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置入球囊+上环+防粘连贴膜的临床效果

2020-02-22 01:44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宫腔球囊宫腔镜

肖 茜

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妇科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妇科,福建厦门 361000

近年来,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与各种宫腔操作及人流术频繁密切相关。本病是由于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所致,宫腔出现部分或全部粘连,导致患者周期性下腹痛、月经量少、闭经、甚至不孕,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al resection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TCRA)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可成功分离粘连组织,恢复宫腔正常的解剖结构,短期疗效确切,但是术后远期发生再粘连的几率较高,特别是重度粘连患者,术后再次粘连率高达20.0%〜62.5%[2]。因此,预防TCRA 术后再粘连至关重要。临床可供选择的术后预防方式较多,置入球囊、宫内节育器、防粘连贴膜、口服药物等,尚缺乏TCRA 术后再粘连的临床指南[3]。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TCRA 治疗IUA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IUA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中,年龄26〜44岁,平均(31.9±5.4)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1.0±0.5)年;IUA 分型:Ⅲ型7例,Ⅳ型13例,Ⅴ型5例。对照组中,年龄25〜43岁,平 均(31.3±5.6)岁;病 程4个月〜2年,平 均(1.1±0.4)年;IUA 分型:Ⅲ型6例,Ⅳ型14例,Ⅴ型5例。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妇科宫腔镜诊治规范》中TCRA 手术标准[4]。排除标准:合并手术禁忌证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加入本研究。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IUA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TCRA 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患者于月经周期的7〜14 d 进行手术,术前12 h 宫颈置入16 号导尿管,行气管插管及静脉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使用宫腔镜器械,膨宫液用生理盐水;阴道放置窥器,暴露宫颈,在10 点处钳夹宫颈,子宫探针探测子宫情况,扩张宫颈,沿宫颈后壁缓慢置入宫腔镜,依次检查子宫情况,评估粘连程度,用针状电极划开粘连带薄弱部位,做雕刻样分离,较硬的粘连用环状电极电切除以恢复子宫内膜平整,达到正常宫腔形态,检查无异常后结束手术[5]。

对照组术后,宫腔内置入球囊,向球囊内注入生理盐水3〜5 ml,同时口服戊酸雌二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38)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术后2、4 d 宫腔置入外科防粘连液预防粘连,术后第6 天取出水囊后,患者可出院。观察组术后,宫腔内置入球囊,亦同时口服戊酸雌二醇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术后2、4 d 宫腔置入外科防粘连液预防粘连,术后第6 天取出水囊+宫腔内填塞1 片防粘连膜,并放置含铜的金属圆环。两组患者均常规预防感染治疗7 d,术后予以地屈孕酮(Abbott Biologicals B.V.,注册证号H20170221)加服,术后1〜2个月,月经干净2〜7 d 来院复查宫腔镜,了解宫腔情况。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观察指标 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宫腔形态,统计月经量、月经增多率、月经量少率和闭经率,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2 评价标准 ①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月经量及周期基本恢复正常,复查宫腔镜显示宫腔形态正常,无任何粘连,可见双侧宫角及输卵管开口为治愈;月经量有所增多,但未完全恢复正常,复查宫腔镜显示宫腔明显增大,但仍有部分粘连,未见一侧或双侧输卵管开口为有效;月经量未增多,甚至闭经,复查宫腔镜显示宫腔再粘连为无效[6]。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宫腔形态评价标准:分为正常、基本正常、再次粘连(宫腔形态正常标准:双宫角、输卵管开口可见,内膜完整,未见粘连,置入水囊注入5 ml 生理盐水无明显阻力,基本正常标准:一侧宫角或输卵管口可见,宫腔形态未见明显变形,无明显粘连,或仅宫角少许粘连,两侧壁少许肌性粘连,内膜少许缺失,置入水囊注入4 ml 生理盐水无明显阻力,再次粘连的标准:宫腔桶装,双侧宫角、输卵管口未见,内膜缺失严重,宫腔前后壁,左右侧壁见粘连,置入水囊注入生理盐水<3 ml,伴阻力大)。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感染、发热、子宫穿孔、节育器嵌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宫腔形态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宫腔形态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基本正常、再次粘连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宫腔形态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月经量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月经量多于对照组,月经量增多率高于对照组,月经量少及闭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月经量情况的比较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发热、子宫穿孔、节育器嵌顿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IUA 对女性患者的生殖健康影响较大,常表现为月经量少、周期性下腹疼痛、闭经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目前,TCRA 已被临床证实为一种有效的IUA治疗手段,其在宫腔镜直视下进行操作,能够全方位观察宫腔内情况,使用手术剪对粘连部位进行锐性分离,促使宫腔容量增大,恢复正常宫腔解剖结构[7]。但是对于重度患者来说,TCRA 术后发生再次粘连的概率较高,需要进行术后防粘连治疗[8]。

以往临床多采用TCRA+防粘连材料+人工周期的综合治疗方法。随着各种新型材料的出现,防治宫腔粘连的治疗方式也逐渐多样化,常用的有球囊支架、宫内节育环、Interceed 防粘连膜。重度IUA 患者的子宫内膜基底层破坏严重,术中粘连切开的创面较大,置入球囊支架可机械扩张宫腔,充分分离子宫各侧壁,为子宫内膜的修复和增殖创造条件,但球囊注水仅维持3 d,宫腔内创面仍有发生粘连的可能,且球囊支架导管与阴道相通,这大大增加了感染机会[9]。含铜的金属圆环置入宫腔内也能撑开宫腔,预防粘连,且能长时间维持宫腔内撑开状态,但其面积有限,不能完全分隔子宫前后壁,导致子宫两旁的组织仍有粘连可能性,不建议单独使用[10]。Interceed 防粘连膜是一种柔软的纤维素编织物,充填入宫腔后可在8 h 内于宫腔组织表面形成一层连续的胶状保护膜,形成保护屏障,并促进子宫内膜创面组织愈合,预防宫腔组织的再次接触,从而减少粘连形成[11]。但Interceed 防粘连膜一般在术后2〜4周被机体吸收,效果维持时间有限,若术后4周内创面仍未完成恢复正常,则仍有再粘连的风险[12]。因此,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单一使用均有一定的术后宫腔再粘连率,需要联合使用。

本研究将三种方法联合使用,先填入Interceed防粘连膜形成保护层,再用球囊撑开宫腔,置入宫内节育环,能够最大限度防止宫腔任何部位的粘连,确保TCRA 手术疗效,获得良好的子宫恢复效果[13]。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宫腔形态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基本正常、再次粘连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月经量多于对照组,月经量增多率高于对照组,月经量少及闭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发热、子宫穿孔、节育器嵌顿等不良反应。提示TCRA 治疗IUA的效果确切,能有效清除粘连组织,恢复宫腔解剖结构,术后辅助球囊+上环+防粘连贴膜治疗,能有效防止宫腔再次粘连,维持良好的宫腔形态,改善月经状态。三种方法协同增效,弥补各自的不足,发挥较好的临床疗效[14-15]。

综上所述,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置入球囊+上环+防粘连贴膜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有效防止术后宫腔再粘连,恢复宫腔形态,改善月经状态,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宫腔球囊宫腔镜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超声宫腔水造影对宫腔粘连的评估分析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宫颈阴道双球囊与米索前列醇在高危产妇引产中的应用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超声宫腔水造影在宫腔病变中的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