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健辨治水肿验案6则

2020-02-15 13:22顾志坚朱蕾蕾孙玄厹刘宁宁
江苏中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水液泽泻利水

张 烨 张 涛 李 威 顾志坚 ,4 朱蕾蕾 ,4 孙玄厹 ,4 刘宁宁 ,4 耿 琦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上海200062;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0021;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上海200011;4.上海市名中医蒋健工作室,上海200021)

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为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病证[1],是人体体液在组织间隙内的蓄积,多与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炎症性、内分泌等疾病相关,此外还有营养不良性水肿、特发性水肿等[2]。《景岳全书·肿胀》云:“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指出水肿病机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故一般治疗水肿多从肺脾肾着手。

蒋健教授是岐黄学者、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蒋师认为,水肿虽为津液代谢失常所致,但治疗水肿不可但知利水消肿,尚需注意水湿与气血等其他病理因素的关系,调节肺脾肾功能的同时兼顾疏肝清肝、调畅气机,方能获取良效。现将蒋师辨治水肿验案6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验案举隅

1.1 湿热水肿

案1.陈某某,男,57岁。2014年4月10日初诊。

患者面部及双下肢水肿月余。诊时诉溲少,头晕头重,服托拉塞米肿退,停药水肿又还,实验室及下肢超声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舌红、苔白黄厚腻,脉细弦。辨证属湿热壅盛。治以清利湿热。方拟三仁汤、二子七皮饮合猪苓汤加减。处方:

杏仁9 g,白豆蔻9 g,薏苡仁15 g,厚朴12 g,半夏12 g,滑石15 g,淡竹叶10 g,防己12 g,泽泻30 g,车前子30 g,猪苓30 g,茯苓30 g,茯苓皮15 g,桑白皮12 g,大腹皮15 g,葶苈子15 g,白术12 g,苍术12 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4月24日二诊:药后小溲增多,下肢肿退,面部浮肿减轻,头晕头重亦止。唯时感胃中隐痛,嗳气,肠鸣,舌偏红、苔白腻,脉细弦。原方去滑石、淡竹叶、桑白皮、大腹皮,加花椒9 g、桂枝10 g、六神曲12 g、旋覆花10 g。14剂。

5月8日三诊:下肢及面部肿退尽,其余诸症均有缓解,上方续服月余未再有水肿发生。

按:湿为水之渐,治水先治湿,湿祛肿自消。本案舌苔腻而头晕头重,有湿从热化趋势,故选用三仁汤合二子七皮饮、猪苓汤利湿清热。方中杏仁、桑白皮、葶苈子宣肺利水兼顾上焦,茯苓、白术、半夏、厚朴、茯苓皮、大腹皮健脾渗湿兼顾中焦,泽泻、车前子、猪苓通利小便,利水消肿兼顾下焦。肺脾肾三脏同调,宣上、畅中、渗下,使三焦分消,通调水道。

案2.陈某,女,66岁。2016年6月28日初诊。

患者双下肢及颜面轻度水肿半月。口苦,咽中有痰而痒,咳不出,气短胸闷,易惊而心悸,尿频尿急而少,平时经常口腔溃疡,舌红、苔中根黄,脉细弦。尿常规:白细胞(+)。辨证属肝胆湿热。治以清肝泻火,利湿退肿。方拟龙胆泻肝汤加味兼顾利咽。处方:

龙胆草12 g,山栀12 g,黄芩12 g,柴胡12 g,生地12 g,当归12 g,泽泻12 g,车前子15 g,蒲公英30 g,玄参15 g,麦冬15 g,青果20 g,甘草12 g,金银花15 g,蝉衣10 g。7剂。

7月5日二诊:下肢肿退,口苦、咽痒均减,尿频尿急止,复查尿常规正常,原方续服14剂以资巩固。

按:口苦、口疮、尿频而急、舌红苔黄,为肝经湿热之象。肝经湿热蕴结,必影响气机宣畅,聚湿成肿。故治以龙胆泻肝汤清利肝经湿热为主,无需加用其他利水之品,待肝经气机宣畅,则自利湿退肿。本案提示水肿的发生除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相关外,与肝脏未必不相关,是以为戒。

1.2 气滞水肿

案3.汪某某,女,52岁。2009年4月14日初诊。

患者手、足及眼睑水肿月余。伴右胁疼痛,夜梦烦扰。B超示肝血管瘤,胆囊息肉。舌淡红、苔薄,脉细弦。辨证属肝失疏泄、气滞水停。治以疏肝理气,利水退肿。方拟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化裁。处方:

柴 胡12 g,香附12 g,枳 壳12 g,川芎12 g,甘草6 g,川楝子12 g,木香12 g,佛手12 g,枣仁15 g,龙骨30 g,牡蛎30 g,延胡索30 g,茯苓皮30 g,车前草30 g,泽泻30 g。7剂。

4月21日二诊:手足睑肿减轻,右胁疼痛减轻。原方去木香,加防己12 g。7剂。

4月28日三诊:手足眼睑基本肿消,右胁疼痛继减,心烦易怒,舌淡红、苔薄黄腻,脉细弦。肝郁化火,治以疏肝清热,健脾利水。方拟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10 g,栀子15 g,淡豆豉15 g,柴胡12 g,白芍15 g,当归12 g,香附12 g,茯苓12 g,白术12 g,枣仁15 g,茯苓皮30 g,延胡索30 g,川楝子12 g。7剂。

5月5日四诊:肿消,右胁疼痛明显好转。原方续服7剂巩固。

按:本案水肿同上案一样主要从肝论治。水液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气机郁滞易致津液代谢失常而停留肌肤为肿。本案除手足眼睑水肿外,伴有胁痛梦扰等症,辨证属肝失疏泄、气滞水停,以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疏肝行气,辅以利水、安神之品。气机得疏,水肿乃散。

1.3 气虚水肿

案4.徐某某,男,64岁。2009年12月15日初诊。

患者双下肢水肿半年余,按之凹陷难起,伴疲劳乏力。2009年8月24日超声检查示: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舌淡红、有齿痕、苔薄,脉细弦。辨证属气虚水溢。治以补气利水。处方:

黄芪45 g,鸭跖草30 g,玉米须30 g,葫芦壳120 g(先煎代水)。7剂。

12月22日二诊:下肢浮肿明显好转,按之轻微肿。原方续服7剂以资巩固。

按:本案下肢水肿程度较甚,更兼乏力疲惫,为元气虚弱,气不携津化水,水湿内停下聚为肿。故以大剂量黄芪益气行气利水以治本,大剂量鸭跖草、玉米须、葫芦壳利水以治标,标本兼顾,效如桴鼓。

1.4 阳虚水肿

案5.吴某某,女,65岁。2013年5月10日初诊。

患者双下肢及面目水肿十余年。每于午后加重,尿少色清。实验室检查肾功能、尿常规等均正常。舌淡红、苔薄腻,脉细弦。辨证属阳虚饮停。治以温阳化饮,利水渗湿。方拟苓桂术甘汤、泽泻汤合二子七皮饮加减。处方:

桂枝12 g,猪茯苓(各)15 g,茯苓皮30 g,炒白术12 g,泽泻12 g,车前子15 g,陈皮12 g,五加皮12 g,大腹皮12 g,桑白皮15 g,葶苈子10 g,玉米须30 g,鸭跖草50 g。3剂。

5月14日二诊:浮肿减轻,原方再加生黄芪30 g、丹参30 g。7剂。

6月20日三诊:下肢及面目肿退,身轻。原方续服7剂。随访未再复发。

按:本案水肿以午后加重,尿少色清,为阳气虚衰、痰饮内停之阴水。阳气虚衰不能温化水湿,积饮为水,酿湿成痰。治以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温阳化饮、健脾利水,辅以二子七皮饮加强利水消肿之功。复诊时重用黄芪、丹参补气活血,意在激活水液代谢,以达消肿目的。

1.5 血瘀水肿

案6.史某某,女,53岁。2010年5月11日初诊。

患者左上肢肿7年。2003年乳腺癌根治术后出现左上肢肿,患侧臂围较对侧增粗5 cm,伴疼痛、沉重感。舌淡红、苔薄、舌下静脉迂曲,脉细弦。辨证属血瘀水阻。治以活血利水。方拟补阳还五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处方:

黄芪15 g,赤芍12 g,川芎20 g,当归20 g,地龙12 g,桃仁12 g,红花12 g,桑枝30 g,鸡血藤30 g,生地12 g,川牛膝15 g,细辛3 g,泽泻30 g,车前草30 g,防己12 g。7剂。

5月25日二诊:服药后左上肢肿胀明显减轻,左臂围缩小达1 cm以上,疼痛、沉重感亦减轻。续服原方14剂以巩固疗效。

按:上肢水肿是乳腺癌患者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患肢淋巴回流障碍[3]、淋巴泵功能失调[4-5]及组织间隙压力增高[6]有关。本案上肢水肿亦可属“脉痹”范畴。辨证属正气不足,加之手术耗伤气血,脉络损伤,使脉道壅塞而气血不畅,血瘀水聚而肿[7]。治疗宜采用益气活血、通络利水法,方选补阳还五汤合桃红四物汤,加桑枝、鸡血藤舒筋活络,细辛、川牛膝、泽泻、车前草、防己散湿利水。全方益气活血,通脉利水,故肿痛得以消减。

2 讨论

蒋师认为,水肿虽“水”病但并非仅局限在“水”,其与湿、气、血等均有密切关系。

2.1 关于化湿利水 湿与水同类,湿为水之渐,水为湿之甚。湿蕴不去壅遏三焦,可影响肺脾肾功能而终泛滥成水。故治水贵在治湿。湿蕴日久可伤阳而寒化,常用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类(如案5);湿蕴日久亦可伤阴而热化,化湿毋忘清热,常用龙胆泻肝汤、猪苓汤类(如案2)。如寒热不明显,一般可用芳香化湿之三仁汤、二子七皮饮等(如案1)。水肿明显者,可用大陷胸汤、十枣汤等逐水,或大剂量玉米须、鸭跖草、葫芦壳等品。

2.2 关于调畅气机 气为血之帅,亦为水之帅,气滞、气虚均不利于水液代谢。气郁气滞不能行水则气滞水停,气虚无以推送津液则亦致水停为肿。诚如唐宗海《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所指出:“气生于水,水化于气,亦能病气,气之所至水亦无所不至焉”。强调了气与水的生理病理关系。

《景岳全书·水肿论治》载:“凡水肿等证,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此段本意虽强调脏腑对水液的调节作用,实则说明水液代谢依赖肺气的宣肃、脾气的运化、肾气的蒸腾,肺脾肾气化共同维持津液的代谢。

蒋师还认为,治疗水肿同样不能忽视心、肝二脏功能。心气心阳亏虚或心血瘀阻,均可致无力运行水液而为肿;肝主疏泄气机,肝气郁结或肝经湿热,亦均可影响气机宣畅,而致气滞水停为肿。故治疗水肿,重视疏肝清肝以调畅气机(如案2、案3),每收良效。对于气虚无力推动水液代谢者,则采用补气利水法(如案4)。

2.3 关于活血利水 《素问·汤液醪醴论》云:“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此论述似乎提示水肿与“血”的关系,暗示活血祛瘀可为治疗水肿的治法之一。后世医家也认识到水肿与瘀血的相关性。如唐宗海在《血证论》有云:“又有瘀血流注,亦发肿胀者,乃血变成水之证。”李用粹在《证治汇补·风肿癖肿》也指出:“癖肿皮肤光亮,现赤痕血缕,乃血化为水也。”

瘀水互结的水肿多病程日久或反复不愈,治疗时除活血化瘀外,需兼顾利水(如案6)。此时把握好活血化瘀与利水消肿的药物比例,利水药的选择也尽量选用兼具活血功效的中药如川牛膝、泽兰、益母草等。

综上所述,治疗水肿除调节肺脾肾三脏功能外,尚需灵活运用化湿、理气、补气、活血诸法,注重疏肝清肝以调畅气机。

猜你喜欢
水液泽泻利水
泽泻到底“毒”不“毒”
UPLC-MS联用同时测定建泽泻中8种三萜类化学成分
背后七颠百病消
长江流域春季设施栽培东方泽泻和川泽泻花薹的产量与品质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益气活血利水复方塌渍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基于气化论浅述水气病辨治
饮水
浅谈茯苓在宠物临床上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