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研究的知识图景与发展脉络

2020-02-20 04:36马相彬徐谦张正潘华峰张建华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文献计量传承发展

马相彬 徐谦 张正 潘华峰 张建华

【引文格式】馬相彬,徐谦,张正,等.中医药文化研究的知识图景与发展脉络——中医药文化研究的计量学分析[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0,44(1):1-6.

摘要:目的  掌握中医药文化研究现状,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及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方法  利用文献计量学,借助CiteSpace 5.3,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为统计源,检索词为“中医药文化”(包含同义词扩展),研究近10年我国中医药文化研究的知识图景、发展脉络和重要成果。结果  共检索到有效文献1921篇,研究发现趋势线中R2=0.9351,表明当前中医药文化研究正处于稳定增长或成熟阶段;发文量较高的机构有南京中医药大学(96篇)、北京中医药大学(75篇)、湖南中医药大学(74篇),均为成立了专门中医药文化研究或传播中心的中医药院校,且多高产、高被引作者;“传播”“传承”“一带一路”为高频词,频次分别为110、86、80次,逐渐成为中医药文化研究的热点议题。结论  当前中医药文化研究关键概念的界定仍不够清晰,呈现学术内涵和浅显工作活动介绍两级分化的特点;跨机构合作产出较少,且合作意愿不高。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文献计量;知识图景;文化自信;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6;G3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0)01-0001-06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20.01.0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Knowledge Landscape and Development Vein of TCM Culture Research-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TCM Culture Research

MA Xiang-bin, XU Qian, ZHANG Zheng, PAN Hua-feng, ZHANG Jian-hua*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TCM culture research; To enhance cultural identity and cultural confidence; To promot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CM culture in the new era.MethodsBibliometrics and CiteSpace 5.3 were applied.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Online Publishing Database (CNKI) full-text database was set as the statistical source. The search term was “TCM culture” (including synonym expansion), and knowledge landscape, development vein, and important achievements of TCM culture research in recent decade were studied.ResultsTotally 1921 articles were retrieved. In the  trendline,R2=0.9351 showed that TCM culture research was in a stable growth or mature stage. Institutions with large amounts of papers, such as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96),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75), and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74) have established TCM culture centersor TCM communication centers, with productive and highly cited authors. “Communication”, “inheritance”, and “the Belt and Road” were high-frequency words with frequencies of 110, 86, and 80 times, respectively, which gradually became hot topics in TCM culture research.ConclusionThe definition of the key concepts of current TCM cultural research is still not clear enough, showing the polarization in academic connotation and the shallow two-level introduction of work activities; the cross-agency cooperation output is few and the willingness to cooperate is not high.

Key words:TCM culture; bibliometric analysis; knowledge landscape; cultural confidenc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无论是神话“伏羲制九针”,还是传说“神农尝百草”,都将中医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民族符号,亘古流传。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是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符号,因而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民众的广泛认同,在国内外蓬勃发展。中医药文化在传承沿袭中,与时代内涵和社会文化交融,不断创新发展,成为举足轻重而又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代表。对中医药文化知识图景及发展脉络进行研究,有利于在掌握中医药文化发展概貌和脉络的基础上,推动中医药文化研究及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增强民众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

1.2  检索方法

检索词:“中医药文化”(包含同义词扩展);检索范围:篇名、关键词或主题词;检索时间范围2009年1月1日-2019年8月30日。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⑴正式发表在学术期刊的文献。⑵研究型文献。

1.3.2  排除标准  ⑴广告、会议纪要。⑵教材、期刊名称。⑶通讯报道。⑷科普介绍类等非学术研究型文章。

1.4  分析方法

使用科学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 5.3,对中医药文化研究领域的知识来源、生产脉络及热点议题等进行文献计量学研究。关键数据设置主要有:时间切片年份为1,From 2009 To 2019;Top N per slice N=30,按照切片网络剪辑。

2  结果与分析

得到相关文献2728条,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人工筛选初选数据,最终获得有效数据1921条。

2.1  中医药文化研究的知识生产脉络

年度发文量是反映某一学科领域、议题研究活跃程度的直观数据。美国科学计量学研究专家门纳德(Henry W. Menard)认为论文数量的年均增长是反映科学增长的重要指标[1]。图1反映了近10年中医药文化研究论文发文量的整体趋势:2009年至今,中医药文化研究逐年稳步增长,2016年至今更是快速增加(2019年为非完整数据;但趋势线Y=28.715X-57641,R?=0.9351,具有较高的稳定发展趋势)。按照门纳德科学研究阶段划分,当前中医药文化研究正处于稳定增长或成熟阶段(表现为快速的线性或指数增长)[2]

CNKI收录的有关中医药文化研究较早的文献是1992年贵阳中医学院王筑民的文章《关于深入研究中医药学与中国文化关系问题的浅见》[3],从横向(不同的文化部分)、纵向(历时性研究)等维度论证了中医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2009-2013年有关中医药文化研究的文献不断增长,但数量仍较少,研究议题主要围绕“中医药作为一种文化的合理性”,代表成果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其成的《近十年来中医药文化发展回顾》[4]及2012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毛嘉陵的《从文化角度定义中医——兼论与中医文化有关的3个问题》[5]。中医药文化研究发文数量在2014年有所降低。伴随着近年来的中医热,尤其是党和国家对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研究迎来快速增长期。

科学论文的知识生产主体主要分为学者和机构,主要从发文数量、被引次数等方面衡量和评价生产主体在某一研究领域、研究内容的生产能力及对该领域内容的贡献和影响。表1按照文章署名作者统计,列出了发文数量≥5篇的高产作者。可以看出,在中医药文化研究领域,南京中医药大学张宗明、张洪雷、申俊龙,湖南中医药大学严暄暄、何清湖等学者发表相关文献较多。

就研究机构而言,在>10篇的中医药文化研究机构中,均为中医药高等院校及专业研究机构(见表2)。高产作者带动了研究机构发文量的增加,其中排名靠前的南京中醫药大学(96篇)、北京中医药大学(75篇)、湖南中医药大学(74篇)远超其它机构,且这些机构中多已成立了专门的中医药文化研究或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心(基地)。

借助CNKI引文数据库统计得到2009-2019年中医药文化研究领域文献被引情况,表3为总被引频次>30次的作者。对比高产作者和高被引作者可以发现,二者较为吻合,属于核心区生产者。其中张宗明、申俊龙、张洪雷等是高发文量、高被引的活跃且具有影响力的生产型作者;而张其成等人的单篇文章被引82次,属于低活跃高影响力生产型作者,以上结果较好地印证了文献计量学的三大定律之一的普莱斯定律(Price Law)。

在作者被引次数>30次的统计中,机构被引次数>100次的有南京中医药大学(521次)、北京中医药大学(172次)、湖南中医药大学(152次)、河南中医药大学(103次)。这与机构发文量排名较为一致,具有高产出、高被引的倾向。

2.2  中医药文化研究的主要议题、热点及其演变

在文献计量研究中,高频词往往是一个学科的研究热点。通过对高频词变化的考察,可以分析某一学科、领域研究前沿的演变和发展趋势。通过分析统计,得到词频≥10的关键词有30个,见表4。高频词有“传播”“对策策略”“传承”“一带一路”“中医药院校”“中医院”等,涉及到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传播及创新发展、文化自信软实力等内容,关注点在于实现上述内容的对策策略、传播路径、媒介渠道、教育、健康旅游、国际化、产业化等,出发角度多为中医药院校、中医院、中医药博物馆、大学生等机构或群体实践主体。可见中医药文化研究形成了从本身内涵到外延的完整系统,这也间接证明了我国中医药文化研究处于发展成熟阶段。

另外,从图2“关键词的突现强度”可以看出,近些年中医药文化“一带一路”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议题。“一带一路”倡议逐步成为学者研究热点,中医药文化研究也开始与“一带一路”产生联结,尤其是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6]、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要求中医药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实践、《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7]等顶层设计和纲领性文件的出台,更加推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医药文化研究,2016年广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李玫姬发表的高被引论文《“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机遇、挑战与对策》[8]可以佐证,可见中医药文化研究与国家政策、时代发展紧密结合。

2.3  中医药文化研究概况

近10年来,中医药文化研究涉及理论和实践等多方面的探讨,如《近十年来中医药文化发展回顾》[4]《“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机遇、挑战与对策》[8]《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外延》[9]《中医孔子学院视角下的中医药文化传播研究》[10]等。目前对中医药文化研究总结的文章主要从文献梳理和文献计量角度出发。概括和综述中医药文化研究成果的文献主要有张其成等《近十年来中医药文化发展回顾》[4]。而就中医药文化的文献计量学研究的代表成果有《基于CNKI的中医药文化文献计量分析》[11],该文以CNKI为统计源,从发文量、核心作者、国家社科基金数量等视角,较为详细地对1990-2018年中医药文化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我国中医药文化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12]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2001-2015年有关中医药文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及《我国高校中医文化建设的文献计量分析》[13]利用NoteExpress和Excel对高校中医文化建设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文献计量学对我国医联体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14]等。

3  讨论

3.1  中医药文化研究的主要贡献

3.1.1  中医药文化的概念界定、内涵外延及文化性的深入研究  代表成果有湖北中医药大学胡真等《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外延》[9]:从三大关系、五大特点、五大要素以及4个层面界定了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外延。中医药文化是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特色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总和[4],中医药文化有狭义(知识理论、技能实践,精神心理文化)与广义(中医药思维方式、精神内涵、价值观念,环境、制度法律、行为规范,理论知识,实践活动,具体器物技艺等)之分。从理论、实践和环境等角度来解读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可以看作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的总和[15];包括认知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健康理念、养生生活方式等,核心是价值观念、认知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16],具有价值塑造、增强文化认同自信等功能;《近十年来中医文化发展研究述略》对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外延、核心价值、传播路径等进行了综述[17]。此外,吉文辉[18]也从中医药思维方式、精神内涵、行为规范等方面界定了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性。

3.1.2  中医药文化服务“一带一路”“孔子学院”等国家战略的探讨  代表成果有李玫姬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传播中存在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认为应该树立以国家利益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理念,以产业、教育、学术交流、慈善为载体,选择舆论先行、企业跟进、科研夯基、政府统筹与护航的基本路径[8]。南京中医药大学张洪雷等[10]在中医孔子学院视角下,对中医药文化传播进行的研究。

3.1.3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策略路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医药科普、养生文化旅游、养生大健康产业发展等  如从“互联网+”等角度讨论大健康时代背景下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路径及创新发展[19];南京中医药大学申俊龙等从多元主体、健康社区、创新协调、市场资源配置等角度对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做了研究[20]。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还出现了利用网络小说、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剧等途徑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有关研究[21]

3.1.4  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国际传播等)  代表成果有福建中医药大学徐桢等[22]对中医药文化传播路径及对策的研究,从中医药文化人才队伍、教育、新媒体、立法等途径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张洪雷等[10]认为可以孔子学院为载体,通过提升孔子学院的教学质量,来提高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效果。

3.1.5  中医院、中医药院校、中医药企业开展的中医药文化实践活动  如中医院作为实践主体,通过提高自身医疗水平、临床效果来提升中医药文化的自信和认同;中医药院校在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思政教育中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中医药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在国际传播中的形象代言作用,及通过实现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的有关研究。

3.2  中医药文化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

首先,中医药文化定义、内涵等关键概念的界定仍不够清晰,尽管一些专家学者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等层面尝试界定中医药文化,但由于文化本身的内涵、外延过于宽泛,使得这种界定仍是较为宏观、笼统、模糊的,不够清晰具体,这就为认识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文化及开展中医药文化的有关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其次,当前中医药文化开展的研究呈现宏观和微观两极分化,与中医药内涵、外延等宏观研究相对应的微观研究,多是工作实践介绍(如多以自身工作中医院为例,浅谈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活动总结(蜻蜓点水般的活动介绍和点滴总结)。学术内涵和浅显工作活动介绍两级分化严重。

最后,通过文献计量学发现,中医药文化的有关研究成果虽然在合作产出方面出现频率较高,体现出中医药文化研究者的合作性。但深入考察发现,合作多局限于单一机构内的师徒、团队等,由跨机构合作产出的数量少,合作意愿低,呈现出分割局面,活跃机构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及其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等产出中心,应增加横向联合研究。

4  结语

未来中医药文化研究需要在理清概念、辨明本质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跨机构合作,以提高知识的产出、共享迁移和创新传播。

参考文献

[1] 罗茜,沈阳.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的知识图谱——基于CSSC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学研究[J].东南传播,2018(2):1-5.

[2] MENARD H W. Science: Growth and Change[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3] 王筑民.关于深入研究中医药学与中国文化关系问题的浅见[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2,14(2):8-9.

[4] 张其成,刘理想,李海英.近十年来中医药文化发展回顾[J].中医药文化,2009,4(1):22-26.

[5] 毛嘉陵.从文化角度定义中医——兼论与中医文化有关的3个问题[N].中国中医药报,2012-03-09(003).

[6] 新华社.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全文)[EB/OL].(2017-04-25)[2019-08-26].http://ydyl.people. com.cn/n1/2017/0425/c411837-29235511.html.

[7] 新华网.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EB/OL]. (2017-01-18)[2019-08-26].https://www.yidaiyilu.gov.cn/zchj/ qwfb/7790.htm.

[8] 李玫姬.“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学术论坛,2016,39(4):130-133,180.

[9] 胡真,王华.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外延[J].中医杂志,2013,54(3): 192-194.

[10] 张洪雷,张宗明.中医孔子学院视角下的中医药文化传播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3):178-180.

[11] 李琳,张宗明.基于CNKI的中医药文化文献计量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9,32(7):76-80.

[12] 谢靖.我国中医药文化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智库时代, 2018(33):229-230.

[13] 王丽芹,何文欣,陈茜,等.我国高校中医文化建设的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8):163-166.

[14] 徐荣.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医联体发展情况分析[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8,42(6):12-16.

[15] 王乃平,黄贵华,陈川.继承和发展中医文化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重要使命[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S1):1-5.

[16] 温长路.中医药文化与中医学的中和观[J].环球中医药,2010,3(1): 58-61.

[17] 付可尘.近十年来中医文化发展研究述略[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19(2):116-119.

[18] 吉文辉.试论中医药文化内涵的界定[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133-136.

[19] 黄凯,俞双燕,尚菲菲.大健康时代背景下中医药文化传播路径的探讨[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28(3):93-95.

[20] 申俊龙,马洪瑶,魏鲁霞.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与创新的互动和演化逻辑[J].医学与哲学(A),2013,34(10):90-94.

[21] 張承坤,赵雅琛,张洪雷.网络小说视域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9):1-4.

[22] 徐桢,王晓青.中医药文化传播路径分析及对策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3):94-96.

(收稿日期:2019-09-26)

(修回日期:2019-11-22;编辑:魏民)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项目(人文社科)(2018WCXTD011);广州中医药历史文化研究基地项目(201909)

猜你喜欢
中医药文化文献计量传承发展
“两微一端”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研究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思考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互联网视角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网站的建设与思考
互联网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新思路
国内外智库研究态势知识图谱对比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