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滋肾法对脾肾两虚型SLE 疾病活动影响的研究*

2020-03-04 20:07刘思娣黄传兵石周珍朱刚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同组健脾证候

★ 刘思娣 黄传兵 石周珍 朱刚

(1.安徽中医药大学 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合肥 230038)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于育龄期女性,以多系统、多脏器受累,并产生多种自身抗体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不明,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女性发病多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1:9~10[1]。西医常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进行治疗,病程日久,药物的毒副作用也不容忽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SLE 体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和特点,有观点认为,本病多以正气不足、肝脾肾亏虚为发病之本,热毒、痰湿、瘀血为发病之标[2]。因此,本研究以脾肾两虚型SLE 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健脾滋肾法治疗SLE 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实验室指标、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标准(SLEDAI) 积分、早期肾损害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和生活质量积分等产生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6 月―2018 年10 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的脾肾两虚型SLE 患者60 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 组,每组各30 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 例,女性28 例;年龄18~57 岁,平均(29.57±9.86)岁;病程2~12 年,平均(6.53±3.46)年。对照组男性1 例,女性29 例;年龄19~60 岁,平均(32.53±10.13)岁;病 程1~13 年,平 均(7.48±5.13)年。2 组之间在疾病病程、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辨证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以199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关于SLE 的分类标准为参考[3]。中医辨证标准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为指导,符合脾肾两虚型证侯。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本研究中SLE 西医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者;②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评分在此区间范围者:5 分≤SLEDAI ≤14 分、C ≤BILAG ≤A;③年龄范围在18~60 周岁之间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西医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者;②近1 月内,除羟氯喹和糖皮质激素外,联合使用了其他免疫抑制剂者;③合并有其他结缔组织病、重症狼疮、药物性狼疮症候群、结核病者;④合并有非SLE 所引起的各系统严重损伤、肿瘤、精神病等患者;⑤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⑥对研究药物中所含成分过敏者;⑦未按照规定计划用药,无法进行疗效判定,资料不全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予醋酸泼尼松+硫酸羟氯喹联合治疗。醋酸泼尼松片:(每片5mg,上海信宜药厂,批号:H31020675)。按0.5~lmg/kg·d,清晨饭后顿服,初始用量:首次确诊的患者,依据SLEDAI积分进行疾病活动度评估,计算初始计量。轻中度活动型患者,泼尼松剂量≤0.5mg/(kg·d),一般为20~40mg/d;既往已确诊的患者,按原治疗剂量服用。泼尼松的撤减方法:依据中医证候及SLEDAI 评分进行撤减。治疗开始后,以4 周为一个周期进行总积分的评定,总积分每下降10%,激素用量约减掉2 周前激素量的10%,如治疗过程中病情反复,则依据总积分每上升10%,激素用量约增加2 周前激素量的20%来调整用药,待疾病情况稳定后,再按照上述激素撤减方法进行减量,疗程为3 个月。硫酸羟氯喹片:0.1g/片(上海中西药业生产,批号:061796) 。口服,0.1g,3 次/日,连服3 个月。

2.1.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滋肾方。药物组成: 黄芪,菟丝子,熟地黄,山药,茯苓,白术,覆盆子,女贞子,金樱子,分2 次饭后服用,早上9~10 时、晚上临睡前,每次各服150~200mL,疗程为3 个月。

2.2 临床疗效标准及观察指标

2.2.1 疗效评定标准 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为参照进行评定。临床缓解:治疗后临床主要症状及兼症消失,主要实验室指标接近正常;显效:治疗后临床主要症状好转,主要实验室指标基本趋于正常,SLEDAI 积分下降>2/3;有效:治疗后临床主要症状及兼证有所改善,主要实验室指标部分趋于正常,SLEDAI 积分下降>1/3;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或死亡。

2.2.2 实验室指标 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血沉(ESR)、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补体C3(C3)、补体C4(C4)、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

2.2.3 疾病活动指标 参照1993 年SLE 研究中心的SLEDAI 评分标准[5],依据SLEDAI-2000 计分法[6]对9 个系统及24 项临床指标进行计分,并根据GLADMAN 等[7]制定的评判标准对疾病活动进行评价。

2.2.4 早期肾损害指标 24h 尿蛋白定量(24hPRO)、尿β2 微球蛋白(尿β2-MA)、尿微量白蛋白(尿MA)和尿总蛋白(尿TPU)。

2.2.5 中医证候积分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

2.2.6 生活质量积分评定标准 参照目前风湿病领域最公认的SF-36 表的评分标准,分数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

2.3 统计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处理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和χ2检验进行两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的比较,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30 例中,临床缓解5 例,显效13 例,有效8 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30 例中,临床缓解4 例,显效8 例,有效10 例,无效8 例,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30)

3.2 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数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数值升高更为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比较(,n=30)

表2 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比较(,n=30)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指标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WBC 3.12±0.39 6.30±1.51* 3.16±0.52 5.46±1.66*RBC 3.06±0.46 4.32±0.63*▲ 3.04±0.52 4.10±0.54*HGB 85.53±13.51 121.9±10.47*▲ 86.03±13.16 118.9±12.41*PLT 38.77±12.13 100.63±19.36*▲ 41.57±8.57 98.97±16.05*

3.3 两组治疗前后ESR、hs-CRP、C3、C4、IgG、IgA、IgM 指标变化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ESR、CRP、IgG、IgA 等指标均有所下降,C3、C4、IgM 等指标均有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ESR、CRP、IgG、IgA 指标有所下降,C3、C4 指标有所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ESR、C3、C4、IgG、IgM 等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ESR、hs-CRP、C3、C4、IgG、IgA、IgM指标比较(,n=30)

表3 两组患者ESR、hs-CRP、C3、C4、IgG、IgA、IgM指标比较(,n=30)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指标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ESR(mm/h) 34.02±8.35 8.12±3.18*▲ 32.27±8.12 11 .85±2.43*hs-CRP(mg/L) 26.53±10.36 14.80±8.99* 27.86±13.65 15.22±12.01*C3(mg/dL) 34.26±12.15 87.12±7.98*▲ 35.24±11.08 82.76±6.08*C4(mg/dL) 3.14±1.16 21.22±5.25*▲ 3.36±1.18 20.58±4.86*IgG(g /L) 17.12±3.16 11.03±1.78*▲ 17.26±2.99 13.08±1.55* IgA(g /L) 4.01±0.76 1.24±0.49* 3.88±0.76 1.48±0.85* IgM(g /L) 2.68±0.49 3.72±0.50*▲ 2.51±0.46 2.56±0.48

3.4 两组治疗前后SLEDAI 积分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后SLEDA1 积分从12.8±2.2 降低到(6.6±1.5),观察组治疗前后SLEDA1 积分从(13.3±2.9)降低到(5.2±1.4),两组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LEDAI积分较对照组虽亦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SLEDA总积分比较(,n=30)

表4 两组患者SLEDA总积分比较(,n=30)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3.3±2.9 5.2±1.4*对照组 12.8±2.2 6.6±1.5*

3.5 两组治疗前后早期肾损害指标比较 较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早期肾损害指标(24hPRO、尿β2-MA、尿MA 和尿TPU)均下降明显(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SLE 患者24hPRO、尿β2-MA、和尿MA 指标方面较对照组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6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改善患者神疲体倦、面色无华、少气懒言、腰膝酸软、食少纳呆、脱发及便溏等方面更为显著(P<0.05)。见表6。

表5 两组患者早期肾损害指标比较(,n=30)

表5 两组患者早期肾损害指标比较(,n=30)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指标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24h PRO 0.82±0.15 0.20±0.05*▲ 0.81±0.21 0.55±0.09*尿β2-MA 1.73±0.49 0.25±0.03*▲ 1.75±0.56 0.47±0.12*MA 308.07±12.08 96.76±3.29*▲ 303.19±14.07 138.65±5.76*TPU 48.23±9.18 16.8±2.26* 47.4±9.27 30.6±4.5*

表6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n=30)

表6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n=30)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症状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神疲体倦 4.58±1.36 1.49±1.22*▲ 4.52±1.38 2.39±1.25*面色无华 3.87±0.69 1.58±1.60*▲ 3.89±0.60 2.67±1.55*少气懒言 3.88±1.76 1.43±1.31*▲ 3.76±1.55 2.51±1.22*腰膝酸软 3.86±0.82 1.49±1.38*▲ 3.71±0.76 2.90±1.05*食少纳呆 3.60±1.39 1.41±1.25*▲ 3.62±1.58 2.40±1.42* 脱发 3.70±0.88 0.95±1.09*▲ 3.73±0.78 2.26±0.98*便溏 2.96±1.48 2.18±1.12*▲ 2.95±1.38 2.25±1.15*

表7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积分比较(,n=30)

表7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积分比较(,n=30)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症状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一般健康状况 48.26±1.72 77.58±3.63*▲ 51.18±3.65 60.25±5.26*生理机能 50.16±2.88 65.68±11.68*▲ 51.25±2.40 58.12±10.18*生理职能 21.85±6.99 72.15±13.65*▲ 23.22±5.86 60.08±12.50* 社会功能 56.15±2.65 71.25±2.20*▲ 55.92±3.20 62.08±4.24*情感职能 54.16±4.72 78.43±2.38*▲ 54.05±5.12 57.46±5.85 精神健康 54.20±1.55 77.33±1.28*▲ 53.98±4.06 61.12±5.02* 躯体疼痛 68.24±7.46 83.36±8.16*▲ 63.54±6.88 65.25±6.76活力 48.12±2.38 75.25±2.48*▲ 49.64±3.05 65.25±4.10*

3.7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积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一般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活力方面,积分较治疗前升高显著(P<0.01),在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方面,积分较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提高各项生活质量积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7。

4 讨论

虽然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一病名在中医历史文献中并无记载,但依据其临床特点,文献中有与之症状相似的描述,如“阴阳毒、日晒疮、红蝴蝶疮、温毒、发斑、痹证”等。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主要的观点有“外感六淫致病论、内伤致病论、禀赋不足论、肾虚论、火毒论”等。

依据现代医学对SLE 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的认识,普遍认为其发病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而内因主要责之于脾肾两脏,其中肾为先天之本[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夫精者,身之本也”,肾所藏之精是人体先天的物质基础,先天肾精不足与SLE 发病有密切的关系[9]。中医学理论中的“禀赋学说”也有类似观点,它认为人的禀赋取决于先天之精,而先天禀赋与体质的强弱以及易患某种疾病的倾向密切相关。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亏虚,则气血不足,后天之精不足,则无法补益先天之精,脾肾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阴阳失衡,阴损及阳,终致阴阳两虚而发为本病。因此,本研究以健脾滋肾法为主要治则,选用健脾滋肾方治疗脾肾两虚型SLE 患者。

健脾滋肾方是以六味地黄汤和四君子汤为基础化载而成的,其中黄芪、熟地黄性温味甘,为君药,共奏健脾益气,补肾填精之功。研究表明,黄芪甲苷可以影响 T,B 淋巴细胞的增殖,通过抑制NF-KB 活性和黏附分子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熟地黄粗多糖可以促进机体造血、增强机体免疫功能[10-12]。菟丝子、山药、白术为臣药,具有健脾和胃、益精缩尿之功,既能助脾胃以运化,又能滋肾气以固精。佐以女贞子、金樱子、覆盆子、茯苓等药,能健脾化湿,引邪气从下焦而去,又能补益肝肾,填精益髓。总之,诸药合奏健脾滋肾之功,从脾肾两脏出发,养先天、补后天,从而改善脾肾两虚型SLE 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综上所述,健脾滋肾方联合西药治疗脾肾两虚型 SLE 患者疗效显著,它既立足于中医基础理论,又有现代药理学的支持,将中医药的优势与现代西药相结合,在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单独西药治疗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同组健脾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新知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