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大气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和技术规范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0-02-28 16:59彭晓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23期
关键词:监测技术分析方法名录

◎彭晓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能源资源消耗持续增加,大气污染防治压力继续加大。

一、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气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包括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环境监测规范和大气环境管理规范,是为监测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现场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做的统一规定,是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支撑。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现代化技术手段层出不穷,现有大气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及技术规范逐渐不能完全满足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大气环境管理的需求,以及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需要,存在很多的问题。

1.大气环境监测指标存在一定缺口。随着行业排放标准的不断完善,对行业特征污染因子的监测要求不断提高,现有的分析手段往往不能满足要求,污染源监测仍然以常规因子为主,基本不涉及特征因子。随着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诞生了许多的新兴行业,对此类行业的监测采用常规因子的监测不能反映废气排放的实际状况。对于一些可能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新兴行业制定了相对应的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但是对于这类标准中的各项指标还存在着一些监测盲点。国内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等涵盖面仍不够广,斯德哥尔摩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大部分污染物,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应的配套检测方法。微量有机、无机污染物是环境中对人体健康影响和危害最大的一类污染物,但是,目前监测技术尚不配套和完整,监测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有限、缺乏相应的监测经验。

2.监测技术规范可操作性不够。随着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监测领域的不断拓展、监测形式的不断变化,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分析方法体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我国大气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存在发布时间较早,对行业的要求缺乏系统性,采样过程繁琐,可操作性不强,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不健全等问题。

3.监测分析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目前,很多大气监测分析方法的技术手段还停留在20 世纪80 年代的水平,另外许多自动化程度、选择性和特异性强的前处理和检测技术的标准分析方法还没有建立,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先进仪器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另外各种仪器之间的联用技术发展迅猛,急需开展仪器联用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中的应用。

4.常规监测覆盖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拓宽。环境空气监测主要监测项目仍为延续多年的常规监测项目,目前环境空气监测主要 监 测 项 目 为SO2、NOx、TSP、PM10、O3、PM2.5 和气象参数。而用于霾污染、臭氧光化学污染特征及生成机制、空气污染的人体健康和生态效应的跟踪评估和控制研究等的监测项目均未有效开展。另外,传统排放标准多是以浓度为控制指标。随着行业排放标准和控制污染物种类增多,单一的浓度控制形式已不能满足控制要求。这就要求排放标准覆盖内容应拓宽到各个方面,从而达到更好的污染物控制效果。

5. 已有的监测分析方法缺乏系统性。我国现有的空气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与现有的标准分析方法缺乏配套性和系统性,使得已颁布的标准缺乏严肃性。另外,大气污染物的采样和分析方法缺乏系统性,不同类型的污染物采用不同的采样和分析方法,给现场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带来很大麻烦,不利于监测项目的开展和标准的执行。

6. 应急监测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紧缺。应急污染事故大多具有不可预见性,要求快速准确地出具监测结果。我国环境污染事故高发,但相应的环境应急监测能力欠缺,无论是监测技术的支撑系统,还是监测技术本身,都存在诸多问题。我国环境监测的实验室方法标准系统较为完备,但不适用于环境应急监测。首先,针对实验室的方法更注重结果的准确性,较少考虑方法的快捷程度;其次,这些标准方法通常针对常规污染物,而环境污染事故中的污染物种类复杂多样,很多事故污染物连实验室方法都未曾建立。目前使用的各种现场监测方法大多未标准化,各种仪器厂家所采用的方法之间差异大,监测过程无法律效力,严重制约数据的可信度。

二、体系建设及发展对策建议

1. 进一步完善配套的标准分析方法体系。进一步完善配套的标准分析方法,制定国家层面的环境监测规范。继续推进标准分析方法的制定,争取将标准分析方法系列化,形成针对环境空气和固定源废气监测等若干个系列的标准分析方法,使其与先进国家分析方法具有可比性。

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要有前瞻性。在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时,应有超前意识,对新污染源应从严要求,同时适用于新污染源的排放标准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在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时,应对标准的超前程度及其延续性有所考虑,如在标准中设置几年后的限值要求,使企业有充分时间来进行技术和资金的储备。

3.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监测技术和经验。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管理体系、操作流程、技术指标,跟踪国内外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及成果转化应用水平,全面提升环境空气和固定源废气的监测水平和监测能力,包括:监测项目、项目参数、方法检出限等。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跟踪国际先进技术,拓展监测因子的覆盖面。同时,对于特定工业区域的特征污染因子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4.加强高新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各种新技术在环境监测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积极鼓励研究开发新的、先进的监测分析技术,以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在线监测技术,对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实施动态的、同步跟踪性或监视性监测,及时掌握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实时情况和变化趋势,以确定污染的影响范围与程度,为管理部门进行决策提供技术依据和保障;发展简易快速的应急监测技术,加强和完善突发性污染监测能力。

5.进一步完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用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控制技术和经济条件,对排入环境有害物质和产生危害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大气污染源进行控制的标准,它直接影响到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目标的实现。科学合理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有助于全面系统地控制大气污染源,从而提高大气环境保护工作效力,改善整体大气环境质量。

6.建立我国大气污染物的优先控制名录。环境中有毒污染物为数众多,不可能对每一种污染物都制定标准,只能筛选出在环境中出现几率高、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平衡危害大,并具潜在环境威胁的污染物作为控制对象,即优先控制名录。该名录随着经济、技术水平发展应动态修订。大气污染物优先控制名录是大气污染物控制的基础。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应根据优先名录进行修订,对优先名录污染物按毒性进行分类分级,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标准。行业排放标准应对属于优先控制名录的污染物规定相应的控制要求。

猜你喜欢
监测技术分析方法名录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基于EMD的MEMS陀螺仪随机漂移分析方法
太极拳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关键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
一种角接触球轴承静特性分析方法
陶行知教育名录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同贺名录
UPS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及应用
水资源监测技术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