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2020-03-02 02:17徐文姬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效率小学语文

徐文姬

摘 要:问题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活跃小学语文的课堂气氛,还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点。在课堂上使用问题情境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语文的课堂效率。本文就小学语文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问题情境教学法 效率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师讲解的知识点,提高学习的效率。问题情境法便是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使用问题情境法,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氛围,还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思维。

一、问题情境教学的内涵

问题情境教学法旨在通过问题来引出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前或课中创设一种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帶着问题去学习,以问题为出发点去认识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并且拓展他们的思维。小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创设的问题要与语文教学内容相符,并且在问题的设定上要具有层次性,过于简单或过难都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的现状

1.传统教学方式存在较强制约

由于当前我国教育发展速率相对缓慢,传统单纯由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展现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点,制约着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水平。

2.教学方式选择性范围较为单一

目前,部分学生家长仍以自身标准来进行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对教学方式的综合性考量,无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利用问题情境开展语文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并且这种教学方式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问的目的就是带动学生的思维是,这就要求教师要遵循启发性原则,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引导他们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孩子都会显露出某些方面的才能,在创设问题方面,教师不应该设置“答案唯一性”的题目,而应该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问题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情景创设指的是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天性,由教师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呢?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尝试:

1.结合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日常教学中,生活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工具。老师要立足实际,寻找语言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连接点,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情景氛围,让学生对知识更加熟悉,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分析它们的细节,比如用一些学生们比较熟悉的物件或者游戏道具,在给学生讲解这些物件的玩法时,构建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学生遇到这些话题时,往往格外兴奋,如此一来,便消除了学生对待知识的陌生感,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2.导入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都喜欢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把教材知识以游戏或趣味故事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

例如,在教授《比尾巴》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趣味故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趣味故事中描述了树林中可爱的猴子、松鼠、兔子和孔雀等动物。他们有的在玩球,有的在游泳,还有的用自己的尾巴来拿东西吃。这时,兔子看见了,说怎么这么有趣呀,还可以用自己的尾巴拿东西吃。小兔子迫不及待地问:“小猴子哥哥,您的尾巴怎么那多长呀,还可以拿东西吃,真棒!”兔子的话音刚落,其他的小动物们纷纷赶来,它们都在谈论,一时间,小动物们全笑了。通过趣味故事的导入,教师就可以进行提问:“这几种小动物在一起到底在干什么?是不是它们在比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呢?”这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要针对他们的回答进行点评,教师可以让回答比较贴切的学生继续发挥自己的想法,将所说的内容补充完整。创设这种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活跃小学语文的课堂氛围,还能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他们从内心真正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3.提出开放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密切,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拓展思维,所以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句话:答案不唯一。这也就是语文的妙处。由于不同学生的思维和表达都不同,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会得到很多不一样的答案。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尊重学生,首先要对学生给予肯定,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勇于表现。

例如,在教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文中主要讲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写了一首诗被母亲夸赞“精彩极了”,但是父亲却给出了完全相反的评价,说“糟糕透了”。教师可以通过这个故事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为什么小男孩父母对他的评价有那么大的差别呢?假如你是小男孩,面对父母的教育方式,你们是怎么对待的呢?”教师的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谈论自己对父母不同教育方式的看法。由于文中体现出来的是两种对立的态度,要想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语文教师不能仅依靠课本进行教学,而是可以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发表看法。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慈祥的爱和严厉的爱,哪种更好”为主题开展辩论会。在开展语文活动中,学生也会积极收集资料并参与到活动当中,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辩论与反驳中得到发展,碰触不同的思维火花,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意识的提高。

总之,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学生可以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 赵春良《问题情境创设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课外语文》2014年第12期。

[2] 焦敬《问题情境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小学)》2016年第3期。

[3] 邓丽丽《小学语文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高考》2015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效率小学语文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效率的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