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播者与中国对外文化交流
——以李子柒视频为例

2020-03-02 04:09张艳霞
理论建设 2020年1期
关键词:传播者文化交流李子

张艳霞

(兰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730000)

李子柒作为一个中华传统美食博主,“其账号在国外被741 万人关注,远超BBC,并且订阅数量还在持续上涨。”[1]喜欢她的人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他们一致把李子柒誉为中国的“公主”,并在社交平台下用各种赞美之词夸赞李子柒的手艺,表示非常喜欢视频中传达的中国文化和精神,并直言不讳地指出这就是童话世界和伊甸园。与此同时,也有人质疑李子柒视频迎合一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实则是在展示中国的“落后”。一时间,针对李子柒视频作品能否代表中国农村生活等议题,引发舆论的热议。对此,光明日报刊文认为,“李子柒来自民间,她的作品记录的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但却恰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这正是能够与世界对话的重要价值。”[2]央视新闻评论道:“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李子柒的视频,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她是个奇迹,一颗平常心做出了国际文化传播的奇迹。”[3]在“网红热”现象的背后,我们也不禁开始冷思考,民间外交作为官方外交的一种有益补充,民间传播者能否承担起时代赋予的文化交流重任?为此,通过深度剖析民间传播者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优势,我们发现随着人们主体意识的增强,迫切需要更多的“李子柒”参与到对外文化交流进程中来。因此,我们应该借助民间传播者推动中华文化进一步走出去,这对丰富对外文化交流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间传播者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分析

冷战结束以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软实力”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追捧。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文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交流与传播有了更丰富的载体和渠道,对外文化交流开始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活跃期。民间传播者作为承担对外文化交流重要任务的中坚力量之一,具有其他主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义阐述

“对外文化交流是一个主权国家为达到一定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以文化软实力影响他国价值选择和国际行为趋向,最终采取有利于本国的态度、政策和行动的一种文化交流、沟通活动。”[4]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届领导人非常重视对外文化交流,毛泽东同志提出“文化先行、外交殿后”策略,主张把文化交流和经贸交流看作政治外交的两翼。邓小平同志强调文化要为政治、经济、军事服务,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重视文化领导权”。江泽民同志强调实行文化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提出“走出去”的文化发展战略,第一次把对外文化交流作为外交的部分内容写入党的十六大报告。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重点强调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5]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6]

所谓民间传播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民大众,即作为文化传播的主体之一。他们通过短视频、面对面交流、旅游、留学等各种方式,搭起同世界对话的桥梁,进而向其他国家的民众或社会团体宣扬和传播我国的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与官方相比,他们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民间传播者能够以自己的实践活动给中国文化的内涵赋予生动性和现代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新兴的传播手段焕发光彩;第二,民间传播者以和风细雨的形式讲中国精神、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以真实的情感打通各国民众共通的心灵,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国外受众的偏好,其影响力较为持久和深远;第三,民间传播具备成本低、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灵活性强等特点,为越来越多普通民众加入对外文化交流队伍提供机会,使人人都有可能成为中华文化和精神的布道者和宣传大使。

(二)民间传播者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优势

⒈自带亲民立场

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首先是从外交层面开始,大多数活动的开展主要以政府直接领导为主,如孔子学院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以及与各个国家共同举办的文化年、文化周、文化节等。近年来,“减少政府参与、淡化官方色彩,成为当今国际文化交流领域的总体趋势,也是为减少别国误解和疑虑而采取的普遍做法。”[7]民间传播者相对于政府来说,同样代表着一国当中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交流的期盼和要求。首先,“跨文化交流归纳为三个不同的层次:跨文化人际交流、跨文化组织交流和跨国家的文化交流。”[4]其中,民间传播者与国外受众之间的交流就是跨文化人际交流,相互进行文化交往的人虽然来自不同种族、民族、国家,但在全球文化交流的网络中,对彼此的定位是互相平等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其次,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归根到底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里的“人”指的是身处世俗社会中,并没有脱离这个物质世界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当中的人。其浸染形成的文化简称世俗文化,这种世俗文化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生活习惯、饮食文化的整合,大体上在各国民众之间具有某种相通性或相似性。因而,通过这种自带亲民立场的世俗文化交流,不仅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扩大对话范围和增强交流深度,而且能够影响其他国家民众的心理,加深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增强民众之间更多的良性互动。

⒉促进民心相通相融

在对外文化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举办大型国际文化体育活动,如世博会、奥运会、亚洲文明大会,还是邀请外国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参观访问,以及召开国际学术会议流、出国留学等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主体大多数集中在精英群体之间。这种形式的对话虽然有助于增强外国精英人士对中国的了解,有利于赢得他们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解和支持,但也面临人数占比少、交流形式单一、覆盖面窄等问题。亚力克·罗斯曾说:“21 世纪的外交已远远超出政府与政府之间的活动,而应成为政府与人民、人民与政府之间的活动,最终演变为人民与人民并与政府间的交流的这种模式。”[8]民心相通是促进文化交流的有效形式,能够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潜能,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文化参与积极性。总之,对外文化交流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打好政府、社会组织、民间传播者的组合拳,其中还要深刻认识到中国文化是活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伟大文化;因而要多多发挥民间传播者的力量,更好地将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传播出去,让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在文化交流互鉴、民心相通的良好氛围里尊重、理解生活着的中国文化。

⒊为中国文化传播打开新的空间

“美国《新闻周刊》根据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网民投票,评选出进入21 世纪以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2 大文化国家以及这12 个国家文化的20大形象符号,其中代表中华文化的20个文化符号中,有19 个属于传统文化。”[9]在这些传统文化中,我国主要集中推广京剧、昆曲、武术、书法、绘画、汉语教育等高雅文化走向全世界,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大国。

纵观延绵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主要以农耕文明作为最深厚的积淀。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李子柒通过视频以缓慢悠长的生活方式展现农村传统田园生活的场景,展示农耕生活美好的一面,不仅能让受众感受到她对生活、家乡和本国文化的热爱,而且因为她与受众在思维习惯、行为方式方面相差不大,所以受众对此接受度较高。另外,对于海外市场而言,大同小异的工业文化充斥其中,人们难以找到新意和吸引点,再加上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之一,在这一重压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通的,空气干净、生存环境良好成为人类向往的生活。李子柒以传统美食为吸引点,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以诗意、努力的中式生活之美积极传播中国文化,恰好符合很多人的审美需求,这也是全世界都能够理解和欣赏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李子柒视频传播的内容特色分析

作为90 后的美食博主,李子柒因拍摄乡村古风生活、传统美食、传统文化、传统工艺品等内容走红,并在国外拥有众多粉丝,成为当前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活跃分子。因此,系统阐述李子柒视频传播的内容,对民间传播者有一个全面而直观的了解,也是为进一步研究如何借助民间传播者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提供理论基础。

(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艺

中华文明是世界五大原生性的第一代文明中唯一一个没有中断,至今仍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文明,其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和工艺在历史的长河中异彩纷呈、历久弥新。但随着工业文化的发展,各种工厂制造产品(如批量化的服装、快餐饮食、速溶饮品等)充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享受工业文化带来快节奏生活便利的同时,传统美食文化、工艺的精妙绝伦似乎被大多数人所忽略。孙隆基教授曾将“吃、口腔化为突出特征的身体化生存视为中国文化最重要、最坚固的深层结构之一”[10]。也就是说,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性的一个重要分支,其重要性在任何时代都不容忽视。李子柒因拍摄传统美食而走红,特别是配上中华传统的时令节气、节日及风俗而制作的手工艺和美食,使越来越多的人在焦虑不安的快节奏生活里开始找寻“模糊的记忆”。与此同时,用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一箪食一瓢饮的鲜活生动场面满足了国外人士对东方文化的所有美好想象,再现了中华优秀传统饮食文化的异彩纷呈和中国人民的智慧,向全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如:春暖花开时,她制作了桃花蜜、桃花茶、樱花茶;秋天结累累硕果时,她制作了黄桃罐头、玉米饼、秋梨膏等;冬天一支寒梅傲立漫天飞雪中时,她又制作了有益气养胃的梅花当归鸽子汤、腊味合蒸、铜锅涮肉等。

另外,李子柒十分重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其中关于非遗传承的有蜀绣、传统古法造纸、传统手工酿造酱油、养蚕缫丝、东源木活字印刷、千层底布鞋、口红纸、胭脂膏等;特别是在制作筷子礼盒中,明确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希望通过她的作品让更多年轻人拥有中国文化自信。在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励越来越多人民群众以自身行动保护日渐消失的东方非遗同时,我们也可以从李子柒视频留言区发出的赞叹评论中看到,评论者既有美国人、俄罗斯人、欧洲人、日本人,也有越南人、意大利人、伊拉克人、新加坡人等,可以说受众覆盖全世界范围内的绝大多数区域。可见,李子柒视频传播的内容不仅能够倡导更多人参与到保护非遗活动中来,也能够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艺在国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增强越来越多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喜爱,从而吸引他们来华旅游、学习,进而了解到真实、客观而全面的中国。

(二)彰显中国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大到国家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小到个人层面不甘现状的努力,皆因为骨子里流淌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血液。李子柒制作的视频主要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线,结合东方非遗文化和农村衣食住行展开。与其他普通美食博主不同的是,她每一个视频中的时间跨度非常大,拍摄过程漫长,非常耐心地做好视频的每一帧。比如为了让城里孩子知道水稻是怎么来的,便拍摄水稻的传统种植和生长的全过程,从育秧、打田、插秧、生长、抽穗、扬花、灌浆到成熟、收获,使其更接近本质,也让更多人通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哲理。

与此同时,李子柒被喻为大厨、艺术家、园艺家,离不开她自身具有的勤奋、坚忍不拔的品性。可谓细微之处见真章,她把所有的美好倾注于热爱当中。一方面,她不顾路途遥远,到甘肃找当地的老师傅学习兰州拉面的做法,历时两个月成功拉出标准的“二细”面条。她为了让我们年轻一代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让更多人知晓印刷术的由来,不仅用较长的知识篇幅介绍印刷术的前世今生,更用三个月的时间学习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术,最后拍出木活字的视频。另一方面,她的初心从未因为现实的艰难而发生改变。如李子柒在刚开始拍摄视频时,一个人既要拍摄又要操作过程,短短几分钟的视频,一个人要忙五六天,如在制作桂花酒视频中,几十秒整整拍了八个多小时,一年拍摄了20 881 条视频素材。尽管每一个视频背后的过程很艰难,但她依旧没有放弃她所热爱的事业和让越来越多人喜爱中国美食的梦想。即使是在后来名利双收的情况下,她也依旧没让梦想变质,而是兢兢业业拍摄好每一条视频,以不断学习、踏实本分的态度做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如自己看各种纪录片琢磨蜀绣,以谦虚的学习态度请教蜀绣大师学习知识和针法,参加亚洲文明交流大会,研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笔墨纸砚等。

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个故步自封、夜郎自大的民族。李子柒在拍摄中华传统美食之余,积极学习国外美食文化,以期做到不同文化相互借鉴、学习,如拍摄国外普及但国内不盛行的面包窑,不同文化发源的啤酒文化,不仅开阔了我们的知识和眼界,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她还总是挖空心思去创造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美,如动手能力极强的她旧物利用,做出遮阳挡雨的沙发床秋千,在蓄水池上架小木桥,自己凿榫敲钉接水管,在采摘食材前用棕树叶子编花篮,造典雅质感的洗手台等。从李子柒众多亲历亲为的持续劳动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东方女性专注、沉稳、热爱生活等美好的一面,也可以看到中国人身上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以及中华民族利用现有自然资源自给自足的伟大创造和坚忍不拔精神。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塑造亲和美好的国家形象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道作为中华传统美德中重要而又基本的美德,具有拉紧中华儿女以家为基础的情感纽带,激励中国人奋发向上、不断拼搏的重要作用。也正是这种害怕“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孝道精神促使当时有着不错收入的李子柒毅然决然回乡照顾婆婆,这一点李子柒在接受《人民日报》独家采访时也曾强调过,“她视婆婆为自己的命和底线,不论是2012年放弃工作回到老家,还是后来拍摄古风美食视频,皆是为给婆婆和自己一个安稳的生活。”[11]同样,在李子柒视频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她在父亲节为父亲做最爱吃的土豆丝,给奶奶做南瓜、做衣服、做床被子,怀念爷爷时做爷爷曾经做的乞巧果子、炸荷花等。她除了聚焦文化圈层的一餐一物外,却不局限于简单的美食,更多体现的是这种被寄予情感的饮食后面触动人们心灵的感情,从而与越来越多的人产生共情,间接引导他们珍视亲情、孝心和天伦之乐。另外,在日常生活里体现出的人文韵味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比如偶尔与奶奶之间简单的眼神对视和方言对话中体现出的温情,过年时给邻里送祝福体现出的和睦,钓鱼虾时把小鱼虾放生体现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传统品质,更是以“无声胜有声”的形式跨越地域、超越语言,打动西方国家乃至整个外部世界,让他们看到一个美好、亲和的中国形象。

(四)打造世外桃源,满足内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高楼大厦屹立于城市的每个角落,霓虹灯的光亮使城市白昼与黑夜的界限模糊,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城市风景大同小异,生活方式逐渐趋同。在这一派“欣欣向荣”景象的背后,一股“逆城市化”“怀旧复古风”兴起,为人们营造出“世外桃源”般的梦境。

文化内涵极其庞杂,“除了艺术和文字外,还包括生活方式、人权、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12]其中就生活方式来说,与我国工业化起步晚相比,西方人已经见证了超过300多年的工业革命变迁,工业文化早已成为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他们对于中国物质现代化的成就,如5G、高铁、发达的城市、科技发展等,多数人是赞赏和惊叹,但也有少数人对中国发展道路存在疑虑和担心。然而李子柒的视频,以一种超越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诠释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这种前现代化、去工业化的生活方式迎合了人们对舒缓压力、释放情绪的需求,为人们挣脱当下的焦虑生活提供了遐想,让现代都市人找到一种心灵的归属感,这也是李子柒视频在国外受到欢迎和喜爱的重要原因。正因为她生活的世界,她的生活方式与他人相距甚远,是人们内心渴望并期待的生活,她诠释的文化故事才动人,才能让他人理解并认可。因而,民间传播者的某些返璞归真的日常生活,正是我国当前对外文化交流的最好宣传片。

三、民间传播者促进对外文化交流的思考和建议

如何借助民间传播者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塑造东方大国形象,提升中华对外文化的吸引力和传播力,是当前时期对外文化交流领域的重要任务。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就必须结合当今时代发展潮流,淡化官方色彩,认识到人才资源是对外文化交流的第一资源,培养一批发展对外文化交流的民间传播队伍,借助现代传媒创新传播手段和技术,全方位展示对外文化的内容。以下将从四个方面论述如何借助民间传播者促进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

(一)培养大批对外文化交流的专业民间传播队伍

自李子柒之后,很多人也开始在自媒体平台发布有关传统工艺品的制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方面的内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然而就其中单独的个体来说,他们既没有国际文化交流的专业知识,也缺乏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绝大多数民间传播者主要以单向交流的方式进行传播,这种方式在短期内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在长期文化交流中作用有限。尤其是随着对外文化交流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以及民间传播自身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一批负责对外文化交流的民间传播队伍走出国门,进行跨语言、跨国界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活动。

在文化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下,文化交流的行为主体日益向普通民众倾斜。因此,为做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培养出专业民间传播队伍,应注重做好四个方面重点工作。第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民间传播者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秉持“以人为本”“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方针,切实把培养专业的民间传播队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好。第二,在培养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专业民间传播队伍时,要坚持“兼容并济”“突出重点”的原则。我国传统的文化和工艺种类繁多,基本上覆盖社会中的各领域和各层面。另外,不乏众多大家对现代文化的独到见解和创新,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的年龄往往差距较大,既有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也有十年如一日锻造传统经典的中老人。因而我们在培养传播队伍时应摒弃一维观念,而是既吸收民间的中老年艺术家参与到对外文化交流进程中来,充分发挥引领、导向作用,又不忘鼓励更多的有活力的青年人加入民间传播大队伍。与此同时,牢记“术业有专攻”理念,在发挥人才的专业化时,也要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为民间传播队伍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第三,在注重扩大队伍数量的同时,打造高质量人才;在坚持兼容并济的同时,突出对中青年的培养。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3]第四,建构一套有利于民间文化传播队伍发展、壮大的工作机制,包括有目标、有重点地培养,有平台、有方法地推广,有能力、有思维地与他国民众交流,支持他们挖掘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精品价值,从而通过展现多维的中国来构筑国际社会中我国的正面形象。

(二)对外文化交流内容要全面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画卷里,既有过万朝来贺的盛世光景,也有中国共产党为救亡图存而不屈不挠的斗争史。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以独立的姿态重新立足于国际舞台,鼓舞了中国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不断奋斗。其中也创造了与传统文化相迥异的现代文化,这种文化更能反映当前中国社会生活与传统中国明显的变化。而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内容主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如介绍中国的戏曲、功夫、儒学经典、中医等,介绍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创造的文化内容和成就尚不够充分,这样不利于进一步展示中国文化的现代内涵。

为此,从民间传播者的角度来看,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时,要丰富对外文化交流的内容,突出中华文化的全面性。首先,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坚定文化自信,结合现实生活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彰显中华民族文化与时代风貌和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要很清醒地认识到以往对外文化交流内容中的有些高雅文化如戏剧、武术等,在当今国内人群中都不占据主导地位,我们怎么有足够的说服力去引导国外人士来学习,况且这种文化与大部分人的现实生活相脱节,达不到共情、共鸣之处。因而,应挖掘传统文化中接地气的文化信息,让中国文化生动化、生活化,从而增强中国文化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如在李子柒视频里与奶奶的日常简单互动,传递出的中国孝文化信息,让国外人士对中国的伦理价值中的孝悌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其次,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任务和要求,每个时代也都有不同的文化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虽是不同时代的创造物,但都应该属于当前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而不应该用割裂的方式来看待双方。另外,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延展面更大,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和革命精神的有机结合,更能体现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奋斗精神。如果想要国外人士了解真正的中国,就必然要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要了解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取得的伟大成就,如民谣、文学艺术、教育等方面的成就,从而增进国外民众对中国崛起发展道路的了解,减少国外民众因信息不对称而对中国的误读、误解甚至偏见。最后,文化交流、传播竞争说到底是以受众作为竞争对象的市场博弈行为。因而,讲好中国故事,要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传统,因地制宜地结合受众自身的偏好、审美旨趣和要求,生产出他们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才会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目标受众超越文化的差异,实现与目标受众的相互沟通和理解,使宣传内容得到目标受众的接受和认可,才能达到宣传目的。”[14]

(三)借助科学技术手段创新对外文化传播方式

对外文化交流离不开传播方式,需要借助媒介手段和工具才能进行互动。过去人们之间的文化交往受交通和通信手段有限的影响,对外文化交流受众局限于周边国家或地区。与此同时,文化交流的内容也受到限制,如以往对外文化交流传播需借助报纸、广播、电视、收音机等传统媒介,国家成为他国文化信息向本国传输的“把关人”,即政府会在衡量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对他国的文化信息进行过滤和筛选,把一些有利于本国文化交流发展的内容推送到普通民众面前,有时容易造成普通民众对他国文化的全面认识不够等问题。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全球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世界俨然成为一个地球村。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不同类型的国际文化交往活动日趋增多,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跨越了民族区域和国家的界限,基本上实现了文化信息光速般的瞬间传输,实现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多样性。

尽管互联网的发展为文化交流和传播提供了自由、开放、多样性发展的平台,也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但还是由于受意识形态因素和一国综合国力的影响,大多数文化活动仅属于外交层面,未与普通民众直接建立联系。特别是在“西强东弱”的国际舆论环境下,绝大多数国家的民众对中国的了解仅停留于本国政府或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并不是本人通过各种途径对中国文化进行亲身接触和了解,再加上很多国外政府报道很大程度上受国家利益或国家偏好因素影响,难免带有误差与偏见。为此,要做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我国应顺应国际潮流,以国外普通民众和社会团体作为主体对象,借助科学技术手段不断创新对外文化传播方式。首先,借鉴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对外文化先进传播方式。如好莱坞推出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用中国风格、元素包裹美国文化,宣扬美国的价值观和精神,进而讲好美国的故事。同样,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传播方式,使用外国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载体和话题等元素包裹中国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消除对中国存有的“刻板印象”。

其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的今天,我们应该在借鉴学习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而不是一味地模仿。首先,我们要紧跟时代潮流,时刻关注科学技术界的最新动态。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创新对外文化传播方式,使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做到形神具备,既加强两国文化内容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也使我国的科技与文化融合,形成国外受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其次,要打造民间传播者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传播体系,极力调动各大传播媒介之间的协同、联动作用,进一步提升文化传播力和文化效果。在组织民间传播者以照片展、草根文化论坛、旅游等方式展示我国的先进文化时,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把消息推送到国外受众时常接触的媒体平台,使他们能够跨越时空限制,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文化的信息。最后,在当今“人人即媒体,人人参与大众传媒”的时代,我们也可以在知乎、推特等论坛上采集国外受众对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建议,以期为不断完善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内容和机制建言献策。正如尼葛洛庞蒂所说:“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15]

(四)正确处理好民间传播者与政府层面的三种关系

一是民间传播者与政府层面并不是各行其是,而是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学术界对文化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从广义上来说,“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和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活动方式与活动成果的辩证统一。”[16]狭义上来说,“文化是属于社会结构的概念。是人类在实践中创造的各种思想观念、社会生活和行为规范的总和。”[17]从以上可以看出,文化领域囊括诸多内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外文化交流的综合性、复杂性。因而仅靠民间传播者或官方媒体中的某一方都无法承担对外文化交流的重任,这就既需要官方主导的交流活动在国际上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为民间传播者的活动营造稳定友好的交往氛围;也需要通过民间传播者与他国人民的交流与沟通,为官方主流媒体的活动奠定民心相通基础,拉紧两国人民的情感纽带,共同为实现对外文化交流目标而不懈奋斗。

二是应该充分认识到民间传播者与政府有着共同的目标和追求,而不是分属不同的“阵营”。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交往活动的参与主体,民间传播者与官方有着共同的目标,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越来越多的人熟悉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喜爱中国文化和中国创造,从而减少中国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误解和质疑。如政府主办的孔子学院和文化年、文化周等,其目的之一是为外国人认识和了解中国提供平台,增进外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努力捍卫国家话语权、发出中国声音、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从而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威望。而民间传播者中的李子柒,也是利用短视频的形式,通过对传统工艺、美食的制作,把中国人传统而本真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来,向外国人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最终旨向也在于让外国人喜爱中国的文化,从而做到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三是正确认识政府机构依然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主力军。对外文化交流说到底也是国家利益在国际舞台上的较量,是综合国力在对外文化交流领域的博弈。当今世界,一些国家利用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公然漠视文化多样性的事实,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推行自己国家的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试图同化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其他民族文化,以期朝着自己理想的文化方向发展,从而实现本国文化的世界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由于意识形态差异和历史方面的原因,西方某些大国推行的文化霸权主义对我国文化走出去构成严重威胁,他们企图通过削弱我国文化软实力掣肘中国其他领域的发展。因此,需要中国共产党把控国际文化交流发展大势,掌好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在国际浪潮中前行的舵,从而更加从容地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文化进行相互交流和互鉴。因而,民间传播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营造的有利国际舆论环境里,才能增进与他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猜你喜欢
传播者文化交流李子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一次难忘的生日
秋天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李子有多少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奔跑吧!李子柒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