4] 陈洪波, 杨华, 虞智杰 等. 上海市康健社区居家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和利用调查[J]. 上海医药, 2020, 41(12): 18-21; 24.

[5] 孟宏伟, 罗昊宇, 吕一星. 健康中国下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研究[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0, 34(7): 1-4.

[6]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市医疗保险办公室.上海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结算办法[沪人社医发(2015)46号][EB/OL]. (2015-11-23)[2020-08-31]. http://ybj. sh.gov.cn/zxzc/20151122/0038-2920.html.

[7] 潘毅慧, 吴小青, 李静静, 等. 二级医疗机构参与区域医养结合建设的SWOT分析[J]. 上海医药, 2020, 41(16): 16-1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