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师情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活动实施策略
——以“国培计划”送教下乡研修项目为例

2020-03-04 11:33黑龙江省东宁市河北新区实验学校刘晓霞
关键词:国培计划教研法治

■黑龙江省东宁市河北新区实验学校 刘晓霞

一、师情分析

现状:“国培”送教下乡培训项目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整体年龄偏大,教学水平、能力参差不齐。45岁以上占90%;30~45岁占10%;20~30岁为0,其中学校校级领导占40%。从中能看出学科师资配备比较薄弱。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了分层分类、针对性地设计“送教下乡教研活动”,力求达到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教学能力的提升。

“三个针对”培训达成目标:针对年龄偏大教师,要求运用简单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努力做理念上的转化;针对中青年教师,要做到理念更新,熟练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模式;针对担任学校领导学员,要求加强校内外资源整合,做到课堂内外教学的有机结合。

二、教研活动实施策略

(一)突出送教主题,加强理论指导

国家对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要求是,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材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这一重要的指导思想为思政课堂教学画出了自主资源开发的空间,因为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学生群体不同,存在差异性。所以第一轮在前期调查问卷和调研基础上,确立了“立足学本 挖掘班本化教学资源”送教主题,即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校情、不同班情设计课堂教学,并及时做出调整,做到与本土化的有机融合。

2019年9月,小学思品学科全面改为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改版后的教材思想针对性更强,教学容量更大,特别是增加了六年级(上)法治专册,基于以上实际情况,确立了第二轮送教主题是“立足新版教材 提高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同时坚持线下和线上相结合,充分利用学科教师学习圈、工作坊,组织学习和研讨,把学习贯穿始终。

(二)通过课堂范式,引领教学实践

“示范课观摩”,是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最直接有效的培训形式。如何围绕送教主题示范?示范内容是什么?如何引领?这些都是示范课讲课教师的切入点。例如,示范课《地球——我们的家园》的选课考虑:环保主题在整个小学各学段都安排有一定比重内容,具有代表性;示范引领课在教学内容上,基于文本教材进行深入挖掘;教学方式方法上,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如“课前预习”“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展示”,教师下发课堂导学任务单,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做知识补充;在板书设计上,引领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方式;拓展和提升上,引导教师要具有法治方面的思维,让学生用思考的眼光、更高的格局来看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融合、开放意识;教学手段上,引导教师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达到课堂生动、具体、高效。

(三)诊课因人而异,精准把脉荐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鉴于学员教师具体情况,在下乡诊课中,我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把脉指导。例如,对年龄较大的乡村教师,大胆鼓励他们对教材的灵活把握和取舍,充分运用校本资源,结合孩子的实际,突出本土化,突出地域性,完成教学目标;对在乡镇不仅任课还任学校中层领导的,因为对学生及家庭情况熟悉,课堂上能结合实际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我对这样的导行落实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他们整合社会资源进课堂;对中青年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就会高一些,在课堂设计、教学模式、师生互动、课堂实效性上都要有所提升。

(四)依托校本研修,抓实研课磨课

从一节合格课到达标课再到优质课,是一个不断研磨、不断改进、不断提升的过程。研磨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自研自磨→导研导模→合研合磨。基层学校只有一人的学员,采取同课同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实践中反复修改,至少要达到三遍;基层学校有两人及以上的学员,采取同课异构,以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式进行研磨,每一次研磨课后,教师学习共同体学员都要依据课堂教学观察量表、分级指标,从目标、教师、学生、效果等不同的维度进行评课和议课,并对课做反复修改,直到达标。

(五)总结提炼,坚持学科教研常态化

国培小学“道德与法治”送教下乡活动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教师的教学理念有更新转变,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有所提升;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本课堂意识大大增强。

后国培常态化工作主要是:教研指导机构做好培训跟踪指导,形成长期机制;依托基层学校校本研修平台,开展教学研究;发挥教师工作坊、微信学习圈效能,实现资源、经验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猜你喜欢
国培计划教研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E-learning: 在“国培计划”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国培计划”顶岗置换实效性研究
“国培计划”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