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基于乡村振兴的视角

2020-03-02 15:21骆雪娇王玉堂
理论与当代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人才农村

骆雪娇 王玉堂

习近平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乡村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支撑和推动作用。然而,当前我国乡村人才队伍面临数量不足且不稳定,专业素质、专业化程度较低等诸多困境和问题,越来越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制约因素,必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强化政策支持,充分激发乡村人才活力,以吸引更多人才到乡村创新创业,从而更好地为乡村振兴助力、赋能。

一、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

乡村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为乡村经济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服务、作出贡献,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新型劳动者。习近平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人才不仅是乡村活力之源、振兴之基,而且是接续推进全面脱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是最值得拥有和珍惜的智力资源。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气旺则乡村旺。没有人才的乡村,不要说“振兴”,即便是“维持”也难以持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充分发挥乡村人才的作用,从而推动乡村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一)有利于提升劳动者素质

当前,由于农村产业体系不健全、就业岗位少,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不得不流向城市,而且这些流向城市的人群中,相较于留守人员他们都是佼佼者,而进入城市后则往往因为受教育程度低、缺少专门技术,只能靠出体力来维持生计;加之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缺乏稳定性,工资收入低而不稳,不仅造成劳动力资源极大浪费,而且劳动者素质只能是日复一日地在低水平上徘徊。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依托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乡村人才,通过创办、领办企业,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吸纳进来,使之不仅实现家门口就业,而且在参与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提升素质、增加收入。

(二)有利于有效利用农村自然资源

长期以来,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和人才而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通过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把先进的技术通过乡村人才这一载体与丰富的乡村资源关联起来,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既有品牌美誉度又有地域特色的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接受,从而把闲置资产、资源转化为产品、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技术人才与当地群众结合,可以实现资源的深度开发、有效利用,在产业发展中实现强村富民,推动城乡融合,从而一体带动农村劳动者素质提升。

(三)有利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习近平多次强调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里的“看老乡”,关键就看老乡的钱袋子。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围绕农民增收、生活富裕来进行。一方面,通过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致富能手和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带领农民群众共谋发展、共同致富;另一方面,依靠自身努力富裕起来的农民会更加注重学习知识、学习技术,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素质和致富能力,从而实现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与乡村振兴的互促共进,从根本上解决乡村人才不足、乡村发展粗放、乡村振兴乏力的问题。

二、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困境

当前,我国乡村人才队伍总体表现为数量不足,缺乏高素质、专业化、技能型人才。现有乡村人才队伍中,青壮年劳动力单向流失严重,年龄结构趋向老化;知识层次和基础学历偏低,观念、理念落后,对新技术、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差,素质和能力提升难度大。

(一)乡村人口单向流失严重

一方面,城市所拥有的众多就业机会和岗位,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另一方面,城市拥有较之乡村更为优越的文化、教育、医疗、养老资源和交通、信息条件,使得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宁愿在城市受苦,也不愿回到乡村受累,致使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另外,大量年轻人通过升学走出农村,选择到城市就业,并最终将户口迁出农村,成为城市新人,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失。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披露,2019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9077万人,比上年增加241万人,增长0.8%。其中,本地农民工11652万人,比上年增加82万人,增长0.7%;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比上年增加159万人,增长0.9%。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据统计,我国目前农村各类适用人才只有1690多万人,仅占农村劳动力的3.3%,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人才的缺乏。以山东省为例,根据山东省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201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9637.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0.9%;到2019年末常住总人口达到10070.21万人,城镇化率上升为61.51%,9年间城镇化率提高了10.61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不仅意味着全省有6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更意味着大量乡村人才也流向了城市。

(二)乡村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健全

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对乡村人才的培养机制不够健全,缺乏系统、科学的体制机制,导致本土人才留不住,外面的人才不愿来。同时,由于经费有限,用于人才培养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致使他们不能及时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乡村人才的成长。另外,还有一些地方在乡村人才培养上片面追求数量、忽视质量,只满足办了多少班、培训了多少人,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养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三)乡村人才综合素质不高

一方面,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留在乡村的大都是“一低”(受教育程度偏低)、“一高”(年龄偏高)的弱势群体,对新技术、新知识和各种资讯、信息接受掌握能力差。另一方面,由于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配套,对高层次人才缺乏吸引力,而那些通过升学、参军、务工等方式走出去的人,很少有人愿意重新回来务农。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乡村人才队伍的“先天不足”。《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8)》显示,我国城镇居民的科学素质水平提升幅度较大,从2010年的4.9%提升到2015年的9.7%,而农村居民仅从2010年的1.8%提升到2015年的2.4%。

三、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通过创新激励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各方面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

(一)优化政策供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按照这一基本政策框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大学生村干部制度,建立推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使之“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让大学生“愿意来,留得住”;在当下这个经济繁荣取决于人员流动的时代,有序推动新时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让他们在乡村这个广阔舞台上经受锻炼和考验,增长见识和本领,展现智慧和才华,在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中实现自我发展,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探索建立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制度,推动形成机关干部到基层锻炼、领导干部从基层选拔的良好用人导向,从而激励更多的乡村人才扎根基层、服务农民、振兴乡村。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注重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政策规定,对在乡村振兴特别是脱贫攻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乡村人才,要打破身份限制,打通上升通道,及时予以表扬奖励或破格录用为国家公职人员,使乡村人才有更多梦想成真的追求和人生出彩的机会。山西省永和县索驼村郭海林,2009年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应聘到鸭子河村担任大学生村干部。他扎根基层、实干为民,带领群众拔穷根、奔富路,造福乡里,赢得群众交口称赞,2016年4月被选拔为阁底乡副乡长,从“村官”变成了“乡官”,今年的《人民日报》还对其进行了报道。山东郯城县4名村党组织书记最近在经过报名、资格审查、述职答辩等环节后,被录用为事业编制人员,这都进一步激发了乡村人才队伍的活力。

(二)健全激励机制

由于城乡差别的客观存在,推动乡村人才从外流向内聚转变,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1.引导人才回流。实施“能人归巢”计划,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把流出去的人才引回来。近年来,河南省通过开展印发一封“慰问信”、组织一次“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报告会”、开展一次“家访”、组织一次“返乡人士看家乡”考察活动、开展一次集中宣传活动等“五个一”专项服务活动,促成返乡创业149.79万人,带动就业902.17万人。山东聊城市耿店村通过实施“归雁工程”,吸引“棚二代”回村创业,先后有56名在外人员返回故里,现在从事大棚种植的“70后”“80后”“90后”占到90%左右。同时,通过聘请技术顾问、产学研合作等形式吸引各类实用人才,为耿店村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

2.完善职称评聘机制。通过畅通乡村人才的职称评聘通道,让乡村人才拥有更多晋升和发展的机会,从而激励他们更好地扎根乡村、创新创业。江苏省从2019年开始,在专业职称中增设乡土人才专业,最高可到正高级。最近,该省227位乡土人才正式获评副高级、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职称。同时按照规定,取得乡土人才职称的,经本人申请和相应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确认,还可被授予对应专业系列相应层级的职称。目前江苏全省乡土人才有49大类337小项,从业人员近千万,他们在带动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致富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3.优化乡村发展环境。环境好、生态优,则人才聚、事业兴。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乡村更加怡人诱人。实施乡村文明行动,不断改善和提升农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建设法治乡村,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按照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农村营商环境。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着力在人才服务和保障上下功夫,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努力营造爱护人才、珍惜人才、尊重人才的社会大环境。

(三)加强教育培训

“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指出,人才成长既靠个人努力,更靠组织培养;培养人才,根本要依靠教育。农民是乡村的主人,更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切实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使他们更好地与新时代、新生活相适应。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要加强理论武装、政策宣讲和科普宣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占领阵地、凝聚人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风化人、引领时代,用现代科技启悟民智、消除愚昧,用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新理念引领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变革。要加强技术、技能培训,更好地为产业兴旺助力、为乡村振兴赋能。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人才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人才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