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的价值分析

2020-02-27 17:13刘宁宁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抗核免疫性肝病

刘宁宁

(郑州市第十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自身免疫性肝病属于特殊肝脏疾病,是因患者自身免疫所致,当前临床上还未明确此种疾病发病机理。自身免疫性肝病包含原发性胆汁性硬化、免疫性胆囊炎、免疫性肝炎,在疾病形态上明显区别于病毒性肝炎[1]。所以必须及时检测肝脏疾病患者自身抗体,尽早给予患者治疗干预。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的价值,现将此次研究报告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018年收治的27例肝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0例,最小年龄为12岁,最大年龄为47岁,平均年龄为(28.7±5.2)岁。其中有12例患者为原发性胆汁性硬化、有3例患者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有9例患者为自身免疫性肝炎,有3例患者为不明原因的肝损伤。

1.2 方法

自身免疫性肝疾病患检测多采用荧光模式下颗粒型检验,占有五层的比例。应用荧光法检测抗平滑肌抗体、抗中性颗粒细胞胞浆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核抗体。通过大鼠肾作为检测抗平滑肌抗体和抗线粒体抗体基质,结果标记为阳性。通过免疫印记法检测抗可溶性抗原抗体、中性线粒体抗体亚型、抗肝肾颗粒抗体。

2 结 果

在免疫性肝炎患者中,有85.71%(6/7)患者抗核抗体检测阳性;原发性胆汁性硬化患者中,有91.67%(11/12)患者抗核抗体检测阳性。原发性硬化性胆管患者中,有66.67%(2/3)患者抗核抗体检测阳性。不明原因肝损伤患者中,无患者抗核抗体检测阳性。健康群体抗线粒体抗体、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以及抗平滑肌抗体检测结果均为0。

3 讨 论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会携带一些抗体明显高于其他类患者,此次研究应用荧光模式下颗粒检验,均质差异性比较大。按照多数学者的研究报道显示,自身免疫性肝病中所常见的就是免疫性肝炎,该类患者所携带的抗体主要是针对自身抗体的氧化酶,此种氧化酶显示出肝细胞质膜,且参与到药物代谢过程中[2]。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由于免疫系统所引发的肝脏损伤,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然而该类肝脏疾病无固定症状,因此诊断难度比较大,极易出现漏诊和误诊情况。因此临床医学界不断研究新型肝疾病,并且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3]。自身抗体时免疫系统中所产生的肝脏免疫球蛋白,当病毒性检测结果为阴性时,其能够使患者肝脏功能出现异常情况,还会出现病理性改变。通过分析和检验不同肝脏疾病患者的病情能够看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中,多数患者抗核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与其他疾病类型的患者相比,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抗核抗体检测阳性率明显比较高。

肝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比较高,尤其是自身免疫性肝疾病,会使临床诊断和治疗面对较多难题。在肝抗原自身抗体出现之后,能够明显转变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4]。在自身抗体检测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针对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患者来说,在诊断时应当首先检测抗核抗体,抗中性颗粒细胞胞浆抗体,抗线粒体抗体以及抗平滑肌等自身抗体,这样能够提升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患者的临床确诊率[5]。通过大量临床实践研究能够看出,在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时,应用肝抗原自身抗议检测的临床价值比较高。在自身抗体检测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能够尽早诊断和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通过此次研究结果也能够证实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自身抗体检测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能够显著提升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确诊率,及时给予患者治疗干预。

猜你喜欢
抗核免疫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抗核抗体及抗核抗体谱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Atg5和Atg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水平及意义
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4型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