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职教师资队伍现状调查研究

2020-03-04 04:54黄天昌韦慧满
教育观察 2020年2期
关键词:双师师资队伍职教

黄天昌,韦慧满

(1.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西桂林,541004;2.广西商业技师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及《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总目标:深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培养造就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为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结合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整体布局及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本研究对广西35所示范性重点中职学校的职教师资人才队伍开展了抽样调查研究,以便了解职教师资队伍的现状和不足,为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职教12条”中明确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为:建立100所“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是指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即能做到“理实一体”,充分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辅助理论的提升,是当前中职学校实施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

一、广西中职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一)中职学校生师比数值较小,中职师资缺口大

当前广西35所国家示范性和广西区示范性重点的市县级中职学校的在校生和教师比例概况为:生师比在1∶30以上的有3所学校,占8.57%;生师比在1∶20—1∶29之间的有23所学校,占65.71%;生师比在1∶10—1∶19之间的有7所学校,占20%;生师比在1∶10以下的有2所学校,占5.71%。从调查结果可知,广西中职学校师资缺口较大,出现这样的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第一,中职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招生扩容量逐年倍增,并且扩容量远远超过新进教师的数量,导致生师比逐年扩大;第二,中职师资准入条件提高,如教师资格证和事业编制的审批流程等程序,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中职师资人才引进和人才招聘;第三,中职学校属于事业单位,按照相应规定原则上工资待遇高于当地公务员,但实际上中职师资待遇较低,制约了人才引进,导致很多高校毕业生对职业教育认同感降低,加大了人才引进难度。

(二)“双师型”教师比例与国家设定的目标相差较远

在广西35所国家示范性和广西区示范性重点的市县级中职学校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在30%以上有7所学校,在20%—29%的有16所中职学校,在10%—19%的有7所学校,在10%以下的有5所学校。从调查数据可知,广西区内示范性重点中职“双师型”教师比例普遍较低,远未达到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匹配的基本要求。在“双师型”师资培养和引进方面需要解决的客观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第一,“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引进的政策不够灵活,落实过程当中遭受各种因素阻挠;第二,当前广西中职学校招收教师主要是面向应届毕业生,从应届毕业生到“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培养需要一定时间周期;第三,中职学校现有的教师队伍中,大部分都是从基础理论课教师转型到专业课教师,需要参加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才能转型为“双师型”教师,需要的周期较长;第四,职务职称晋升、待遇问题等原因导致一些职教师资流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师型”人才培养。

(三)新兴专业及热门专业教师和“双师型”师资缺口大

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格局的调整,中职学校能紧跟国家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设置的中等职业专业切实符合及满足经济发展的相关需要。中职学校开设的烹饪类、工业机器人类、高铁乘务类、空乘类、电子商务类、汽车类和学前教育类等专业都成为近几年来新兴的热门专业。本次调查的35所中职学校中,新兴专业和热门专业的教师数量不足,并且新兴专业的部分教师专业不对口。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专业设置灵活多变。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较为灵活,能紧跟社会发展的趋势设置相应的专业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就很容易涌现出很多新兴专业,而高校的专业调整需要教育厅和教育部的审批备案,培养周期一般为三到四年,难以跟上中职学校新设专业的需求。第二,热门专业招生规模大。近三年中职学校热门专业招生经常超出计划招生数量,导致生师比数值变小,现有的师资无法满足中等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职教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

35所中职学校中,有超过50%以上的学校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主要原因是近几年广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部分中职学校招聘教师基本都是从普通专业招收,学科专业化需要后期的专业培训和培养,同时忽略对教师的梯队培养,导致扩招之后职教师资队伍“老龄化”和“年轻化”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为严重。

(五)职教师资队伍高级职称比例较低

35所中职学校中,高级讲师以上职称的比例均在50%以下,部分学校仅为10%左右,可见当前中职学校高职称教师数量较少,主要原因有:第一,学校和教师对个人的发展规划还不明晰,对职称的评定不够重视,工作后缺乏对自身的严格要求;第二,中职学校对缺乏教师年龄梯队培养和对教师梯队培养不规律,导致职教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也存在不合理现象;第三,原有职称评定制度的制约因素。

(六)文化基础课教师不足

从近两年广西35所示范性重点中职学校从前几年重点招聘专业学科教师岗位到近年来专业学科、基础课学科教师岗位招聘并重的局面可知,当前部分中职学校基础课教师存在不足的现象。主要原因还是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张,学生数量和专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侧面反映了近几年广西职业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二、提高广西职教师资队伍力量的举措及建议

(一)坚决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政策

国家对当前职教师资存在的现状、不足及问题根源掌握比较透彻,并通过实际政策对职业教育的整体布局做出了调整,在2019年针对职业教育连续颁布影响深远的文件,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为职业教育和职教师资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广西应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总体布局为导向,结合实际坚决贯彻国家对职业教育和对“双师型”师资培养的方针政策,构建民族地区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提高职教师资人才队伍质量,为推动地区的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师资保障和基础。

(二)多途径、多渠道、多举措完善“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

首先,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要充分发挥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职能,以职教师资培训本科高校、高职高专和国家级、区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为载体,联合国内外发达地区“双一流高校”“双一流职教师资学科”多途径、多渠道、多形式、多举措完善广西区内“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的培养培训体系。其次,以国家级、区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各级培训项目为中心,加大、加快“中职名师工程”“中职名校长领航工程”“名师工作坊”“名校长工作坊”等项目的覆盖面,贯通“高校—中职”“双师型”师资培养双向通道,整体提升职教师资的质量。最后,贯通“学校—企业”“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加强中职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积极贯通“学校—企业”“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加快对中职学校现有的职教师资培养,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三)构建“理实一体”培养体系

高校要强化对职教专业的双证培养体系,强化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教师资格证+职业资格证”的准入制度。高校人才培养到中职师资人才引进的全过程要遵循“职教12条”推行“1+X”职业证书模式,即1为学历证书,X为职业技能证书。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职教师资队伍“理实一体化”,同时结合时代创新的实质性要求,培育创新型“双师型”教师团队。

(四)构建“产教融合”职教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平台

首先,创示范性职教师资专业。中职学校要积极贯彻落实“职教12条”方针政策,建设高水平的高等职业院校,打造品牌职教师资教育专业。其次,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师资培养培训。中职学校要引进社会资源办学参与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充分整合行业有效资源,同时引进行业高素质人才及实践实训资源,构建职教师资队伍“产教融合”培养培训平台,提高“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最后,创建高水平的职教师资实践实训基地。中职学校要以“产教融合”培养培训平台为基础,创建自身高水平的实践实训基地,充分把“产”“教”“校”“企”整合为一体,提高师资培养的质量。

(五)市、县政府职能部门做“实”职教师资人才引进政策

首先,做“实”人才引进政策。地方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在对职教师资人才引进中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或倾斜,包括编制待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让人才引进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上。其次,做“实”职教师资人才引进的途径和方法。职能部门应支持职教师资人才引进的途径和方法多样性、灵活性。最后,做“实”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政策。市县一级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快对现有的职教师资队伍做好送培、送训工作,让现有的师资成长为“双师型”名师,学科带头人,能迅速担起中职人才培养的任务。

猜你喜欢
双师师资队伍职教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国内职教动态信息若干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