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蓝天初心不改

2020-02-07 02:50常庆星易舒
军工文化 2020年11期
关键词:航空工业战机航空

常庆星 易舒

从工厂走向“战场”,从归核转向强核,新时代新威飞,初心不改再出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历史总会透过一个个重要的时刻为其标注下鲜明的印记。

1946年,人民解放军第一所航空学校拆东补西才拥有了40多架破旧飞机。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空军仅有百余架作战飞机,麦克阿瑟称: “中国根本没有空军。”

何时能拒敌于千里之外,让祖国的战机起飞就能迎敌、升空就能作战,让祖国的长空天朗气清,这曾是每一个航空人共同的梦想。

雄关漫道,初心不改,一代代航空人一路求索……逐梦扬帆迈出艰难的第一步

“黄土桥过,水田旱地,飞机坝子”,从中各取一字,黄田坝的名字就这样叫开了。

1958年10月18日,黄田坝的清水河畔热火朝天,国营132厂正式破土动工,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航空人开始筑起他们梦想的雏形。谁也不曾想到当年祖国大西南的一片荒地,如今成为了举世瞩目的航空城,一架架战机从这里开启它们逐梦蓝天的新征途。

然而初创维艰,他们面临基础设施薄弱和专业人员极度匮乏等诸多困难。亲历者曾回忆,当时工作、生活条件都很苦。宿舍还没竣工就住进去了,粮食更是低定量供应,不够了就以瓜菜代粮,但当时瓜菜也不够,好多人都因营养不良患病。

此刻,“东风104”项目测绘仿制又迫在眉睫。边基建、边试制、边生产,在“缺住少食”的艰苦环境下,他们开始了歼5甲的测绘仿制。

在沈阳112厂和南昌320厂的大力帮助下,千呼万盼,1964年的冬天,黄田坝双喜临门:132厂仿制的第一款战斗机歼5甲首飞成功、工厂通过验收正式建成。时隔两年,承载着共和国无数飞行的梦想,由歼5甲改型的歼教5试飞定型。对于许许多多的飞行人员来说,歼教5就是他们成长为空中卫士的云梯,是他们的战友,更是他们的兄弟。

为适应部队作战需要,马不停蹄,改进试制歼7飞机的战役于1968年8月正式打响。

胸怀报国心,斗志昂扬;航空报国路,艰难起航!乘风破浪奋楫前行

1978年,历史赋予了这个年份最丰厚的内涵。

这一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画将来,航空工业确定了引进和出口并举的战略决策。

1978年,在第三机械工业部的组织下,一支由20多人组成的考察团队奔走于欧洲多国。经过考察,国防工业部门和空海军领导都认为需要引进国外先进航空技术,尽快提高我国航空装备技术水平。

1979年,132厂开始以成都飞机公司的名称对外开放。

航空人引得进来更走得出去,他们开始在国际上寻找客户。经过航空工业各方的共同努力,他们一步步开创了军机外贸出口的新局面,以歼7M、歼7P为代表的外贸机逐渐开始享誉世界。

以外养内是为了更好保军强军。改革开放以来,歼7系列飞机不断创新改型,持续为部队增加新战力,为我国航空工业的跨代发展积蓄了宝贵力量。

20世纪80年代中期,航空工业落实国家政策,公司果断决策“大企业应该办大事”。聚焦主业,以航空为本,他们毅然踏上了“军转民、内转外”的新征程。

1988年,远赴万里之外,签订100架麦道机头转包生产合同。

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为了“打基础、上水平、求发展”,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开始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

“我们必须完成这个项目,只有这样才能学习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与国际市场接轨。”领导班子帶领全厂职工开始按照国际标准建立起全新的制造、技术和管理体系。

1991年12月,首个麦道机头交付,航空工业成飞迈出了走向国际民机市场的坚定一步。

转包生产的30年里,他们不断创新管理和技术,淬炼工业文明。从找项目到选项目,深刻理解并具备了市场意识、客户意识,相继与世界诸多著名航空企业签订了一系列转包生产合同。

30年转包生产,航空工业成飞累计交付国内外零部件200余万件,出口创汇10多亿美元。如今,凤凰涅槃,华丽转身,成为中国民机产业中坚力量和国际知名的民机制造商的成飞,先后参与到新支线飞机ARJ21、C919和AG600等项目的研制,在国际合作的舞台上更加自信从容,脚步愈发坚定。

穿越历史的风浪,他们笃定决绝!

激情如歌自主创新铸利剑

1998年3月23日,这是平凡的一天,却在航空史上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绿草环绕的跑道上,一架战机在众人的欢呼、拥抱和掌声中平稳落下,20载艰辛铸剑路,多少人在那一刻老泪纵横。

时光渐远,记忆犹新: “型号工程是最大的政治”“我为型号做贡献,型号成功我成才”“打造一代名机,形成一代装备”。20载夜以继日,他们几经磨难。无论走到哪里,总会在攻坚克难的各个角落,看到一面面鲜红党旗,催人奋进。

深夜的试飞站,灯火通明,为了歼10飞机的研制,他们已不记得有多少个夜晚蹲守在飞机旁边,试车时的两次异响让他们胆战心惊。历经100天的质量整顿,1997年的深秋,他们终于迎来了第三次发动机的试车成功。

“没有困难,要我们这些人干啥?”这是当时型号研制人员共同的信念。

20多年的研制历程,航空人以超常的自主创新、超常的严谨求实、超常的协同攻坚、超常的拼搏奉献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翻越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它们共同构成了航空人强军报国、激情创新的一个个璀璨单元。

20载无声付出,他们百折不挠,创造了世界三代战机定型试飞零等级事故的奇迹,并开创了交付部队领先试用的先河。

岁月成歌,不负芳华。歼10飞机的研制成功实现了我国航空武器装备水平、航空技术水平和航空人才队伍的巨大跨越,更为武器装备的后续发展奠定了人才、技术基础,为枭龙战机的出口奠定了技术基础。

枭龙项目源自20世纪80年代外贸后继机的研发,从“佩刀II”到超7,多国先后参与,历经10余年的坎坷,航空人百折不挠。2003年8月25日,超7原型机01架在万众期待中首飞成功——枭龙飞机荣耀登场。2009年7月1日,首架在巴基斯坦合作生产的枭龙飞机开工。

2015年4月21日,巴基斯坦的上空格外澄澈。当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专机进入巴领空时,巴基斯坦8架“枭龙”战机升空护航。“枭龙”战机是中巴友谊的象征,为中国领导人护航是巴方认为最好的致敬方式。

如今,枭龙已成为中国军机出口的一张靓丽名片,它实现了我国航空工业由技术引进向整机技术出口的新突破。

今天,歼10飞机已实现系列化发展,主战长空。那些倾注了他们汗水、心血乃至生命的荣光已镌刻进历史的记忆,那些曾经的挫折和创伤让祖国的航空事业一点点变得更加强大。

新时代,与梦同行,航空人追赶与超越的脚步从未停歇。珠海亮剑、沙场点兵、出海实训、国庆阅兵……每一个历史的瞬间都举世瞩目、震人心魄。肩负新时代打赢能力的使命追求,航空工业的新一代战机正如一柄无形的利剑拱卫着祖国海天让我们所有人都能手握画笔,在天空下自由奔跑,画下和平的色彩。

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未来可期!奋进新时代我们再出发

心中有信仰,奋斗就有力量。从祖国的大西南到辽阔的海天,从青春年少到两鬓飞霜,一代代航空人诠释着他们“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初心使命。

从模仿测绘、改进改型到自主研发,航空工业成飞始终坚持航空为本,创新变革,在自加压力、自我否定中锐意进取。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航空工业技术水平跨代升级,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一架架战鹰从祖国的各个航空制造基地起飞,数以万计的民机部件发运至世界各地;有人机跨代发展,无人机迎头趕上,产品谱系日益丰富。

不忘初心来时路,使命担当新征途。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肩负强军兴军新使命,新时代的成飞,正加速从工厂走向“战场”,从归核转向强核;新时代的成飞,必将全力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为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时代、新成飞、新使命、新作为。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初心无悔,逐梦蓝天,我们再一次出发!

看,远处的跑道上,一架战机正腾空而起……

(作者单位:航空工业成飞)

猜你喜欢
航空工业战机航空
《THE DISCUSSION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COMPARED WITH WUTHERING HEIGHTS》
摄影
An Analysis of Daisy Buchanan in The Great Gatsby
战机在叙被击落惹恼俄罗斯
航空漫画
航空邮票:航空体育--滑翔
航空报国岁月稠
纪念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五十周年
捕捉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