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2020-03-11 22:08张明月
艺术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传播传统文化新媒体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作为高效传播信息的新方式被广泛应用,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影响较大。本文简述新媒体和传统文化相关概念,深入分析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传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并针对消极影响提出运用新媒体推动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文化;传播

在互联网日益盛行的今天,媒体的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发展进步。新媒体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借助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信息的高效传播。和传统传播方式相比,新媒体传播方式更加自由灵活,不受空间、地域限制。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智慧结晶,必须依靠正确方式予以传播。因此,当前社会需要高度重视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确保优秀文化传承发展。

1 新媒体和传统文化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越发普及。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新方式,新媒体主要借助电脑、手机等设备进行信息传播服务。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微博、QQ、微信等大众化的社交软件均属于新媒体范畴。新媒体和传统信息传播方式不同,传统的传播方式是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等方式进行文化传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新媒体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准确。新媒体具有交互性、便利性和多样性特点。首先,运用新媒体进行信息、文化传播,可以很好地实现信息发布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信息接收者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促进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交流。其次,相对于传统媒体简单独立的传播方式而言,新媒体可以通过网络通过视频、图像、文字、表情等方式进行,多样化的传播形式能够获得信息需求者的有效注意力。第三,新媒体通过运用互联网连接电脑、手机等载体,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发布任何信息内容,广大人民可以通过自身的碎片时间进行信息浏览,从而找出自身需要的更多信息数据[1]。

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有表征,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文明产物,是包含了民族历史、艺术、文明、信仰、风俗、民情、思想等诸多内容的融合体,其核心是知识,关键在传播。世界文化蕴含着世界各地的文化体系,体现了不同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历经世代发展,汇集成了一部能够反映中华儿女艰苦奋斗、炎黄子孙智慧生活的文明史诗。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不仅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还包含科学技术、宗教发展、民族融合等方面。中华56个民族兄弟姐妹齐心协力团结在一起,离不开中华文化强有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熏陶让多民族的中华儿女坚定地团结了在一起,共同演绎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此同时,伴随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也在以开放的怀抱拥抱世界文化并积极吸收,将其融入中华大地。当然,我们也要正视当前传统文化的传播现实,部分当代青年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甚至认为传统文化有“迷信”和“封建”色彩,导致传统文化传播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2 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

2.1 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传播的积极作用

第一,新媒体革新了传统文化传播格局。首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明显的不同,新媒体在空间、时间和范围上几乎没有限制,新媒体技术随处可见、随时可见。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受众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还成为了信息的创造者,“手中有网络,人人成记者”就是对此种现象的最佳诠释。其次,新媒体综合运用了文字描述、图像解释、声音传播、视频刻画等多样形态,一方面,这使得传统文化呈现出一种更加亲近化、自然化、趣味化的倾向;另一方面,也使得人们掌握的信息内容丰富化、实时化。“互联网技术改变生活”就说明了信息传播格局的改变离不开新媒体的推动作用。此外,新媒体发展革新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注、留言和问答回复实现了人际传播,主播与粉丝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了群体传播,媒体组织的传播方式也实现了真正的大众传播,电视直播、视频直播、微博互动等都使得传播格局多样化。因此,新媒体作为一种突破了空间、时间限制的平台,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最终可以使传统文化被更多人关注和认可,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国际,走向世界[2]。

第二,新媒体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创新的动力源泉。众所周知,新媒体传播以网络为载体,因此传播速度很快、传播范围很广、传播方式多样。传统文化传播可以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进行内容创新,达到高效传播的目的。比如,我国很多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都有自身的网络宣传地址,也会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宣传人员可以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原本枯燥乏味的传统文化资料进行重新排版,然后推送给受众,从而实现大众化、新颖化、创新化的传播目的。伴随科技的发展进步,新媒体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样,比如移动电视传播、视频直播、微信公众号宣传以及社交网站运营等,这些层出不穷的传播方式需要传播的传统文化实时更新,不断创新。因此,多样化的新媒体传播方式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全新的宣传途径,更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创新的动力源泉。

第三,新媒体发展促进了传统文化传播渠道融合优化,改善了传播效果。新媒体发展有效拓宽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打破了传统的传播渠道,在传统文化传播时缓解了信息接收者对传统文化枯燥的形式的抵触心理,使得受众可以高效、愉悦地享受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新媒体传播方式更加灵活化、多样化,传播者和受众之间是平等、公开的关系,这种传播方式有助于提升传播质量,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运用新媒体可以使得传统文化传播更加新颖化、实用化、形象化、自由化。新媒体发展促进了传统文化传播渠道的高效融合,使得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形成了良性互补,在传统文化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的同时使得新媒体技术在传统文化传播中也得到了高效运用,大大改善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3]。

2.2 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传播的消极影响

第一,新媒体可能让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加肤浅、形式化。新媒体以网络为载体进行海量信息的传递,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进行着快速传播,受众会因为过量的信息以及飞快的速度而无暇进行信息整理和选择,这直接导致了信息接收的肤浅和形式化。当前,“图像化”“直播化”“无纸化”“视频化”等成为时代传播方式的“宠儿”,相对的,以文字为载体的传统文本传播形式逐步走向“没落”,甚至有被多样化的新媒体传播形式代替的倾向。这一倾向并不利于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反倒会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意识认知、审美理念、价值研判、发展趋势等文化核心思想传承产生重大冲击。新媒体传播重视图像、视频、直播等形式,无形当中忽视了中华文字的文明传承,甚至有时只是对图像视频的复制粘贴,而没有真正理解传统文本文化的内涵,最终阻碍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尼葛洛庞帝的《數字化生存》不仅讲述了数字化生存的理念、特征以及基本的发展规律,也同时指出了传统文字文化的优点,该书强调:“互动式多媒体留下的想象空间极为有限……相反地,文字能够激发意象和隐喻,使读者能够从想象和经验中衍生出丰富的意义。”比如,《天净沙·秋思》中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短短三句话由九个词语构成,描绘出了一幅凄凉的秋景图,给人们无限遐思,但是如果仅仅靠图像和视频去演绎,就无法激起人们对画面的遐思,自然使得人们无法表达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与热爱。现实生活中,视频图像虽然在新媒体时代至关重要,但往往会削弱传统文字语言带来的无限思考,使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领悟极为浅显[4]。

第二,新媒体在为传统文化传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传播信息纷繁复杂,内容良莠不齐,一些庸俗的网络行为冲击着传统文化的正态发展,导致传统文化内容可能存在娱乐化和庸俗化的情况。比如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受众参与度极高,这些平台利用人们猎奇、寻求刺激的心理肆意发挥,导致文化传播内容呈现出娱乐化和庸俗化的倾向。此前有一条微博内容大意如下:“倘若古时候有淘宝,那古诗创作中很多文人墨客会提及等待快递的心情”。此条微博内容瞬间爆火,评论内容让人哭笑不得,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给好评”。这样的现象凸显出了现代媒体发展与传统文化传播的冲突,娱乐庸俗化的表达方式暴露出人们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亵渎。此外,人们的生活习惯也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而改变,原本看书读报的优良传统逐步被现代的微博、微信取代,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已然成为新时代的正常状态,然而早就形成的完整、逻辑性极强的传统文化却因此受到冷落,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非常不利。因此,要正确看待新媒体的发展,其在促进传统文化传播的同时亦有局限性,需理性分析[5]。

3 运用新媒体改善传统文化传播的路径

3.1 深掘传统文化,重视传播优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生生不息,屹立于民族之巅,传统文化为推动中华民族融合发展贡献出了不朽的力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正确面对传统文化的科学观念。不断研究和深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进一步促进民族融合和祖国统一,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更需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和研究,不断优化传播途径,努力积蓄正能量,为文化传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文化在融合交流中发展,我国在全面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世界文化的融合共生。与此同时,中国也要不断借鉴和学习国外优秀文化,深度交流,共赢合作。新媒体传统环境下,必须深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科学运用新媒体技术,为世界传递更多宝贵的文化作品,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遍世界。

3.2 融合传统文化底蕴,提升新媒体传播水平

针对新媒体可能让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加肤浅、形式化的问题,需要全面提升新媒体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水平,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和文化创意产业高效融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后备力量,二者高效融合既提升了新媒体的传播水平又矫正了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时肤浅、形式化的问题,进而促进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水平的提升。比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世界感受到了疫情的巨大危害,中华民族在最危险的关头和关键时刻齐心协力,努力与疫情作斗争,这种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高贵品质彰显出了中华儿女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又如,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在《开学第一课》中讲解了疫情期间可亲可敬的故事,讲述了白衣天使如何救死扶伤的经历,体现出了中华儿女在危急时刻的坚定决心。这些内容都可以科学运用新媒体方式进行广泛传播,并结合文化创业产业进行进一步的升华,比如可以将抗疫故事拍成短视频,将抗疫英雄做成手办,或者在文化衫、背包等物品上印刷抗疫相关的图片等[6]。

3.3 优化传统文化传播格局,提升新媒体应用品质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呈现出娱乐化、庸俗化的问题,需运用合理办法予以规避。首先,要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合理应用电视、报纸、文字等传播方式进行文化宣传。其次,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高效融合共生,进而优化传统文化传播格局,有效避免庸俗化、娱乐化的传播倾向。第三,运用时代前沿技术,着力开发视频图像和文字传播共生的“形象文本”,用以激发受众内心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和学习热情,让其真正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科学指引受众对新媒体传播方式进行正确了解,提升新媒体应用品质。

4 结语

新媒体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传统文化传播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如何正确应用新媒体技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成为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需要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杜欣宜.试论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J].传媒论坛,2019(14):110-111.

[2] 朱志国.探讨新媒体发展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7(05):13-14.

[3] 林彩红.传统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对策研究[J].传媒论坛,2019(12):174.

[4] 李子嘉.論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J].文化建设,2015(09):154-158.

[5] 秋红.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J].文化传播,2019(04):30.

[6] 王培.新媒体环境下的传统文化传播探析[J].传媒论坛,2019(02):159-160.

作者简介:张明月(1993—),男,江苏涟水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猜你喜欢
传播传统文化新媒体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