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域下生态摄影发展方向思考

2020-03-03 09:19姜雨昕
青年生活 2020年3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融媒体

姜雨昕

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1],生态摄影是生态文明体系制度不断发展的重要见证之一。普及科学知识,是生态摄影的主要功能,在目前的融媒体环境下,生态摄影也应该做出自己的未来发展的调整。

关键词:生态摄影  融媒体  摄影美学  生态文明

5G的快速到来,将进一步加快融媒体时代进步的速度,现行媒体的传播方式都面临着一种“升级”。而作为科学性实用性大于艺术审美性的生态摄影,在融媒体时代下的传播方式也应该有自己的调整策略。陈建伟教授认为:“用影像来“反映现实、呼唤社会、保护生态”成为了生态摄影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2]本文试从融媒体视域出发,探索生态摄影如何在保持科学性的前提下更好的适应融媒体时代的传播渠道。

一、融媒体环境对生态摄影的影响:

(一)生态摄影传播者: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通过手机终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融媒体环境下的传播者(这里的传播者,既有传播讯息,又有制造信息的作用),这也就在无形中推動了生态摄影传播者群体的扩大。之前生态摄影的从业者,大多数为职业摄影师和科研从业者,到了现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能拍出一些具有科普意义和生态保护意义的个体,都可以成为生态摄影的传播者,与此同时,一条生态摄影的信息发布后,传播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受众都可以利用自己的传播资源(朋友圈、抖音等账号)进行转发扩散。在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的时代,生态摄影已经走出了自己的小圈子,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度。

(二)生态摄影传播渠道:

在自媒体和新媒体的时代中,生态摄影的传播渠道比较受限。一张有关生态摄影的照片,传播的渠道和范围可能仅仅限制于有科普生态知识的圈子里面,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广泛传播。融媒体各个传播渠道的融合和相互助力,大大扩展了生态摄影的传播渠道。传播渠道的扩大,必然意味着生态摄影受众的增加和科普范围的拓展。

(三)生态摄影内容:

融媒体的时代带给了生态摄影发展的种种好处,却也带来了诸多不便。生态摄影必须具有科学性,这是因为生态摄影反映的东西必须要有科学性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真实[3]。如果生态摄影失去了真实性和科学性,单纯以摄影的美感和艺术性作为评价标准,那么生态摄影的意义也将不复存在。由于传播渠道和传播主体的不断扩展,加之生态摄影在融媒体时代之下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准入和发布门槛,很多经过故意后期处理的或者是后期处理不当的照片也会在传播渠道之内肆意传播,等到有业内人士进行纠正和辟谣的时候,不正确的生态摄影作品已经有了很多的传播受众了。19年末的红色北极狐事件,就是拍摄者后期调色不当,才将白色的狐狸,变成了红色,传播受众出于对稀有物种的好奇,红色北极狐的消息一经发出,转发量和浏览量就成倍数上升。虽然现在已经进行了辟谣,可是辟谣讯息的传播范围,远远没有虚假的生态摄影作品传播范围要广。

二、生态摄影在融媒体时代下的发展调整:

(一)提升内容质量:

摄影不是也不应该只是摄影师的专利,而是一种公众广泛参与的摄影方式[4],摄影不是专业从业者的权利,生态摄影也不是生态摄影从业者和科研者的权利。传播者在融媒体时代下不断增多,想要将生态摄影发展的更好,首先要保证作品内容的优质。一个视觉样式所造成的力的冲击作用,是这个样式本身固有的性质,正如形状和色彩也是视知觉本身的固有性质一样[5]。所以,生态摄影在传播者群体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一定要保证良好的图片作品质量。如果生态摄影的作品内容只有稀有物种,而没有考虑整体画面的构图和视觉表达张力,那么这样的生态摄影作品虽然具有一定的科研意义,但是作为一个摄影作品来说却失去了他内部应该具有的审美特性。生态文明首先是一种伦理观念,一种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环境伦理观念,它强调尊重自然规律,爱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6]。

(二)擅用融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手段:

融媒体的优势就在于融汇了多种媒体传播的优势,并利用高科技对这种优势进行了整合。这种整合,打通了新媒体和自媒体时代中传播的壁垒,方便了使用各种终端APP的人进行信息的解码。生态摄影在这种条件下,应该抓住机会,建立自己的专业化生态摄影的账号,进行内容的发布。通过高质量、专业化的账号建立,并且逐渐完善生态摄影在传播渠道的拍摄、文案、营销这条传播生态科学的渠道。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权威性的发布和生产渠道,生态摄影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其科学性和生态摄影的审美。从几年前一直火热到现在的微博账号“博物杂志”,就是以生态摄影和回复网友的生态摄影作品问题才得以火爆的,可见生态摄影并不会因为他的科学而让大家感觉枯燥,只要受众存在好奇这种心理,那么生态摄影就有火爆的机会;同时,也应该在高校吸纳年轻的从业者进入生态摄影的领域,保证生态摄影行业的换代和不断进步。

(三)及时阻止伪科学:

在生态摄影的传播渠道和传播内容的美观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生态摄影的科学性也是要在融媒体时代下需要注意的地方。渠道的扩大与传播者的增加,在增加了生态摄影影响力的同时必然也会导致生态摄影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生态摄影应该一直秉持着传播科学知识的理念,保障生态摄影内容的真实,而不是一味的用后期处理的方式增加生态摄影的图片的张力和艺术性。生态摄影的专业从业者,应该建立这种生态摄影网络传播的监察和审核制度,及时的对出现了不实内容的生态摄影作品进行纠正和删除,避免在融媒体时代下大肆传播的机会。同时,非专业的生态摄影的传播者,在上传自己的作品时,应该更具有责任心,对拍摄内容的科学与真实性,进行把关。

生态摄影作为兼具审美和科学特征的摄影种类,在融媒体时代下的传播方式和大众娱乐性质的内容自然有所不同。不论传播时代如何变化,生态摄影都应该做好自己传播与普及知识的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去提升其艺术性和表现张力。

参考文献:

[1]康峰  经济日报  《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2]、[3]、[4]陈建伟《生态摄影的科学精神》

[5]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

[6]}李瑞农《生态文明科学内涵及其报道重点》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融媒体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