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框架下地方高校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改革

2020-02-11 02:58郑伟华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日语商务设置

郑伟华

(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新国际框架下,对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以及课程设置提出要求,不仅基于国家层面还是企业本身,均需要对日语的能力培养予以高度重视,培养精通中日礼仪、文化的复合型商务日语人才。因此,课程设置改革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一、当前地方高校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现状

1、缺少核心课程体系,课程同质化严重

根据当前对我国地方高校商务日语专业的深入调查,现阶段的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是综合日语、日语专业课程、日语听力、电子商务、外贸函电等课程的单纯叠加,缺少专业的核心课程。当前地方高校商务日语人才的培养目标,通常是培养具备专业商务日语知识技能以及掌握日语交际的综合人才,重点强调商务与日语的充分融合,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商务日语沟通能力、操作技能等。因此,我国地方高校商务日语人才培育缺少课程特色,许多地方高校商务日语专业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学,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性较强,但却难以得到贯彻落实。商务日语专业学生在接受大量的日语语言理论课程,并在高校内进行商务日语应用技能的培训,进而使其能够与企业的人才要求相契合,适应行业以及市场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这种课程体系设置并未充分凸显地方高校的专业课程特色,导致与其他高校的课程设置同质化情况十分严重,难以适应国际化背景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

2、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无法进行优化

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应注重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充足商务日语理论知识后,能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合理应用,体现出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我国地方高校商务日语专业建设的时间相对较短,并且在义务教育中我国并未设置商务日语课程,所以进入高校后学生均是从零开始学,因此,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基础课程建设,专业课程、核心课程以及拓展课程比重相对较轻。但是正因当前我国商务日语专业建设不够完善,所以在课程设置上缺少经验,因此只能借鉴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导致商务日语课程设置存在诸多不合理情况。例如,当前地方高校的商务日语均设置日语会话、阅读、文书等专业课程,但针对日本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人文课程设置不足,不利于培养商务日语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日语应用能力。

3、课程内容枯燥单一,内容应用性较差

现阶段我国地方高校商务日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商务日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侧重点在于日语词汇、语言与自己知识点讲解,并且教学模式传统落后,课程教学内容枯燥单一,影响了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效果。许多地方高校学生日语和商务课程学习严重割裂,导致学生没有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在进入社会就业岗位后,适应能力较差。在教学过程中缺少灵活多样性的教学手段,许多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日语知识,教师仍然会消耗大量的课堂时间为学生深入讲解,导致学生日语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度较高,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课程教学内容。这样的课程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商务日语知识的认知度不足,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在商务日语课程设置上,商务日语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周期较短,无法满足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育需求。

4、专业师资队伍薄弱,缺少双师型教师

地方高校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需要配备专业化的商务日语师资队伍,才能为实际开展教学提供保障。现阶段地方高校的商务日语教师,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度较高,但行业工作经验却不丰富,甚至许多年轻商务日语教师均是刚刚从高等院校毕业,并未实际到企业展开工作,且年轻教师占据的比例较大,商务日语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差。正因如此,商务日语专业的大部分教师均为理论性教师,缺少实践教师,整体的结构不够科学和合理,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这样的师资队伍导致课程设置过程中,理论课程设置较多,理论教师同时需要兼任实践指导教师。商务日语人才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则是实践教学和指导,然而当前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指导教师缺少,无法保证实践教学的推进。此外,商务日语专业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属于小语种,在开展教学过程中的师资不足,地方高校对专业建设的投资经费不足,无法保证专业教师可以定期进修深造,教师难以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

二、新国标框架下地方高校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改革措施

1、构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课程体系

新国际框架下,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发生转变,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日语专业的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特色,课程建设是其中的首要任务。按照新国际对商务日语人才的要求,地方高校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改革过程中,应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但同时不能忽略社会对商务日语人才在人格、人文素质、综合能力方面的要求。在进行课程设置改革过程中,应对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进行改革创新,立足于当前市场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的定位。与此同时,结合地方高校的商务日语生源以及师资队伍,进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制定,同时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归纳,对课程调整过程中,可以适当增添实践训练课程,但应注意借助日语基础课程,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进行教材配备过程中,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应用能力培育,针对地方高校商务日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而言,注重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对商务知识有充分了解,将日语作为媒介,将两者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并与高年级课程建立衔接,进而对整体的课程设置进行优化,保证内容的层次性,避免课程内容的同质化。

2、凸显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课程特色

在商务日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过程中,首先应树立先进合理的人才培养理念,才能顺利推进课程设置改革,并且在课程设置上充分凸显地方高校的商务日语教学特色。不仅要涵盖商务日语的共性培育目标,同时应在内容中涵盖丰富的日语语言文化、日语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能力、外经外贸公司、国际商务、商务日语翻译等多元化内容,促使地方高校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商务日语人才。同时,在实践课程设置过程中,应注重课程能够培育学生的商务运作能力、商务知识、国际商务操作以及运用商务日语进行跨文化商务交际等,一般难度的商务贸易洽谈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凸显出地方高校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特色,保证培养的商务日语人才契合市场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地方高校在进行商务日语课程特色体现时,应立足于地方区域经济以及市场人才需求,才能保证人才具备良好的社会竞争力,在商务日语行业中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运用理论实践结合的日语教学手段

商务日语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否体现出良好的教学成果,课程设置是其中的核心,但同时课程教学手段同样至关重要。新国际框架下,要求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手段的不断改革创新,转变传统单一落后的商务日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注重两种教学的有机结合。在进行地方高校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日语教师应进行课堂教学环节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加大课程训练的力度,并设置“语言+”技能的课程教学手段。针对当前理论和实践课程脱节的问题,应进行课程教学的重新修订,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充分契合社会日语人才的发展需求。除此之外,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围绕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对商务日语知识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应用。课程教学手段应与课程设置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商务日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4、强化商务日语课程双师型师资队伍

新国际框架对地方高校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改革提出要求,应聘请专业化的行业指导教师,商务日语专业教师需要掌握扎实的日语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对行业的商务日语有充分了解。地方高校应运用多样化的培养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一支双师型商务日语专业师资队伍,为课程设置改革和教学提供保障。在师资引进过程中,转变传统注重学历轻能力的思想观念,加强行业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促使师资队伍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过程中,地方高校通常会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到企业实习实践的机会,同时更要鼓励商务日语专业教师到企业进修,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使其更好地展开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商务日语人才培养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设置改革是地方高校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重点,具体进行改革过程中,可通过构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课程体系、凸显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课程特色、运用理论实践结合的日语教学手段、强化商务日语课程双师型师资队伍等途径,建立复合型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切实强化商务日语人才培育质量。

猜你喜欢
日语商务设置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日常日语
商务休闲
商务达人数码大变身
看漫画,学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