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感

2020-02-26 01:55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0年48期
关键词:散记哈桑阿米尔

主题导写

读书问学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写读后感,就要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思维的方法,发现疑难的问题,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

佳作展示一

友谊地久天长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周姜龙

买了一本新书《追风筝的人》,一口气读完,我不禁生出许多感慨。

这本书主要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少年阿米尔和家里仆人的儿子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阿米尔12岁、哈桑11岁时,哈桑遭受了小恶霸的欺辱,就在一旁的阿米尔却因为怯懦不敢上前,又不忍心旁观,于是默默走开。后来,阿米尔觉得自己对不起哈桑,无法面对他,就想办法逼走了哈桑父子。

多年后,阿米尔回到阿富汗,见到了老朋友拉辛汗,拉辛汗告诉了他很多他此前不知道的事情。比如,哈桑其实不是阿里的儿子,而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阿米尔感到愧疚万分,而哈桑和他的妻子此时已经被人开枪打死了,只留下来一个孤儿,也就是阿米尔的侄子。阿米尔想尽办法终于找到了侄子索拉博,并把他带到了美国,阿米尔的家。

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哈桑和阿米尔之间永不褪色的友情。哈桑可以为了友谊、为阿米尔做一切事情,尽管他至死都不知道阿米尔其实是他的亲哥哥。在我的身边,有这样忠实的伙伴吗?有。然而,我待他们如何呢?是不是像阿米尔对待哈桑一样,戏谑?捉弄?也许在我看来只是开玩笑,但在他们眼中呢?嘲讽?他们的看法可能和我并不一样。即便真的找到了想法完全一样的“知己”,又如何呢?不适宜的玩笑开多了,友谊的小船再坚固,也会有裂痕的。

阿米尔对哈桑百般戏弄,哈桑却始终不以为意。他明知自己床中的硬币和手表都是阿米尔放的,他也知道阿米尔这样做的目的,但是为了成全阿米尔,哈桑还是选择了帮他说谎,承认了偷窃。正是这种忠实与默契,维持了他们随时可能支离破碎的友谊,也使得阿米尔愧疚多年,怀念终生。

友谊的小船真会“说翻就翻”吗?未必。如果是真正的朋友,那么,只要朋友间的忠实与默契还在,友谊的小船即使经历了惊涛骇浪而有所破损,也能很快修补完整。

阿米尔和哈桑,他们是真正的朋友。修补他们友谊小船上裂痕最好的材料,是朋友间的忠实与默契。忠实不是百依百顺,而是只要朋友是对的,就支持他;默契不是心照不宣,而是不管朋友如何惹了你,或你如何惹了朋友,你们都永远相互理解。

我坚信,友谊地久天长。

【江苏南通市海门中学附属学校(1903)班,指导老师:施燕】

佳作展示二

像保尔那样生活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吴炜

看了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我感触很深。

书中写了保尔·柯察金从一个普通的工人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英雄的过程。他经历了种种考验:战场上的搏斗、工地上的磨难、感情上的波折、病床上的痛苦,等等。这一切不但没有压倒他,反而使他更加坚强。保尔·柯察金之所以能成为共产主义战士,不仅仅在于他具有倔强的个性,更在于他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他是在严酷的斗争和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

书中写到,一次,保尔来到烈士墓前,在悼念为革命而牺牲的战友时,曾默默地念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话既是保尔一生恪守的原则,也是全书的中心思想。

看完全书,我觉得保尔有很多优秀品质值得我学习。他有着崇高的理想和明确的革命目标,无私无畏,敢于牺牲;有奔放的热情,有光明的心灵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对困难和挫折从不屈服,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永远进取。人应该怎样活着才有意义呢?保尔用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在身体瘫痪后,很快振作起来,顽强地学习,努力地工作,并且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后来他双目失明了,这对于已经瘫痪的人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啊!可是他仍然拿起笔,摸索着,顽强地坚持写作。

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们的身边没有战争,但是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一样会出现很多困难,这些困难有大有小,我们需要用百折不挠的意志去战胜它们。保尔,一个全身瘫痪的人都能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我,一个在党和人民的阳光雨露抚育下成长的青少年,怎么能够被区区困难所吓倒呢?

我国现在迈入了实现“中国梦”的新时期,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保尔那种为人类进步而无私奉献的精神;那种把崇高理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那种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百折不挠、勇于进取的精神;那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仍然是时代的最强音。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保尔精神仍然是我们夺取胜利的强有力的武器。

保尔精神将时时激励着我,鞭策著我,使我不懈努力,战胜一切困难,面对人生的任何挑战!

我也要把自己炼成一块真正的钢铁!

【广东英德市青塘中学九年级(8)班,指导老师:谢记军】

点评

这篇读后感抓住了原著的精髓,写出了感触最深的体会。考生联系社会和自身实际,表示要学习主人公保尔的品质和精神。可见,他读书读得较透,得益较大。

佳作展示三

乐观地面对生活

——读《湘行散记》有感

周宇翔

我的妈妈来自美丽的湘西,我每年春节都会去湘西外婆家过年,也特意去凤凰古城游览了沈从文爷爷的故居。今年假期我带回了沈爷爷写的《湘行散记》,从书里面我对湘西的风土人情有了更多的了解。

《湘行散记》里面的文章讲述了沈爷爷两次回湘西的经历:第一次回去,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可爱;第二次回去,因为旧社会战争的原因,家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但他们并没有放弃,积极乐观、努力地改变生活状况,让当时的沈爷爷倍感温暖。

从沈爷爷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力量。沈爷爷读书不多,但是凭着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勤于写作,日积月累,成为作家。他身上就有一股湘西精神——勤于劳动,通过努力去赢得美好的生活和精彩的人生。

我的外婆也是地地道道的湘西人,年轻时下地耕种,勤俭持家,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是一家人过得幸福美满。现在,外婆年纪大了,可她却依旧闲不下来。她常说:“闲下来什么都不做,会生病的。”外婆在小区旁边那块荒废的小山坡上,开垦出了好大一块田地,因为是在山坡上,浇水施肥,清理杂草,花了不少的力气。外婆在上面栽种了辣椒、番茄、茄子、冬瓜、南瓜,还种了一小片西瓜。在外婆的菜地,能看到满地各式各样的蔬菜,我为外婆的勤劳和对生活的热爱,感动不已,这是我们城里长大的孩子体验不到的劳动的快乐。

我从小养成了一些懒惰的习气,家务活做得很少,周末也习惯待在家里,不愿出门。后来,每年回到湘西外婆家,看到外婆那么大年纪还坚持劳作,我也开始学习帮家里做一些家务,并做一些身体的锻炼。我在学校参加了射箭班的训练,刚开始觉得辛苦、劳累,后来慢慢适应了,还在市里举办的比赛中拿到了好名次,既获得了荣誉,又锻炼了身体。我渐渐爱上了运动,尽管现在课业繁重了许多,我还是坚持在中午或下午休息时去运动一会儿。

读沈爷爷的《湘行散记》,给了我很多启示,怀有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乐观地面对生活,这样的处世态度让我受益良多。

【广东东莞市东城实验中学(125)班,指导老师:邓本科】

点评

本文文字质朴,考生带着对湘西、对外婆特有的感情来阅读和理解《湘行散记》,既有归属感又有亲切感。作文从沈从文的文字出发,回到对生活的思考,理解了乐观生活的意义,得到热爱、勤劳、努力的生活启示,感触颇深。

猜你喜欢
散记哈桑阿米尔
感恩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人物形象解读
为你,千千万万遍
不一样的风筝
学书散记
湘行散记
为你,千千万万遍
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西双版纳散记
为你,千千万万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