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文化与高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2020-03-04 11:33安徽省阜阳市临泉第一中学张青松阜阳师范大学
关键词:淮河家国情怀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第一中学 张青松 阜阳师范大学 宋 爽

淮河文化是安徽四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益于其地理位置及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形成了以兼容性及过渡性作为核心特征的文化意义,在经历了历史变迁、文化更迭以及社会变革等历史进程之后,淮河文化的底蕴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加大放光彩,成为华夏文明史中华丽的篇章。作为发展历史悠久的淮河文化,与高中历史之间的联系颇为密切,陈胜、吴广起义于淮河流域,政治家曹操出生于此,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建安七子”也曾经居住于淮河流域。所以,淮河文化潜藏了历朝历代的文化要素,形成了极为完整的文化底蕴。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正确应用淮河文化有助于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形成,广大教师有必要进行更为深入的教学引导,以求为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核心素养提供铺垫。

一、家国情怀及其教学价值

历史课程存有知识性以及人文性这两大重要特征,家国情怀便从属于人文范畴,其从属于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社会为家国同构型社会,家从属于国家的基石,而国家则是家的重要拓展。所以在《礼记》中才会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说法。家国情怀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文情怀,其核心已经体现于名字之中,顾名思义,就是将家国作为中心的胸怀以及情感。具体来讲,就是对民族、国家以及家庭所产生的强烈认同感、责任感以及使命感。家国情怀从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这和历史学科存有的独特属性具有较为强烈的关联,在历史车轮滚滚轧过的历程中,我国的文明从未中断,有着悠久且光辉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是每一位华夏儿女的情感纽带以及情感家园。

淮河文化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中华丽的篇章,涌现过无数文人雅士,更涌现过无数为国奉献之人,家国情怀在淮河文化中的展现淋漓尽致。在高中历史课程中渗透淮河文化,对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教学价值。首先,其能够全方位地强化学生对于淮河文化以及家国情怀的了解。历史教学并不仅仅是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探寻历史背景下所隐藏的人文特征,而家国情怀则是促进学生深层次领会历史的重要工具。其次,家国情怀的渗透有助于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德行素养,爱国精神一直都是德行教育的核心内容,家国情怀的核心便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由此可见,其对于学生的成长能够起到巨大作用。

二、淮河文化的历史特色

(一)历史悠久,农业发达

中国文化历史漫长,但是不同地域下的历史文化是存在本源上的差异的,简单来讲,其有质朴以及文化这两项,这一区分早在炎黄二帝时期就已然形成。炎帝由于教民农耕、医药而被称之为“神农”,炎帝神农氏独创了中国农业文化,而后黄帝以制作衣冠以及文字而创设了中国礼乐文明,被人们称之为“人文初祖”。实际上,农业文化也是家国情怀的一部分,但是相对来讲,其“质朴少文”。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之中,滋生了道家思想,淮河流域是炎帝长期统治的区域,同时也是我国农业发展最早的区域。

(二)民性质直,行为好义

淮河文化之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便是人生取向纯真自然,不加粉饰,重农轻商等。此类文化属性均是因为“直道”而来,而“直”在古代中又有直率以及正直两种含义,可以说淮河文化所具有的一大重要特征便是人文情怀的正直,这也为现下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提供了完整的教学支撑。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一)精准利用淮河文化,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成长

精准性是将广泛性作为前提要素的,只有充分注重于淮河文化存有的广泛性才能够精细化选取其中的家国情怀文化资源,有助于实现学生的深度发展。为了充分展现出淮河文化资源存有的广泛性,教师需要调动多方力量,从多种渠道广泛搜集各种资料,以此来为淮河文化在教学之中的渗透提供更为充实的储备。就开发渠道来看,为了更为有效地开发淮河文化,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搜集关于历史名人、历史遗迹等相关要素;还可以从政治改革、经济发展、历史战争等方面着手;抑或是可以从淮河独具的特色文化角度着手,诸如水文化、政治文化等。就开发主体方面来讲,需要充分展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促使学生以及家长能够共同参与到课程开发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从相关专业角度着手,对资源进行深入搜集,而学生则可以充分展现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家长的配合来寻求相应的淮河文化资源,与教师所搜集的各项资源进行互补,诸如学生居住地方所流传的名人传说等。

精准利用淮河文化需要广泛搜集淮河文化资源,对家国情怀进行更为深入的教学,结合课堂问题来进行二次筛选,以此来保障淮河文化资源运用的有效性,尽可能地避免淮河文化资源运用过多而导致家国情怀凸显不足,影响学生的深层次成长。

实际上,就淮河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来看,其中所蕴藏的要素多种多样,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是极为重要。大家情怀以及小家情怀均有极为明显的展现。例如,在为学生讲解人教版“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这一章节内容的过程中,就可以针对性地为学生讲述关于岳飞的故事,以此来帮助学生充分领会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二)充分利用地域差异,促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

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深度应用地方历史资源,关注地域差异性,培养学生对于多元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从市级行政单位到各个级别的行政划分,都会潜藏有大量的历史文化特征,此类文化特征构建出了全然不同的地域差异。对于地域差异的了解、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多元文化认同感。

以淮河文化为例,从宏观特色层面来看,其包括淮河文化的发展历史、淮河领域行政划分等,对于此类历史资源的深入了解能够助力学生充分领会到淮河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而学生就能够形成宏观层面的独特认知;就中观特征而言,在淮河地区存有大量历史遗迹,在进行学习参观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领会到淮河文化发展历史的差异性,能够更为清晰地理解其文化变迁的意义;就微观层面的特征来看,从商周时期的东夷文化,到先秦时期的荆楚文化,再到北宋时期的中原文化,不同文化所具备的特征是存在差异的,这都是漫长的淮河文化发展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此类文化要素的深度应用,学生将会充分感受到我国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地域特色由地域差异创造,无论在宏观层面、中观层面抑或是微观层面,不同的视角能够助力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综合分析能力,有助于充分培养学生对于乡土文化的认同感,这是实现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贴近学生专业认知,促使学生主动融入课堂

为了更为有效地贴合学生的专业认识,促使学生更为自主地融入到课堂之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滥用地方历史资源,而是需要渗透到学生群体之中,明确其对于地方历史资源的认识程度以及接受程度,并对教学资源进行更为合理的运用,这样可以为学生后续成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推进作用。“就本质上来讲,历史学的对象是人。”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历史教师所面对的是具有个体差异的人。挖掘到优质的地方历史资源,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考虑个体存在的差异,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群体存在的认知水平,那么就无法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此种现象在现有高中历史课堂中较为普遍,实质上来讲是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现下存有的认知能力来对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无益于学生的日后发展与成长。

充分贴合学生群体的基本认知能力可以更为有效地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实现学生自主认知能力的成长,只有充分掌握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才能为其后续学习成长提供良好的推进作用。

首先,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充实的资源来引导学生自主融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例如,在为学生讲解人教版“抗日战争”的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引入“淮河阻击战”这一著名战役,就具体教学形式来看,教师可以通过纪录片或者讲故事的方法实现,以此来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群体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要专注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在利用淮河文化来开展家国情怀的相关历史教育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对所涉及到的历史背景进行更为清晰的解释说明。因为此类要素能够在无形之中助力学生理清各个故事细节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让资源更为亲近学生。比如,在为学生讲述“淮河阻击战”的时候,就需要针对性地为学生讲解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尔后还可以充分联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总之,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着重体现出人文性这一重要特征,充分体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项重要目标。淮河文化作为我国安徽地区的四大文化圈之一,其所经历的时间漫长,并且演化出了各种崭新的文化要素,借助淮河文化来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养成,有助于从地方历史角度来传承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其对于教师的发展以及学生的成长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推进作用。尤其是在现有社会不断变革的情况下,借助于淮河文化来开展历史教学,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成长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淮河家国情怀
淮河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
淮河防总检查组赴江苏省开展汛前检查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