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风险下地铁运营安检管理浅析
——以疫情防控为例

2020-02-28 16:59张仙鹤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23期
关键词:乘客防疫防控

◎张仙鹤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地铁作为重要的公共交通场所,日均客流强度越来越大,安检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在当前新冠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如何破解安检工作应对突发重大风险难题,确保乘客安全,加快提升地铁风险管控和公共安全治理能力,不仅是地铁运营单位的职责所在,更是各地铁公司实现健康、稳健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此,本人作为一名地铁安检工作从业人员,尝试以当前疫情防控为切入点,对在重大风险背景下安检管理的系列方式措施进行总结,希望能为国内地铁安检工作提出有益参考。

一、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当前地铁安检工作面临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一是由于新冠肺炎病毒突如其来,又来势汹汹,广大安检队伍从管理者到安检员都缺乏心理准备,另安检单位人手比较紧张,特别是疫情期间部分安检人员被滞留在外,现有安检人员衔接难以适应安检高强度要求。导致相关人员“恐毒”与“恐岗”并存思想波动较大,“心理恐谎+情绪低落”工作状态欠佳;二是安检人员每天需面对成千上万乘客,岗位风险性急剧增加,部分安检人员以自身安全为由辞去工作,人员流动性更为明显,一方面难以保持安检人员管理经验积累的连续性,另一方面间接提高了人员再培训、再教育的管理成本,队伍管理难度持续增加;三是安全与服务质量矛盾并行,部分乘客对安检工作配合度不高,导致安检工作难以顺畅开展。同时安检的通行效率与客运强度存在“梯度差”,客流拥挤风险进一步加大。

二、原因分析

上述困难产生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先地铁安检工作作为一项新工作、新任务,目前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已有的管理经验不足,良性长效的管理模式也尚未成型;其次,国内大多数地铁运营单位目前安检工作属委外性质,委外单位管理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地铁安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最后,部分乘客接受地铁安检需要一个过程,自愿安检、自觉安检尚需时间。

三、具体措施

国内地铁安检工作呈现出安检人员组成结构复杂、安检员流动性大、系统化培训难度大、安检业务日趋繁杂的特点,必须从思想认识、人员管理、外部力量、制度体系等多方面着手,才能更好地形成经验模式、提升管理质量、推动安检工作做优做强。

(一)抓根本筑牢根基

一是深化思想认识,全力压实责任。思想上高度重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了确保各项防疫工作落实到位,安检监管部门及时成立防疫指导小组,确保每一条指令,每一个工作要求,都有条不紊地下发传达。由于疫情形势急迫,防控措施不断升级,配套的工作通知、操作指引也不断优化,安检监管部门安排专人对相关防疫资料进行整理汇编,统一印发到每一个安检点,并将最新最全的防疫工作指引分发到每一名一线员工手中。同时,加大培训力度,确保部门所有督导员和安检员都及时学习掌握工作要求。

二是聚焦管理抓手,提升管理效能。以安检监管工作作为基础,落实好对设备与人员的精细化监督管理;以合同支付作为对委外安检单位管理的重要抓手,管理好委外单位的履约情况;以安检监管班组管理作为重要依托,全面细致开展好各线路安检工作的检查。

为提高监管部门员工和安检人员业务技能,监管部门管理人员与安检单位员工代表深入探讨学习并开发包含辩图识图技能、个人防护、服务技巧、设备运用、工作标准、应急处置、和廉洁从业等方面的18 个培训课程。新入职安检员都能利用培训课件快速掌握安检和防疫业务技能,确保员工可以在有限的培训周期内掌握安检知识技能,成为综合素质过硬的安检从业人员。

三是注重建章立制,努力夯实管理根基。建章立制,提升管理水平,发布专门性管理条例《关于加强安检工作现场管理的规定》、《监管人员工作手册》、《安检员工作手册》、《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专项要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防疫物资使用和要求》,通过健全《班组运作手册》、《委外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工作人员服务标准》、《应急信息管理办法》和《危险品处置管理办法》等38项标准和制度完善现场安检组织,强化管理水平。积极协助修订《乘客运输安全检查管理细则》,发布《安检十六字工作标准》,加强现场工作执行标准化作业。

(二)抓关键提升质量

一是灵活配置人手物资,集中破解难题。精简人手,备足物资,科学应对疫情。由于疫情期间,出行乘客大幅度减少,且防疫物资紧缺,为更好地兼顾安检工作和人员防护工作,结合实际优化安检岗位,采取减少安检人员配置、安检点优化等,通过合并安检点、优化安检布局等一系列措施。岗位的优化,人手的精减不仅降低了岗位的风险更节约了防疫物资的消耗。

二是持续关注员工动态,及时做好安抚疏导。面对疫情,部分员工有过焦虑、压力,甚至恐慌。对此,监管部门全体管理人员和安检单位管理人员取消所有休假始终坚守在一线,加强现场慰问安抚、开发交流平台等形式及时思想疏导,针对性协调EAP 资源介入,让员工平复思想波动,继续坚守岗位。通过大力宣扬优秀事迹,以榜样力量带动员工。疫情期间,监管部门始终要把员工的自我防护作为工作的重心。防疫物资作为国家的战略物资,科学调配与使用尤为重要。监管部门及时组织各安检班组专人进行物资管理,确保每天安检点使用的口罩、手套、消毒液、护目镜等发放、使用到位。科学防疫让员工更加放心。

三是强化培训教育,不断提升一线员工能力素质。疫情期间,为迅速加强现场安检人员对防疫预案、测温设备操作的熟练程度,提高人员对防疫工作出现问题(包括乘客事务、设备故障等)的应急处理水平,特成立现场培训指导组,由各安检管理人员与班长组成,组织相关培训,为防疫工作发挥应有的效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随着复工复产热潮的掀起,客流量不断攀升,安检工作也逐步恢复常态化,安检人员招聘工作迫在眉睫,通过指导安检单位多渠道开展招聘工作,不断巩固防疫成果。在人员招聘环节做好把关的同时,新员工的培训上岗作为安检单位的首要任务,从培训、上岗到岗中的表现跟踪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做到合格一个上岗一个。

(三)抓全面增强效率

一是形成联动合力,构建巩固安检“防火墙”。积极联系街道、公安力量,主动参与多方联动。疫情期间,由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带队,对辖区内派出所以及各街道进行走访,取得公安干警和属地街道的支持,及时上报共享各类防疫防控信息,与属地派出所以及街道共同协商沟通落实防疫工作,保障疫情期间的防控工作平稳有序开展。疫情联防联控期间,部门多次与街道、派出所召开各类疫情监控视频电话会议,实现了对疫情期间安检点的动态管理,确保了防控信息及时更新、及时掌握、及时上报,安检方的防疫工作也得到了街道方与公安的高度认可。

二是实施全覆盖“无死角”检查,确保安检严丝合缝。为督促安检单位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进一步强化安检单位对安检基地的防控管理,部门积极探索实施“一对一”监督管理机制,组织相关负责人对责任区域内的基地,每周开展两次疫情防控工作专项检查,对防疫物资、人员防疫、卫生环境、文件宣传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防疫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督促安检单位不折不扣落实防疫工作要求。此外,为加大对安检点的消毒清洁工作,组织安检单位对各类防疫设备(护目镜、额式体温计、安检机整套设备)制定细化的消毒清洁工作指引,严格规范消毒频率,确保公共区域卫生安全,最大程度防止疫情传播风险,保障员工及乘客的身体健康。

三是加强科技手段运用,提高安检效率效果。为减少安检人员与乘客的直接接触,提高乘客的通行速度和测温效率,发挥智能测温设备重要作用,部门积极对接智能红外测温设备进场安装调试工作。第一批红外测温设备,首先在相关重点车站进行安装与调试,随后逐步在整个线网进行铺开使用。实现安检点的快速测温工作。

四是防疫防控抓落实,安检本职必到位。在防疫保障工作中,安检的本质工作也加强,组织各项演练包括暴力袭击、大客流、消防火灾、水灾防范、安检机故障等,全力保障地铁安全运营。

除了全力做好“安全”与“服务”领域的工作,监管人员、安检员积极参与车站志愿服务工作,有力地补充了车站运营人员缺口。

四、延伸思考

技术或专业防控欠缺。新冠肺炎病毒是“飞来之祸”,目前人们对它知之甚少,传播速度又极快,在地铁这种相对密闭和大客流场所,一旦防控失误,发生大面积人传人现象,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目前仅停留在传统防控、常规防控和“人防”上是远远不够的。非常时期应对非常疫情,应采取非常手段,包括引进或临时聘请具有专业医务知识的专家或志愿者,以加强安检工作的专业指导和防控。同时,加强疫情防控风险测评与管理,建立健全与之相匹配的预防机制和制度。适时开展新冠疫情知识培训,建立疫情信息报告制度,提高全员防控意识和快速应对能力。“将重大风险下防控经验传承化”,丘吉尔说:“千万不要浪费了一场危机”,因为每次危机后都有“机”。陈春花说:成功的企业、优秀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自我生长。

安全无小事。安检管理责任重大,使命在肩,唯有立足实际、研究探索、完善优化,才能总结出一套更加符合地铁实际、更加行之有效的安检管理体系,才能为地铁运营从容应对突发风险、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乘客防疫防控
“豪华防疫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嫦娥五号带回的“乘客”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防疫、复工当“三员”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