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检测

2020-02-27 17:13唐雅丽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耐药性病原菌抗生素

唐雅丽

(广西全州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 桂林 541500)

对新生儿来说,血流感染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全身感染类疾病。这种疾病对患儿身体的各个器官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害。通过研究发现,血流感染之所以具有较大的治疗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病原菌对很多类型的抗生素都有一定的耐药性,导致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比较有限。随着抗生素应用频率的不断增加,病原菌的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加,导致治疗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在本次研究中,将针对新生儿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检测进行深入研究。现将研究过程与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85例患有血流感染的新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这485名患儿中,有男性244人,女性241人,患儿日龄1~120天,平均日龄58.2±4.1天。在本次研究中,将对485名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方法

(1)在患儿没有使用抗菌药物或者体温高于38.5℃的前提下,收集患儿的血样并注入血培养瓶。具体方法为:在患儿的股静脉、桡静脉和颈静脉上分别采集血样1~3毫升作为血液样本。之后,将血液样本置于内有树脂吸附剂的血液培养瓶中。在对血液培养瓶进行密封处理之后快速送检。需要注意的是,取样时间与送检到达时间的间隔不应该超过10分钟,同时,整个取样过程应该保持无菌状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在血样送达实验室之后,采用BD,BACTE9120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对血样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并在培养完成之后快速进行微生物传代培养;(3)在完成细菌样本传代培养之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样本进行涂片,并鉴别其革兰氏染色。在检测工作完成之后,迅速形成书面检测报告,并将其呈送给主治医师;(4)根据之前形成的检测结果,使用珠海迪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Elite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别及相关药敏试验,并对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在耐药性检测方面,本研究主要采用D-实验法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测法进行检测。具体来说,如果D-实验结果呈现阳性,就表示患儿体内的细菌呈现体外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性。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测结果呈现阳性,就表示样本对甲氧西林有耐药性。

2 结 果

通过研究发现,在485名检测对象中,血液检测为阳性的患儿为79人,占比16.3%。在血液检测结果为阳性的79例患儿的菌株样本中,有19个菌株样本为革兰氏阳性菌株,占比为24.1%,有60个菌株样本为革兰氏阴性菌株,占总数的75.9%。此外,在79例菌株中,有6例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具有耐药性,占比7.5%。其余菌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其中的一种药物具有耐药性,占比92.5%。

3 讨 论

所谓血流感染,是一种多发于新生儿的微生物感染类疾病。在新生儿时期,人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因而各种细菌容易通过血液侵入人体,并在人体中形成毒素,进而导致身体各个器官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这种疾病不仅会导致患儿各个器官的功能受到损害,也会通过迁移病灶导致新的感染。在临床上,血流感染的死亡率与治疗难度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2]。

在发病原因方面,在刚刚出生的一段时间内,新生儿体内并未建立平衡的菌群系统,新生儿的免疫能力不强,因而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害。在这样的情况下,新生儿就容易感染各种病原菌。如果不能给予及时的治疗,新生儿的血流感染症状就容易转变为败血症,进而导致患儿死亡。在我国,血流感染导致的新生儿死亡率达到15%左右,其中,早产新生儿血流感染死亡率要远远高于平均水平[3]。因此,这一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新生儿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

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新生儿患上血流感染之后,体内的菌株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等药物都有较强的耐药性。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治疗的难度进一步增加,而且会进一步加大患儿家长的心理与经济压力。同时,病原菌对某一种或几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迫使医生不得不采用其他类型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患儿体内的耐药菌对其他类型的抗生素也产生耐药性,进一步增加治疗的难度[4]。因此,对新生儿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检测与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对本研究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临床上,新生儿血流感染的菌株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同时,随着这两种药物应用频率的不断增加,病原菌的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加。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新生儿血流感染的治疗难度进一步加大,也导致血流感染的死亡率无法得到有效的降低。而在临床上使用D-实验等方法对患儿体内的病原菌进行检测,能够快速的检测与分析病原菌针对不同类型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在这一基础上,医生就能够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规避已经产生耐药性的药物,选择更加合适的药物对患儿进行治疗。只有如此,才能有效提升新生儿血流感染的治疗有效率,保障新生儿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在具体的药物选择方法上,首先,医生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应该对抗生素的选择与应用进行谨慎研究,避免在治疗中过多的使用抗生素,从而有效的避免病原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其次,在进行药物选择的过程中,应该在对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如果必须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就必须优先选择病原菌不具备耐药性或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从而强化治疗的有效率。

针对新生儿血流感染的防治,首先,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对自身进行全面消毒,避免接触新生儿的过程中导致新生儿患上血流感染。其次,在新生儿血流感染的治疗中,医生需要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案,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病菌的耐药性进一步增加。在使用其他药物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时,就需要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血流感染的治疗工作中,病原菌耐药性的增加一直是导致治疗效果无法得到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原因。在病原菌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情况下,一方面,能够用用于血流感染治疗的抗生素类药物在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应用新型抗生素治疗也容易导致病原菌对新型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进一步加大治疗的难度。在本次研究中,研究对象体内的病原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都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因此,在治疗中应该优先应用其他类型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避免滥用抗生素。只有如此,才能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保障新生儿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耐药性病原菌抗生素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抗生素的故事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