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植红色基因,推进少先队精品课程建设

2020-03-04 11:33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韩梦蒙
关键词:少代会红领巾少先队员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 韩梦蒙

中国少年先锋队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含组织意识、政治启蒙、信仰萌芽、成长取向等教育内容,我们在课程建设上要把这种精神上的追求化为向上的力量,以少先队的红色文化和红色力量促进学生培养习惯、涵养性情、内化品质、树立理想,以此达到行为自觉的目标。

一、常规课程涵养学生品格

少先队日常规范课程丰富多样,要以常规课程落实行为规约,涵养学生品格。一年级刚入学,“上学礼、上学令、上学谣、上学操、上学歌”让刚入学的小同学感受到有趣、生动、好记的行为规约,上好开学第一课。一年级入队前,设计“和红领巾对话”的活动,每天晚上都和红领巾对话,填写“和红领巾对话”卡片,想想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红领巾应该达到的要求如“主动问好;认真晨读;好好听课;好好写字;好好锻炼;自觉值日;备品整齐;遵守纪律;孝亲敬长”等,哪些做到了、哪些没有做到,在做到的要求下涂亮一颗星,没做到的要求提醒自己明天争取做好。把追求理想的过程具体化,让入队教育有实效。每周“向红领巾报告”一次,分三个梯度——“红领巾在向我们招手”“红领巾,我爱你”“红领巾是我的好伙伴”,不断晋级,让学生能够看见自己努力的印记和前进的脚步,让学生由他律转化为自律,从而将入队内化为自身的理想。其他年级按照学校整体建构的“五星学子成长档案”专项课程,“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争当五星学子:争做崇德星,养护品格、热爱祖国;争做益智星,潜心阅读、积极思考;争做健体星,坚持运动、强健筋骨;争做尚美星,心灵手巧、扮美校园;我们争做乐劳星,快乐劳动,热爱劳动。用“校园集赞卡”“家庭集赞卡”“成长帮帮团”的方式全方位为学生点赞加星,周评价,月总结,让每一名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一点一点努力,一点一点进步,并在开学典礼、少代会、结业式、成长式等全面推进,小、实、细的评价将五育理念化无形为有形,以五星学子争星向上为路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能够担负起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仪式课程打好生命底色

仪式课程是师生崇德向善的郑重仪式,我们通过课程化、仪式感、对话式的仪式课程,达成师生同修的理性引领。以升旗仪式、入队仪式、少代会、主题大队会等为代表的仪式课程传承红色血脉,培养家国情怀。

升旗仪式课程关注具体的时间节点,聚焦学生的成长需求,用孩子的表达呈现,提升国旗下讲话质量,形成课程资源,成序列、有设计。升旗仪式以11月份三个升旗仪式的主题为例:“心灵又手巧,品味秋与冬”指向审美课程,发现深秋与初冬的美,并分享自己看到的、画出来的、吟诵的、歌唱的、拍摄到的美。 “不怕冬与寒,天天都锻炼”指向健体课程,针对冬天学生怕冷、不爱锻炼,或者达不到锻炼效果,提出冬天加强锻炼的倡议,并告诉大家怎样锻炼。“冰天又雪地,我们要安全”指向安全课程,冬季路滑,游戏安全、行走安全、交通安全等都是应该注意和提醒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的师生应是礼敬雅正的校园文化典型代表。我们要让国旗下的教育真正触动少先队员的心灵,用挺拔的站姿、标准的队礼和认真的倾听状态表达对国旗的尊重和对祖国的热爱。辅导员老师更是身教胜于言传,要用行动时时处处为少先队员树立一种严肃的意识。

入队仪式课程通过庄严的少先队礼仪,培养加入少先队组织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庄严、规范的授旗仪式能够让同学在庄严的体验中产生敬畏心和荣誉感。党员、团员、优秀少先队员代表、新少先队员代表的对话,既表达了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对新少先队员的祝福和鼓励,也表达了党、团、少先队的一脉相承,他们愿意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而永远向前!

少代会是我校少先队重要的成长课程之一,每年两次,上学期是“少年正成长,我们乐担当”新一届大队委竞选,下学期是“学习成长榜样,努力天天向上”千百十优秀少先队员表彰,是少先队员自主管理、体验担当、个性展示的平台。少年队工作报告、竞选演讲、综合展示、红领巾小提案等让全校少先队员明确了成长方向。少代会是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少代会上呈现的内容就是对日常课程的示范。比如在少代会上大队委学习部、书香部的同学示范崇德——清晨诵读课程,告诉大家应该用雅正礼敬的态度传承经典;大队委体育部、文艺部的同学示范健体——冬季运动课程,因为天气转冷,很多同学在早阳光运动和课间操时段达不到运动效果,所以专门设计了跑步健身操二合一的健体课程,针对有的同学做得不够标准的现象,大队委们在少代会上进行示范;二、三年级童声合唱团示范尚美——课前歌声课程:在少代会进行学堂乐歌的展示,从而推进每个中队都唱好学堂乐歌;演讲环节让少先队员明晰少年先锋的含义:少年先锋重在品德能力、胸襟视野的培养:少年先锋应该是学业扎实,勤恳付出,积极担当,拥有梦想,心怀家国。少代会传递给大家遵守规则的意识、服务担当的定位、突破自我的坚持、与人合作的能力、精益求精的态度,“少年正成长,我们乐担当”,学习成长榜样,努力天天向上!

主题队会课程用红色文化和力量进行价值引领和输出,让少先队员有深度思考,有现场生成,有真实体验,有真切表达。让少先队员在体验中思考,在情境中受到触动,明确成长方向。主题队会要对话式和仪式感结合,问题设计精准、开放、适合,层层递进,贴近少先队员的生活,和自己对话,和同伴对话,和老师对话,明确自己怎样做、团队怎样做。如在少先队建队70周年,我校召开了《让红领巾更加鲜艳》主题大队会,分五项内容“少年先锋,行有示范,让红领巾更加鲜艳”“团队担当,行有方向,让红领巾更加鲜艳”“眼放世界,学习反思,让红领巾更加鲜艳 ”“党团引领,庄严宣誓,让红领巾更加鲜艳”“共唱队歌,红色传承,让红领巾更加鲜艳”,聚焦一个话题,进行品质教育,养成行为习惯,启迪理想信念,将红色价值观具化为红领巾的表达。我们带着使命精神和家国情怀,保持红色的、纯洁的党团队血脉,励志成长,让红领巾更加鲜艳。

三、社团课程丰富精神气韵

少先队的社团课程是丰富多元的,少先队大队委是主要参与团队,所以少先队的社团不仅具有社团属性,更具有组织属性。中国少年先锋队是少年儿童共同拥有的第一个组织,以“先锋队”来命名,不是让孩子们马上成为先锋,而是以这个组织为载体,对少年儿童进行信仰、理想、道德及“红色文化”的培植和启蒙。

少先队大队委社团课程设置分为意志品质、自主管理、少先队活动课设计、特长展示、实践体验五个方面。让少先队员在讲故事、说事例中,在交流和指导中学会服务、学会团结、学会民主、学会管理、学会技能、学会交往、学会创造,满足他们的自尊需求、表现需求、成功需求和友爱需求。辅导员是少先队员亲密的朋友和指导者,启发、点拨、提示、指导是辅导员的工作样态。

每一次大队委社团课程安排都纵深思考,精心准备,不断细化流程,修改方案。如“易物促节约,循环享快乐”活动中,同学们将自己的物品进行展示,易物前“宝主”精心挑选物品,并认真填写推介卡。活动中“宝主”在固定展位推介自己的物品,其他同学流动淘宝。活动后,淘宝人对“宝主”的物品及推介进行评价。同学们在交换过程中收获了友谊的快乐,提高了诚信意识、节约意识、团队合作意识。

“传递爱心,温暖童年”微公益活动,大队委们走进南关社区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走进长大社区,关爱“来自星星的孩子”。一张自制卡片、一本新书、一套新学期文具、一件体育用品、一支歌、一首诗,温暖了别人也温暖了自己。我们微公益社团一直在坚持让一点点关爱聚少成多,让个人行为延续为群体的坚持并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让微公益行动一直延续。

“天天志愿,人人担当——环保卫士社团”制作垃圾分类箱,宣传从源头做起,拒绝不需要,减少想要的……“少年有志,勤学精读——省图书馆阅读社团”指尖触摸着墨香,安静地享受读书的慢时光……

“红领巾小记者”社团,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每周发现新闻,组织语言,寻找合作伙伴,利用休息时间排练,开会研究,互提意见;“新闻播客”让少先队员们树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意识;“乒乓话吧”中主持人围绕一个热点问题,像打乒乓球一样一来一回,你一言我一语,在讨论、交流甚至争论中有所收获;“智慧意林”用故事纯净心灵;“我爱我家”时刻点评校园内的好人好事,让好人好事心心相传。经过选拔,学生以少先队小记者的身份到“两会”现场感受大会盛况,红马甲、小红帽、小记者证、采访本、录音笔、数码相机是他们光荣的标志。会上,小记者们聚精会神地听报告、认真严肃地做记录。学生说:“我们在这次小记者采访活动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我们认识到了少先队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回到学校,我们还要把参与“两会”报道的经历告诉同学们,我们少先队员也要从小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和身边发生的事情。”

少先队课程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规范化、精细化。少先队课程明确指向成长课题,聚焦学生的成长需求,以少先队的红色基因浸润师生心灵,内化自身品质、树立远大理想,传承炎黄风骨、坚定红色信仰,让少年儿童在少先队红色文化中接受教育,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不断增强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猜你喜欢
少代会红领巾少先队员
走近少代会
红领巾要戴好
《红领巾》的“童年照”
“纸”爱少代会
“纸”爱少代会
少先队员永向前
少先队员永向前
您好!全国第八次少代会
“红领巾”是谁
智取红领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