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模式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探究

2020-02-23 03:37刘额尔德木吐
英语教师 2020年2期
关键词:副词主语学案

刘额尔德木吐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规定:“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阅读、写作、语法等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应过分重视词汇、语法等理论知识的机械式呈现……”(教育部2018)。也就是说,英语语法教学应在“授之以鱼”的同时,不忘“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法学习能力。导学案模式完全颠覆了以往“先教后学”的模式,而以“先学后教”的方式深得广大师生欢心。导学案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一、导学案模式的概念及特征

导学案模式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又被称为“学案导学”。所谓导学案模式,就是教师以“导学案”这一客观存在的导学资料为载体,以“导学”为具体的途径,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方式、以教师指导为辅助方式,师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戴文福2018)。

导学案模式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学”先于“教”,“导”服务于“学”。传统教学模式普遍具有“先教后学,先导后学”的特点,学生的“学”十分被动。而导学案模式“先学后导”,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吸收”,这是一大创新。它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特征。其次,因材施教。导学案的设计和实施完全迎合学生的学习实况,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提升,这渗透着“因材施教”的特点。最后,师生双边“互动”“合作”。导学案模式充分体现了“双边互动”“合作共生”的特点。它通过“学”与“导”将师生互动联系得更加紧密,让课堂在“师生合作”中充满生命力和活力。

高中英语语法烦琐复杂、艰涩难懂,通过导学案模式,学生的语法学习变得更加立体、多维,学习过程也更为有趣。高中英语教师应通过多种策略将“导学案”模式融入英语语法教学,突破“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教学总结”这一传统语法教学模式,使语法教学呈现“导学案”式的特点,确保语法教学的高效性。

二、基于导学案模式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策略

(一)运用多个方法完善语法导学案的设计

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不仅要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清晰可见的重难点知识显示,还要有相关知识点的巩固练习题。如何进行导学案设计?如何设计高效的导学案?如何确保导学案真正在课堂中发挥“导学”的作用呢?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 Unit 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中的语法——关系副词引导的定语从句为例进行说明。

1.在情境中设计

语法学习不单单是机械地背诵语法规则与语法理论,更要将语法学习置于一定的语境之中。导学案的设计应遵从“在语境中学习语法”的原则,设置具有具体语境的科学化语法导学案(吴钰2017)。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语境,对比学习不同语境中语法的运用情况。例如,在“关系副词where,when,why引导的定语从句”导学案中设计两个句子A和B。

A:We will start at the point where we stopped.(我们从上次结束的地方开始吧。)

B:She’ll never forget her stay there when she found her son who had gone missing two years before.(永远不会忘记那次停留,就是那次她找到了两年前失踪的儿子。)。

句子A和B都是关系副词引导的定语从句。学生通过具体语境的分析得知,虽然同为定语从句,但关系副词的运用不同。A句的关系副词是where,而B句的关系副词是when。通过具体语境的分析,学生对where,when等关系副词引导的定语从句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2.在练习中设计

导学案除了对语法学习的具体目标和重难点进行展示之外,还要有相应的练习题设计,以便学生学以致用。练习题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改错题等不同的类型;教师可基于语法教学实况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马文婷2016)。例如,在“关系副词where,when,why引导的定语从句”的导学案设计中,教师可设计以下选择题:

The time Ifirst met Nelson Mandela was a very difficult period of my life.

A.why B.when

C.where D.whom

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可将题目翻译为“我第一次见到曼德拉是我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候”,说的是时间,故应该选择关系副词when,答案为B。

除了选择题,教师还可以设计判断题:

I want to know the reason when he left so early.()

根据句意“我想知道他之所以离开那么早的原因”可知是询问原因,所以这里应该用原因副词why而不是时间副词when。因此,括号内应填“×”。

3.设计“讨论环节”

导学案的设计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为了强化师生双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导学案中应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在where,when,why引导的定语从句中,有的学生认为只要句子出现表示时间的先行词就用when,出现表示地点的先行词就用where。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正确的。要具体到先行词在句子中作何种成分。为了强化这部分教学,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创设以下小组合作情境:

比较①和②两个句子,分析先行词在句子中作何种成分:

①March 22 istheday when Iwasborn.

②March 22 is the day(which/that)I will never forget.

学生通过分析学习、合作探究得知:①句中先行词the day作时间状语,因此可用when;②句中先行词the day作forget的宾语,故不能用when,只能用which或that。总之,在导学案中设计小组合作讨论情境,能让语法课堂更加有趣、活泼,让导学案“导”的作用更明显,也更有效。

(二)科学优化语法导学案模式的实施过程

导学案模式的课堂实施必须要以学生“课下预习”为基础。教师将自己设计好的语法导学案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完成预习。这样,学生在导学案的导学目标、问题导引、重难点提示、语法练习题等的引导下会对即将要学习的语法知识有大致的了解(杨道发2016)。那么,在课堂实施环节,教师该如何开展这一教学模式,确保语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呢?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 Unit 4 Astronomy:the science of the stars中“名词性从句中的主语从句”这一语法知识点为例,进行课堂实施过程的实例展示。

一般来说,优化过的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课堂实施步骤为:重申目标—问题汇总—精讲、点拨、指导—课堂检测—小结与评价。这五个步骤是导学案模式应用于语法课堂必不可少的过程(周锌锌2015)。重申目标是第一步。学生在课下预习时已经对该堂语法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有了直观的认知。在课堂中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有必要再次重申目标。教学目标为:了解什么是名词性从句中的主语从句;了解主语从句的各类引导词,如连词that和whether、连接代词、连接副词、关系代词what等;会识别主语从句并学会运用。

重申目标后,让学生重新学习导学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将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来,并由小组组长汇报给教师。教师对问题汇总后,挑出重难点内容进行“精讲、点拨、指导”。例如,学生在自学“各类连接词引导的主语从句”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对that,whether引导的主语从句的理解存在偏差;不会分析具体的结构、“连接副词”引导的主语从句总是与“连接代词”引导的主语从句分不清,容易混淆;对教师在导学案中所举的一些例子不会翻译,句子结构不清晰等;主语从句与形式主语it的相关问题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多种多样,教师可挑选几个重要的问题进行精细讲解与指导。例如,可以精讲“连词that/whether、关系代词what引导的主语从句”与“主语从句与形式主语it”这两大板块内容。在精讲“连词that/whether引导的主语从句”时,教师可以展示几个具体的句子:“That heisstill aliveisawonder.”“That heshould haveignored theworking classwasnatural.”“That you arecomingto Londonisthebestnews Ihaveheard this long time.”“Whether they would support us was a problem.”在讲解时,教师可对以上四个句子一一讲解,并具体分析句子结构。“Thatheisstill alive”“That heshould haveignored theworkingclass”是前两个句子的主语,即be动词“is”“was”前是主语。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其他两个句子的主语,明确句子结构,并翻译句子。通过对这四个经典例句的讲析,学生对“连词that/whether引导的主语从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样,教师也可将其他精讲内容融入课堂,提高导学案教学效率。

“精讲、点拨、指导”结束之后,教师要通过“课堂检测”对学生课下的自学效果及学生对课堂精讲知识的掌握情况等进行检测,以便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语法知识。例如,通过翻译性的练习题锻炼学生对主语从句的掌握能力。

汉译英:(1)他们竟然拒绝我的请求,这是不可思议的。(2)很遗憾他没有来。(3)两强相争勇者胜。

英译汉:(1)What’sdone is done.(2)How it was donewasamystery.(3)It’svital that webepresent.

除了翻译题,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出一些简单的选择题、判断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课堂检测”结束之后,教师要引领学生完成导学案模式最后一项内容,即“小结与评价”。课堂总结是教师对学生课下预习成果、课堂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一个全面总结(蔡亚真2018)。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信心。课堂总结也包括对“课堂检测”环节练习答案的公布和适当讲析(针对较难问题进行讲析,如将“两强相争勇者胜”翻译为“Whoever is top from wins the game when two matched playersmeet.”;将“What’sdoneisdone.”翻译为“事已成定局”)。另外,教师要对整堂课教学进行反思与评价,反思导学案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是否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堂课进行评价,给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便于下堂课教学的顺利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语法知识繁琐复杂、体系庞大、难度系数高,对于高中生来说是重点,也是难点。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要具有“导学”思维,合理、科学、高效地运用导学案模式。通过完善设计、优化过程、巧妙指导、重视评价等策略让导学案模式更好地发挥其“导学”“助学”的功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法学习效率。当然,学生语法学习综合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有效地“导”,让他们在语法知识理解与学习中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

猜你喜欢
副词主语学案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乡愁导学案
葡语中零主语的语义功能分析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比例尺(一)”导学案
副词和副词词组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