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前景研究

2020-02-20 15:30张风帆
云南社会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机器主体人工智能

张风帆

当今新时代的信息科技革命从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逐渐步入人类一直梦想的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文明由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进入到人工智能文明。2015年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其核心就是实现制造业的全面智能化,从小数据、样本数据、局部数据到大数据技术的全面爆发,人工智能技术面对的不仅仅是量变的积累,更将展示出质的突变——大数据技术的大计算、大存储能力。人类的行为、情感、乃至所有存在都可以被数字化,人类的数字化生存成为信息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也籍此成为人类自身的主要挑战和重大发展机遇。

“其实,智能革命给所有人提出了人性本质问题:无论智能革命如何推进,人类生命和社会文明如何演化发展,怎样使每个人在由人类所开创的深度智能化的未来都有事情可做?如何让一切人群都在心理和精神上呈现出朝气蓬勃和幸福快乐的状态,而不是自惭形秽、百无聊赖的失败者?”①刘大椿、成素梅、段伟文、刘永谋、杨庆峰:《智能革命与人类深度智能化前景(笔谈)》,《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人类技术进化的摩尔定律的车轮似乎从未停止其运转,但人工智能时代真正的挑战不在于人类即将面对什么,不在于这个外部世界及其未来将成为什么。真正的有价值的问题应该是作为人类,该如何面对自己,如何面对和重新思考与人自身紧密相连的新的主体意识、存在价值和生命诉求。

一、人工智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10年,将是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10年。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全球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①习近平:《顺应时代潮流 实现共同发展——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7月26日。近年来,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全面且准确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将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将有助于提高宏观经济治理能力,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首先,人工智能将促使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实现传统产业智能升级。以大数据、云计算和现代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应用,使现代通信技术得以进一步发展,它将通过强大的渗透功能实现中国智能经济爆发式发展,有效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这将使得人工智能的替代作用更加明显,实现微观、中观以及宏观经济层面的重大变革。例如,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可以将虚拟技术与模拟实验广泛应用到企业的规划与生产之中,彻底地改变微观主体原本的运营模式,而机器计算能力的巨大提升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将极大加强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同时,人工智能将会与各个领域、各个行业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人工智能+”模式,比如人工智能制造可以彻底改变现在批量化、单一化的生产模式,智能化、集成化、个性化生产将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推动下得以实现,从而达到柔性定制化生产;人工智能物流将充分利用物流系统条形码识别、传感技术,对产品进行全球定位跟踪,可以实现物流运输过程中的自动化运作,实现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的高效化管理,以集成智能化的技术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其次,人工智能将极大地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新动能。人工智能将跨越学科的界限,实现多学科的高度交叉性,并且在深度学习与计算中实现数据处理的专业性,通过与不同行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渗透。人工智能将人类认识世界带入到新的范式中,人类科学发展的能力将不断提高,从数据挖掘到大数据、云计算,从神经形态类智能到量子计算智能,人工智能不断刷新人类的视野与能力,这既增强了人类的科学发现能力,也为人类理解世界提供了新的工具。人工智能将帮助人类处理复杂且巨量的信息,增强人类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能力。

再次,人工智能将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进一步贯彻共享发展理念。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与传播将会缩小地区、城乡之间的差异,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与网络经济的扩散效应,将消减各地区间的马太效应。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将打破传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的路径依赖,通过智能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将最大限度地使共享发展成为可能。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都将因为人工智能的利用与扩散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人工智能可以极大地改变公共服务资源不充分、不平衡的现状,通过有效治理的政策,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效率,助推中国的民生福祉建设。

最后,人工智能将深化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并进一步促成国际合作。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贺信中强调,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中国愿在人工智能领域与世界共推发展、共护安全、共享成果。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与专业化生产的重要机制,人工智能技术的开放性将进一步创新与发展全球协作的成果,通过各个国家的优势互补,实现共享,在集合各国智慧与经验基础上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而国际合作将更多致力于多学科、多领域、多部分以及多国家的共同参与和协作,积极展开国际交流、取长补短,搭建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平台,实现国际间的产学研合作共建与共享。

二、人工智能时代对人的挑战:人的五重焦虑

科技这把双刃剑,进入到人工智能时代尤其显现其双重甚至多重威力和风险,更给人类社会带来重重焦虑:对主体性安全缺失的焦虑,对人与技术主客颠倒的焦虑,对资本驱动下的社会再生产的焦虑,对虚体世界与实体的人类生活世界二元冲突的焦虑,对新伦理道德风险的焦虑。

(一)对主体性安全缺失的焦虑

人类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焦虑来源于自我受到人工智能的威胁,主体的基本技能、信息获取、甄别并分析理解以提供解决方案或者实践路径,这些独一无二的人类主体活动,智能机器完全可以替代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主体自身的自我选择和自为性受到极大的威胁和挑战,人工智能完成的任务越来越多,做得越来越好,主体感到自身受到的威胁甚至无力解决和应对导致主体自我的最终缺失,这是面对智能机器挑战时人心理焦虑的本质原因。

对主体性缺失的焦虑也同时伴随主体自我认知和评价的参与。如主体自我在面对人工智能对自我意识及其能力和自为性的刺激感觉到威胁并发出焦虑信号时,主体对内外刺激是有主体性认知和评价的,而认知和评价的前提是对主体经验中的原始焦虑的历史记忆。机器大生产伴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的集体记忆似乎正是主体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威胁焦虑。人是社会中的人,主体的焦虑也来源于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分裂和重组带来的威胁。人机共同工作,主体甚至要完全依靠对人工智能的控制、管理和评估,那么主体性在与人工智能这个新的主体之间的互动中必然存在着一种不同于之前的社会网络系统。人工智能对个体的社会存在及其人际与人机交往体系发出新型的刺激与反应模式,人的主体性就丧失了自我安全感从而产生强烈的焦虑。

(二)对人与技术主客颠倒的焦虑

人的主体性是指规定人之为主体的基本属性,人既是主体,又是相对于他者的客体性存在。人的主体性是把人自身同其他客体区别开来的属性。从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到苏格拉底的“知识就是美德”“认识你自己”“知道自己的无知”是获得主体价值认同与美德养成的认知前提。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使人自身作为认识的主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康德的“哥白尼式的思想革命”更是明确“人就是目的”,人既为自然立法,也为人自身立法。人工智能时代,机器智能是人类设计和创造出来的新的客观存在,是人类主体发展过程必须面对的新的对象性客体。相对于人类主体,机器智能拥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能够算得更快,记得更多,甚至永远不会遗忘遗漏。人工智能超越人类主体认知的局限,在抓取人类大数据的基础上,迅速推理演绎归纳总结,给出瞬时反馈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最佳方案,这个方案是集全人类的整体智慧并超越人类个体的生物局限。在人工智能的进化发展中,技术成功规避了人类这个生物物种的弱势,人类生物大脑的不确定性只能让位于机器大脑的精确性。

人类创造出来的技术与机器智能,从工具性的客体跃升为另一个主体,当这个人工智能的他者的自主选择性和自为性超越其创造者,客体终将凌驾于主体之上,客体成为新的更具自主性和决定权的主体,旧有的主体沦为工具服务于这个新的主体,这一假设在人类主体的后现代解构中,表现得尤为极致。人焦虑其自身在智能时代将失去自主性、自为性和主观能动权,变成只是执行他所创造出来的机器的功能的某种工具或部件。正像西方哲学家阿多诺认为,主体被监禁在他的自我之中。主体意识的无限扩张导致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异化与主体的自我解构和永久性缺席。现代化进程中人越来越感到恐慌和焦虑,正如里克曼说“我对自由感到焦虑是因为它成为一切价值的基础,而自己却没有基础”。

(三)对资本驱动下的社会再生产的焦虑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有机系统,这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完成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构成人类经济的发展和增长。人工智能时代对科技驱动下的经济增长的焦虑本质就体现在对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焦虑。

人工智能时代,新的社会分工和行业产业的更替与发展将会带来新的社会生产与再生产革命,生产关系与生产格局将会面临重组,社会交换关系与消费、再生产关系也会随之发生革命性转变。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就担心机器生产会导致大规模失业,第二三次工业革命(即电气革命和信息革命),机器生产使大规模制造业发展成熟,机器集中化大生产和资本垄断重构了人类经济、政治和社会秩序。随着人类制造的机器越来越自动化、智能化,伴随日益扩大的失业率与资本垄断,人类对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秩序的重构充满了不确定与焦虑。究其原因正是资本自身逐利性逻辑造成的,它掩盖了人与人工智能的真实关系,使知识和技能的积累,社会智力蕴含其中的一般生产力吸收在资本中表现为资本的属性,与人的类本质相对立,从而遮蔽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抽象逻辑对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和否定,破坏甚至摧毁了维持大多数人生存的生产和劳动基础,无法在现存社会秩序中进行身份认同,导致少数人所代表的垄断资本对多数人的否定,从而进一步诱发智能机器对人的具体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否定。资本主义在其逐利本性的单向度中高歌猛进地进行颠覆与创造性毁灭,个人的具体存在与发展需求无法抵抗这种全球化资本驱动下的生产和再生产的抽象暴力侵略与剥夺。

(四)对虚拟世界与实体的人类生活世界二元冲突的焦虑

智能时代人类的环世界不再是前工业革命时期由家庭伦理道德、宗族血缘、地缘关系决定的环世界,而是剥离掉传统生活世界之后数字化生存的虚拟世界。个人的生命通过虚拟世界与社会自然环境相连接。但同时任何人类个体都生活于具体的社会关系之中,都具有具象实体的社会性,其行为也必然会受到各种社会性因素的影响。现实的社会生活是人类在虚拟之外与社会和世界链接的中介和桥梁。胡塞尔在20世纪20年代最早提出“生活世界”的概念,他指出生活世界就是人类所能感觉到并处于其中进行日常生活的世界。这个世界不是一个科学范畴,而是唯一实在的、由知觉实际地被给予,同时也是能够被经验到的世界。生活世界与人的实际生活目标相关联,并间接规定着这个世界的“边界”。这些实际的生活目标总是同一定的职业、兴趣和爱好相关联。人类同时面对信息网络与机器智能时代构造的虚拟世界,虚拟世界中的身份构成、身份认定与真实的被解构的生活世界又存在内在的冲突。对于虚拟世界中自我的理想假定,生活世界中个体面对强大信息网络和机器智能的现实矛盾,造成人的又一重焦虑和惶恐。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面对生活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双重环绕和内在冲突。在数字化时代,个人生活世界不再仅仅由现实的个人及其日常生活具体活动与情境构成。主体的数字化生存使人类更多依赖于虚拟世界之间的互动和交道。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网络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中介,不再是那个抽象化的物——商品或货币,而是更为基础的东西,即“一般数据”。简言之,今天的数字资本主义,已经创造了一个完全由一般数据组成的界面,在这个界面中实现的交换和交流,完全是由数字算法得到的一个对象包来实现的。①蓝江:《从物化到数字化: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异化理论》,SOCIAL SCIENCES DIGEST,2018年第12期。大数据时代,个体和他者的社会交往系统,已经更多依靠数字化基础之上的数字化虚体对另一个数字化虚体的交流,虚拟世界就是人类数字化生存的世界。大数据云计算已经将每一个深陷其中的个体的生存都数字化和智能化了,智能机器比你自身更了解你,并能预测你的购物需求、旅游意向、消费模式甚至健康疾病趋势。个体生存数字化并大数据化之后,面对这个数字化生存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真正的实体,还是具象生活世界投射的虚体呢?虚体与实体世界的内在二元化冲突时时刻刻考验着人类的判断。

(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新伦理道德的焦虑

罗曼(Roman Yampolskiy)教授发表的《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的失败》列举了发生在2016年的10项重大的人工智能失败案例:如,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造成人员伤亡、机器人伤人事件、保险公司利用脸书数据预测事故发生率涉嫌存在偏见,等等。这些失败案例可以归结为人工智能在发展时的错误,也可以归结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不稳性所带来的新的伦理道德风险。②闫坤如:《人工智能的道德风险及其规避路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对技术后果的难以预见性以及难以量化和评估,一直是人类深度科技化面临的难题,而在人工智能时代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威胁和挑战尤为重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认知和判断能力也在逆向学习与增强,但是人类理性是有限的,受到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制约,尤其表现为对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的伦理道德风险认识和应对的延迟和滞后。人工智能机器是否具备成为道德主体的条件?强人工智能也就是能够发展出具有自主意识的智能机器产品是否也该被赋予与人类同等的权利和地位呢? 当智能机器成为人类的另一个等同的自我,并拥有高度仿生的情绪感知和表达水平时,这些人工制造物是否会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利益呢?当人机嵌入模式、仿生体系等与人自然身体结合,达到不断重新设计改造人类自身,人机融合后的超级智能或超级人的出现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伦理后果。如果人工智能作为伦理道德主体具有自主的责任意识,那么其创造者的自我意识与被创造者之间的自由意志该如何协调,如果伤害毁灭人类的情况或者以造成人类伤亡为目的的人工智能产品出现,责任主体是人还是人造机器。

人工智能产品逐步运用到各种场景,在人类使用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数字化资料,个人隐私和信息的安全隐患,以及带来的信息伦理问题,是未来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2018年9月,麦肯锡发布的《前沿笔记:人工智能对世界经济影响的建模分析》报告认为,人工智能对全球经济具有巨大推动意义;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会随时间推移逐渐显现;人工智能的采用可能会加大不同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差距。未来经济发展、社会再生产所呈现的格局将使工资收入与就业选择不平等的鸿沟越来越大。但是拥有科技知识与高级技能的劳动者会获得巨大收益,而重复性低端劳动的工种可能会发生颠覆性改变。未来相当一部分劳动者的工作将被智能机器取代,而能够与智能机器协同工作的劳动者会非常短缺。到2030年,数字技能较低的重复性工作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将从目前的43%下降到32%,而需要高数字技能的非重复性工作的占比将从42%增加到53%。①赛迪智库:《AI对世界经济影响的建模分析》,《软件和集成电路》2019年第4期。人工智能导致的失业问题、社会差距扩大、产业转型等问题直接带来新的社会伦理挑战和社会精神焦虑。

三、迎接人类新智能时代的发展

人工智能时代最大的意义在于对人类自身生命模式的重新审视和构建。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可以做出更多元化的选择。人类的发展不仅仅是基因简单复制和繁衍,不是作为基因传承繁衍的工具理性的单一诉求表达。人类不是简单地以自我的进化并适应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为目的存在的,这种工具性存在带给人类的只能是存在的虚无感和生命的无意义感。作为基因载体的工具理性使人类的存在被先天设计和规制,导致人类主体性意识的弱化与消解。那么超级人工智能或者强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仅仅作为基因繁衍载体的人类吗?替代基因主体的技术主体可以超越人类的基因宿命与价值虚无主义吗?

(一)以互主体性取代主体性

首先认清面对人工智能的焦虑本质,以互主体性代替主体性。不同于传统伦理学和主体性哲学,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个体和不同主体,不是以主体性为需求和目标,而是以数字化数据化为中介的互主体为人类解决社会伦理道德问题提供探索思路和解决方案。互主体性提倡真正的人机协同与共同进化。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工具制造技术改变着人类生存的世界,同时也改变着自身的进化与发展。

工业革命的历史和现实证明,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形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革命亦不会例外。人类必须尊重科技的主体性及其自身进化发展的规律。科技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的规律和体系,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人类智能创造物的集中体现,本质仍然还是人类智能及其进化的工具载体和外在映射。人类发展科技,科技反作用于人类自身。人类进一步在科技的反作用架构下反思、重估和发展。人类科学的发展遵循的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最简单的规律,真理总是简单明了的。从力学现象、物理学、化学等无机自然存在物,到细胞、动植物、人体这些有机生命现象的存在发展,人类的研究正是走在一条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路线上。生物科学的时代已经全面到来,智能化时代已然开启,并展现了无限可能性和不确定性。新生的力量与进化的可能性尽管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但也总是令人期待与畅想。人类作为这个宇宙与星球中唯一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拥有主体性意识的生物,其主体性只会因为人工智能对人类智能的进化发展而实现螺旋式上升,从而真正实现更完善的自我,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在此得以可能。

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让人类今天得以站在巨人的肩上,这个巨人不是某些精英阶层或者智者阶层,而是人类整体自我自觉意识与智能集合的历史宏观层,是基于人类整体文明无数世代的积累和沉淀形成的集合。自由的发展是基于更为强大的人主体性的重构。人的自由不是虚妄的抽象自由,是主体意识螺旋式上升后的自由选择,是在人工智能主客体的技术转换与互动互补共享之后的自主性选择。这个新主体的自主自为性选择不是被工具化、被客体化或被对象化后的被动、勉强选择,而是更为强大的人类综合发展与集体赋能后的选择,是完全以人自身为目标以完成自身生命意义为使命的此在之所在。

(二)以人类集体智能超越个体局限

随着自然进化缓慢发展的人类智能,面对人工智能将如何重新树立自己作为万物之灵的生物的自信和生命价值感呢?新智能时代是超越个人时间空间的历史逻辑局限性的时代,新智能超越人类生理和生物局限,超越人类个体与人类共同体之间的鸿沟得到真正自由而全面的进化和发展。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获得人类自身的生命进化,新智能超越个体小我智能的疆域,与最大多数的其他个体进行交流沟通,分享和奉献自己的智能和智慧,接纳、吸收和超越小我,融入人类整体智能共同体的伟大洪流中,得到全面的新型进化。个体智能的进化是基于全体智能分享和吸纳基础之上的,新的智能,不是对立、抵抗、焦虑、危机,是共享、奉献、融合、深度学习、人机共存,共同深度学习、终身学习。新智能超越了种族、性别、民族、文化的鸿沟。

当本体论、认识论、认知科学这些传统哲学的基础理论,被人工机器计算、识别、甄别、深度学习和应对反馈之时,作为大自然骄子的人类应该惊醒,机器都在深度学习,你家的智能扫地机器人都一年一个样,不断进阶学习空间识别和自救程序,你还要陷入深深的自卑和无限的拖延中吗?终身学习是未来人类唯一的生存技能,在新智能时代,人类必须激发其无数潜在的技能和智慧。智能机器不过是人类大脑功能外化投射,开发人类自己的那个独一无二的天然PC,是人类最大的生存技能。

信息化时代、网络时代,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在这样一个新智能时代,人类社会更多的是息息相关,更多的是链接和开放,更多的是及时反馈与互相适应调整,更多的是蝴蝶效应和互动刺激……人类能做到的,不是狭隘的想象——如果机器替代人类会怎样?机器的智能只是人类智能的拓展和投射,其基础还是人类智能,如果机器做到你感到惊讶、无法想象的事情,那是因为人类的潜能就是这么的深不可测。每个人都在这个互相依存、互相分享的链接网络中最大限度地开发自我、奉献自我,并得以自我实现和自我认可,人类的智慧真正汇集成一个整体智慧宝藏,智能机器只是帮助人类更好驾驭开发这个智慧宝藏的器材和工具而已。倘若智能机器真的拥有欲望、冲动、情感、爱恨情仇,那也是人类自身的另一种情感投射。

(三)人类未来发展前景

经济增长不再是人类唯一的目标,更平衡的发展、更均衡的收入和财产分配,更多的贫困人口得以解救并赋予其更多的自主选择,这才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人工智能会加速促进社会化的大规模生产,机器得以更大规模的智能化、网络化。人工智能将以更少的成本投入和消费支出在诸多方面得以替代人力资本。人力、劳动力不再成为资本,人力不再是劳动力,不再由市场决定。人力资源的资本概念将被重新改写,人将成为他自身,而不是被异化或被客体化的他者。马克思认为人类是通过劳动进行自我创造、自我生成与自我实现的过程。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人的本质需求。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以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前提,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他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每一个人都是为了他者而付出自己的全部智能劳动。集体智能的全面发展也催生了更为强大和主动的技术发展并最终汇入人类文明发展的洪流。这种进展也符合共产主义的理想蓝图,共产主义真正要实现的是人的自由全面解放和自我的实现。人的发展不再是为了经济增长这个唯一的目标,人类的发展将是多元的、全方位的真正属于人类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机器主体人工智能
机器狗
机器狗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未来机器城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