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之探析

2020-03-02 15:21
理论与当代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效能优势党组织

郝 建 郑 钦

一、把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背景

如今的中国社会,治理效能要得以充分发挥就要将党领导经济工作方面的制度加以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许许多多的科学判断,在重大理论创新的推动之下,为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精准的科学指南。现在,中国处在改革深水区:增长动力不断转换、发展方式正在转变、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国际政治经济在这样的攻坚克难的历史时期,尚处于大变局之中。而在全球新冠疫情大暴发的今天,我们还要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局面,这样的一些问题呈现出相互交织的状态:其一为周期性;其二为体制性;其三为结构性。这样一来,在经济方面,不管是不确定性,还是下行的压力,都是有增无减的。在这样的形势下,党组织应该充分发挥好自身促落实的核心引领作用:一是掌管好大局;二是把握好方向;三是抓好大事;四是议论好大事。以三大攻坚战的打赢为基本的目标,我们要在这样两个方面着力做好工作:一是治理能力的提升;二是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构建。为此,我们还要在全面做好“六稳”和“六保”工作方面将扎实的基础予以奠定好。

二、把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探索与创新

围绕着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优势发挥问题,我们有许多国有企业与经济工作部门,在坚持党对于经济工作方面的领导不动摇的前提之下,以党建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强化为手段,既积极地在落实上用力,又主动地在转化上用劲,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创新。

第一,党委和党员干部以“两个维护”的落实为基础,履行好自己的政治责任。在政治责任的落实方面,以对广大党员的引领为抓手,党委做到在“两个维护”方面带好头。这样,党的重要会议的精神就得到了落实,而这样一些能力得以提升:一是促改革;二是定政策;三是谋大局;四是把方向。以此为基础,党委在推进和优化治理效能上多下功夫,从而把党领导的制度优势充分地发挥了出来。

第二,推进党建与中心工作有机融合,做到对治理体系整合基础上的完善。在实践中,党委在以党章为最高遵循的前提之下,通过提升政治建设的质量,并且精心地设置融合机制来实现党建工作与发展战略的深度融合;通过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来实现队伍建设与推进改革发展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通过提升“三基建设”质量来实现党组织建设与各项工作任务上的深度融合。此外,在进一步深化、完善和执行好党建工作标准化体系的前提下,制定考核机制。

第三,在改进党的领导方式与工作方法的同时全面地提升治理能力。在党的工作实践中,要对领导的方式方法加以持续创新和改进。这实际上是用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高质量编制发展规划,使地方和企业发展更加符合中央精神和具体实际。

三、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四个维度”路径的探析

国有企业与经济工作部门转化制度优势,可以在结合实际的前提之下,做到从四个维度不断推动以党的建设引领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第一,将完备的制度集当作制度优势,把它作为重要的支撑向治理效能不断地转化。围绕“体系清晰、制度简明、执行到位”三大目标,我们可以在党建工作一盘棋的要求下,全面梳理整合党建方面工作制度,将各层级和各领域党的建设同筹划、同部署和同安排,完善制度体系,压缩制度数量,精简制度文本,将党建工作制度内嵌到工作部门或企业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中。这样,我们就能够确保党的领导和党组织作用融入治理的各个环节,体现在治理的各个方面。我们还要做好制度分类,从而明确制度分级,进而搭建“纵横清晰”的制度图谱。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党建制度与统筹决策机制、协调推进机制、督办落实机制整合共建,让所有要素、领域和环节都能够在制度框架下规范运行,以完备管用的制度保证党的领导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

第二,将优化的治理体系当作制度的优势并且将其转化为治理效能奠定方面的最关键基础。首先,我们要做到的为对务实高效的统筹决策机制的构建。在持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前提下,我们要用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保障党组织和管理层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各级党组织要重视分析研判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严格地做到对关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重大政策进行研究;党组织还要贴紧一线工作痛点难点,精选调研课题、优化调研方式、广泛征求工作意见建议。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摸清实情的前提下找对良方。对监督以及评估等重视,才能够力求从各个方面健全务实高效的统筹决策机制。其次,建立各方联动的协调推进机制。对于党中央所作出的有关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地方和企业党组织在坚决贯彻落实的前提之下,要制定本地方或企业切实可行的方案。而就下属部门和单位的党组织而言,它们所要做的为根据统筹安排,各尽其责,积极组织贯彻落实,守好政治规矩。最后,完善坚强有力的督办落实机制。一是在紧盯“关键少数”的原则之下,各级党委要做到在重点领域进行制度执行方面落实分层分级、按时间节点跟踪督办的措施;二是构建监督和业务“双轮驱动”廉洁管控机制,融合党内监督和工作监督,无死角全覆盖巡查工作;三是充分利用智慧党建平台,将网上督办事项专栏予以直接地建立起来,从而做到三个方面的明确:其一为完成的时限,其二为责任人,其三为责任单位。在对假执行、软执行和不执行予以严肃处理的同时,以坚强有力的督办落实机制保障党组织的执行力。

第三,提高治理能力是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制度优势是跟执行能力和治理能力相关的。为此,我们要做到:首先,从将政治核心作用予以发挥好的角度,做到对党委“五力”予以提升。在工作之中,一是做到坚持方式“融通”以提升组织覆盖力,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不断地探索在经济和企业治理的各个领域和每个环节方面做到建机制树制度强基础。二是坚持氛围“融洽”以提升群众凝聚力,从而把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做到既制度化又常态化。三是坚持行动“融合”以提升发展推动力,做到坚持在大局下行动,以便用实效来论短长。其次,锻造基层党组织“三力”,使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一是在围绕中心工作的前提下,党组织要选取在重要岗位、重要领域、从事重要工作的党员,并且结合岗位实际、重点工作、部门难点、薄弱点工作来带头当先锋,从而切实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源和优势转化为发展推动力。二是党员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在群众之中率先垂范,并且做到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和履职能力,以便做行业、部门和专业领域的表率。这样的党员就能够以一个点带动一个面、带动一个领域、带动一个部门高标准地完成工作任务,最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三是以具体工作业绩阶段性和目标性激励机制,对广大党员进行引领。这样,组织就能够用党员业绩影响群众、带动群众共同为改革发展作贡献,进而提升基础层面党组织自我革新力。最后,对干部培养机制加以完善。一是从培训和任用以及专业训练方面入手,党组织要优化干部队伍专业知识和年龄结构,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党组织要指导各级单位建设好后备干部人才库,建立多层级联动机制和精准培育机制,从而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三是实现党务工作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全覆盖,通过进修、定向培养、轮岗锻炼等有效措施,使得他们的诸如履职能力和理论修养等得以提升,从而建立并完善党务干部队伍人才库。

第四,评估体系的健全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研究构建治理效能的评估标准和评估体系,实现实时动态综合评估,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把治理成本风险降至最小,把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优势充分展现出来。首先,坚持分层考核,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建立健全治理效能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递、激励层层连接的考核制度。这样,组织就能够在社会责任履行和人才培养,以及党建品牌建设和群众口碑等方面设立评价指标和标准,凸显引领和导向作用,推动权责落实到岗。借助于考核分数的合理而科学的设定,党组织要将责任和压力层层传导,从而使得各级党组织履职尽责的工作格局最终形成。其次,坚持分类管理,创新运用评价结果。明确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的工作责任,完善以党委为核心的宏观指导,基层党组织为基础的直接领导及其工作责任体系。采取“方案+清单”模式,以“挂图作战”的形式重点抓好对标检查、认证、验收和结果认定。最后,坚持长期推进,实现评价动态管理。对过程控制以及动态考核的注重,能够起到强化实效的作用。在对中心工作融入的前提下,党组织可以把党建工作和治理能力考核纳入领导班子的综合考评。在将考核的结果运用跟具体的考核方法和内容进行改进的前提下,要力求将治理能力以及党建工作的提升从过去的“软指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硬约束”。

猜你喜欢
效能优势党组织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清华党组织公开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矮的优势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画与话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