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走出去”后面临的产权保护问题及应对之策

2020-02-20 15:30罗利勇
云南社会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产权保护走向世界走出去

罗利勇

产权是财产所有制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产权的法律归属性主要体现为排他性,这种性质决定了产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为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的依据。因此,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中最为核心的制度之一,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对于企业而言,形成产权清晰、归属明确的产权结构和层次对于企业在此基础上建立适用的管理制度和经营规划具有重要的依托价值。鉴于产权制度建设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推动产权制度改革和构建更为明晰的产权制度不仅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成为中国法律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随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中国企业的产权归属拥有可靠的法律保障,不仅消除了企业经营的后顾之忧,而且为各类企业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开展各类经营业务提供了法律保障。当然,中国企业产权制度仍然处于发展的过程之中,产权保护拥有法律依据并不意味着不存在产权问题,例如国企产权归属不够明确和私企产权结构及层次不合理就是制约中国企业发展和中国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国企业不仅面临国内的产权改革问题,而且在参与海外经营时还往往面临产权保护的难题。

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潮流日趋强劲,其在海外经营中的产权保护因国内产权制度规定的不清晰,国家海外投资保护和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以及投资地政治、经济、法律和制度环境等因素而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情势。中国企业“走出去”既是中国积极利用市场及其要素资源推动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只有切实保护“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的产权,有效维护中国企业的海外利益,才能让中国企业面向世界走得更加长远,走得更加坚实。①王丽萍:《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风险与防范》,《甘肃冶金》2019年第4期。有鉴于此,本文拟基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分析其在海外经营中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及其面对的保护难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国企业海外产权保护机制的路径。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等重大因素的推动和影响下,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大幅增加,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迈越快。

据统计,2018年商务部和省级主管部门备案或核准的对外投资企业达到8786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266.8亿美元。其中备案或核准非金融类对外投资企业8739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191.2亿美元;备案或核准金融类对外投资企业47家,中方协议投资额为75.6亿美元。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且中国企业针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规模迅猛增长。截至2018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6个国家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6.4亿美元,同比增长8.9%,占同期中企海外投资总额的13%。②《2018 年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 4﹒2%》,http://www﹒cs﹒com﹒cn/xwzx/hg/201901/t20190116_5915868﹒html。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中国企业“走出去”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中国已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对外投资国之一。

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即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走出去”起步较晚,大规模走向世界也只是近年来的事情,其在海外投资和经营的经验较少,故其在海外经营中面对各种政治和经济风险时缺乏足够的应对办法,而中国对外投资保护和管理机制也因中企对外投资发展过于迅猛而处于相对不健全的状态。另外,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各国普遍进行产业升级的大形势下,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愈发严重,中国企业在目标市场国的初期经营中将面临其保护国内产业的诸多政策约束③罗建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形势较为复杂》,《中国经济时报》2019年3月1日。,这种约束更多体现在产权交易和保障方面,比如中国企业在投资国开展的涉及产权变更的并购和重组行为在一些国家经常受到限制。这就意味着中国需要尽快加强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建设,为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和经营提供更为有效的产权安全保护。

二、中国企业海外经营中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一个企业拥有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的产权结构,对于企业在市场经营中制定高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提高企业资本对市场机制变化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企业产权是个法律问题,反映的是国家是否愿意以国家强制力和公信力作为保障来维护企业对其财产的所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力。④张勇:《农民工退出宅基地的意愿、诉求及引导建议》,《中州学刊》2018年第3期。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只有产权所属的各项权利得到国家的认可和保障才能安心经营,也才愿意集中精力不断拓展自身业务,进而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因此,各国都将产权保障作为国家法律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法维护企业产权。当然,仅仅做到国家对企业产权的认可还不够,政府还要引导企业在保障产权归属明确的前提下建立起结构合理的企业产权结构。目前,中国在依法保障企业产权的法律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新《物权法》对此就有明确规定,也为企业法人依法享有企业产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且《民法》和《公司法》等基本法和普通法都为中国企业法人依法享有企业产权提供了法律支撑。⑤赵志华:《加强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的必要性》,《中华工商时报》2019年3月20日。但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成为常态,中企海外产权保护问题不断凸显。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在其“走出去”后产权得到保护具有基础性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中国企业安心在海外经营和发展,增进中国海外利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经步入新时代,这是中华民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也是中国不断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的时代。在当今世界上,中国综合国力不容小觑,国际地位大幅提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正在加速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国家,中国的人口体量、经济体量以及国际影响力都决定了中国需要在努力实现自身更快更好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不仅有助于国内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而且也有助于中国与国际社会实现互利双赢。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中产权得到可靠保障能使中国企业安心在投资国经营发展,在充分利用投资国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拓展自身业务的同时,为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去投资和经营,也是对中国国家利益的有效拓展。充分保障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产权及其收益,也是在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中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体现。尤其是对于国企而言,在保障其产权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国企走向世界,也是不断壮大中国公有制经济和维护人民利益的体现,对于不断壮大国有经济和为人民政权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助于中国企业积极利用投资国法律机制,依法维护其经营权益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市场行为。中国企业投资海外的产权获得投资国切实保障是中企利用其国内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经营权益的法律基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涉及到大量的法律关系,诸如企业的劳资问题、产品购销合同、融资法律纠纷以及财务运作中的法律问题等,都需要借助投资国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予以解决,而产权保障则是中国企业在投资国是否受到其法律保障体系认可和保护的法律前提。只有投资国对中国企业的产权提供保障,中国企业海外经营中若遇到法律纠纷,才能够充分利用投资国的法律机制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①吴学安:《企业“出海”要有产权保护意识》,《团结报》2018年10月20日。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中因投资国市场机制发育程度不尽一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千差万别,甚至一些国家出现政权更替或国内政局动荡的问题,都为其在当地的经营造成隐患,若其产权无法得到保障,那么其经营和发展的风险将大幅度增加,且难以通过投资国的法律机制充分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因此,在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中,必须对投资国的法律机制和市场环境进行调研和评估,以便为其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后产权保护问题的复杂性

目前,中国企业走向世界面对的产权保护问题及其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企产权界定不清晰

中国国企的产权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外部的产权配置上,国有企业是中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名义上规定归全民所有,但实际上归各级政府所有,其所有者和使用者多为各级政府,导致使用者和经营效益之间没有紧密的利益联结。国企经营效益的好坏与各级政府之间虽然存在财政利税关系,但却难以给具体掌管国企的决策者带来实际的合法收益,并且国企还要被纳入中国严格的国家资产监管制度之下,使得国企经营者往往不愿意承担具有过大挑战性的经营风险。国企经营者多由政府任命,而非由产权拥有者依据企业发展需要和市场经营目标选拔任用,而对国企经营者拥有任命权的各级政府对国企经营效益的好坏往往不需要负直接责任。②任泽平、罗志恒、贺晨:《深化产权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竞争——国企改革的历史、现状与建议》,《国际金融》2019年第9期。在国企产权界定不清晰的情况下,国企经营效益与经营者和实际所有者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利益激励机制,导致其“走出去”的动力不足,即使“走出去”了也往往因盈亏有政府兜底而对目标市场评估不谨慎,从而会在对外投资中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同时,国企产权界定不清晰,也使得国企在进入一些国家时会遭遇其法律和制度的约束。

(二)民企产权结构和层次不合理

目前,民营企业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力量,且因中国国企所具有的全民所有制背景及其在产权界定上的不清晰状况,使得民营企业走向世界时比国有企业具有更多制度和政策上的优势,比如中国国企投资国外一些能源和矿产重大项目时会遭受所在国出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考量的限制;而中国的民企相对而言则较少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但是,中国民营企业也存在产权结构和层次设计不合理以及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因而也造成其走向世界后存在经营效益不高和管理效率落后的问题。①李立娟:《产权保护是民企发展基石》,《法人》2018年第12期。比如,中国民营企业多未实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未建立起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导致民营企业经营中难以充分吸纳专业复合型人才参与企业的决策管理,因而难以适应走向世界后对国际市场和投资目标国市场的驾驭能力。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与国企不同,其需要承担的风险最终都要转嫁到企业自身,若在对外投资中出现失利,则企业主往往要倾家荡产,故在产权结构和层次设计不合理和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中国的民营企业走向世界后的管理能力和效率以及经营收益都难以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正因如此,中国民营企业走向世界后多从事技术含量不高和利润率较低的业务,且在市场开拓中也表现出竞争力不强和经营管理观念落后的问题。

(三)中外产权法律机制协同滞后

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后产权问题的探讨中,有一点必须明确,就是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产权归属存在差别。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其产权归国家所有,无论其投资目的地在世界上的哪个区域,国家对国企的产权不容改变,故国企海外投资若要运用投资所在国法律维护产权权益,便需要其认可中国国企的产权归属。对于私企而言,其产权归企业主所有,其投资到一个国家便相应得到该国法律的产权归属认可。因此,国企作为国家利益的直接经办者,应当通过不断加强中外产权法律机制的协同对接,来得到更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与保护,否则一旦其在海外经营中遭遇产权法律纠纷,便往往存在维权难度大的问题。目前,中国与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税收协定以及由中国参与和缔造的保护双边投资的国际公约,但该公约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尚未全面覆盖,导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风险较高。比如,随着中国能源短缺问题凸显,为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国的“三桶油”很早便开启了全球化的能源布局,但一些投资目的地国家未与中国建立成熟的产权保护法律对接机制,其投资面对的产权保护法律风险和维权难度就相应加大。

(四)对外投资产权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

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因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产权法律环境和政治局势不尽相同,故其面对的产权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化的特点,需要中国建立对外投资的产权风险评估机制。但是,中国在对外投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方面仍然滞后,缺乏对世界各国投资的产权风险评估机制,中国第三方专业化对外投资产权法律风险评估机构也发展不足,而仅仅依靠企业在对外投资时所掌握的投资目的地市场和法律风险的评估显然不足以充分预测潜在的产权风险。尤其是对于一些政局动荡和政权更替频繁乃至正处于战争中的国家,若无专业化的产权法律风险评估机构提供投资决策依据,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将会面临一定的产权风险。另外,中国对外投资保险业务也处于起步阶段,国内能够提供給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保险项目不仅数量少,而且存在保障额度不足的问题,也造成企业不得不独自面对和承担对外投资带来的产权风险。②赵竹君:《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现状研究》,《中国市场》2019年第20期。

四、中国企业“走出去”后海外产权保护机制的构建路径

笔者认为,中国在海外投资产权保护机制建设中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动国企产权制度改革,提升国企“走出去”的动力

国企是中国企业中的生力军,国企产权归属的特殊性及其作为公有制经济主体的身份决定了其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产权界定的特殊意义。显然,国企产权归国家和全民所有,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基石,不可能也不会发生动摇。但是,中国应当在保障国企所有权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国企的产权归属,解决其在产权法律制度体系中难以明确产权主体的问题。可以在国企产权制度改革中借鉴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建立国企法人制度,通过推进国企资本结构改革,在确保国有资本不流失的前提下在国企资本运营中引入私人资本乃至外资,来优化国企的资本结构,推动其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强国企经营效益与管理者的利益联结,为国企走向世界提供更为充实的内在动力。

(二)推动民企产权与经营权分离,提高其海外资本经营效率

民企也是中国企业中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内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其已经成为推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动力。应推动民企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尤其是要引导民企实行产权和经营权分离。在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过程中,民企还要建立起职业经理人制度,依据企业经营内容和发展需要选择专业化管理人才担任企业经理人,提高其海外资本的经营效率;并以职业经理人更加专业化的市场评估意见,为企业在海外经营中的决策提供依据。民企在海外经营中还可以考虑雇佣本土化人才担任职业经理人,协助企业更好适应投资国产权保护的法律环境。

(三)加强中外投资产权保护协作,建立中国企业海外产权维护机制

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投资国,中国的海外资产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切实保护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产权既是国家职责,也是国家利益所在。保护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权益有多种途径,但依照投资所在国的法律维护中国企业产权权益则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式。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国要积极利用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与更多的国家开展协作,互相承认相互投资的产权,并将其纳入投资国的产权法律保护机制之下。当前,中国正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机遇推进沿线国家建立相互认可投资产权的协作机制,为中国企业投资这些国家提供产权法律保障。同时,中国企业自身也要加强产权维权意识,协助国家逐步建立海外产权纠纷的维权机制。比如,在同一个国家进行投资的中国企业可以共同出资成立法律援助机构,引进中国和投资所在国专业法律人士组建专业化的法律服务团队,为中国企业在相关国家的产权法律纠纷提供司法服务。

(四)组建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机构,建立海外投资产权风险评估机制

针对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和其面临的产权受损风险,中国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国内具有国际投资和法律研究背景的相关机构成立第三方专业海外投资信息咨询服务机构,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海外投资产权风险评估服务。国家还要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建立更为健全的管理制度,比如做好海外投资的统计和登记工作,在此基础上与专业化的海外投资信息咨询服务机构进行对接。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前,可以将自身业务内容和拟投资区域信息提交给第三方海外投资信息服务机构,由其出具拟投资国家产权保护的法律风险评估结果。①吾鲁吐汉·拉合木别尔德:《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评估与措施分析》,《商场现代化》2019年第13期。中国企业应针对评估结果中提出的风险问题开展更加细致的市场调研和法律风险评估,并最终决定是否进行海外投资。中国企业也可以依托行业联盟或拟投资国家的中企联合组织共同构建可以提供产权法律风险评估服务的信息咨询机构。

(五)健全海外投资保险业务,降低海外投资产权法律风险

海外投资保险是世界各国在推进本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并降低其投资风险的基本手段。目前,中国海外投资保险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覆盖面窄和保障力度不足等问题,需要国家引导和组织国内几大具有国资背景的保险公司积极开展海外投资保险业务,依据中国海外投资国家数量和地域划分为几大业务区域,提升中国海外投资保险业务的国际覆盖范围。②王彦栋:《“一带一路”倡议下关于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完善》,《法制博览》2019年第18期。同时,在保险业务的保障项目上要围绕产权风险实行保险业务创新,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产权风险纳入海外投资保险业务范围之内,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对的产权风险提供具有兜底保障的保险服务。另外,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也可以在国内产权风险保险业务不健全的情况下通过购买其他国家的相关保险业务来降低自身面对的产权风险。

猜你喜欢
产权保护走向世界走出去
阅读,让你推开门走向世界
韩国电影成功走向世界的举措及其启示
如皋盆景走向世界绽放异彩
债务融资、产权保护和创新投入——来自民营上市公司的证据
黄美金 让建盏走向世界
论提高不动产产权保护精准度的若干问题
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中央出台产权保护顶层设计 这些大问题关系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