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管理视角的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20-02-28 11:02余瑞芬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敬业精神精益求精工匠

■余瑞芬

(江西科技学院)

在应用型本科建设要求下,高校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严进严出将成为大学的新趋势,与此同时,工匠精神比如如何让学生具有敬业精神,让学生有较高水平的实践技术,让学生具有创新创造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成为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关注的重点。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都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1 企业管理视角下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实用,轻敬业品格培育

什么是敬业精神?敬业精神就是“干一行爱一行”,而不对所要做的工作挑三拣四。每一个岗位都有对应的职责,而成功也需要付出汗水,但这种付出并不是在某一方面多付出一点,某一方面少付出一点就“得过且过”地混过去了,而是有“短板效应”的。敬业要求包容自身职责的全部,而不是感兴趣就做一点,有用就做一点。的确,工作有主次,把握主要的工作内容就可以将工作内容大致完成的差不多。但为什么企业还是要设置规章制度,对员工的职责和行为进行规范?因为实用和主要工作内容并不是工作的全部,工作是系统性的,需要与其他岗位衔接和配合。但现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误把实用主义当做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固然需要鼓励,但精益求精并不代表着敬业,其完全可能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精益求精”而不是根据客户需求或者同事合作的工作要求去精益求精。这种“以我为主”的实用主义与敬业精神对职责内容的包容是背离的,但在高校工匠精神培养中这一点却经常被忽视,常常把精益求精精神与敬业精神混淆。

1.2 重知识,轻实践技术教育

大学对学生的主要考核手段依然是笔试,实践技术教育的比例虽然不能说低,但效果的确不尽如人意。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哪怕是班级学习成绩靠前的学生也难以确保自己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而实践技能却是学生求职就业的不二法宝。一个学生哪怕理论知识基础不够扎实,但会操作,懂技术,就一定能够在职场上淘汰那些虽然知道相关知识但对实践技能掌握似是而非的学生。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毕业是首要的,其次才是就业和进一步升造,这直接导致学生习惯性学习知识,通过习题练习对知识的熟练度,仅少部分学生因为参加相关竞赛或者的确有较强的兴趣才会主动去训练自己的实践技能。高校和学生都忽视了,企业要的是通过简单培训就能快速上手的工人而不是纸上谈兵的书生。好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应用型本科建设,重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考察,并逐步要求改变大学严进宽出的现状,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始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考核。

1.3 重守成,轻创新创造培育

翻一翻各个专业的课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专业专业课的内容都是十年甚至二十年前的内容,课本更新迭代,内容却“原封不动”是高校教育中的常态。但技术是有生命周期的,学生渴望学习的是新知识,渴望知道的是专业的前沿动态。遗憾的是,除少部分“双一流”高校外,大部分学校并不真正重视对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培育。很多高校教师使用着“旧教材”“旧教案”,既不告诉学生本学科的前沿是什么,也不给与学生就业方向上的指导,如此怎么可能培育出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怎么让学生热爱学习,更别说建立扎实的职业基本功了。如果一直守成,不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可能二十年后,依然是这些教授在教育这些学生的孩子,这将是十分可悲的一件事。基于此,希望在大学教授知识的大部分教师能够多一点点的服务精神,多把一些新知识和学科前沿告诉给学生,哪怕他们不进行科研,但他们在学校至少也见证了这个专业在这个时代的发展,而不是对专业的未来一无所知。

1.4 重适用,轻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但这门必修课在很多高校是以专题讲座或者发一本名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形式完成的。重适用的意思是指高校在形式上好像都对学生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教学工作,但实际效果却不明显。一方面,教师指导却不对学生进行考评,传授的经验因为得不到实践训练而被快速遗忘;另一方面,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经常好高骛远,好像制定好较高的目标就算是完成了目标,但既不按自己规划的目标去学习努力,也不会对目标进行修正,职业生涯规划只是规划而没有执行。职业生涯规划在没有考核,没有监督的情况下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几乎所有高校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2 企业管理视角下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

2.1 以品牌观培养大学生敬业精神

好的企业以品牌赢得客户,因为品牌和服务保障,客户会蜂拥而至,企业的产品也就不愁销路。而一个人在社会最好的品牌就是他的敬业精神,对自己负责,对工作负责,对他人负责的人,只要坚持,就不可能被社会埋没。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就是让学生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让学生知道敬业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更快速地升职加薪,更高效地服务社会。敬业是为了维护好自己的品牌,维护好自己的口碑,这种服务意识和精益求精的态度短时间可能难以带来回报,但长时间看,必然提高其人脉、技能水平以及薪资水平。企业不会放弃一个技术水平高,服务意识到位,还能帮企业树立品牌的员工,这样的员工即使离开企业也会迅速被猎头挖掘,获得更高的薪资。品牌信心高于一切,所有的学生都应对自己这个人的品牌有信心,否则,别人为什么要选你呢?

2.2 以知行观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

大学教育的考核方式过于偏向笔试,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大部分学生都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结合知行观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学生知行合一,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有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比如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就应该经常练习编程、电路图设计和绘制等基本技能;人文学院的学生就应该多写一些文章,针砭时弊;医学院的学生就应该多做一些实验,掌握药理知识。知行观要求大学生学了就会用,学了就去实践。并且,很多实践需要的材料和费用并不高,需要的往往更多的是钻研精神以及时间,如果这些时间都不愿意付出,那又怎么算得上上过一个有意义的大学呢?也只有愿意且主动做到知行合一的学生,才算得上经历了一个有意义的大学,才有可能具备让人钦佩的敬业精神。总之,知行合一,方得始终。

2.3 以服务观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

很多人以为创新很难,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丰富的实践技巧。但事实上,创新是怎么来的?创新是用过去的技术,专门针对客户需求解决问题而得来的,创新中使用的技术几乎没有一项是不成熟的,也几乎没有一项是难于登天的,创新是以服务意识根据客户需求一步一步做出来的。以服务观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对企业而言,创新不是要求你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造物,而是要求你可以运用自己所学根据客户需求更好更快更廉价地提供服务。事实上,几乎所有创新都是根据人们的需求一点一滴地设计积累而来,比如说学生能够根据飞思卡尔智能车比赛的要求设计智能车,比如说能够根据数学建模提供的资料进行数学建模,这些对于行业内的人来说也许是“小儿科”,但对于学生,对于真正的客户而言,做出来了那就是创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创新应自服务始。

2.4 以求是观设立职业生涯规划

几乎所有高校都有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几乎所有学生都或多或少进行欧职业生涯规划,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在于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脱离得太远。以求是观要求学生设立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学生在规划时实事求是,职业生涯规划是给学生自己用的,而不是攀比用的,设计过高的目标,固然勇气可嘉,但不考虑可行性,也就是废纸一张。求是观要求学生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也是工匠精神中十分重要的一项要求,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去调整学习方案和职业规划实施路径,职业规划的实施过程远比规划的目标本身更加重要。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考核,自我纠正才能真正进入职业规划实施的轨道,才算得上真正进入了职业预备状态,脚踏实地,方能走向目标。

猜你喜欢
敬业精神精益求精工匠
创新务实谋发展 精益求精铸辉煌
敬业精神
90后大工匠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光影视界
意识
工匠赞
推陈出新 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