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2020-02-21 07:30李光明康传红秦川丽范乃英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年3期
关键词:一流实验室化学

李光明, 康传红, 秦川丽, 范乃英, 王 彬

(黑龙江大学a.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b.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哈尔滨150080)

0 引 言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本平台,是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建设一流本科的重要支撑和加速器,在高校双一流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1-3]。

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实验室规模的扩大,专业的增多,实验设备的数量、种类、实验人数日益增加,各种安全隐患层出不穷[4]。近年来,高校实验室特别是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实验室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实验室安全管理如何为学校全面发展保驾护航是“双一流”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5-8]。

实验室安全关系到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国家对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做了全方位的规定,对高校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提出了基本要求[9]。在“双一流”的背景下,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如何保证高校实验室安全稳定运行,建立长效机制,构建安全和谐校园,建立相对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助推“双一流”建设,已成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10]。我校根据实验室自身实际和运行情况,围绕实验室安全进行了广泛研究与探索,做了大量实际工作,逐步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1 “双一流”背景下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实验室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必要条件,建设一流的学科必须建设一流的实验室基地[11]。“双一流”建设重在质量和特色,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是关键。整合资源,建立多层次实验教学大平台、构建高水平队伍、打造多功能的科研平台,对实验设备集中统一管理,开放共享,服务于社会,实现大型实验设备的充分利用。同时,双一流”建设具有双重任务,既要出成果又要出人才,实验室要为科研和教学服务,对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尽可能打通和融合,以提高实验室的总体效益。

2018 年,我校进入黑龙江省“双一流”建设A 类高校,“双一流”建设成为学校的重点推进工作。化学学科是学校的优势学科,自2011 年以来,连续进入全球机构ESI Top前1%行列。学校的化学实验室种类层次繁多,数量庞大,实验室总面积19 000 多m2,设备总值近亿元。在一流实验室建设中,学校已做了大量工作。为满足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学院构建了“化学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实践训练、科研创新能力训练和虚拟仿真”四大实验教学平台。基础实验与专业实验有机结合,科研实验室与教学实验室交叉共享,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

学院雄厚的科研实力,为建设一流科研实验室奠定基础。学院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科技部国际合作研究基地、黑龙江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农药中试基地等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平台。科研实验室与教学实验室有机融合与共享。实验室为全校7 个学院21 个专业的学生开设化学基础类实验课程,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为本科生提供实验室开放课题、毕业论文等所需的实验场所;同时,为全省的科研院校和企事业单位服务;在省内开展环境评价及环境检测项目,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通过“实验室开放项目”“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培训班”等方式对本科生开放。

“双一流”建设给实验室安全管理增加了新的困难和挑战,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变得愈加复杂。传统实验室安全管理已不能适应双一流实验室建设的新要求。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探索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2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

制度建设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核心[12]。我校从校、院和实验室(中心)三个层面制定制度和相应规范。学校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黑龙江大学实验室工作管理条例》等文件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了“黑龙江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黑龙江大学实验室工作管理条例”等安全制度;学院制定适合自己特点的安全管理办法和应急预案等文件,如《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本科生实验安全管理办法》《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研究生实验安全管理办法》《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等;各实验室制定本实验室安全管理细则和操作规程等;学校、学院和实验室(中心)均建立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各层面的制度建设使实验室管理各项工作都能够有章可循,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学校根据“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校、院、实验室(中心)三级管理,实行分管校长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落实分级负责制。学校成立黑龙江大学安全生产委员会。由校长担任主任,分管主管安全保障工作的校领导任常务副主任,其他校领导任副主任。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全面负责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在学校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学院院长是本单位的实验室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落实和指导学院的实验室安全工作。实验室(中心)则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负责实验室安全日常管理工作。实验室实行各级人员责任制,实验室负责人是实验室安全的直接责任人,学生和老师均对所在实验室和自身的安全负责,导师对自己学生的安全负有直接责任。

3 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

学校于2018 年6 月制定并实施了“黑龙江大学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要求进入实验室学习和研究的学生、新教师及进修访向学者等外来临时学习人员必须参加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本科生、研究生、新教师等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经过安全准入考核,让每一个进入实验室工作或学习的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可能的安全隐患有充分了解。实验室负责人须核实其准入资格,未取得准入资格的人员不允许进入实验室。

4 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安全教育体系

“双一流”的建设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安全教育是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的有效手段。开展系统的安全培训教育是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积极创新安全宣传教育形式。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及员工进行分层次的教育模式,新入学的本科生、研究生、新入职的员工及特殊人群分别构建不同知识体系的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及在线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和员工学习需求,形成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网络教学资源,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

采用多种形式的安全认知教育和培训。开展“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MOOC,进行分层次、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安全知识理论教育;编写《化学实验室安全手册》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的通识教育;开展消防知识培训和事故应急演习等普及安全防护知识、传授安全技能等实践培训;开设化学实验室安全专题讲座;利用微信、QQ等平台推送安全教育知识及信息;建立考核机制,配备多元的试题库,深入落实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已形成了系统的化学实验安全教学内容和体系。

5 建立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

加强高校实验室网络信息化建设,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13]。我校依托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微信平台,实现了实验室信息化安全管理。通过信息化技术,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和效率,将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推向新的高度[14]。

建立化学试剂耗材申购系统。在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全链条中试剂管理是动态变化且相互关联的,是安全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在购买化学品之前,在系统上提出试剂申购计划,包括名称、数量、规格、厂商等。在经过学院、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批准后实施招标采购。通过化学试剂申购系统,采用信息化手段,对试剂进行源头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危化品的随意采购问题,让各级管理人员详细掌握化学物品的使用情况,实现试剂采购的监管和掌控。

构建实验室管理公众号及微信群。通过公众号推送有关实验室安全制度及相关资料,保证安全教育效果。为了获得更好的信息传播效果,可在微信群里发布资料及实验室安全检查的通知和反馈等。

6 改善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硬件设施是实验室安全的物质保障,高校应加强实验室的安全设施建设,足量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11,15]。化学实验室配备了必要的安全设施,如灭火器、紧急安全通道、灭火毯、监控系统、危险气体报警、通风系统、洗眼装置等安全设施。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戴护目镜,实验室配备必要的防毒面具和手套,确保师生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每个实验室配备急救箱,危险处张贴警示标志。加强实验室安全设施的管理工作,做好更新、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确保其完好性。教学实验室安装门禁系统、监控装置,学校实施校园一卡通管理,将门禁与校园一卡通实现联动管理,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授权后方可刷卡出入实验室。学校不断加大投入专用经费,完成了实验室通风装置等安全隐患的整改及实验室灭火毯、钢瓶架和急救包等补充。

集中处置废弃物。规范处置危废品,不仅可有效消除实验室安全隐患,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16]。对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分类收集,定期交由环保部门进行处置,学校出资配置相应废液回收容器,同时承担大部分废液处置支出。

实施常态化安全检查。学校、学院和实验室(中心)定期或不定期针对危险化学品、水电及仪器设备等进行安全检查。形成了实验室常规自查、学院定期检查、学校不定期抽查的安全检查机制,成为学校抓实验室安全的巨大助力。每次检查结束后,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进行梳理,分清责任并积极整改,对整改结果进行跟踪和复查。并将检查结果形成报告,报送学校。对实验室安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能整改的要立整立改,对短期内无法整改的要有事故防范办法,并制定后续整改办法。

7 结 语

新形势下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实验室安全管理应与时俱进,以“双一流”建设工程为契机,不断优化和探索,更新实验室安全理念,完善实验室队伍建设,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和制度,从根本上保障师生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实基础与可靠保证。

猜你喜欢
一流实验室化学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