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探究大学英语翻转课堂

2020-02-23 03:37卢广秀
英语教师 2020年2期
关键词:被动语态语言英语

卢广秀

引言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Ausubel)认为学习有两种:机械性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何明霞2012)。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提出“积极的心向”和“有意义的内容”是有效学习的两个条件。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个性差异,针对不同的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热情。针对大学生群体,由于他们自制力相对薄弱,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监督就必不可少了。从学习的内容来看,难度适中的学习材料、趣味盎然的教授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上公开课程,有选择地广泛学习,利用好微课资源,将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高效地结合起来。

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基本从热身活动(warm-up)、导入(lead in)开始。那么,课堂是否应该如此开始呢?温故而知新。一般来讲,一堂课的开始应该从复习之前的内容开始,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那么,是否新单元的第一节课也应该从课堂伊始就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步伐,从引入新话题开始呢?答案是否定的。借鉴翻转课堂的理念,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布置课前准备任务,通过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服务于课堂教学,使其获得积极、有意义的吸收性学习。其中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无论是微课视频讲解,还是分组搜集信息、线上讨论活动等,都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例如,借助当前的信息交流平台,教师可以录制小视频,提前介绍新课的话题,同时布置相关任务,并在课堂伊始进行验收考核,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以学习者为中心,就要在课堂教学之前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仍沿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语言知识为主,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然而,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让学生仅仅掌握相关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设计更多的课堂练习和师生互动环节,帮助他们运用、内化语言。学生只有将所学语言知识运用于实际,并通过教师的及时纠正与指导,才能更好地掌握语言点、知识点,从而灵活应用。然而目前的英语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把控着整个课堂的节奏。加之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接收能力存在差异,使得教师很难兼顾不同学生的诉求。在此情形下,即使教师考虑到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问题,设计了相关的交流互动环节,但程度较差的学生可能因能力欠缺跟不上或者羞于表达而浪费了参与机会,交流互动效果也会大大降低。

另外,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学情分析发现,大学英语教学多侧重于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欠缺实际应用技能,无法满足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的英语语言需求。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应该着重强调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切实提升英语技能,成为听、说、读、写、译全能的外语人才。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根据束定芳(2014)所提出的外语课堂教学六大基本功能:(1)系统传授语言知识;(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提供使用语言、促进语言学习的环境;(4)提供外语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5)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6)提供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融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切实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

(一)系统传授语言知识的角色可以由教师转为学生

笔者在培训期间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贫苦山村里,孩子考上了清华大学,其父是个老农民,在送孩子上学的时候遇到记者采访,探寻其教育秘诀。父亲说自己是个大老粗,没啥文化。只是孩子每次放学后,让他把所学内容讲一讲罢了。简简单单的回答却一语中的——要想把一个问题讲清楚、讲明白,首先得自己理解透彻,举一反三,切实掌握要点。当前的网络资源丰富,且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资料查找和信息甄别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将语法点、词组和句型的用法查阅任务交给学生,不仅能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给他们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增加其成就感与获得感。

(二)依托翻转课堂,将语言知识内容和基本技能阐释穿插在课前的微课视频中

积分制竞赛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在课堂上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十分有效。当然,在此环节中尤其要注意各小组成员的英语综合能力均衡分配,避免不同小组成员实力悬殊而挫伤其积极性。另外,要将重点短语的应用、句型操练和辩论技巧等内容巧妙地设计成辩论活动,或辩证看待课文中表达的观点,并提出相悖的论点,指引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以引发讨论。这种由学生主导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比教师单纯讲授和反复操练更加行之有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供使用语言、促进语言学习的环境

英语学习重在灵活运用,为学生营造合谐语言环境尤为重要。通过真实情境的运用,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点的把握,真正感受到英语的魅力,增强其收获感。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以课本教材内容为蓝本,提炼语言点、知识点,并基于课文的语言点提出贴近现实生活的话题,让学生讨论或辩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逐步拓展。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第一课为例,课文Love and logic:The story of a fallacy中有大量对话适合角色扮演。笔者根据课文对两人对话发生的场所特征描写,在幻灯片上投影与情景类似的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因为提前布置了熟读课文的任务,所以学生课前了解了文章背景,并结合微课视频的学习解决了生词和短语。于是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角色,说话人和旁白默契合作,伴着多媒体教学所创设的情景进行展示。这样的情景式对话展示由教师指引,以学生为主导,相比单纯的课文朗读,更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能锻炼其口语运用能力,又能使其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四)提供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十分重要。教师要定期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分析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等。无论课堂讲解得多么细致、详实,课外的内化、巩固都必不可少。以学生背单词为例,教师可以借助英语学习软件,采取闯关模式,即以教学班为单位创建班级,通过手机软件及时获取学生背单词的进度及正确率等信息。一方面便于考核打分,另一方面可以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的不足,以帮助其查漏补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闯关模式本身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教师可以定期公布单词背诵排行榜,对前三名进行奖励,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另一种单词背诵方法是浸润法,相对缺乏教师的管理与监督,虽见效慢,但长时间坚持的话效果显著。学生可以将一些高频词汇与实物贴在一起,或者制作单词小卡片,5—10个单词一组,反复记忆,摆在显眼的位置,每天看几眼即可。该方法适合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紧密结合。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描绘了解释遗忘规律和遗忘进程的曲线,即“刚刚记忆完毕,记忆量为100%;20分钟以后,记忆量为58.2%;1小时后,记忆量为44.2%;8—9小时后,如果没有进行复习,记忆的信息量只有35.8;如果一个月以后没有进行复习,记忆的信息量就只剩下21.1%”(张发祥2013)。基于遗忘规律,教师可指导学生将背单词的时间分散成小的时间区间,多次循环记忆。

(五)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大学英语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提升其英语素养与能力,并不单纯以应试教育为目的。因此,结合学生需要通过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HLI、雅思和托福考试等具体情况,对学生薄弱的语法点和易出错的题型进行详细讲解,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难题,提高考试通过率也未尝不可。笔者曾组织学生进行小规模试验,将需要过语言关的学生集中起来,按照语法考查题的类型分配任务。第一部分是时态题,第二部分是被动语态题。让学生分组查阅相关语法并整理出完整资料,在做题之前,由学生组成的学习团体进行语法知识点讲述分享,而笔者以时间轴图表为辅助进行补充。在该环节中,学生要想训练完成语法讲解,前期就必须通过查阅资料、梳理逻辑等方式彻底弄明白语法知识点,这也能提高其自学效果。在学生完成相对应的练习题后,笔者引导学生对出错题目进行分析,归纳相似题型的做题方法,提高他们做题的正确率。

(六)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

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学会放手,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首先,这是以当代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的。大学生已具备资料搜集能力,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启发,适时让学生自己做调研,上台和大家分享成果,将极大地满足学生不断提高的需求,提升其获得感,从而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结合笔者的课堂教学经历,通过半个学期的翻译讲解后,学生基本掌握了一些翻译技巧,且对教师翻译讲解的步骤要点有所认识。笔者组织了一次分组研讨翻译活动,将一段翻译分为几个部分,分别由三到五人小组进行研讨,充分准备后进行展示,并根据不同小组的具体表现进行打分。其中有几点规则:展示的时候介绍小组成员及分工,强调团队协作、个人参与和对团队成果所作的贡献。这次学生自主翻译团队展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不仅将重要词组、句型等列出来,而且梳理了句子之间翻译的逻辑关系,并指出应用了哪些需要注意的翻译技巧。学生的出色表现让人欣喜万分,同时,笔者也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魅力。学生结合成团队进行准备、研讨和呈现,切实参与学习过程,在团队展示成果时有着极大的成就感。与此同时,学生展示时能更好地吸引其他同学的注意力,有助于他们从同伴团队的展示中汲取经验,这些都远比教师单纯讲授的效果好得多。

三、翻转课堂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一)前期准备工作

教师有选择地将教材内容提炼出来,制作讲解视频,突出语言知识重点,同时广泛搜集相关话题的资料,穿插在视频讲解中,传授知识的同时,增强观看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将相关的网上公开课的链接、视频资料链接等提供给学生,便于他们尽快了解背景知识,从而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在视频结尾可根据课堂导入的教学设计给学生提前布置课前准备任务。一方面,学生可以尽快熟悉主题,为课堂活动作好充分准备;另一方面,在此过程中,学生搜索资料文献的能力可以得到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升,在分组活动中更是可以加强同伴之间的团结合作,增强团队意识。

在选题方面,教师一定要精挑细选,选择适合翻转课堂的素材,不能背离当前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以笔者进行的一次微课探索为例,通过对学生多次翻译的译文进行比对发现,在汉译英中被动语态的处理是大多数学生的薄弱环节。仔细比对学生的译文,将多次出现的同类问题进行归类,找出产生翻译误区的原因——学生对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被动语态特点十分模糊,大多数学生在逐字逐句硬译,并没有充分考虑译入语的特点。笔者从学生的译文示例入手,通过对比讲解汉译英的差别,尤其是被动语态表达的差异,结合例句讲解包含汉译英中的被动语态的微课视频,并在泛雅学习平台上上传了相关资料和配套试题。由于翻译材料是从学生的翻译练习中提炼出来的,所以学生对话题和内容都比较熟悉。将典型错误译文的对比直接、鲜明地呈现出来,容易引发学生深思。

学生需要在课前认真观看教师讲解的视频,并记录视频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上网查阅相关资源,完成课前资料查找任务;小组讨论,尝试解答疑问;深入讨论,将知识点理解内化。在学习小组成员的分配过程中,应采取自由组队与直接认定相结合的方式。前期可通过小测试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分散开来,同时,要求对每次小组团队活动中各个成员的具体任务分配进行详细记录,确保分工合理,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真正参与其中,为小组的成果展示作出贡献。团队活动分工合理、目标明确不仅可以增强团队的协作能力,而且可以很好地营造积极向学的班风,提升学生整体学习风貌。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将教学延伸到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将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消化吸收”放在了课前。那么,课堂该如何设计才能巩固学习效果,切实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呢?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也是衡量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结合汉译英的被动语态微课视频,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可先给学生分发翻译练习,检测他们对汉译英中被动语态的掌握情况。笔者认为,在此过程中,可以将程度相当的两个教学班进行对比,A班学生提前学习微课视频,B班学生课前并不要求观看微课视频,但翻译练习前将在课堂上讲解,从中对比两个班的翻译译文,观察学生是否有意识地从被动语态入手,比较两个班的译文特征,检测翻转课堂的切实效果。

(三)教学效果的反馈与总结

对比传统的教师讲授法,学生在翻转课堂上更有参与感,他们更清楚课堂的重难点,可以针对困惑的难点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只有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才不会在课堂上走神,因为他们时刻都有明确的任务。另外,小组间的有益竞争也让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加生动、鲜活,而不是单调地接受教师的讲授。探讨式的活动、热烈的辩论不仅仅是活跃课堂氛围,更是思想的碰撞,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的成功还得益于配套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学校引进智能英语网上学习平台,与课堂教学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单词应用能力。另外,泛雅和思开两个网络学习平台更是让翻转课堂如虎添翼,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逐步实现了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此过程中只是被动接受,而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的翻转课堂则截然不同。学生课前对讲课内容进行学习内化,课堂上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且与教师的交流沟通不仅仅停留在浅层知识点上,更是对具体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上,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点,然后在课下的应用中进一步巩固,而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可能就省去了课下强化、巩固知识点的过程。例如,在被动语态如何翻译的翻转课堂上,学生课前学到的是被动语态的定义、分类和翻译方法,而在课堂上则带着对不同被动语句的翻译进行深入讨论,这也是教师对学生掌握情况的一个考查。这种双向互动中的学习才是高效、有趣的内化知识的过程。

猜你喜欢
被动语态语言英语
被动语态复习(The Paasive Voice) 九年级 Unit5—7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读英语
我有我语言
中考被动语态考点精析
酷酷英语林
有趣的语言
被动语态点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