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隧道火灾风险识别及安全保障技术

2020-02-28 16:59刘泽杭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23期
关键词:火灾事故火灾隧道

◎刘泽杭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隧道不断朝着规模化、网络化、深层化的方向发展,并且有越来越多具有高坡度、大埋深、长距离、小洞距等复杂结构的隧道建设完成。这些隧道由于具有比较密集的车流量,构造相对比较复杂,火灾发生及其发展特性、火灾通风排烟与控制等方面与普通隧道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火灾风险识别与安全保障方面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一、隧道火灾的特点

隧道由于自身内部环境相对来说较为封闭、消防设施配置受到制约,在火灾发生以后,非常容易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具体来说,隧道火灾具有下列几点特点:

1.烟雾排除存在较大困难。在隧道中,发生火灾的时候,由于空气不足,造成可燃物的不完全燃烧程度较高,高温烟气中会存在浓度较高的毒性气体,而且其通过自然排烟存在较大困难,对人员有着极大的危害;同时,大量烟气会降低隧道之中的能见度,对人员的安全疏散也增加了难度。

2.人员不易疏散。由于隧道内疏散横通道布置上存在较大的间距,在发生火灾后能见度比较低,救援面较为狭窄,再加上火灾的蔓延方向、规模类型等不确定,假设有隧道事故发生,车辆前后堵塞,会激发逃生人员的紧张情绪,对整个路段的通行能力与安全性构成影响。

3.扑救难度较大。在隧道内,如果有火情发生,会致使交通瘫痪问题发生,客车、货车甚至是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车辆得不到快速的疏散,假设初期未有效扑救火情,火势蔓延,在短时间内形成高温浓烟的环境,再加上进攻距离比较长、供水难度大以及人流对冲的影响,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火灾扑救的难度。

二、隧道火灾风险识别

1.火灾风险评价。在整个隧道火灾风险管理工作中,火灾风险评价是其基础性的存在。针对隧道火灾开展风险评价,首先需要对隧道火灾安全等级进行确定,之后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评价隧道内车辆限速情况、救援物资配置情况、风机的布置情况等,从而使火灾事故得以有效控制。通常来说,火灾成灾时间短、人员疏散救援难度大、能见度低、火势蔓延快速、有毒气体不易排出等是隧道内火灾事故的特点。隧道内的车流量与车型的比例、隧道内部的设计、相关管理部门对于车辆信息与危险物品的监控、隧道火灾事故预防性宣传工作等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火灾的发生,并可能会影响到事故产生的后果。

2.火灾监控与报警。假如隧道内发生了火灾事故,且没有对火情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所以,对火灾发生的位置进行快速确定,对高温烟气的扩散情况进行切实掌握,这对于有效地控制与救援火情是十分重要的。

隧道内部的环境因为比较特殊、相对较为复杂,所以,其对于火灾探测传感器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现阶段,在隧道内比较常用的火灾探测器有双波长火焰探测器、分布式光纤感温探测器。尽管目前我国在隧道火灾探测仪器精度的提升以及其使用功能方面的研究有着良好的进展,但是,上述技术在潮湿环境中易受腐蚀、在高风速环境中容易出现误报、在遮挡下容易失效等。并且,实际上,在隧道火灾中,分布式光纤火灾探测器存在较为严重的漏报问题,双波长火灾探测器存在着较高的误报率。所以,对隧道火灾报警系统进行优化与完善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隧道监控报警系统逐渐向着网络化、智能化与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第一,网络化,主要是对统一开放的通信协议进行采用,跟隧道机电监控系统与城市消防信息系统联系在一起;第二,智能化,通过对环境参数进行主动采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计算处理,从而使火灾探测的准确性得以切实提高,防止出现漏报、误报的问题;第三,多样化,与多种技术相结合,使探测的准确性与设备自身运行的安全性得以确保。

三、安全保障

1. 对隧道消防设计的标准进行优化与完善。实际工作中,应该按照隧道不同的风险隐患,对隧道设施建设的标准进行一定的提升,针对隧道自身的耐火性能进行提高,降低隧道内的火灾荷载。在隧道内,应该对人车专用安全疏散通道、防排烟设备、消防给水以及其他有助于疏散工作的设施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对交通监控、通风与照明控制、火灾报警、中央控制管理、消火栓与喷淋系统等必要的设施配置工作进行做好,并对技术防范力度进行加大。在设计隧道的时候,还需要对消防给水系统的优化工作进行重视,对于公路管理部门来说,应该做好灭火装置等相关设施的储备设置与储备工作。

2. 对车辆与人员的管理工作进行做好。为了能够使隧道运营的安全性得以保障,对车辆与驾驶人员的管理工作进行做好是十分必要的。在隧道的入口处,应该对各种限行规定及注意事项进行标注,对车辆行驶速度进行控制,并将禁止停车、警示标识、保持车距等安全警示措施进行有效落实。特别是需要对装载危险化学品的车辆管控工作进行加强,对需经过隧道的此类车辆信息进行及时地掌握,通过对车辆通过时间进行确定、安排引导车开道等措施,使车辆数量、车辆行驶速度得以有效控制,尽可能地使火灾事故发生几率得以降低。

3.对隧道管理主体责任进行落实。建立隧道应急管理平台,对各类管理信息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并对安全警示标志标记进行优化,引导司乘通过人、车行横洞进行有序撤离,对全天候的监控管理进行实行,使安全管控水平得以切实提高。同时,还需要对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体系进行建立健全,对相关的安全责任进行层层落实。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高速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进行强化,对资源整合及信息共享进行积极地推动,加快突发事件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及调查评估等的机制建设。

4.对隧道自防自救能力进行提高。为了能够切实降低火灾影响,在处置火灾期间,传统做法是先封洞,之后与火场实际情况相结合来进行处置。例如,在小车自燃等火势不大的情况下,会对隧道内现有的消防设施进行利用来进行灭火;在火势比较大的情况下,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引导司乘有序逃生,并进行灭火。传统做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此,需要对微型消防站的建设进行加强,分类组建微型消防站,对必要的人员和器材装备进行配备,对风险隐患巡查工作进行强化。同时,还需要注重对地方政府、公安、交通等部门的互联互通,对应急预案进行制定,明确突发事件的响应与处置程序,并对相应的应急值守、信息汇总、指挥协调等基本功能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定期组织灾害事故的处置、疏散逃生演练、应急救援演习等,使应急救援能力得以切实提高。

结语:总而言之,由于隧道自身所具有的内部环境封闭、消防设置配置受限等特点,在火灾事故发生的时候,救援工作的开展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应该对隧道火灾风险识别以及安全保障措施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与探讨,从而使隧道运营安全水平得以切实有效的提升。

猜你喜欢
火灾事故火灾隧道
一起亡人火灾事故原因的认定
对烟头引发火灾事故的调查
预见2019:隧道的微光
莫名的火灾事故
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引发的思考
神奇的泥巴山隧道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LED隧道照明节能改造探讨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