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的“加减乘除”

2020-01-25 16:21朱晓嫒
教育界·中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家校合力加减乘除情绪管理

朱晓嫒

【摘要】班主任工作琐碎而又繁杂,在解决每一件小事的背后都需要运用班主任的智慧。在班主任与学生的相处中,更多的应该是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以及心与心的交流。用心观察,用爱教育,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

【关键词】家校合力;舞动思维;惩罚教育;情绪管理

在当今的21世纪,我们的教育正处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之中。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的身心能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需要我们教师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特征,运用“加减乘除”法则,助力学生成长。

一、家校合力——加速培养习惯

习近平主席曾寄语孩子们:“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你们从小就要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自己的事自己做,他人的事帮着做,公益的事争着做,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磨炼意志、锻炼自己。”

又是一年开学时,又是一届新学生。开学烦琐的准备工作通常需要些许“小帮手”,我按下了QQ的回车键:“同学们,明天我们要进行开学的准备工作啦!有哪些同学愿意来帮忙的,请举手!”没过多久,我就收到了一只手、两只手、三只手……已经差不多有十只手回应我啦!我心想,这个班的孩子们都还挺给力的。

第二天,出乎我的意料,有将近二十个孩子到校来帮忙。一些没有在群里回复我的孩子也来了。其中有—位叫小萌的同学让我很快注意到了她。我惊讶地发现,小萌同学的两只手所有的手指都只剩半截。过后我了解到,在小萌一年级的时候,由于家中—场突如其来的火灾,她受伤十分严重,身上有不同程度的烧伤。我心疼地对她说:“小萌,你休息一下吧,不要太累了。”她立马回答我:“不用了,老师。妈妈告诉我,要多劳动,多做事,身体才能棒棒的!”我忍不住给小萌同学竖起了大拇指。虽然小萌与别人不一样,但她的父母没有对她区别对待,正是有这样的家长,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啊!

之后与学生们的相处中,我发现班级中有半数孩子喜欢争抢着做事情。只要一提起劳动,我看到孩子们的眼中都闪烁着光芒,争先恐后地抢着做各种事情。我想,何不利用这一闪光点,与家长相互配合,培养更多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呢?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家长会,我的第一句话:“各位家长们,我们班的这些孩子,最大的优点就是爱劳动!我心里真为他们感到自豪和骄傲!”接下来我与家长们一起探讨了劳动的重要性,约定好建立一个微信群,互相发一发孩子们在校和在家的劳动情况,并记得时时刻刻为他们的辛苦劳动点赞。这个微信群一到晚上就热闹非凡,周末更是如此。家长的助力点燃了孩子们的劳动热情,就连那些不怎么爱劳动的孩子也会帮着做做家务了。我把孩子们的劳动照片打印了出来,贴在了班集体暖墙上,为的是能时时刻刻激励他们。

学生的闪光点需要老师去发现与挖掘,但更需要的是家长们的支持与配合,也正是家长们的重视,加速培养了我们班孩子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学校的引导加上家长的配合,这就是培养孩子们良好习惯最好的助燃剂。

二、老师减负——减出灵动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你走上教育工作这个创造性的岗位时,请记住,你必须教会儿童进行脑力劳动,教会他们思考、观察、理解,从脑力劳动的成果中感觉出自己的精神力量。”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教会孩子如何思考,拓宽孩子的思维方式,在这样—种思维劳动中学会学习。

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必然是安全教育课。孩子们几年下来对这一常规安排已十分熟悉。每次的安全教育课都是老师讲得多,其实我心里很清楚,有些同学对这些安全知识已谙熟于心,也许知道的会比教师还全面。那么今年的安全教育课我就给学生们上一堂不一样的第一课——给老师减减负,让学生灵动起来。我一进教室,学生们早已坐得端端正正,准备听讲。我清了清嗓子,说道:“这节安全课就给老师减减负,由你们来主讲,看看你们都知道哪些安全知识。”同学们听完,大部分都是懵懵的状态,一时之间不知从何说起。这时,几个平时比较活跃的同学带头举起了手,争抢着讲安全方面要注意的事。渐渐地,那些平时比较胆怯的孩子也被带动了起来,磕磕绊绊地也能说上几句话。在这种畅所欲言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了起来,真正地成了课堂的主人。

在平时的班级工作中,我会利用尽可能多的机会,为学生创设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课堂。比如在道德课上,我先给学生们看图片,让他们不拘泥于书本上的文字,自由展开想象与讨论,也许你想不到,就一幅图,我们班的孩子都能说上小半节课,甚至还会延伸出别的知识,在他们描述的过程中别的同学甚至是我又学到了很多;在每周四的自主晨会上,我们会选定一个本周最热门的新闻,由主讲人先陈述,其他同学可以对这一新闻提出不同的看法与见解,从而进行思维的碰撞与交流;在主题班会上,我会提前告诉学生主题,学生先提前准备有关这个主题的内容,由学生先讲述他们知道的知识,我再发表想法与意见。

教育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关怀。真正的教育关怀是看到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需要,给他们更多的表达机会。有的时候也适当给老师自己减减负,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学习天地,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这样才算得上是学生自己的课堂。

三、“惩”法别样——乘出多倍效果

马卡连柯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惩罚是一种艺术,如果它能对学生起到正面的教育作用,就达到了惩罚教育的效果。

一天我走进教室,马上就有同学过来跟我告状:“朱老师,今天明明不是小李和小刘擦黑板,但他们两个非要抢着擦,还把对方互相抱起来擦。”我们班负责擦黑板的同学都是高个子,而小刘和小李都是坐在最前排的小个子男生,黑板高的地方自然是够不到了。我心想,虽然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万一摔到地上,那可是很危险的。“小刘、小李,你们愿意为班级出—份力,老師看到了真的很高兴。但你们知道这样互相抱着擦黑板的危险吗?”小刘和小李低头不语。我继续说道:“罚你们两个每人各擦黑板一个星期,够不着的地方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但绝不能用今天的方式。并且老师还会继续观察你们的表现。”他们两个默默地点了点头。

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内,我在—旁默默观察着他们擦黑板的方式,高处够不着的地方他们会清高个子同学帮忙,或者自己站在椅子上,请其他同学帮他们扶好,自己擦。看到这些,我心里感到十分欣慰。其实我罚他们擦黑板不是真的想惩罚他们,而是想要教会他们做安全的事,凡事都要把安全放第—位。我后来也没再找过他们,我想他们应该也知道老师的用意何在。

而类似的事情远远不止这—件。当孩子们的地上被发现有纸屑或其他垃圾时,我会罚他们扫地一星期;当有孩子调皮捣蛋,破坏纪律时,我也会罚他们当纪律管理员等。孩子们被惩罚的时候也毫无怨言,反而把罚他们做的事做得井井有条。渐渐地,孩子们都明白了,做了错事需要自己承担相应的后果。现在我们班孩子都已经摸清了我的惩罚套路。

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教师巧妙运用惩罚的艺术。在教师设计惩罚对策时,或许更多的是需要考虑到是否能起到正面管教的作用。否则,为了罚而罚,这就变成了—种无效的惩罚手段。在我这些具有小心思的惩罚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们自身的能力,又幫他们树立起了责任心,是不是乘出了多倍的教育效果呢?

四、情绪管理——铲除负面情绪

有人曾说过:“真正的管理人是去管理人的情绪。”在小学教育阶段,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稚嫩的孩童,他们的情绪十分丰富,一旦控制或管理不好,极易对学生自己甚至周围更多的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我们班的同学都知道,小陈同学是一个比较任性的小孩。只要略微遇上—点不如意的事就会发脾气,班级里的同学都很少去惹他。刚接触这个孩子时,我见识到了小陈的脾气——他皱紧着眉头,突然说话变得很大声,还带有一丝哭腔。有时他甚至会扔身边的东西。看到他这样,我不会立马去呵斥他,而是会给他发泄的时间。其实他看到老师,也会稍许收敛一些,发泄情绪的时间也就那么一分钟。我缓缓走到他身边,用手指戳了戳他的眉心:“干嘛皱着眉头?皱着眉头的样子真丑。”我用半开玩笑的方式和他说道,并用手指帮他的眉头舒展开来。其他同学见状也都偷偷笑起来。这时小陈的脾气已经消了一半,反而有点不好意思起来。“你和老师说清楚事情缘由,每次都是这副气急败坏的样子有没有觉得难为情呢?”小陈也意识到了他的脾气,慢慢收敛起来,并把事情经过主动告诉我。我会通过倾听与开导的方式,渐渐帮他平复自己的心情。渐渐地,小陈的情绪没有以前那么容易爆发了,偶尔发脾气皱眉头时,我会笑着说:“看看,又要变丑了。”

除了小陈,班级中的每个学生的情绪我都会特别留意。一次早读课时,我留意到小静的情绪似乎不高,下了早读课,我主动联系了小静的妈妈,询问情况。原来是因为今天早晨起床太晚了,没来得及吃早饭而发脾气了。饿着肚子上课,难怪读书声音都不响亮了。我立马带小静来到我的办公室,给了她一个面包,让她坐在我的位置上定定心心地吃完。吃完后,她开心地说道:“谢谢老师。”随后她面带微笑地走出了办公室。我也注意到小静接下来的课更有精神了。诸如此类的点滴小事还有很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如果只是一味地控制他们的情绪,那么等所有这些负面情绪全部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便会一发不可收拾。我们需要给予每个学生多一点的关注,呵护好每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情绪能够得到疏解,赋予他们更多的正能量。

班主任工作严谨细微,运用好其中的“加减乘除”法则,相信自己会让学生信服,学生也会感到幸福。

猜你喜欢
家校合力加减乘除情绪管理
探究职校育人模式,助推学生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初探
一年级学龄儿童情绪管理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