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2020-03-02 02:17陈永强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课堂评价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陈永强

摘 要:科学性与艺术性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因此,做好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工作,并且以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于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素养也有着积极意义,是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以及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进行了相应探究,以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课堂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需要进行的一项重要教学工作。为了促进学生们的进步和发展,不仅需要对他们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同时还需要采取合理的手段对学生们的个人修养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而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需要教师提高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视,而这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教学评价缺乏人文性

以往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于学生在教学期间的主体地位并没有足够重视,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体开展课程的教学,并且在教学期间,教师虽然会积极投入到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工作中,但是评价的方向也仅仅从答案是否正确的角度进行,而忽视了错误产生的原因,甚至在评价时所使用的语言对于小学生们缺乏足够的尊重,比如“这么简单的问题也回答不出来”,“这道题目我已经讲过好几遍了,你居然还能做错,你有没有认真听啊”等。类似的教学评价将错误的原因完全归咎于学生的主观行为,缺乏人文性。如果不对这一问题进行合理解决,并对教学评价进行合理改善,就会逐渐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们的进步和发展。

2.教学评价缺乏民主性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对于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有着极高的重视,但是始终是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们进行评价,并且在对学生们进行评价时,所使用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片面性和独断性,甚至有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主观臆断的方式来进行的。由于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加之学生受到自身年龄和生活经历的制约,导致他们不敢反驳教师的评价语言,而只能被动地接受。随着问题的日益严重,会导致学生对评价逐渐感到麻木,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阻碍。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1.坚持以生为本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导致教师无法客观地对学生们进行评价,这不利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不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来开展的相应评价工作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因此,在实际教学评价过程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来对学生进行的教学评价,并且从全方位、多角度评价学生,不僅需要评价学生自身的缺点,对于学生学习中所体现出的优点也需要做好评价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及时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将自己的优点保持下去,这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合理手段。

例如,教师完成《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的教学后,为了了解学生们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如“我们现在有这样美好的生活,到底是谁带给我们的呢?”学生们在回答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的制约,答案虽五花八门,但考虑不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创造的。不过,为了鼓励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的态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工作,并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比如“你的答案虽然略有不足,但是回答得很好,有着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此增强学生的信心,对于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有着积极的帮助。

2.坚持因人而异

新《课标》提出,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评价,积极引导他们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不仅有利于所有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对于语文教学工作的持续推进也有着积极的帮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需要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从而尊重不同学生个体上的差异。

例如,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司马光》这篇文言文的教学时,由于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司马光用石头砸破水缸,将水缸中的小朋友救出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才智。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这篇文章有着不同的理解,比如他们捉迷藏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一个水缸?为什么会有一个那么大的水缸摆放在那里?为什么水缸里面会有那么多水?到底是谁提议在这附近捉迷藏的?对于学生这种独创性的见解,教师要给予正面评价,不但不能将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理解为挑衅教师的权威,同时还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并进行适当引导,绝不能给学生强行灌输教师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而是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兴趣,这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保证课堂教学工作正常推进的有效手段,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评价缺乏人文性和民主性,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此,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质量,需要坚持以生为本和因人而异的评价方式相结合,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正常推进提供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魏思文《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 2017年第3期。

[2] 朱秀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评价方式的研究》,《新课程(小学)》2018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课堂评价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巧用课堂评价 提高教学效率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